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只有自己,是寂寞的!
活著有伴 ...
儘管仍有困難、挑戰、吵嘴、麻煩,但是這樣生命才圓滿。
活著,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事!
就像 ...
童年是生命最坦然的時期。
我們坦然地愛,坦然地恨,坦然地接受生命中每種經歷。
如果可以選擇,誰也不想在童年時留下什麼遺憾。
但現實是,即使我們不願遺憾,我們還是有悔不當初的時候。
人生其中一件殘酷的事,就是在我們學懂珍惜之前,我們必須失去真正值得珍惜的時候了。
有時候,我會呆望著於地上,自己的一斜影子,明明看見它如童年一樣赤裸裸的,卻又覺得它身上沾染著幽暗!
然後,在痛悔蔓延時,這個世界又告訴我:「你真的失去了,永遠地。」
還有 ...
所謂的友情會崩壞,有時候不過是 ...
我以為 ...我們之間的是友情,然而對某人來說卻只是交情!
每個人在乎的層面不同,所以不需強求,但要珍惜 ...
再來:
病痛是改變人生的寶貴經驗 ...
視病痛為不幸,是錯誤的想法。
病痛或許是一種恩典。
病痛是改變生活方式的大好機會,也是改變自己人生方向的契機,又或許是暗示自己的生活方式有哪裡出了問題的徵兆。
人生中,不會發生毫無意義的事。
無論什麼事,都請視為寶貴的經驗,從中獲得重要的學習。
你認為咧?
太多時候,我們身陷絕望!
把苦痛看成永遠不會終結的事物,其實 ,若以為痛苦包含了我們全部,
這才是絕望的定義。
相反的, 我們其實應該努力抵達平和,相信生命包含著我們的苦痛 ...
生命有光明面,就會有陰影面;而化陰影為動力,以光明為指引;生命則會因此豐富與完整。
現在這個時代,善業跟惡業通常會是並行的,也就是說,我們在行善的同時也會做惡業。
談到「依止善知識」時,有分「內在善知識」和「外在善知識」,「外在善知識」就像是某位老師會告訴我們什麽該做?什麽不該做?
而內在善知識是指聽到教法後,自己善巧方便地去行持;成為自己的內在善知識,這是最重要的。
信仰是很私人的,若真要信的話,要信得出屬於自己品牌的信仰,才不是應酬式和囫圇吞棗的信教。
你吃香蕉嗎?
看到禪宗的佛教徒,十分崇拜語錄中的祖師,因為當中記錄了祖師,生平許多十分傳奇和厲害的事蹟。
也常常聽到有禪師,把許多跟看話參禪相應,把未學禪宗前所出現的類似參禪行為,都看成是前世就已經有參禪的體悟。
個人不大認同這種看法,因為我看出背後有個隱藏的禍患。
為了讓各位更明白箇中道理,在這裡就破例把它寫出來:(文長沉痾,只抽列部分與本文相關的情節)
我還很小時就被媽媽的娘,帶去給乩童 "上契"(就是民間所謂的拜認某位神明當乾爹 / 乾媽,有鄉野傳說醬才會好生養 / 平安長大!),不過,小時的我有一個習慣,就是粉喜打破沙鍋問到底,這讓父母師長每次提起都搖頭!
直到有一天,我拿著半損壞的玩具時,突然問起:『什麼都沒有?什麼都沒有的地方到底是怎樣呢?』,當時我遇到了人生第一個玄題!
不久之後,又有一次照著鏡子的時候,看著看著,竟然問起:『鏡子中的我,跟鏡子外面的我,除了相反,哪裡不一樣?那鏡中的地方是不是都相反!那麼他人看到的我,會不會也是相反;如果都是相反,那麼我跟鏡中的我,原本的樣子是什麼?誰才是真的我!』,我再次遇到自己無法回答的問題 ...
問了當時的大人們跟神明的乾爹 / 乾媽、神父、修女,還有當時的乩童,都無法能解我心中疑慮!
就醬一直都是自己在跟自己對話,到了小學時期,再到了中學時期過後,學會更多讀寫文字,這才開始接觸書上談的宗教、哲學,但是,我還是常待在房間裡思考人生的種種問題。
有一天,偶然之中在書上看到:『如果世界真的有個意義,那麼這個意義的意義又是什麼?』,『世界本來就沒有必要存在,為什麼卻會存在?』當時,我只知道科學說宇宙從大爆炸來,卻不說大爆炸從哪裡來,為什麼一定要有宇宙等玄題!
看了看書後,最感到好奇的是,輪迴究竟是什麼東西?結果,我竟然因此踏上學佛之路 ...
過後,我就對佛教典籍有了濃厚的興趣。還為此我在上學的巴士上,昏昏欲睡的時候,都硬硬把法華經給看完。
連考試前夕的深夜裡,我都還看著某法師講經說法的錄影帶。然而,除了能懂得解開比較多玄題東西以外,似乎並沒有什麼大領悟,我過去所存疑著的問題也慢慢沒有再出現了。
有一天,我偶然在佛教書局外面的結緣品中,發現一本看話參禪的書刊,好奇之下就拿了回家。
我讀到裡面談及 "起疑情",提問“拖死屍的是誰?”,“生從何來死從何去?”等,就心想“這不就是我過去一直追問著的問題?
我聽過禪宗,卻不曾懂禪宗的修法,難道這就是我要的方法?
之後,我進入某佛教會。恰好我喜歡看書,就常常進佛教會的圖書館借書。也因此決定要參加那年底佛教會舉辦的禪七。
但是,在那個禪七當中,和過了禪七後不久,我就陷入修行上的障礙了,我被一個難題卡住了,無論我嘗試如何轉念也好,都於事無補。當時的我終於明白了,什麼是“ 無論搬多少經典,四句偈出來解釋也無法解開的痛苦”。
從那個時候起,我就下定決心放棄,從經典中找真相,轉換成向禪修下手。恰好那個時候我接觸到了四念處,就一併把它和看話參禪搭配來修行。
於是,有一個期間我杜絕和人來往,減少說話,日常中時時覺照,盡力把覺照融入二六時中,同時在當中提起話頭參究。這樣差不多有半年~三個月,父母親友們都覺得我的舉止粉奇怪,但我不曾向他們解釋當中原因。
某一天,我一如往常提著話頭,往胸間臆覷著,在走向廁所時每一步都覺照。
從廁所出來後,我走著走著,看見眼前廣場上的天空,我還來不及察覺發生什麼事時,心胸突然快速向外爆敞開!
過後,感覺心胸那裡和天空融合,當下自我完全消失,全世界只剩下一個天空,就這樣子維持了一陣子。
之後慢慢回過神來後,我這才感嘆禪家所說“心如虛空”及佛陀說的“無我”,原來是可以通過另種修行方式而體驗到的,原來背頌經典並不是真的修行,而是要通過親身體驗才能領會。
從那天起,我知道了真正修行和背頌經典毫無關係,也因此我不再依賴經典來看世界,而是實踐佛陀的“自依止,法依止,莫異依止”的精神 ......
我的故事就先到此結束。
*************************************************** 這是分隔線,哈哈哈!
可能不認識我的人,就會產生一種錯覺,認為我是“生來注定與佛有緣”,“ 自幼就如過去禪宗祖師一樣,自發追問宇宙人生真相”,“因不可思議因緣下,進入佛門”,“禪門根器,具有善根”,“為了修行奮不顧身”等等。
如果你也認為,我說這個故事的原因,是為了炫耀自己,那你就錯得離譜!
我是要揭露給你看,NLP心理學上“想入非非講古術” 如何導引別人相信,你要給他的訊息。
雖然我整篇文章隻字不提我“具有善根,與佛有緣,禪宗根器”,或者“因緣成熟自然回到佛教”,“為了修行可以勇往直前,奮不顧身”等等自我吹捧的話,為什麼卻會讓人有這種錯覺?
(講古術心要:不明文寫出來的暗示,永遠會比明文的自我吹捧好得多 ...)
實際上,我也並沒有捏造事情。我只是選擇性的給各位看了,你們心中想要認知的部分而已,所以各位才會對我 "想入非非"。
那是因為你們都患上了佛門“信徒症候群”,明明釋迦牟尼的話語,已經無法精準地得知(這個是學術界共識),明明兩千五百年內佛教經典,少不了充混後期思想,明明知道就算是佛陀說的,也不可以全信,這幾點在有患信徒症候群之佛教徒的心裡,統統是廢話。
(信徒症候群,註:只要一個宗教能帶給信徒救贖,卓越,憐憫,懊悔的感覺,這就是投其所好的引誘。
所謂 ...
救贖,就是讓信徒為能接觸這個教法而感到幸運,認為這個教法能讓自己逃離厄運或悲慘的處境。
卓越感,即指讓信徒對這個教法感到光榮,讓他們覺得這個法門絕無僅有,是全世界唯一的真理,讓他們心理上高人一等。或者,印證 / 認可信徒修行有成,讓信徒的虛榮心爆滿,自然趨之若鶩。
憐憫,則是指讓信徒憐憫其他無法接觸,或則拒絕該法門的眾生。憐憫看起來像是善意的同情,實際上是支撐救贖感和卓越感的情緒。例如說,我憐憫阿狗沒有慧根,因為阿狗唾棄某個法門,實際上我在暗示我自己有慧根,看起來像善心原來竟然是鼓勵自我膨脹的情緒。
懊悔感,就是讓信徒為過去未加入這個法門的時間懊悔。這種情緒的作用就是加深信徒認為離開這個法門會很痛苦的認知。
這四個情緒讓許多佛教徒變成道德法官,只要是非我族類的就一律判為邪派,外道,沒慧根,搞學術,天魔,地獄敢死隊等。
還有一點,他們也會認為自己的信仰是真實不虛的宇宙大真理,自然而然會否定,忽視,扭曲不利他們信仰的事實 [ 尤其是科學和歷史研究 ],然後盡力合理化自己教派的盲點。)
那信徒症候群的佛教徒,則不以為然會說。“一直去質疑佛法,那麼哪有信仰的力量?沒有信仰基礎,怎麼樣去接受佛法的修持?”。
這句話好像在暗示,信徒症候群的佛教徒,願意接受自己有還未能證實的事物。
當然,人不能沒有信任 / 信仰。
就順便經典一下:
我個人的信仰理念 / 方式,有個最重要的元素:暫時相信。
1.只要沒有心害我,平日信譽好,該領域的權威 / 專家,就暫時接受他的說法,過後有機會在慢慢查證。
2.若一樣事物理論上符合邏輯,常理,加上得到各方的讚同,可信度越高,可以暫時接納,後再慢慢從修行中辨別是非。
我把信仰當成是一種輔助修行的工具,因為在我有限的時間內,恐也難以一一查證。
但是兩個準則的共同點是,我只會暫時接受,我內心很清楚 ...我並不完全了解這個概念,和人家分享時;我不會把它當成真相來宣說。
這代表,我們聽來的,在自己能得到利益之前,都必須有所保留,只能供參考,甚至連佛陀說的也一樣。
別人的修證報告,也只能給我們帶點信心,不是給我們權利到處宣揚真理,所謂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省略掉 ...第三句廢話,整體意思就是講話要付點責任,自己不知道的要坦誠。
要如何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也是要下工夫的,不然這個世界就不會有那麼多走火入魔,自以為開悟的修行人。
舉個例子,大慧宗杲17歲開始問自己“生從何來,死向何去”。
可能許多人年幼時也有過這種疑問,不過長大後,一就是拿知識來的填補了這個坑洞,二就是不知道也無所謂。
但是,宗杲卻通過這個疑問讓自己大疑特疑,疑到問題吞沒身心世界,籍此打破疑團而開悟。
沒記錯有個公案是拿楞嚴經的經句來參“圓明清淨,何故忽有一切山河大地?”,有點像問著“宇宙為什麼會從無到有”,當然科學家很坦白告訴你,他們不知道其中的目地,無神論者則要你相信(看清楚,我用相信這兩個字)不管有沒有目的,我們都可以活得精彩。
請問,這些講法回答了問題嗎?
道家的道生一,一生二,到了佛家變成“萬法歸一,一生萬法”,真常唯心系的就說如來藏真空妙有,妙有真空,一切法無中生有,有還歸無。
好了,去到趙州禪師處討杯茶水喝,他卻毫無留情之意。
例:
僧問“萬法歸一,一歸何處?”。
若是回答“一生萬法”,就是在忽嚨弟子;說一大堆“一亦非有,有即是妄,達妄本空,如來現前”,就是在鼓勵弟子玩文字遊戲。
結果趙州耍回馬槍“我在青州做一領布衫重七斤”,截斷弟子心意識,要他回到“一歸何處”去疑。
同樣的,目前主流佛教現象,就是要求有問必答,務必讓弟子聽了很爽,很有收獲,覺得自己受益匪淺,法喜充滿,才叫做修行。。。!?
那麼,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懂很多,就不會有人去深入探討,自己內心的不知道,不清楚,不明白之處了。
有位西方自由派修行人 Jed Mckenna 形容,你以為你沒有恐懼,其實你的恐懼一大堆。
拿一大堆自己都不清楚,無法證明的理論來搪塞自己,還感到滿足,就是對自己不誠實。
四禪八定的辯論,到了今天依然沒結果,南傳有辯論“到底禪定裡能否觀照身受心法?”大意指:禪定內能不能動念觀照。
有句 ...
“不能,禪定裡只有超強的覺性,其餘五根統統無知覺了,必須出定後才能觀照”
內觀禪派就罵此是邪說,在教人修習無想定。
有一個長老輩份的南傳僧人更厲害,多年前的研究說必須出定才能觀照,後來研究後再改立場說定中也能觀照。
說句實話,如果多年來有努力去禪修,是不是就可以不用依賴經典的詞句來回答了?
就算經典和我們相違又如何?
是不是一定代表我們是錯的?
佛陀的無我法是和印度教相違的,SO?
印度教的梵我合一是不符合佛教的無我法,SO?
這個世界有那麼多經典,每一派都聲稱自己才是真理,我們要聽誰的?
我們需要跟隨那一派才能安心?
我說:不需要死死跟隨,但在適合自己的方法上用功,有效果 / 修證後,慢慢去考察對比,不需要跟著人家尾巴。
那麼,若我們被全世界否認,萬人皆醉唯我獨醒,會不會是精神病?
“聖人,和瘋子是很像的”,阿姜查說過,當然你可以考慮把阿姜查歸類成瘋子。從公認聖人和公認瘋子身上看見的差別是,聖人討人喜歡,瘋子惹人厭。
你都到了聖人和瘋子的邊緣境界時,一切都回本了,還會在乎全世界?哈哈哈 ...
不要看阿姜查是佛教中人,就認定他會把佛教教義照單全收。
他不曾鼓勵修行人盲從,反而說過『涅磐就好像香蕉,要知道味道,吃進去就得了。』
他認為,只有認為佛法已經消失的人,才會只在經典上打轉。
他也不止一次地說過,真正的體驗,和經典寫的未必一致。
他的弟子告訴過他,根據大乘佛教,阿羅漢只是走了半途而已。
『有誰走過整個路程嗎?』他反問。
來!大乘有信徒症候群的佛教徒們說說看,你們當中誰走過整個路程?誰有資格告訴大家他們對這條路是胸有成足,一切見解皆出於自己胸懷?如果沒有,憑什麼信誓旦旦地說自己讀的經文就是真理?
他弟子後來說了金剛經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他馬上狠狠地瞪著他後盤問『哦,真的嗎?』他問了好幾次關乎大乘經是誰說的,他弟子回答是佛陀本人。『你知道佛陀是誰嗎?』阿姜查這樣逼問這位弟子,逼使他閉上嘴巴。
看見阿姜查那種求證精神嗎?各位認識佛陀嗎?如果不認識,憑什麼那麼肯定?
從過去曾沉迷大乘佛教,到慢慢抽離出來的主因,就是因為 "求證精神" 。
假設一個修行體系,不但不鼓勵我解決目前問題,還拋了一大堆似是而非的概念給我,還要我去接納一大堆我無法證實的概念,你必須馬上跑 ...
我會拋開大乘佛教,絕對不只是歷史因素,而是厭倦了那種修行目的,那種前途渺茫,美好,但有著那遙不可及無量億劫的 super buddha (超級佛)搭救。
若你到了這裡,還繼續說:『你不見祖師大德的修證?他們都說這條路是對的!難道你比他們還厲害?』我只能說,你依然相信自稱吃香蕉的一定是偉人,而不可能是猴子。
人和猴子一樣可以吃蕉;聖人和瘋子一樣可以看起來非凡。
懶人搞修行,只是貪圖一時的安逸感,認為腦袋有東西依靠會蠻舒服,尤其是越高等級的理想越爽快。
這句話『靈修是親身體驗;宗教是拿別人的體驗當成自己的』,我忘了它的出處。
但是,假設你是對自己夠坦白,你會問到自己無可回答處,那你就知道修行的意義了。
首先,我並不知道修行路有沒有終點。
再來,我並沒有嘗試完全證明佛教。我修行時用的求證精神,都是與我自己修行的有關而已,其餘的我沒有興趣跟時間去證實。
修行本來就是需要找出最適合自己的一套,只要找到合身的就足夠了,何必要浪費自己的青春 / 修行?
你看完後,如果心中會問一句:真的嗎?
那就恭喜你了 ...
來源:網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