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30日 星期一

體驗溝通禪


本文部分摘錄自法鼓文化出版 _《快樂禪:上班族40則快樂指引》

◎練習前的小叮嚀

1.良好的溝通與傾聽,對於上班族的人際互動,以及創造和樂的職場相當重要。想要化解溝通障礙,不妨學習運用溝通禪,鍛鍊對交談狀態的覺察力,讓溝通訊息能完整交流。

2.溝通時,試著以同理心,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設想,我們將發現彼此之間的異同。差異的是每個人的個性、想法,以及能力,而藉由包容與學習,即可擴大自我的心靈;相同的是,對方和我們一樣,也希望能擁有幸福和快樂,這是開發同理心和慈悲心的基礎,同時,能讓我們的心更加柔軟,溝通更加無礙。

◎溝通的要領

溝通,其實就是互相了解的過程,除了理解他人,也能更深入認識自己。討論意見時,要放鬆身心,如果緊張不安,容易爭論是非,萬一不合己意,還可能發生口角,反而看不見真相。

與人交談時,可從自己與他人兩個不同角度來觀察人際溝通情況。從自己的角度來看,觀察自己能否放鬆,清楚自己的身心狀況,不以自我中心的立場做回應,遇到煩惱用智慧化解。從他人的角度來看,觀察自己能否同理他人的感受與立場,以慈悲待人。我們的溝通態度,只要有慈悲與智慧,就能做到「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和樂無諍,消融對立。

◎溝通的步驟

一、放鬆身心:

首先,練習放鬆身心,心中不預設立場,聆聽的時候放鬆,講話的時候也放鬆。

二、覺察過程:

溝通時,清楚對方所表達的內容,同時保留部分覺察力在自己的身上,以放鬆的身心與恰當的表情做回應,覺察溝通當下的過程。在放鬆身心時,要保持專注力,以便不錯解對方的意思與表情,並覺察因談話內容所產生的種種想法,試著鬆開自己固有的觀點。

三、確認意見:

接收對方的訊息時,不要急著做反應,先讓對方把內容完整表達後,再複述歸納自己所聽到的意見,釐清正確與錯誤的部分,核對自己所聽到的內容,以確認對方想要表達的意見,避免因理解的落差而造成誤解,並且讓對方感受到貼心與誠意,更了解對方的立場與感受,無形中就培養了同理心。

四、溝通心態:

要以慈悲心祝福對方,慈心是能給予快樂,悲心是能拔除痛苦,希望每個人和我們一樣,遠離煩惱執著,獲得究竟自在的快樂。如此,溝通時不但能利益他人,更能逐漸放下自我中心,提昇生命的品質,快樂成長。

*************************************************** 這是分隔線,哈哈哈!

就像:

認識佛法、了解佛法的難處在於佛法深而廣大,不是我們自己看書或思考就可以懂得領會的。
有時雖然我們會感覺好像到了某個階段、某個境界,好像有了些慈悲的感覺或證悟空性的感覺等等,但當我們去想時,發現還没有真正了解佛法,没有真正進入佛法的宮殿,只是在門外想像。

佛家有云:完全由貪嗔痴引起的業,如果還没有形成動作或語言,稱為意業;如果有了具體的行為形式,則為身業或口業。所有的業,都是以意業開始。

還有...

一個家庭維繫在一起的時間最多只有一輩子,而通常的狀況是家人相聚的時間往往比一輩子少很多。在這短暫相聚的時間内,我們應努力維繫彼此之間的完美和諧,這也是我們應不惜代價地避免爭吵、和諧共處的原因。

所以 ...我們都要放下BLUE,轉個念,一起來學習運用「溝通禪」,讓溝通無障礙,自我更提昇,才能真和樂!

如果沒有仔細咀嚼過生命的本質,沒有看過種種人間事,也許我們一輩子都不會感受到自己是活在幸福、幸運的人生中吧!

知道生命會結束,才會懂得好好活。
知道機會不再有,才會懂得好好選。
人生只有一場,但是可以有好幾幕,只有懂得活,才能活得好。
人生的最後一場,不是謝幕,而是讓人期待另一個續集的開始,讓愛能繼續延續。

心累的時候,換個角度看世界; 壓抑的時侯,換個環境深呼吸。

困惑的時候,換個角度去思考;猶豫的時候,換個思路去選擇。

鬱悶的時候,換個環境找快樂;煩惱的時候,換個思維去排解。

抱怨的時候,換個方法看問題,自卑的時候,換個想法去對待。

換個角度思考時,你的世界會更美。

生活不要安排得太滿,人生不要設計得太擠。

不管做什麼,都要給自己留點空間,好讓自己可以從容轉身。

留一點好處讓別人佔,留一點道路讓別人走,留一點時間讓自己思考。

就像任何創作,都會有部分留白,減少壓抑多點美麗 ...

生命也是一樣,留點空白給自己;讓心靈有空間可以呼吸!


來源:網路 ...

2014年6月29日 星期日

千萬不要做“嫌”妻“涼”母


不少女性婚前是公主,婚後是保姆;有的甚至將地板擦得比自己的臉還亮,不知道她們是否想過,自己的老公要的是保姆;還是優雅的妻子,千萬不要做“嫌”妻“涼”母!

女人要出色!⋯⋯

可是生活中有太多的三轉女人:
圍著老公轉,
圍著廚房轉,
圍著孩子轉;
最後轉的完全沒有了自我。

捨不得花一點時間,花一點金錢來投資健康,投資美麗。

女人一成不變,男人一定會變!

千萬不要成為:三等,三瓶,三垂,三心女人…

三等女人:
等小孩放學,
等老公回家,
等電視開播;

三瓶女人:
年輕時是花瓶,
中年時醋瓶,
老年是藥瓶;

三垂女人:
眼袋下垂,
胸部下垂,
臀部下垂;

三心女人:
留在家裡放心,
想起來傷心,
看著就噁心;

而要擁有三立,三本,三感,三不;練就四養,四如的智慧女性…

三立女人:
思想獨立,
經濟獨立,
能力獨立;

三本女人:
有本事,
有本錢,
有本領;

三感女人:
神秘感,
新鮮感,
距離感;

三不女人:
深藏不露,
飄忽不定,
琢磨不透(讓人領略到霧裡看花,雲中望月之美感)

四養女人:
有修養,
懂營養,
常保養,
重涵養;

四如女人:
如花般芳香,
如玉般剔透,
如水般嬌嫩,
如絲般光滑;

哪怕有一天過了七十歲,依然還展現“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健康和美麗。

祝福並希望天下所有女人在愛孩子,愛老公的同時不要忘了愛自己。

也要記得成就,一個美麗的女人、一個幸福的家庭、一個和諧的社會!


來源:網路…

2014年6月28日 星期六

鏡如人生


來聊聊:只有自己一個人的世界時……

如果這個世界只有你一個人,你還會繼續煩惱嗎?

如果世界真的變成這樣,第一個困擾你的問題應該是「不知道自己是誰」吧?

在這樣的世界裡,說不定連「我是誰」的疑問都沒有!

也因為有別人的存在;也因為有比較的對象,才有相對性的概念延伸。

我們只不過是透過世界上各式各樣「相對差異」,判斷出自己所存在的位置罷了。

現代人已經習慣像這種「零」或「一」的二分法思考,對於「中間」越來越不關心!

但是「零」與「一」之間的小數其實有無限多個,而這些小數就像是每個人各自展現出的特質。

所以,別人都是反映自己的鏡子……

「覺察」等同就是「覺差」!

往往要等到我們處在與社會較疏離的狀態,或是在人際關係中遭到孤立時,才會了解到自己與世界的差異,也才能真正看清某些事情。

我認為,「覺察」是意識到自己與周圍的關係,也就是「感覺到自己與周圍的差異」。

所謂的「比較」「相對」「認識」都是帶著這副肉體出生後的事情,從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時,外表都有些許差異就可證明。

現在雖然是可以方便到世界各地旅行的時代;而儘管世界人口突破七十億,但是我們這輩子究竟又能認識多少人呢?

正因為一生所能遇到的人很有限,所以才會用「緣分」來形容遇見身邊人們的可能性。

換句話說,我們認識的所有人都是一面面得來不易的鏡子,必須透過他們才能讓我們了解自己,也可以說是身而為人一生的功課。

就像 …

關於一般研究心理學圈子裡面,慣用的一個概念叫做 Ecology (生態平衡)。

基本上,生態平衡的意思是:如果你想發達,你要思考,甚至角色對換的演練已經發達後,對你身邊的人事有甚麽影響?對你有甚麽影響?這些影響你能接受否?

做了調整後,才用醬的技術來讓自己開始有要發達的人的行為、思想或信念等等。它的目的其實只是要『要做的話,就要做得放心』。

有些人可能會認為,唯有回歸『生態平衡』的心靈學家,他的功力才能有紮實的底子和功力。

在這裡,我要告訴大家,一些人有生態平衡,沒有功力;一些有生態平衡,有功力;一些沒有生態平衡,沒有功力;更有些是沒有生態平衡,有功力。

有沒有生態平衡和你有沒有學到最深底子的功力,是沒有任何關係的。

所謂的生態平衡是以很主觀的意識去詮釋。你覺得後果是你撐得起、負擔得來,就去做。(就算是最具生態平衡的,不代表一定成功,只是代表你做的時候,義無反顧,沒有內心矛盾而已)

同樣的,生態不平衡的,也不代表不成功。

別笨到認為成功的人一定是生態平衡的,或是顧全大局的。

有沒有生態平衡和成不成功,也沒有直接關係。
不少大家耳熟能詳的所謂成功人士,如愛迪生、愛因斯坦、Steve Jobs、Bill Gates都不會跟你來搞這套生態平衡的概念。

要知道,生態平衡是沒辦法直接的考慮到人家的立場,因為你自己在定義和猜人家的立場上甚麽,你不可能客觀的知道對方的立場。

要知道生態平衡,都是靠自己的想像。
這種自問自答或所謂想像進入人家立場來知道人家的需求來塑造所謂的生態平衡,是很容易自欺欺人的。
問得到出來的,也不一定是真的。

那,去問對方可以嗎?

如果你夠幼稚的話,就會相信你有能力問得出對方內心深處真正的答案。
要知道,對方也不是想騙你的,因為他也騙了自己。

試問,未發生的事情,你怎麼可能知道平不平衡?

舉例:

每一個男人都會想要有一個性慾 "好" 的女友,不管你的想像力有多豐富,都不能替代現實。

那什麽是現實?

唯有在每天被女友強姦七次之後,你才能知道那是一種甚麽境界,那時候你才知道當初你要一個這樣的女友,生態平不平衡。你才能坦白的告訴自己,淪成女友的性奴,到底是樂還是苦。

我還會說,唯有走過極端功利道上的人,才真正的知道自己要什麽和不要什麽!

例如,一個窮人告訴你他不想賺大錢,因為他認為發達會破壞他的生態平衡,如他的朋友會不認同他,他認為錢買不到快樂等等……

這個人絕對有資格如此的信仰(相信自己的主觀意志),但他的資格就像一個阿宅型的老處男一樣,說他不跟女生上床的原因,是因為怕女方太愛他,而搞到他沒有了自己的私人空間,失去了自我的想法一樣。

也基於此,我才能把生態平衡這種概念,當作是其中一個附屬參考性質的東西,才能把它衍生出更[毒辣版]的做法。

因為,在那裡面,不是以道德或非道德為考量,純粹以技術層面的完善與否來研發。

換個角度來講…

從施害者的角度,神棍要騙人的錢,教主要騙色或政府要恐嚇`愚弄人民,通常都是逐步漸進和得寸進尺的。

從受害者的角度,我們要在對方邁進一寸時,就要開始覺察到。

還有:

在男女關係裡面,女人可以為了愛而順便與男人上床,男人是可以和女人上床後順便的愛她。

如果妳覺得你的男人不是這樣,是因為妳把女性的價值觀,對號入座的投射到他的身上了。

如果妳的男人也覺得自己不是這樣,代表他連自己也說服了。

呵呵呵……

老外寫的商業書是最具有道德廢話的。
反而是科學研究者寫的書,沒有道德包袱。

這不代表科學家沒道德而商學教授有道德,這只是代表科學家們比起很多商學教授坦白。

想想在現今... 坦白,是很吸引人的!



來源:網路 …

2014年6月19日 星期四

消業障嗎?


下面是從法鼓山出版的問答中的部分節錄,確實是針對迷信的佛教徒所講的:

【讀經50問】讀經可以消業障嗎?

有些人讀經是因為相信多念誦經典,可以幫助自己消災解厄,念得愈多,業障就消得愈多。

其實「消業」的意思,是從此以後自己不再造新業,「隨緣消舊業,更不造新殃」。

雖說是結束舊業,不再造新業,但並非指過去所造的業就消失了,從此以後不用再接受果報,而是不管什麼樣的果報都要面對,受報時知道這是過去所造的惡業,在現在所感出的結果,所以要接受它。

但只是接受還不夠,進一步還要放下自我才能得解脫。

自我中心與對於自我的執著是一切苦的原因、苦的根本,所以不善的要放下,善的也要放下,壞的要放下,好的也要放下,全部都要一起放下,如此才能得到究竟解脫,所以只想消除惡業,而不想消融自我,這樣的修行並不究竟。

所謂的誦經能消業,並非指一誦經,惡業就一筆勾銷了,而是因為誦經能讓人轉變心念,改變自己的念頭和言行,所以能消業去惡向善,從「有我」轉化成「無我」,用這種方法誦念經典,不但可以幫助我們消災去業,還可以開發智慧。

如果誤以為造了惡業只要誦誦經就沒事,那是不可能的事,是一種迷信。

誦經最主要的功能在於轉變我們的心念。


*************************************************** 這是分隔線,哈哈哈!


個人回應:

撇開前世因果業報的存在否,如果只套用現世習氣或惡習,上面文章所寫的,就叫做負責任。

我對惡習的見解是:沒有效率,甚至是障礙你變有效率的壞習慣。又或是阻止你達到你要的目標的習慣。

從閱經而領悟習氣的不實;而放下對習氣的執著,就是消業;然後再以增加自己效率或達到自己目標的『好習慣』取而代之,謂之增福。

這個才叫做心地法門,離開了這個就叫做方便。

方便的意思就是權宜矇騙,好讓迷信的人也能先入自己的教中,修個假法。

方便法門,從人性化的角度來看,就是灰色地帶。

還有,現在不是每個師父都有能力,把人家從方便走到究竟。大部份的還沒到之前,有的師徒就已經方便到 "下流" 了!

問題:

情緒的壓抑和轉化的分別是甚麼?

如果情緒轉化後,不代表這種情緒沒有了,而是當情緒再度出現時,與該情緒相關的機械式反應就沒有了。

那麼是不是沒有了反應?

也不是。

之前是機械式反應,但現在是靈活地、有選擇地反應。

所以,佛陀成佛後,還是有生氣過,還是有哭過,他老人家是有血有肉的。

如果說一個人修行;修到沒有了情緒,那不是好事,那只是被壓抑了而已?

修到沒有情緒的話,那就很接近石頭了!

但,石頭不是佛……

而…修行,也不是要你變成了鐵石心腸,形同槁木死灰!



來源:網路 ...


2014年6月18日 星期三

食蔬!慈悲?


宗教,只是信徒把 "口味" 當作真理?

就像 ...

當你察覺到榴 "蓮" 愛好者和臭豆腐喜好者,會互相咒罵對方死後會下地獄,說對方毀謗正法,甚至為了榴 "蓮 " 而與臭豆腐打聖戰,你就會知道宗教信仰是有多麼的玩物喪志!

案例:

現實生活中,(撇開意外死亡),蔬食的人並不一定會比吃肉的人更長壽!

這只是蔬食者個人所追求的信仰而已!

現實中的長壽者,有純蔬食的,也有非蔬食的。

健康和長壽,有很多因素,食物只是其中的一個 ......

再來 ...

假如你還活著,表示你需要吃東西;假如你需要吃東西才能活到今天,不管你是蔬食還是吃肉,就有無量的眾生需要犧牲了生命,你才能吃到你的肉或者你的素。

若真要說:對眾生慈悲的話,就只有不吃才能對眾生慈悲。

那 "不忍心" 是否等同 "慈悲" ?這的確是個有趣的話題,或許更要強調的是;除了 "不忍心",還要有 "智慧" 吧!

因為你吃到菜也需要農夫殺蟲,你喝的水也要煮掉微量眾生。

蔬食若是因為個人口感取向的話,那就無可厚非。

而觀察周遭的人,也的確有吃肉慈悲善良的人。

若你蔬食是為了慈悲,你只是很方便、很選擇性的認為自己慈悲,因為眼睛看不到的微量眾生就不算殺生?或農夫殺蟲不是我殺生!

os.「另外,也有不同的看法 ...就目前的生物科學來看,只有動物(當然不是所有的動物)有神經系統,有神經系統才會有感覺,才會感受到苦樂。植物、細菌、病毒都沒有神經系統,所以沒有感覺,沒有思想。......」

那你就跟政治家的思維和嘴臉沒啥分別!

就以環保的立場來看,你開車或坐巴士,石油氣排出來對環境的污染就不夠慈悲了。

還有,你有用智慧型手機上網,那是要經過稀土提煉的。

你可以選擇不要吃某種動物,那是個人選擇。

請不要有因為你不吃動物,就以為你是慈悲的思維!

不要忘記你的身份是人類!

本篇是釐清:蔬食跟宗教信徒所講的慈悲,是風馬牛毫不相干的關係!
 所以,請不要涉及個人的意志型態 ......


來源:網路 ...

2014年6月11日 星期三

工具性的信仰


信仰不是真理,它只是工具。

這是我一直強調的觀念…

對外,它就是一個用來控制人心的工具,就好像宗教。

對內,是用來提升自己。

雖然宗教界也認為它可以幫人們有所提升,但事實上宗教還會附帶不少弱化人們的思想!

為什麼宗教會有弱化了人們思想的這個缺點?

因為有部份宗教,誤把信仰認為是宇宙真理,而真理是永遠改變不了的,所以信徒們的腦袋就會開始僵化了!

只要人們把信仰視為信仰,明白信仰只是工具,他們就會開始了解到工具是可以被改善和進化的。

念力道就是教你如何製造一個對自己昇華有利的信仰,甚至是如何改善自己的信仰和信念。
念力道是沒有真理的,只是很功利的探討信念,跟如何有效率性的把自己的信念轉變成對自己有利方法。

這會讓一些宗教意識很強烈的朋友開始頭痛;然後腦袋中的價值觀會開始打架,醬應該會有改變…放下對宗教的執著!

同時,也會有一些宗教信仰的朋友,開始明白為甚麼自己信仰的對象,之前跟祂祈禱的東西都沒有什麼效果,但,念力道卻有辦法讓自己的信仰對象開始工作。

所以,我一直都跟人講:念佛念到有效,或拜神拜到有效,不是神佛厲害,而是人厲害。

很多人都把學問當信仰,信了一套就排斥另一套,學習應該海納百川,不要把大師當大師!



來源:網路…


打破思維框架!


我們很多人都付出很大的努力去聽聞、閱讀和思考。
然而,不知何故,我們往往忽視實踐修行。
如果我們沒有真正地由身體上或精神上完全投入,那麼要達致任何成功和成就,只不過是遙遠的夢想而已。
我們的目標只有在當我們開始不僅是閱讀、聽聞或思考,而是正確地修行之時才能實現。

還有...

如果你不瞭解真正佛法修持的目的,那麼只會讓你的修持變得更繁忙、更麻煩,甚至造成更多妄念,那麼佛法只會流於教條式的宗教。

要獲得快樂,我們的夢想並不一定要圓滿,灌溉夢想及其本身皆具有其意義,不管最終結果如何,仍值得我們依此而努力。

就像 ...

當我想到無常時,我並不將它視為是籠罩在我們頭頂上的陰影,反而覺得它是機會的同義詞,提供我們抉擇的能力。

追求幸運的人,他的行李應該是越輕越好 ─ 巴爾札克

一生從未當過傻瓜的,就永遠成不了聰明人 ─ 海涅

一個人首先要教育自己,而後才去接受別人的教育 ─ 歌德

世界是一座舞台,所有人都渴望,但我們都忘了如何粉優雅走下台。

「這些年,我只是一位路人,對生命和修行有點感觸,一方面自己也是佛教徒,試想我無法像悉達多那樣悟道,但願 ...我已經在路上了!
寫了一些想法和傻話,你可以當聽聽就好,畢竟人生是自己的啊!
其實還有好多想寫,只是我常常懷疑自己現在到底在幹嘛!」

最後,送上一句我時常用來勉勵自己的話「只有糟糕的想法,沒有糟糕的人。」

找時間放下一切,去流浪!
我想要飛到,那遙遠的地方,看一看。。。。。。



來源:網路 ...

2014年6月10日 星期二

中年悟十五


人到中年,一個「悟」字,濃縮了人生的千言萬語明白了高處不勝寒,無力挽狂瀾的世事滄桑與無奈,於是在不知不覺中學會笑看世事繁華,淡定人生心態,不求不可取,不求不可得,隨遇而安,諸事順其自然,學會感恩,無憾我心的做人,做事……

一、生命與生活

中年以後,過一天,少一天;過一天,樂一天;過一天,賺一天。

二、幸福與快樂

幸福不會敲門來找你,快樂也不能從天而降,幸福靠自己努力營造,快樂要千方百計去尋找,幸福和快樂是一種感覺和感受,關鍵在於心態。

三、金錢

金錢不要看得太重,更不必斤斤計較,一旦看開了,那是身外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如果有人需要你幫助,慷慨解囊就是一大樂趣,如果花錢能買到健康和快樂,何樂而不為!如果花錢能讓你悠閒自在,也值!明白人能掙會花,善待自己。

四、健康是自己的

金錢是子女的,地位是暫時的,榮譽是過去的,健康是自己的。

五、不一樣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無限的,子女對父母的愛是有限的;子女有病,父母揪心肝,父母有病,子女問問看看就知足了;子女花父母錢,理直氣壯,父母花子女的錢,就不那麼順暢;父母家也是子女家,子女家可不是父母家,不一樣就是不一樣。明白人把對子女的付出視為義務和樂趣,不圖回報,如果一心想回報,就自尋煩惱。

六、養病指望誰

指望子女?久病床前無孝子。指望老伴?自顧不暇無能為力,還是指望錢吧,只能花錢養病。

七、珍惜得到

對於已得到的,人們往往忽視它;對於得不到的,往往想得太美!生活的美好和幸福全在於怎樣欣賞,明白人十分珍惜和欣賞已得到的,並不斷地發現他的意義,使生活不斷充實和快樂。

八、擁有快樂的心態

生活充滿感激和欣賞,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知足常樂;與人為善,樂於付出,助人為樂;培養多種愛好,樂此不疲,自得其樂。遇事以平靜的心態去對待,這樣就會永遠擁有快樂的心情,有了快樂的心情,就擁有了健康。

九、平平淡淡才是真

高官厚祿,地位顯赫,是少數;平民百姓才是多數。少數人未必都是幸福,多數人未必不幸福;多數望著少數,不必自卑。人本無高低貴賤之分,只要對事業盡心盡力,就算作了貢獻,心安理得,問心無愧,何況大家都退下來了,大家都一樣,最終歸宿都要回歸自然;其實高官不如高祿,高祿不如高壽,高壽不如高興,高興就快樂,快樂就是幸福。

十、中年人到哪裡尋樂

1、學習:讀書、看報、玩電腦、彈琴、繪畫、寫作和攝影。學什麼?任你挑,既長知識,又練了大腦,思想境界在提高。

2、運動:游泳、跳舞、打拳,各有所好,增強體質,心情越發好。

3、娛樂:旅遊、唱歌、打麻將,只要自己喜愛,從玩中取樂交友,何樂而不為!

4、交友:晚年生活應該多層面、多元化,豐富多彩,只有一二個好友還不夠,要擁有一幫老友,友情能滋潤老年生活,使你不會感到孤獨,而且過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

5、培養多種愛好和情趣,懷有一顆童心,不斷探索和實踐,讓生活多姿多彩。

十一、幸福家庭公式

欣賞、尊重、表達+溝通、理解、包容+付出、互動、創新=幸福+快樂。

十二、為自己好好活一把

人生大半輩子為事業、為父母、為家庭、子女而忙碌、活得很累。如今剩餘時間不多了,該為自己好好活一把啦!怎麼開心就怎麼過,做你想做和願意做的事,不管別人怎麼看,怎麼說!因為我們不是為別人的好惡而活,活出一個真實自我吧!

十三、痛苦

一個人對痛苦的承受、忍耐、排解和消除,最終還要靠自己。時間是最好的醫生,關鍵還是在這段時間裡你選擇怎麼活法。

十四、懷舊

人老了為什麼懷舊?人到晚年,事業已走到盡頭,往日的輝煌,已成為過眼煙雲,站在人生最後之驛站,心靈渴望淨化,精神需要昇華,企盼有純樸真情。這時,只有故地重遊,與親人相聚,共同追憶童年的夢,與老同事、老同學、老袍澤共敘年輕時趣聞樂事,才能找到青少年時的感覺和那份真情,珍惜真情,享受真情,這也是老年生活的一大樂事。

十五、順其自然

如果你盡了最大努力仍改變不了不滿和目前的現狀,那就順其自然吧!這也許是一種解脫。凡事強求不得,強摘的瓜不甜。

十六、坦然面對死亡

生老病死,自然規律,不可抗拒。當死神抓住你不放時,你需坦然面對、笑傲死亡!只要咱一生為人正直,不做虧心事,就該心滿意足地給自己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編後語:

人到中年才真正品味到淡淡的生活很純,淡淡的花很鮮,淡淡的天空很高,淡淡的衣衫很俏,淡淡的微笑很醇,淡淡的友情很真,淡淡的戀情很醉,淡淡的憂愁很清,淡淡的孤獨很美,只是那麼淡淡的一點過去,現在,與將來,人到中年,唯心獨醒、自在活。


來源:網路…

2014年6月8日 星期日

就是那個光啦 ...







看到不少所謂具正見和正信的佛教,輕易的相信這類照片是佛光,或拍到微塵的反光就叫做曼陀羅,是蠻讓人心酸的。

(圖中:這不是佛光,而是太陽光,和雲霧,和影子所產生的折射日暈物理現象)

這種做法跟天主教徒看到麵包燒烤後的焦像看起來像耶酥而認為是基督顯靈是同一模式的。

佛教徒很喜歡把物理現象洗劫來增加自己的信心,問題是:大部份佛教的修行本來就是不需要信心的!
它不像基督教,信就是一切,不信就下地獄。。。

曾經看到一位居士寫了整本書是講佛家『智慧觀』的修法,他也身體力行,修過南傳的內觀禪,藏傳的大手印大圓滿,禪宗的參話頭。
寫得還很好,口訣的部份和自己的體驗也寫出。

不過,當我看到他說他參禪的時候,有人拍照拍到曼陀羅,證明某老和尚主持的禪七是加持力,有得到菩薩的庇佑云云,讓他對老和尚的禪法更具信心。。。

首先,我就撇開他不知道這個拍照時的物理現象好了,如果真的一個修禪宗的人,還需要拍照拍到或者你親眼看到菩薩現身,才會對禪法信心,老和尚在小參的時候,應該要打你三十大板。

佛家修行搞的全是心地功夫,全是內在的,如果你還需要物理現象來增加自己信心的話,表示你的信仰很不堅固,也很不理智。

甚麼叫做內在心地功夫?

就是你對你念頭、情緒的駕馭和淨化。

你想像一下,如果你不是Gay的,也不曾搞過男人,然後有一天你看到一張照片是你搞著某知名的AV(當然,你也沒有搞過那某知名的AV),你會因為這張照片而對自己是異性戀的性取向更有信心嗎?

你看到一張照片上你搞著男人,難道會改變你對自己性取向的信心嗎?

性取向的東西,無關信心,是就是,不是就不是。

心地功夫,也是無關信心。搞心地功夫的人還要依賴信心的話,表示你還沒有上路。

而且我還要提醒佛家搞修行的人,如果搞心地功夫還依需要信心的話,將來出錯偏差的機會更大。

你能不能駕馭你的情緒和念頭,完全跟信心無關,是你做到還是做不到而已。

再來 ...

有些專家說:一些偉大的政治家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都是有 Compassion(慈悲)和Empathy(同理心)。

這是一個很奇怪的理論,但卻是一個普羅大眾喜歡聽到的理論,也是政治家喜歡聽到的理論!

我從來不相信有慈悲或同理心的政治家,這些政治家或者和他的團隊會弄出一個有慈悲和同理心的政策,但政策的慈悲不代表那領導者就是慈悲的。

要記得,以他人的利益為重的人,是做不到政治家的!

當政治家幫助一些弱勢群體,起碼一半以上的原因不是慈悲,而是能夠幫他累積更多的政治籌碼。

而且 ...

歷史上的腐敗當權獨裁者,都是長命的,而且比他國家中的平均壽命高出很多!

不是說好人有好報,惡人有惡報嗎?但為甚麼好人反而短命,壞人反而長命呢?

這無關因果,而是權力對身體會有正面影響的結論。。。

信仰就是以前一個人對現象的猜測,被成千上萬個人認同。
一個教派的信仰不會比另一教派的信仰更正確,就算被這麼多人認同,還是掩蓋不了事實:它只是一個表面上看起來有道理的猜測。

信仰,只是一些人妄想自己有能夠解釋世間一切的能力。

老實說,這些個人宗教信仰之流派,最希望人們相信『福報未盡、上帝自有祂的旨意、任何的發生都有它的理由』,因為你們相信了後,會把改變的責任交給因果、上帝和宇宙。

從政治的角度,政客就是要愚化人民。

從人民的角度,就是要會思想和批判。

大家各司其職,又知道對方在其位必會言其職就好。

就像 ...

男女間喜歡不斷翻舊帳的,在他們的價值觀中認為對錯很重要,而且還會有很明確的對錯標準,同時也認為自己的對錯標準就是一切!

所以,他們會好像法官一樣不斷審問你,但他們卻又是極度矛盾的?

你有看過盤問到底後又不肯給判的法官嗎?

法官要判的話,會很乾脆。

既然你的伴侶有這麼多舊帳被你翻,你為甚麼還要跟這個人在一起?

難道你夠貝戈戈?所以才會要跟一個有這麼多舊帳的人在一起?

你可能會否認,你說你是在給對方機會。。。

但,我要告訴大家,不要相信這些不斷翻舊帳的人想給你機會!

如果你不幸的有跟過一個常翻舊帳的伴侶在一起,你就會知道對方在翻舊帳時的言行,跟精神強迫症沒分別!

他們不是在尋找愛情、感情,而是尋找著個人認知的正義。


來源:網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