很多時候,生活中的互動磨合多了,會累積變成為情緒!
有天跟腦婆談起:咱家的重心理念是啥?
她說:梅油!!!
我再問…那我們家的存在,是建構在那裡?
她答:不知道?!!!
我續追問:那我們要小孩,依止啥家庭理念的認同,去成立他們的家?
她無語了!!!
所以,我說…生活就因為有太多的不知道,才延伸出理所當然的一堆,啥也不知道的時候,你們又如何認清自己的是非見解呢?
就像…
關於宗教信徒的行為,當然情況不限於基督徒,佛教徒,回教徒,也一樣腦殘。
更當然也不只限於宗教,被投資集團或愛情騙子詐騙的,也一樣腦殘。
甚至是跟一個地獄伴侶在一起的人,也一樣腦殘。
另外…
咒語是一門很大的學問,但,市面上講咒語的書,非常少。
" 傳統的 " 都是佛教徒所寫的,通常非常遵守佛教的籠統解釋:消除業障和增加福報,不會很精細的講解,各個咒語的世間福報利益 (很有可能他們自己也不知道)。
再不然,一些就只是寫道比較接近心靈層次的。
我不是說心靈層次的沒有價值,只是沒有餵飽人的價值。
關於探討咒語的分享中,有些重點是值得提一提:
1)唸的咒音錯了,會不會有問題?
答案是不會有太大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反應』。
我本身是提倡唸盡量接近梵音。
根據密宗的理論,一般的說法是要師父灌頂傳授,而且依密宗的說法,師父若唸咒唸了兩百萬遍,他的功力是可以拷貝給你的。
我不排除有這可能性,但,大部份我認識被灌頂的人,目前我都沒有看到這個利益。
所以,我對這說法有保留。
依黃教格魯派的說法,若只是單純唸咒,沒有想像自己化身為本尊神,要不要灌頂就不一定了。
(已故的祈竹活佛,也寫過一本書介紹眾多的這些本尊,也講明了這一點。)
2)從世間福報的角度來講唸咒,不是以經典記錄為準,不是以感受為準,也不是以感應為準,而是以實際得到的效果為準。
3)有好幾個咒,是佛教與印度教 Crossover (交流)的,即兩邊都有人唸的,往往是比較靈驗的咒,而某些咒是三個 Crossover:佛教、印度教和道教,所以極其靈驗。
很多佛教徒的認知是:觀音比一些世間神祗(例如帝釋、閻王、多聞天)的地位更高,但,事實上從歷史的年齡來講,這些世間神祗的神格,卻比觀音老上好幾千年。
若要比年齡的話,那些護世神的年齡可能是有近萬年,而佛教的本尊神,最多也只是近三千年。
在佛教密宗裡面,看這些神祗的地位當然是低,但,論效果的話,有時候是很快的。
照東密的說法,這些護世諸天,要供奉三年,它才來理你,這我就不確定了!
照例講…粉多的大師傳咒,都會要求你唸上數十萬遍,我猜想是累積精神念力的!
我有多年實驗發現,另一個方法,不屬念力數量的,而是咒語搭配的,最簡單的世間祈福唸咒方法!
有學佛的網友說,唸咒要專注到身體有反應?
我認為是看目的。
如果純粹是世間利益,完全不需要唸到身體有反應。
還要暫時放下業障思想。
從世間法的角度,唸得多和觀想得好,都不是重點。
若咒唸得多,我相信藏人的咒數肯定不會少。
但,他們的經濟能力卻是很匱乏的。
(雖然還有其他理由…)
唸咒,不是唸多,而是要唸對。
唸對的意思是:你找到隨意散念誦就會有反應的,就是對你契機的咒。
不是用隨心所欲的感覺唸咒,那是很幼稚的妄想。
要改變命運,不是從大的地方入手,而是從小的地方入手。
(效果不一定大,但,一定看到,而且是一個星期內就會看到)
唸了兩星期都沒反應,就換另外一個。
所以,咒的效應不一定如經典或祖師記載。
你要看該咒如何影響你的運程來斷定。
當然,也會有人問起,如何判斷,一個咒有沒有某種效果?
怎樣確定不是主觀上自欺欺人或confirmation bias(錯認偏差)?
基本上如果咒語包山包海,那個禮拜所發生所有好的事情,都可以被歸納為念咒的反應。
(所以,我才建議一咒持唸七天為限!)
除非那個人不知道念那咒有什麼效果和功德,念了之後有了某種效果。
要不然,以追求財富的心理念咒,就算有了 “ 效果 ” 恐怕也不是真正的效果,而是心理作用。
(通常我是不會建議,有自慰心理作用的認知!
不過,能對自己有幫助的自我安慰,也是不錯吧?)
這裡其實有很獨特的看法,都同樣的,會被很多佛教徒批判。
在這邊就不多談了!
總結一下。。。
唸咒若是唸跟解脫相關的,通常是很難看到世間福報的效果。
但,若要從唸世間福報的要轉入解脫,卻是有辦法做得到,只是把唸咒變成禪修法,從唸咒的禪修練到心越來越細微,最後唸到念頭自動隨著越來越細的念頭而入定,就入門了。
所以,在某個層面上,我雖是認為會唸佛菩薩的咒,不代表你是佛教徒。
但,從世間福報走到最後時,能走上禪修之路,那就可能上船了。
到了彼岸,把船拋下就行了。
但,當然,這是屬選擇性腦殘,不是先天性腦殘。
呵呵呵……
— 分享 —
荒唐案例:
當年我初識密教時,在某素食館打工,每個週末有空,會到當地假日才對外開放的,某佛學院的圖書館去泡佛教《大藏經》,當時駐館的其中一位法師(現在已經往生了),常看到我來看大藏經的密教部,訓過我幾次,特別還教訓我不要執著神通,他跟我說,就算守戒守得好,也會有神通。
不過,若干日子後,他開始道聽途說…我能夠把大藏經裡面的咒語還原接近梵音?
某日他拿了本大藏經,來問我大吉祥天女咒的梵音要如何唸!
我看了看,就把咒音譯寫給他……
再過若干日子,我到那圖書館去時,他很興奮的跟我說,他中了獎有獎金,剛好可以給他母親做醫藥費。
然後,他又拿了大藏經來,問我能否還原穢積金剛咒……
奇怪的是,他不是某佛學院的法師嗎?
啥?找我這個驚世駭俗的俗人翻譯經咒,而且還是要求世間褔報的!
嘿嘿無言!
那……
我是誰?
向後看,我只有故事,向前看,我只有夢,而就在當下,我也只是一個 “ 認同 ”。
什麼是開悟?
開悟是一個概念。
頭腦喜歡抓到它,以顯示自己的身分,實質上頭腦並不關心開悟,它只關心與眾不同。
首先空性和能力圓滿,都是一種概念。
假如你能認識能力圓滿只是一種概念——有這個概念,就有能力圓滿;沒這個概念,就沒能力圓滿;能力圓滿的概念不同,則能力圓滿的情況不同;能力圓滿,唯心所生,只是一種意識,虛妄不實。
假如能夠這樣了解 “ 能力圓滿 ” 這個概念,就是通達 “ 能力圓滿 ” 這件事的空性,也就是 “ 能力圓滿 ”。
同樣的,將上述 “ 能力圓滿 ” 這個概念換成 “ 空性 ”,它們是一樣的。
若能認識空性只是一種概念——有這個概念,就有空性;沒這個概念,即沒空性;對空性這個概念的認識不同,空性是什麼就不同;空性這個概念,也是心所生的,本質是一種意識,虛妄不實。
假如能夠這樣認識 “ 空性 ” 這個概念,是為通達 “ 空性 ” 本身的空性。
關於空性……
要知道,空性是種認知,是心理世界的產物。
佛陀之所以提出這個概念,是想破除人們對事物執著的。
它只是一種對症治療的臨時藥方,不能將它立為寶貝,加以珍重。
空性這個概念是臨時的,是權宜的,是為了解決某個問題建立的。
它在人心的世界,不在宇宙的世界。
宇宙的世界,不管什麼空性不空性,是人心把空性當作一種宇宙的真理,加以認取和執著,是認識不究竟的表現。
空性有相的空性和體的空性。
為什麼要建立相的空性和體的空性呢?
人們若執著某種事物的形像是真實的,佛陀就說相的空性;若人們執著於某種事物的本體是真實的、不變的,佛陀就說體的空性。
若你什麼也不執著,沒有一物在心中堅固不化,沒有一物成為心的障礙,佛陀根本不提空性。
空性這個概念也不存在。
空性化在它自身的空性實際裡——這才是空性真正的演義呢。
別在概念裡纏繞,超越概念,站在清淨心體上來看這些概念及心建立的世界。
當你能這樣看事物,你的心也自然清淨無事。
所謂超脫,就是超脫思想,不管 “ 空性 ” 的概念,還是 “ 能力圓滿 ” 的概念,都是思想。
不要被它抓住,不要被它黏住,不要跌在意識大海裡成為一朵永遠生滅輪㢠的浪花,而失去對意識大海本身的認識。
“ 空性 ” 是一朵意識大海的浪花,“ 能力圓滿 ” 是一朵意識大海裡的浪花,勿要你的心跟著某朵浪花轉,要回頭認識到那意識大海本身。
來源:網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