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31日 星期四

此生,你有活過嗎?


活著只有自己,是寂寞的!
活著有伴 ...
儘管仍有困難、挑戰、吵嘴、麻煩,但是這樣生命才圓滿。

活著,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事!

就像 ...

童年是生命最坦然的時期。
我們坦然地愛,坦然地恨,坦然地接受生命中每種經歷。
如果可以選擇,誰也不想在童年時留下什麼遺憾。

但現實是,即使我們不願遺憾,我們還是有悔不當初的時候。
人生其中一件殘酷的事,就是在我們學懂珍惜之前,我們必須失去真正值得珍惜的時候了。

有時候,我會呆望著於地上,自己的一斜影子,明明看見它如童年一樣赤裸裸的,卻又覺得它身上沾染著幽暗!
然後,在痛悔蔓延時,這個世界又告訴我:「你真的失去了,永遠地。」

還有 ...

所謂的友情會崩壞,有時候不過是 ...
我以為 ...我們之間的是友情,然而對某人來說卻只是交情!

每個人在乎的層面不同,所以不需強求,但要珍惜 ...

再來:

病痛是改變人生的寶貴經驗 ...

視病痛為不幸,是錯誤的想法。

病痛或許是一種恩典。

病痛是改變生活方式的大好機會,也是改變自己人生方向的契機,又或許是暗示自己的生活方式有哪裡出了問題的徵兆。

人生中,不會發生毫無意義的事。

無論什麼事,都請視為寶貴的經驗,從中獲得重要的學習。

你認為咧?

太多時候,我們身陷絕望!
把苦痛看成永遠不會終結的事物,其實 ,若以為痛苦包含了我們全部,
這才是絕望的定義。

相反的, 我們其實應該努力抵達平和,相信生命包含著我們的苦痛 ...

生命有光明面,就會有陰影面;而化陰影為動力,以光明為指引;生命則會因此豐富與完整。

現在這個時代,善業跟惡業通常會是並行的,也就是說,我們在行善的同時也會做惡業。

談到「依止善知識」時,有分「內在善知識」和「外在善知識」,「外在善知識」就像是某位老師會告訴我們什麽該做?什麽不該做?
而內在善知識是指聽到教法後,自己善巧方便地去行持;成為自己的內在善知識,這是最重要的。

信仰是很私人的,若真要信的話,要信得出屬於自己品牌的信仰,才不是應酬式和囫圇吞棗的信教。



你吃香蕉嗎?

看到禪宗的佛教徒,十分崇拜語錄中的祖師,因為當中記錄了祖師,生平許多十分傳奇和厲害的事蹟。

也常常聽到有禪師,把許多跟看話參禪相應,把未學禪宗前所出現的類似參禪行為,都看成是前世就已經有參禪的體悟。

個人不大認同這種看法,因為我看出背後有個隱藏的禍患。

為了讓各位更明白箇中道理,在這裡就破例把它寫出來:(文長沉痾,只抽列部分與本文相關的情節)

我還很小時就被媽媽的娘,帶去給乩童 "上契"(就是民間所謂的拜認某位神明當乾爹 / 乾媽,有鄉野傳說醬才會好生養 / 平安長大!),不過,小時的我有一個習慣,就是粉喜打破沙鍋問到底,這讓父母師長每次提起都搖頭!

直到有一天,我拿著半損壞的玩具時,突然問起:『什麼都沒有?什麼都沒有的地方到底是怎樣呢?』,當時我遇到了人生第一個玄題!

不久之後,又有一次照著鏡子的時候,看著看著,竟然問起:『鏡子中的我,跟鏡子外面的我,除了相反,哪裡不一樣?那鏡中的地方是不是都相反!那麼他人看到的我,會不會也是相反;如果都是相反,那麼我跟鏡中的我,原本的樣子是什麼?誰才是真的我!』,我再次遇到自己無法回答的問題 ...

問了當時的大人們跟神明的乾爹 / 乾媽、神父、修女,還有當時的乩童,都無法能解我心中疑慮!

就醬一直都是自己在跟自己對話,到了小學時期,再到了中學時期過後,學會更多讀寫文字,這才開始接觸書上談的宗教、哲學,但是,我還是常待在房間裡思考人生的種種問題。

有一天,偶然之中在書上看到:『如果世界真的有個意義,那麼這個意義的意義又是什麼?』,『世界本來就沒有必要存在,為什麼卻會存在?』當時,我只知道科學說宇宙從大爆炸來,卻不說大爆炸從哪裡來,為什麼一定要有宇宙等玄題!

看了看書後,最感到好奇的是,輪迴究竟是什麼東西?結果,我竟然因此踏上學佛之路 ...

過後,我就對佛教典籍有了濃厚的興趣。還為此我在上學的巴士上,昏昏欲睡的時候,都硬硬把法華經給看完。

連考試前夕的深夜裡,我都還看著某法師講經說法的錄影帶。然而,除了能懂得解開比較多玄題東西以外,似乎並沒有什麼大領悟,我過去所存疑著的問題也慢慢沒有再出現了。

有一天,我偶然在佛教書局外面的結緣品中,發現一本看話參禪的書刊,好奇之下就拿了回家。

我讀到裡面談及 "起疑情",提問“拖死屍的是誰?”,“生從何來死從何去?”等,就心想“這不就是我過去一直追問著的問題?

我聽過禪宗,卻不曾懂禪宗的修法,難道這就是我要的方法?

之後,我進入某佛教會。恰好我喜歡看書,就常常進佛教會的圖書館借書。也因此決定要參加那年底佛教會舉辦的禪七。

但是,在那個禪七當中,和過了禪七後不久,我就陷入修行上的障礙了,我被一個難題卡住了,無論我嘗試如何轉念也好,都於事無補。當時的我終於明白了,什麼是“ 無論搬多少經典,四句偈出來解釋也無法解開的痛苦”。

從那個時候起,我就下定決心放棄,從經典中找真相,轉換成向禪修下手。恰好那個時候我接觸到了四念處,就一併把它和看話參禪搭配來修行。

於是,有一個期間我杜絕和人來往,減少說話,日常中時時覺照,盡力把覺照融入二六時中,同時在當中提起話頭參究。這樣差不多有半年~三個月,父母親友們都覺得我的舉止粉奇怪,但我不曾向他們解釋當中原因。

某一天,我一如往常提著話頭,往胸間臆覷著,在走向廁所時每一步都覺照。

從廁所出來後,我走著走著,看見眼前廣場上的天空,我還來不及察覺發生什麼事時,心胸突然快速向外爆敞開!

過後,感覺心胸那裡和天空融合,當下自我完全消失,全世界只剩下一個天空,就這樣子維持了一陣子。

之後慢慢回過神來後,我這才感嘆禪家所說“心如虛空”及佛陀說的“無我”,原來是可以通過另種修行方式而體驗到的,原來背頌經典並不是真的修行,而是要通過親身體驗才能領會。

從那天起,我知道了真正修行和背頌經典毫無關係,也因此我不再依賴經典來看世界,而是實踐佛陀的“自依止,法依止,莫異依止”的精神 ......

我的故事就先到此結束。


*************************************************** 這是分隔線,哈哈哈!


可能不認識我的人,就會產生一種錯覺,認為我是“生來注定與佛有緣”,“ 自幼就如過去禪宗祖師一樣,自發追問宇宙人生真相”,“因不可思議因緣下,進入佛門”,“禪門根器,具有善根”,“為了修行奮不顧身”等等。

如果你也認為,我說這個故事的原因,是為了炫耀自己,那你就錯得離譜!

我是要揭露給你看,NLP心理學上“想入非非講古術” 如何導引別人相信,你要給他的訊息。

雖然我整篇文章隻字不提我“具有善根,與佛有緣,禪宗根器”,或者“因緣成熟自然回到佛教”,“為了修行可以勇往直前,奮不顧身”等等自我吹捧的話,為什麼卻會讓人有這種錯覺?

(講古術心要:不明文寫出來的暗示,永遠會比明文的自我吹捧好得多 ...)

實際上,我也並沒有捏造事情。我只是選擇性的給各位看了,你們心中想要認知的部分而已,所以各位才會對我 "想入非非"。

那是因為你們都患上了佛門“信徒症候群”,明明釋迦牟尼的話語,已經無法精準地得知(這個是學術界共識),明明兩千五百年內佛教經典,少不了充混後期思想,明明知道就算是佛陀說的,也不可以全信,這幾點在有患信徒症候群之佛教徒的心裡,統統是廢話。

(信徒症候群,註:只要一個宗教能帶給信徒救贖,卓越,憐憫,懊悔的感覺,這就是投其所好的引誘。

所謂 ...

救贖,就是讓信徒為能接觸這個教法而感到幸運,認為這個教法能讓自己逃離厄運或悲慘的處境。

卓越感,即指讓信徒對這個教法感到光榮,讓他們覺得這個法門絕無僅有,是全世界唯一的真理,讓他們心理上高人一等。或者,印證 / 認可信徒修行有成,讓信徒的虛榮心爆滿,自然趨之若鶩。

憐憫,則是指讓信徒憐憫其他無法接觸,或則拒絕該法門的眾生。憐憫看起來像是善意的同情,實際上是支撐救贖感和卓越感的情緒。例如說,我憐憫阿狗沒有慧根,因為阿狗唾棄某個法門,實際上我在暗示我自己有慧根,看起來像善心原來竟然是鼓勵自我膨脹的情緒。

懊悔感,就是讓信徒為過去未加入這個法門的時間懊悔。這種情緒的作用就是加深信徒認為離開這個法門會很痛苦的認知。

這四個情緒讓許多佛教徒變成道德法官,只要是非我族類的就一律判為邪派,外道,沒慧根,搞學術,天魔,地獄敢死隊等。

還有一點,他們也會認為自己的信仰是真實不虛的宇宙大真理,自然而然會否定,忽視,扭曲不利他們信仰的事實 [ 尤其是科學和歷史研究 ],然後盡力合理化自己教派的盲點。)

那信徒症候群的佛教徒,則不以為然會說。“一直去質疑佛法,那麼哪有信仰的力量?沒有信仰基礎,怎麼樣去接受佛法的修持?”。

這句話好像在暗示,信徒症候群的佛教徒,願意接受自己有還未能證實的事物。

當然,人不能沒有信任 / 信仰。

就順便經典一下:

我個人的信仰理念 / 方式,有個最重要的元素:暫時相信。

1.只要沒有心害我,平日信譽好,該領域的權威 / 專家,就暫時接受他的說法,過後有機會在慢慢查證。

2.若一樣事物理論上符合邏輯,常理,加上得到各方的讚同,可信度越高,可以暫時接納,後再慢慢從修行中辨別是非。

我把信仰當成是一種輔助修行的工具,因為在我有限的時間內,恐也難以一一查證。

但是兩個準則的共同點是,我只會暫時接受,我內心很清楚 ...我並不完全了解這個概念,和人家分享時;我不會把它當成真相來宣說。

這代表,我們聽來的,在自己能得到利益之前,都必須有所保留,只能供參考,甚至連佛陀說的也一樣。

別人的修證報告,也只能給我們帶點信心,不是給我們權利到處宣揚真理,所謂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省略掉 ...第三句廢話,整體意思就是講話要付點責任,自己不知道的要坦誠。

要如何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也是要下工夫的,不然這個世界就不會有那麼多走火入魔,自以為開悟的修行人。

舉個例子,大慧宗杲17歲開始問自己“生從何來,死向何去”。

可能許多人年幼時也有過這種疑問,不過長大後,一就是拿知識來的填補了這個坑洞,二就是不知道也無所謂。

但是,宗杲卻通過這個疑問讓自己大疑特疑,疑到問題吞沒身心世界,籍此打破疑團而開悟。

沒記錯有個公案是拿楞嚴經的經句來參“圓明清淨,何故忽有一切山河大地?”,有點像問著“宇宙為什麼會從無到有”,當然科學家很坦白告訴你,他們不知道其中的目地,無神論者則要你相信(看清楚,我用相信這兩個字)不管有沒有目的,我們都可以活得精彩。

請問,這些講法回答了問題嗎?

道家的道生一,一生二,到了佛家變成“萬法歸一,一生萬法”,真常唯心系的就說如來藏真空妙有,妙有真空,一切法無中生有,有還歸無。

好了,去到趙州禪師處討杯茶水喝,他卻毫無留情之意。

例:

僧問“萬法歸一,一歸何處?”。

若是回答“一生萬法”,就是在忽嚨弟子;說一大堆“一亦非有,有即是妄,達妄本空,如來現前”,就是在鼓勵弟子玩文字遊戲。

結果趙州耍回馬槍“我在青州做一領布衫重七斤”,截斷弟子心意識,要他回到“一歸何處”去疑。

同樣的,目前主流佛教現象,就是要求有問必答,務必讓弟子聽了很爽,很有收獲,覺得自己受益匪淺,法喜充滿,才叫做修行。。。!?

那麼,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懂很多,就不會有人去深入探討,自己內心的不知道,不清楚,不明白之處了。

有位西方自由派修行人 Jed Mckenna 形容,你以為你沒有恐懼,其實你的恐懼一大堆。

拿一大堆自己都不清楚,無法證明的理論來搪塞自己,還感到滿足,就是對自己不誠實。

四禪八定的辯論,到了今天依然沒結果,南傳有辯論“到底禪定裡能否觀照身受心法?”大意指:禪定內能不能動念觀照。

有句 ...

“不能,禪定裡只有超強的覺性,其餘五根統統無知覺了,必須出定後才能觀照”

內觀禪派就罵此是邪說,在教人修習無想定。

有一個長老輩份的南傳僧人更厲害,多年前的研究說必須出定才能觀照,後來研究後再改立場說定中也能觀照。

說句實話,如果多年來有努力去禪修,是不是就可以不用依賴經典的詞句來回答了?

就算經典和我們相違又如何?

是不是一定代表我們是錯的?

佛陀的無我法是和印度教相違的,SO?

印度教的梵我合一是不符合佛教的無我法,SO?

這個世界有那麼多經典,每一派都聲稱自己才是真理,我們要聽誰的?

我們需要跟隨那一派才能安心?

我說:不需要死死跟隨,但在適合自己的方法上用功,有效果 / 修證後,慢慢去考察對比,不需要跟著人家尾巴。

那麼,若我們被全世界否認,萬人皆醉唯我獨醒,會不會是精神病?

“聖人,和瘋子是很像的”,阿姜查說過,當然你可以考慮把阿姜查歸類成瘋子。從公認聖人和公認瘋子身上看見的差別是,聖人討人喜歡,瘋子惹人厭。

你都到了聖人和瘋子的邊緣境界時,一切都回本了,還會在乎全世界?哈哈哈 ...

不要看阿姜查是佛教中人,就認定他會把佛教教義照單全收。

他不曾鼓勵修行人盲從,反而說過『涅磐就好像香蕉,要知道味道,吃進去就得了。』

他認為,只有認為佛法已經消失的人,才會只在經典上打轉。

他也不止一次地說過,真正的體驗,和經典寫的未必一致。

他的弟子告訴過他,根據大乘佛教,阿羅漢只是走了半途而已。

『有誰走過整個路程嗎?』他反問。

來!大乘有信徒症候群的佛教徒們說說看,你們當中誰走過整個路程?誰有資格告訴大家他們對這條路是胸有成足,一切見解皆出於自己胸懷?如果沒有,憑什麼信誓旦旦地說自己讀的經文就是真理?

他弟子後來說了金剛經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他馬上狠狠地瞪著他後盤問『哦,真的嗎?』他問了好幾次關乎大乘經是誰說的,他弟子回答是佛陀本人。『你知道佛陀是誰嗎?』阿姜查這樣逼問這位弟子,逼使他閉上嘴巴。

看見阿姜查那種求證精神嗎?各位認識佛陀嗎?如果不認識,憑什麼那麼肯定?

從過去曾沉迷大乘佛教,到慢慢抽離出來的主因,就是因為 "求證精神" 。

假設一個修行體系,不但不鼓勵我解決目前問題,還拋了一大堆似是而非的概念給我,還要我去接納一大堆我無法證實的概念,你必須馬上跑 ...

我會拋開大乘佛教,絕對不只是歷史因素,而是厭倦了那種修行目的,那種前途渺茫,美好,但有著那遙不可及無量億劫的 super buddha (超級佛)搭救。

若你到了這裡,還繼續說:『你不見祖師大德的修證?他們都說這條路是對的!難道你比他們還厲害?』我只能說,你依然相信自稱吃香蕉的一定是偉人,而不可能是猴子。

人和猴子一樣可以吃蕉;聖人和瘋子一樣可以看起來非凡。

懶人搞修行,只是貪圖一時的安逸感,認為腦袋有東西依靠會蠻舒服,尤其是越高等級的理想越爽快。

這句話『靈修是親身體驗;宗教是拿別人的體驗當成自己的』,我忘了它的出處。
但是,假設你是對自己夠坦白,你會問到自己無可回答處,那你就知道修行的意義了。

首先,我並不知道修行路有沒有終點。

再來,我並沒有嘗試完全證明佛教。我修行時用的求證精神,都是與我自己修行的有關而已,其餘的我沒有興趣跟時間去證實。

修行本來就是需要找出最適合自己的一套,只要找到合身的就足夠了,何必要浪費自己的青春 / 修行?

你看完後,如果心中會問一句:真的嗎?

那就恭喜你了 ...



來源:網路 ...

2014年7月30日 星期三

野人被文字纏


" 呵呵,根據 -- 消評蝕自己的說法,他閉關前看見觀音提醒他要專心修行,然後參禪有體驗後得到佛陀印證,然後又看見自己過去生是覺囊派祖師,喇嘛等等 ..."

哈哈,這種死無對證的說法,從來就不是佛教判斷開悟者的方法。

看看全世界各類佛教走火入魔的修行人,有多少不是在定中看見佛菩薩和祖師印證的?

有醫生直言他得了 "解離性人格障礙",並不是所有看到這些境界的都是精神病患,而是一直求看見這種印證自己是祖師大德的畫面,看了過後還深信不疑,結果越看越多,越看越信,就已經是認知失調,無法判斷現實與想像了。

所謂想像,我引用達摩悟陀長老,說過的一句話來解釋:『腦筋是很狡猾的,你要看什麼,它就變什麼給你看 ...』。

消某之所以能看見觀音叮嚀他專心修行,可能是因為他潛意識也希望他自己專心修行;他看到佛陀印證他,是因為他也渴望有人來印證他。

這種證相,更像是潛意識變現出來的形象,事實上它們只是腦筋潛伏著的訊息。

案例:

有本書上說虛雲和尚當年入定上兜率天,聽見彌勒菩薩向他說『識智波水偈』。

事實上,根據考察後,這些偈語根本不是新的,因為早就可以在目前的大藏經中找到踪跡。

舉例,其中一句『凡身夢宅,幻無所著,知幻即離,離幻即覺』,早就在《圓覺經》找到踪跡:『善男子!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可見虛雲和尚看見的,其實是他早已經懂得的資訊,在定中潛意識以彌勒菩薩的形象再重複說一次而已。

正常人和精神病人的分別,就在於正常人看到這些境界後,不會大做文章,因為日子一樣要過。

有精神病的人就把這些境界當絕對,還四處宣揚,怕死別人不認同他是有料的人。

(題外話:每次 "震" 覺會信徒,在論壇吹水、玩文字禪,我所認識的高手們都沒有以自己的體驗來炫耀和貶低他們,看到這點就知道真正有修證的人,從來不喜歡宣揚自己的體驗,純粹會和知音分享而已,這些就叫做有修行的教養。)

 "震" 覺會最愛使的那一招,肯定是說『依法不依人』,只要消某說的法是對的,沒有印證又如何?

好啊!我沒說不可以啊!

(每個附佛外道都是說自己直接從佛陀那裡得法的,所以無需傳承印證!)

自然,至今佛教團體更是沒有清理門戶的必要,因為消某本來就沒有佛教的傳承。

除了​​『落入離念靈知』那句之外,消某 "震" 覺會最喜歡從語言文字上評論一個人的證量。

更有一些相信從一問一答的方法,就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程度。

這點,在現實中是粉令人匪夷所思的。

我懷疑他們看太多玄奘的《大唐西域記》裡面輸了就砍頭的那種辯論大會;或者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和司馬懿針鋒相對的辯論,甚至是原始佛典中佛陀和外道一問一答的對話,就認為單從對話就知道一個人有沒有開悟。

首先,你辯論贏了一個人,不代表你就是真理,這也可以是那個對手的知識不足,所以輸了給你。

要記住這句:you don't know what you don't know(你不知道,為什麼你不知道!)。

接下來,語言文字,也可以是冒充的。

譬如說一個人讀了佛經一段日子,說話方式就會越來越“佛經”化。

只要對佛經中的觀念和想法十分熟悉後,要我像他們那樣的方式說話和寫文章,也是不成問題。

(這不叫開悟,而叫心理學上的“入魔 ”而已)。

認為一個人開悟了,也可以只是一廂情願的想法,因為他的言談舉止和你 "想像中" 的開悟者的特徵是一致。

你忘了世界上有三種人:演員,騙子,自我感覺良好的笨蛋。

(題外話:什麼事情都好,過程中覺察到有情緒變化,就要開始小心 ...)

我今天要告訴各位,其實有這種想法沒什麼不妥,而且是正常的。你沒看錯,我說這是正常的。

但是,這只限於認知失調的精神病人也,我們不能去責怪腦袋出問題的病人,所以我才說『這是正常的』。

還有很簡單的邏輯:『沒有大人會對小孩子的挑釁認真』。

可見,當中還涉及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資源』二字。

他們有許多信徒就是搞不懂這一點,才會鬧出那麼可愛的誤會,以為全世界怕了他們才不和他們辯論。

事實上,多數佛教團體反而更希望他們繼續這樣想,最好 "震" 覺會繼續把全世界當傻瓜。

有些新興宗教雖然被佛教界杯葛,依然能夠繼續生存,甚至開枝散葉(爐派 -- 針弗宗),為什麼 "震" 覺會卻不在其中?

若 "震" 覺會信徒從不曾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就顯示他們不懂自己的資源,也不懂針弗宗的資源,更不懂佛教界的資源。

『資源』分為兩者,一者是進,一者是出;進者求穩,出者求亂。

我剛剛說的『進者求穩,出者求亂』,不知道的人會不會解讀成『引進資源必要能穩住己方,輸出的資源必要引起轟動,一如剛剛說的要有曝光率才能有名氣』?

然而,佛教界的確只需顧好自己的『資源』,就能不戰而屈人之兵,"震" 覺會你們知道為什麼嗎?

正確來說,我的確是用手指著一輪明月。

所以見『一輪明月』是『一輪明月』。

還有 ...

如果你們肯珍惜機會,繼續在網路四處醬子罵我,讓更多人來提防我的邪知邪見,你們就真的是功德無量了。

在古代中國佛教界就是有太多書生,讀了佛經後,就學起佛經的偈語,與人對辯時就東捻一句,西捻一句,這就是葛藤禪,口頭禪,口鼓子禪的由來。

所以,古代中國佛教界早就知道,不能從語言文字來看一個人的程度。

禪宗要勘驗行者的程度,是通過對機鋒的方法,出其不意的拋出一句話或者一個舉動,要行者不動心意識的情況下給反應。

根據禪宗家風,對機鋒是完全不可以動用心意識的,是要跳脫想蘊的習氣,以第一反應來回答。

真正禪宗棒喝對機鋒,你是不可能有機會動腦筋的。

不要說佛教,單單說現實世界的現象就知道,不可以憑一個人說的話就斷定他的實力。

我見過一大堆參修話禪的師奶,她們不見得精通法義,但是卻可以以她們自己的詞彙,說出她們的心得。

(題外話:我曾見過一位高手師奶,解禪七後一上車,馬上變回菜市場的八婆 / 歐巴桑,但她活得真得粉快樂,哈哈 ...)

或者你可能說師奶她們“通宗不通教,開口野人笑“,問題是,佛教本來就是以修證為主。

更何況師奶們受得起野人笑,但是野人卻可能永遠不知道,不會說如來藏,第八識,什麼鬼密意的,師奶們一樣活的那麼快樂!

可能,快樂早就不重要了!

最重要是以法義辯贏對手,證明自己是真理,證明有如來藏第一因,證明阿含經有密意,證明中觀是如來藏等等,證明自己比他人厲害,這才是叫做修行吧!

(註語:嘴巴上說不是信仰,是不是代表心理上不是信仰?信仰究竟是形式上自我情緒反應,還是根本心理運作程序?

真正要搞定的,是人類情緒化的腦袋 [ 難聽點,犯賤的人性 ]。

否則的話,你醫好一邊他的笨,他另一邊又開始變成蠢。)不是嗎?哈哈哈 ...

所以,我才說 ...

佛教是到時候該要醒醒,面對現實了,看如今時代的變遷,自己的定位是什麼?

自己對接受現代化教育的人類的角色又是什麼?

佛教的 marketing(行銷)策略要如何運籌帷幄?

當你說僧人是世間福田,供養他們有善報,也只能適用於佛教圈內,圈外的現代人是不吃你這一套的。

因果輪迴只是部分人的信仰,在現代化的社會中,他人並沒有義務要接受你的個人信仰,更沒有義務去供養佛教的僧人。

若把宗教信仰看成是非理性行為的根源,也是不對的。

案例:

早在阿姜查到英國弘法的時代,當地的居民就質問過『僧人憑什麼不勞而獲?為什麼他們不需要工作就能獲得免費食物?』。

坦白說,這股聲音我預料未來會越來越大聲,因為我自己都不禁質疑『若你無法回饋社會,只懂講古 / 說故事,你憑什麼獲得他人護持?』。

關於這點我認為錫蘭僧人早就覺察到了,因此他們弘法的切入點,更多是從現代化課題或者哲學下手。

也都積極採用從因果輪迴以外的角度弘法,更坦言,佛教並不是只教因果輪迴的宗教,而是教人脫離痛苦的教法。

僧人你如果積極教導別人脫離痛苦的方法,我認為長期供養你食物也無所不妥。

相信佛陀還在世,也會認同我這個邪魔外道的建議,因為他自己都說過『我只教你認知痛苦,和脫離痛苦的方法』。

若真的把佛教搞到那麼實用主義,哪天有人家問為什麼要供養僧人,你就可以堂堂正正地回答『我們是全職心念科學家,專門教導人們如何親自降伏內在煩惱,每天受你一餐的供養都不過分吧?看心理醫生的費用何止一餐吶?』

語錄:
『綜觀歷史上最接近烏托邦的時刻,也是最接近人間地獄的時刻;

有救世主的時代,也是有魔鬼的時代;

人們團結愛國愛領導人的時候,也是接近國破人亡的時候;

人們給領袖神的力量,神級領導人就給你災難!』

更詩意的企圖:『開啟一場帶來和平的戰爭。』

就像周星馳某部電影說的那句:『人如果沒有夢想,和一條鹹魚有什麼差別?』


來源:網路 ...

找到自己的換位思考


最近看到越來越多網友,在狀態欄標題上寫『最重要做回自己』,我看了真的有點感到粉奇怪!

這種言論正好反射出,他在現實中做不了自己,才會一直說要做回自己。

我沒有看過很自我的人會說『我要做回自己』,或者很愛音樂的人說『我要愛上音樂』, 也並不是說當事人不可以那麼想,然而為什麼每一次你的狀態都止於『我要做回自己』呢?

我的意思是,你後來的新狀態並沒有顯示出,你說了那句澎湃的宣言後,你有了什麼改變。

說了那句話之後,你有做回自己了嗎?

若沒有,是不是代表你,從來沒想過要怎樣做回自己的方法?

或者說,你從來不知道什麼叫『做回自己』,才會一直停留在喊空話的層次?

依時下年輕人的角度來看,會有這種感嘆,應該是日常中盡做些自己不喜歡的事,才會有這種吶喊吧?

那麼,『做回自己』的定義,應該就是『能做自己喜歡的事』。

不過,在你要行動之前,不如先仔細想想,什麼才是自己真心所願的事?

難道你沒有想過,就醬以為是自己想要的,也可能是受到別人所影響,就像羊群心理發酵之下而做出決定嗎?

上面那句話,可能已否定了多數人,自以為是自己的想法。

同時,它也肯定了做回自己的第一步,就是不跟隨大眾的尾巴跑。

你真的想改變嗎?

首先接著看看 ...你一身的打扮,究竟是真的隨自己的喜好,還是怕被人笑落伍才刻意跟著潮流打扮?

就是在這個時候,你才會有空間思考,自己究竟喜歡些什麼。

(這也就是多數人,自我認為的層次,網絡上的那些吐糟文,也是僅僅鼓勵人們要堅持活得有性格有尊嚴,敢於拒絕不喜歡的事物,然後也就沒繼續再深入探討下去了。那我會認為『培養自我個性』就是一個基本功課)

接下來 ...

就是深入自己的興趣。

人能夠花多一點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都會比較快樂,何況全心全意深入?

所謂深入,就是指像走火入魔!

你沒看錯,走,火,入,魔。

不能讓你走火入魔,投入百般心思,廢寢忘食,算不上是你真正的興趣(所有涉及上網成癮的活動除外)。

還有去他奶媽的娘,要忘掉平衡這二個字,在興趣培養上是說不上什麼叫平衡!

就像刀只有鈍和利的分別,要切菜絕對不能選一把『平衡於鈍與利之間的刀』,最好使用削鐵如泥的利刃,要有醬的觀念懂嗎?

不藍就會跌入什麼都要搞平衡了,自然投入的時間就會被分散,醬就注定你只能做半桶水。那你滿意於做半桶水嗎?

為什麼要這樣做?

這是為了逼自己踏出那舒適的象牙塔。

第一層面的意思,就是指我們滿足於現狀,不求進取的惰性。

第二層的意思,就是習慣聽取意見的性格。

因為你的愛好,品味,選擇,想法,總會有人不滿意,然後勸告你轉換選擇,在這種狂轟亂炸的洗腦之下,許多人不知不覺都忘了以思考為先,參考為次的原則,因此習慣做追隨大眾的好綿羊。

我們的身邊,總不少於有醬的人物存在,他可能是我們最好的朋友,也可能是我們親愛的家人,然而,多數時間,他們也就是我們尊敬的大師及偶像!

『越有影響力的人,看起來就越有資格影響你做決定』 你若要做回自己,拿回人生的主控,就要用充滿蠻勁的 hold 住並掐死那句囉哩囉嗦的『only you』!

蠻勁,就是自己內心最深切的想法!

讓自己能更專心於打敗自己惰性的戰役。

要在短時間內有大突破,就得靠這種蠻勁去衝,逼自己做出一切犧牲;來真正地培養上自己的愛好。

我說需要蠻勁,其實這類不理性的衝撞是有風險的。

如果你知道,你正跑在一條通往無邊無際沙漠之路,你還願意繼續跑嗎?

蠻勁就像一條威力無邊的龍,要點上雙眼,才能一飛沖天。

我們在蠻幹之前,也要先點上眼睛,那雙眼睛是什麼呢?

這雙明眼,必須看到生存之路。

我們要把自己追求夢想的路變成一條活路,而不是死路。

因為大家都聽信父母親跟長輩的話『理想不能當飯吃』,深信這種『理想與麵包的二元論』下。

『蠻勁』和『明眼』,就是要弘揚『理想與麵包不二論』,讓我們把理想當飯吃。

『蠻勁』逼我們把愛好變成專業,『明眼』就是從中找出錢途(回到現實了,耶!)。

雖然說沒錢一樣能夠快樂,但是有多少人能夠挨?

我看許多人一想到,要擁有興趣就等於沒飯吃的挫折感下,馬上就不敢再多想了。(在這邊看到不理性『蠻勁』的重要性了嗎?)

我相信若能夠衣食無憂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才是多數人想要的目標吧?

『明眼』,是要思考把專業變成財路,在社會中殺出一條生路,化腐朽為神奇的方法,這和單純思考 “這樣做有沒有出路” 是不一樣的。

思考有或沒有,答案若是 “沒有”,你自己的夢想就會到此結束。

思考 “如何做到”,你就會開始開拓自己的道路。

『蠻勁』就是那種求生意識,『明眼』就是帶眼跑路,跑呀跑呀!最後跑出一片藍天白雲。

以上就是我提議『做回自己』的心得跟方法。

試問,醬改變自己 ...你會不會變得很猶豫,開始有點想臨陣退縮?

再來 ...

從小學就聽老師說過什麼:要懂得為他人著想,換個角度思考,同理心,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首先,知己知彼,不一定百戰百勝,因為對手也可以知己知彼。

還有,老師自己也不是什麼 “為人著想” 的榜樣。

因為老師拿藤條打學生手掌心時,有沒有為學生思考過?

有沒有想過學生會痛?

你罵學生是再回收;也是沒用的廢物時,有沒有想過學生的感受?

(還好我的表現及思考能力,一再而再地摑在老師的臉上,當然我們早已粉久沒啥見面了!)

重點是,你沒有教學生,如何以他人角度思考?

以下就是重點了......

首先,我早在看書自學NLP理念之前,就可以和內心的三個我溝通了。(先說我沒有人格精神分裂,那都是靠禪修經驗得來的成效!)

當時我已經有能力觀察,我的次人格的特點,到十分仔細的程度了。

它的方法是:觀想內心有兩個我,然後與他們溝通,交換意見,就可以知道自己有不同角度上的思考內容。

這個招數的好處是,你有辦法知道,你真正要的是什麼。

而且有另一個我的鼓勵,是比外在的激勵更有力,所以你也就不需要,再被外人的雞婆干擾。

問題來了 ...

首先,這個多角度思考,統統都是來自自己腦中的想法,所以你的情緒波動自然會影響,即將與我們溝通的次人格類型。

意思就是說,單單是知道有次人格存在,並且能和他們溝通,並不代表對我們就一定有利,因為次人格出現的類型,粉容易受到外境的影響。

再來,這種次人格,完全出自自己的自我意識,再什麼換角度思考,說穿了只不過是十分主觀的臆測。

要去參透別人真正的思維,並不是如老師教的那般,為別人著想,而是要嘗試以別人的角度思考。

想想看,不同時空背景生活的人,以各自的想法去想像別人的想法,好像男人想像女人月經來潮的感受,或者女人想像男人精蟲上腦無處發洩的感受。

要了解別人如何思考,有兩種方法,一就是通過禪修開啟,當然我不認為有多少個人肯嘗試這招。

另一個方法,就是在心理學上下功夫。

這個功夫分為兩個層面,一個是入魔,一個是入骨。

這裡就先分享入魔的部分。

入魔,就是閱讀到可以走火入魔為止。

個人就有閱讀一個日本人NLP的書籍時,熟捻到可以模仿他的說話及思維模式的經驗。

當然,前提條件是,你必須參透他的核心思想。

這個又叫做印象深刻,所帶來的記憶好不好!

舉例:

從閱讀到思考的過程中,我自己觀察到一點:我若短時間閱讀某位狂魔的文章,接下來就可以靈感爆發,還是想要停;停不下來的那種,內容麻辣無比。

相反地,我若是稍微閱讀,另一位鬼才的文章,接下來的靈感不大像剛才那種爆發,而是十分細微的斟酌,甚至內心有鬼祟的奸笑般。

你能明白上面的案列中,表達的是什麼嗎?

再引例 ...

和我前段落提到的『虛幻人格換位思考』比較一下,你有發現到當中的差別嗎?

味覺化學分析報告,和美食家食評的分別,各位能看得出來嗎?

當中之可怕,說極爭議的一點,就是這方法可能導致輕微自我人格分裂,同時卻能提煉出,其中另一面人格極度強烈的到尖峰狀態!

這個 "入魔" 心法,有三個字:入,參,反。

入,就是入流之意。

參,神魔交戰是也。

反,即指舉一反三。

我也不太想馬上,把自己研究出來的這個心得一一說出來,反而是更希望能拋磚引玉,能與有思考方法心得的網友交流,醬自然才會透露出心得的要訣。

另外…

為了這個《神我合一》部落格上的標題,早就得罪了很多人。

註語:

要評論一個人,不需要講評論者有沒有資格評論,也不需要談評論者是甚麼身份。

就算是最不被人認同的身份,如乞丐或吸毒上癮的流浪漢,只要他評論的有道理,就足夠了。

你不順意人家的評論,就用道理再論,不是用一句『你沒資格』來歧視打壓人。

有道理的就叫評論,沒道理的就叫吵架。


*************************************************** 這是分隔線,哈哈哈!


有被一位網友罵過神棍,外道,騙子,神經病(這類最常有)。

另一位感覺比較有佛學知識的,就罵我是茅山術騙子(好有創意),一貫道/鴨蛋教(好奇怪)等等。

最好笑的是被某一位忘了是什麼啥會的居士,說我不懂 “神我” 的真諦,不懂如來藏,第八識的真相,所以說我是斷滅、附佛外道。

(這個就是無限上網的例子 ...)

這麼說來,原來我就是一個騙子,天魔外道,一貫道,茅山術神棍,斷滅、附佛外道?

還有一些網友,認為我太狂妄,竟敢說自己是“神我合一”。

哈哈哈 ...ㄚ不就是那四個字“神我合一”,我就被人讚嘆成博學到 "不是人" 了!

這個就是我的不按牌理出招,隨機性的藝術ㄚ。

那些看到我部落格標題,就斷言我是惡魔,斷滅外道,或者說我狂妄的,讓我想到兩則故事:

1. 古代的故事

有一位修行人,去向一位禪師參學:『請禪師對我開示無上妙理!』

禪師聽便,吐出舌頭,行者馬上跪謝:『多謝禪師開示我廣長舌相!』

『我只是給你看看,我舌頭上的熱瘡而已』禪師答道。

2. 現代的故事

當年有個韓國法師去拜訪阿姜查時,告訴阿姜查經壇內“繙動風動”公案,過後賣關子,問阿姜查到底是繙動還是風動?

阿姜查回答:『是心動』,韓國法師馬上跪拜阿姜查。

『哦,我早就已經聽過這個故事了』,阿姜查說道。

語錄:『佛教徒不止沒有求證精神,也不懂什麼叫不要重複歷史上的錯誤。』
(單單就 ...照本宣料、依樣畫葫蘆,拾人牙慧;都不去想想歷史背景的不同ㄚ!)

轉貼釋論 ...

最近看到某位反宗教網友的貼文,認為所有宗教都是“邪教”。

唯有無神論,才是人類真正的救贖!

我不打算替任何宗教辯護,因為多數宗教本來就是愚昧的溫床,鼓吹情緒化的舉止,機械化的思維,就算千年來有變革,多數教派依然是教條主義。

但是,若愚昧和情緒化就是邪,我怕整個人類文明歷史上,無有一人得以逃脫這個指責。

我自認本來就不是什麼善男子,好東西,完美的個體,所以並沒有資格說別人“邪”。

叫喚別人是邪的同時,是不是代表自己很正義,很有智慧,所作所為都是對的?

那位網友還認為,人類唯有根除了宗教的影響,才能從愚昧中解脫,回歸到無​​宗教的單純。(我在忍笑 ...)

如果人類本質就是單純,當初就不會搞出宗教這味玩意兒。

把宗教列為萬惡的根源,就已經是本末倒置。

創造出宗教的,就是人性;就因為人性所帶來的情緒化和極端自我意識,進而產生愚昧,誕生又變態又矛盾的想法,這不只概括宗教,而是所有需要情緒來衍生的信念都算!

就算是無神論,也有分不可知論的認知和可知論的認知,我看到的是大多數,著名的無神論科學家都是屬不可知論,這代表雖然他們認為無有造物主,卻承認對世界真相未盡了解。

這位網友的想法,更像是可知論的認知那一組,有著極端反宗教的類型!

我並沒有說過無神論不對,只是不贊成需要那麼情緒化去看待宗教。

你認為宗教是反智的組織,但是你又學宗教那種情緒化的行為,還 buy one free one(買一送一) 順便學他們那樣的極端自我!

(題外話:我可能是屬 “不想知論” 組,只想好好實現童年時期的夢想,做個天真 "無邪" 的乖孩子!)

我的世界觀很簡單:自我意識加上情緒化導致愚昧,愚昧導致極端中非黑即白的世界觀。哈哈哈 ...

我是不大相信有什麼啥思想學說,是絕對正確及完全不受他人批評的,因為人類是非常主觀的動物,所以根本沒有絕對適合一切人類的思想。

也更加不會蠢到,拿科學來證明,我已經知道這個世界的真相。

非黑即白的世界觀,好像把陰陽混合的宇宙,硬生生的分成只有黑白兩面。

注意,這種我白他黑的看法,正好也是宗教灌輸著的思想,你反宗教的同時卻汲取宗教的愚昧?

讓我再次更加懷疑這位網友,有極端反宗教的情結!

說宗教是萬惡的根源,可能是啟發自無神論者生物學家們的理論。

因為要把某樣東西看成萬惡的根源是非常可笑的。

現實中,學術討論和邏輯辨析本來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用非黑即白,臉譜化的世界觀,認為沒了宗教,人類就能返璞歸真,就是把問題看得太簡單。

我對萬惡的根源看法也是非常單純:認為有萬惡根源的思想,就已經是萬惡的根源了。
(好好咀嚼這句話 ...)


來源:網路 ...

2014年7月28日 星期一

吃素吃到腦長草


再論:

關於近期有佛教徒說某八十歲老太太,因為開食肉的餐廳而導致因果業報的,不幸在飛機上被人用導彈誤射橫死;機上也有多位愛滋病的研究學者之事件篇。

那群佛教徒,有被提問了一些問題:甚麼答案都有。(只是覺得這些人在某程度上,還是認為吃肉就會橫死的角度,只是他們不太敢講,因為佛陀就是吃肉的,而且也算是食物中毒而死。)

另外,也有佛教徒說研究愛滋病,就需要在動物身上試驗,所以這些研究學者的死是活該的!

(目前還是有佛教徒再說,為了治病研究藥物而用了動物來試驗,是為了救人所以OK!但吃肉就不OK?)

整個討論,只看到素食佛教徒為了弘揚吃素的利益(這本來是沒有錯的),但是用不擇手段的想盡辦法把一個罪名,判給這些因空難而不幸死亡的愛滋病研究學者。
(註:這是我覺得心酸和恐怖的地方 ...)

但,要提醒佛教徒:你吃素也需要殺生。

種菜就得需要殺很多蟲的生命,吃素的佛教徒就認為OK,他們還粉主觀地認為;你們這些沒吃素的統統是罪人!

記得:佛陀從來就沒有強調吃素。

當年提倡吃素的就是背叛佛陀的叛徒 -- 提婆達多。

還有素食佛教徒一直以自己的私人主觀,扭曲佛陀當年有吃肉的事實!

科學是為了找出真相,哲學是為了探討真理,宗教則是很幼稚的;為了自己個人的認知信仰找出很無厘頭的證據,然後再無恥、野蠻的用一個接一個的無厘頭屁話;來掩蓋著前面那個無厘頭的屁話。

釋論:

但是,有多少人認為持素是佛教修行的必要?

在漢傳佛教的角度來看是無可厚非,持素早就在梁武帝時融入漢傳佛教文化了。

然而,有大乘佛教徒說佛陀當年也支持吃素,允許三淨肉只是方便說,甚至三淨肉也只是佛陀的神通變化,這就是牛皮吹過火了!

這群信徒接受不了佛陀吃肉的事實,更接受不到大乘佛經是後期興起的思想,原因很簡單,他們認為歷史上只有 "佛陀教主" 說的才是真理,其餘的統統不能依靠的原教主義思想。

說明這些信徒的所作所為,根本不是出於用大腦思考,而只是注重是否是教主說的?這和信仰至上的一神教有什麼差別?

若你真的知道大乘法是真理,就根本不會被它是不是 "佛陀說" 而影響。

修行,本來就是應該注重真理多過老師。

明明目前所有原始佛典都作證,整部律藏都充滿著佛陀接受肉食供養的事實,到了漢傳佛教,就被扭曲成『方便說 』,持素反而被推成正版貨!

看回原始佛典和根本佛教的歷史,不難明白為什麼佛制沒有禁止肉食。

根據佛教戒律,比丘是應該要方便容易供養,所以托缽時不能對信眾做出要求。

翻看整部尼柯(呵)耶,佛陀一直叮囑食物只是用來維持色身以繼續修行,但從來沒提到持素是修行的一部分。

歷史記載原始佛教僧團中公開要求佛陀改制,禁止葷食的只有一人,就是佛教稱為叛徒的 -- 提婆達多。

然而,經典明文記載佛陀當時不答應提婆達多的要求,更加沒有任何鼓勵素食的表示。

尼柯(呵)耶裡面,更加看到原始佛教僧團三番四次接受肉食供養。

佛陀對肉食的要求很簡單,只要沒看見,沒聽聞,及懷疑為自己而殺,魚和肉就是清淨(律藏寫的)。

若真的是好像大乘信徒相信的,食肉是污穢的,這裡很明顯不是什麼鬼方便說,而是指責佛陀在打妄語,騙比丘食三淨肉是清淨。

若相信這些三淨肉都是佛陀神通變化,為了讓戒不到口的比丘能夠不犯殺戒而得以解饞,所以不是真的殺生,嚴重懷疑這些佛教徒吃素吃到腦長草。

佛陀從來就反對以神通弘法,更何況用神通來變出肉類來放縱嘴饞的比丘?

(若一時戒不了的,佛陀就特別開恩,那麼很多男眾比丘剛開始戒不了性慾,佛陀是不是也要變出女人讓他們洩慾?)

既然大乘佛教相信還有無量無邊十方佛菩薩的存在,那麼你們也要相信佛菩薩神通無邊,那現在地球上被屠宰的畜生,自然也應該只是佛菩薩們的神通示現,就算現在食肉自然也無罪,不是嗎?

試想 ...好奇怪,當年佛陀寧願變肉給可以食用其他食物的比丘解饞,也不願用神通救度沒有食物可吃的印度饑民?

認為佛陀會變肉出來讓比丘解饞,也是在侮辱古今所有嚴格持戒的修行人。

修行本來就是訓練自己要看守六根門頭,少欲知足。

若佛陀真的要求比丘持素,這種和其他戒條比較下相對沒什麼難度的戒律,根本不成問題。

(若真的要吃蔬,過去我只需一個月就習慣,這和比丘過午不食,禁慾,俱足威儀等,戒律的訓練比較下根本就不足掛齒。)

原始戒律中也沒有啥鬼『方便』的條文,就算比丘沒有性交卻故意射精,按照戒律(僧殘戒第一項)他是需要公開懺悔,而且會接受紀律懲罰一段時期,還需要至少20人以上;所組成的僧團出面保釋,才能恢復他的僧籍(絕非只有 "默賓"!)。

『默賓:佛門,對待犯戒或者說犯了錯誤的出家人,不是採取強行趕走或者強行處罰的辦法懲治,而是採取大家都不和他說話的方式讓其自己知趣的離開,即使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 所有的出家人也會知道他曾經犯過戒而不理他,因此,犯了大戒的出家人,一般只能隱居起來繼續修行。 』

看回整個比丘戒律,從來就沒有說先開方便一段時間後才嚴格執行。

佛陀要僧團禁慾,就貫徹始終要求比丘訓練自己忍耐,沒有開恩讓比丘“方便”作手淫射精。

很明顯,若佛陀真的說過先開方便給未能戒除肉食的比丘,這條文肯定會在最接近佛陀時代的尼柯耶和 Patimokkha(佛教戒律教義,被視為原始佛教的基礎)中出現,還會規定新比丘能食肉的期限(沒錯,一定會列明期限,僧團連把物品寄放在居士家,或者幫人收藏物品都有限期),持素比丘只能食用什麼素類或什麼情況下處理的素菜,也一定會列明。

現實中,這種想法在律藏中是一根毛都沒有提過!

律藏沒有闡明素食的規定,相反地卻闡明肉食的規定,譬如說三淨肉標準和十種不能食用的肉類。

真他奶媽的娘 ...如果真的要持素,就一早嚴格規定不能食肉就好了!

為什麼還要規定什麼肉不能吃?

就像銀行規定你不得在同一項目中接受兩種貸款,從來不會開方便先給你兩邊各借一年, no means no(記住, " 不行就是不行!! "、" 不准就是不准!!" );銀行開方便,就是做壞行情,不等同自尋死路!

原始佛教戒律本來就不是玩泥沙的把戲,它當中涉及的條規是必須有系統地執行,沒有就是沒有,不得擅自加入。

把原始佛典和佛戒說成『方便說 』,簡直就是硬生生扭曲佛陀的原意。

相信佛陀會開這種 bullshit(廢話,胡說,胡說八道)方便說,一.是不了解原始佛教戒律,二.是對修行一無所知,三.是對佛教歷史無知。

試想看,在爭產風暴中,已故富翁 / 土豪的遺囑規定把所有遺產都轉名給大房,二房在法庭上這樣辯解:『其實那只是已故富翁 / 土豪的方便說,等到財產到了大房手中,他們必須馬上放棄財產後再把他們轉名到二房手上,這才是富翁 / 土豪的原意。 』

( 你猜 ...法官聽到,不會直接鳥:『他奶媽的娘!真的要給你二房財產,他不會直接寫在遺囑上?你當我法官是 "吃素" 的?』 哈哈哈 ... )

正版的 ...

法官只會說:『按法律規定,依照過去案件審判常規,不能破例 ...』

自然的,相信佛陀會做壞規矩,列下不良示範給信徒,還是信徒已經把自己天真的想法投射在佛陀身上?

若你說大乘經典也有明文記載佛陀鼓勵持素(如:楞嚴經),那只能說它肯定和原始佛典有衝突!

衝突的當下只有兩種可能性,一.就是佛陀真的說過兩種話(若這是真的,就代表他真的很無能,還犯了兩舌 ...),二.就是規定一定要持素的說法, 是後人添加增訂的。

其實佛陀允許葷食還有一個主要的理由,就是他清楚自己不是萬能的救世主,他也有所不能,所以他只選擇從事自己擅長的弘法事業,為徒弟解答修行上的疑惑,指點迷津。

根據經典,佛陀當初覺悟後,第一件事就是要入滅,因為他認為世間人沒有多少個願意聽他的教導,後來被梵天王請了三次才肯住世弘法,這點看得出佛陀知道自己不能盡善。

同樣的,佛陀肯定也清楚,就算是種植蔬果也免不了殺生(所以才禁止比丘耕種),所以在飲食上只要求比丘要方便容易供養,量腹而食,進食來維持生命以繼續修行,就沒有太多禁忌了。

本來吃素並沒有什麼不對,佛教徒想持素也沒有錯,只是不該曲解佛陀的原始教義,再拿著雞毛當令箭把沒有茹素的信眾歸為邪派,這就是讓佛教從『解脫道』變質成【飲食之道】的罪魁禍首!

“人必須接受自己是孤獨的”,這個也是佛法中提到的,這是非常重要、非常有價值的信息。

佛法的成效不會很快地呈現,它是微細的滋長,與世俗的努力不一樣,它長在內心當中,它會一點一點長出來。

要常觀照,每天至少想一次慈悲心、感恩的心、佛法的東西,不斷地修行,讓修行運用在日常生活當中。

真正用上功,讓佛法成為佛法,讓口訣成為口訣,讓密法成為密法,是非常重要的。是否用上功,主要在於自己,是否調伏了自心。

釋修行番外篇 ...

這裡先不要說佛教徒憧憬及崇拜佛陀的想法會如何扭曲正常判斷力。

你要說佛陀說的都真實不虛,好歹也要有證量,證到佛陀的境界,那麼才有開口的資格。

還有,就算你證到佛陀的涅磐境界,也只是代表佛陀說的涅磐境界是真實不虛,不代表佛陀說的一切都是真實不虛!

假邏輯就是在真相中魚目混珠,夾帶幾個錯誤的講法來引導人去接受。

若是因為佛陀說了幾個真相,而認為佛陀的一切都是真理,那麼,牛頓的萬有引力論是對的,我們是不是也應該要全盤接受牛頓沉迷的煉金術?

也不是說佛教教義全部都是錯的,只是在提醒,證明A對,不代表B也對。要證明B對,就要另下一番功夫了。

在著名的 Kalama Sutta 山法裡面講的標準更嚴格:『不依口傳,傳承,傳說,經教,邏輯推論,推理,深思理論,沈思後接納的,看似有能力者,老師。要思考:這個法是善或惡?有罪無罪?智者所稱讚或譴責?受持了導致利益或痛苦?』

佛陀連邏輯推論都勸告要有所保留,甚至我們已經深思熟慮的,也要小心,因為人容易受主觀和感情作用左右。

那裡面還包括一個:經教,現代的佛教徒近乎大多數都把佛經內寫的(先別管經典有無歷史根據)當成絕對。

問題是,如果依佛陀說的,我們必須思考受持了會帶來好處或壞處。

拜託,佛陀的原教,是注重現前的利益,『不待時節,通達涅槃,即身觀察,緣自覺知』,通過觀照自身,活著就能得利,而非死後才能知道。

只有懶人才會在修行路上找來諸多依靠處,諸如經典啊,祖師啊,語錄啊,佛陀啊,濕婆啊等 ......

真正修行的人,會知道這些僅供參考,就是這種不輕易相信的精神,才會為修行帶來動力,勢必要搞清楚這個境界的真偽,可證性。

佛教最有效脫離痛苦的方法,就是它的禪修體系,如:止觀法門等等。

它是唯一被科學界承認的好東西,其餘的教義,如輪迴涅磐,多數情況是哲學領域人士去討論。

然而,能讓你徹底地靜下心的並不是哲學,而是禪修。

就算是佛教的角度,也是要求以禪修來對教義觀照(satipatthana 的法,念處:念住是以巴利文為詞,佛教的基礎概念,又叫四念處。),而不是普通理解層面就足夠。

(當然,念佛念咒也可以用來修定力,不過是要較密集的程度,那是要念到人咒合一的,有多少位現代學佛修行人能做到?頻密念咒後停下來,那段心意開闊的時間是禪坐的好時機,有多少個修士有這樣做?)

也看過通過佛教禪修治好憂鬱症,或者心理毛病的案例。

以禪修來消除壓力也不是新聞了,內容的意思就是,佛教必須幫助到現實社會,才會有繼續存在的價值。

建議:目前佛教禪定學還有很大的研究空間,此時佛教徒更應該奮力投入禪修當中,以自己本身所得到的好處作證明,才能取信於人。

佛教徒更要對自己修行方法的效果斤斤計較。唯有實用主義,才能保住佛教的價值。

佛教徒個個都要進化成Superman(超人)"以身試法"!就好像佛陀當年的修行一樣,什麼沒效就趕快拋棄。

說到禪修,鐵定就會聽到一些『打坐不能成佛,禪定只是方便,不能證得究竟!』的酸話。

真他奶媽的娘,單憑水固然不能煮軟泡麵,但是沒有水能煮軟泡麵嗎?

這就雞婆來經典一下,以佛教原始教義『八聖道』來說,它都包括『正定』,即初禪,二禪,三禪,四禪。

通常我們開始要打坐時,由於它在作息上事先經過安排,與其他事情相比,我們會產生不一樣的感覺,有時會閃過想法:“我在打坐,要入定,要斷除對三世一切的執著。”

就放下執著來說,我們要將這種念頭抛棄,若能真正把心放下,不再想着禪修的目的時,便能住於一種完全無作意的境界中。

你身為佛教徒竟然不禪修,是不是代表你正修著『七聖道』?

你該不會認為這是佛陀教的吧?

我的意思是佛教徒學度眾生之前,要學會自私,先搞定你自己。

你自己沒有成績之前就​​去度人,這就好像一個跑業務的,在跟人推傳直銷說能讓人多發達似的。

秉持此種精神下,更加不能有偶像崇拜,而是依效果,依成績。

當然,我怕這個標準推出後,很多大山頭會無立錐之地。

但處在這情況之下,就可能有很多新代修行者都會精龍猛虎,因為大家的目標都很清楚:『我就是為了禪修,為了改善自己,為了找出生命真相而來』。

說到真理,現今的佛教徒嚴重缺少這個詞:就叫做求證精神!

副語錄:祖師和老千的文字語言,都一樣叫語言文字。

(若你認為我是騙子,那起碼只騙你來閱讀我文章的馬扁子。)

我們要先問問自己為何要進入佛法修持之門?為何要學佛?

只是今天請您,捫心自問 “佛法真的需要信仰嗎?”

失控就是如同精神病的亂來,精準的控制卻是科學家的精神...

但,只有在失控和控制的臨界點,我們才有機會品嘗到藝術的味道。



來源:網路 ...

2014年7月27日 星期日

氣質眼神


那天洗完澡後望出窗門外,悠然看見紅古銅色的上弦月,沉靜在遠方建築物頂端,靜謐的夜裡,紅古銅色上弦月好像帶著綴飾,周圍淡淡紅暈的光,無比的美,這美感覺 -「真的」好假!

自小時就老愛望黑夜看月亮,因為我覺得它們很神秘,雖然阿姆斯壯早登了月球;破除一些鄉野的傳說,我還是禁不住對它投以神秘的眼光 ...

它,讓我想起蘇東坡在水調歌裡頭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可不是嗎?

人們總愛拿月亮來譬喻對人、對事、物間的浪漫思念或莫名感嘆嗎!

看到這麼震撼的 "真","假" 得像一幅天然巨畫,讓我不禁嘆道,什麼時候才可以不用每天裝腔作勢,滿足自己和別人的利益與欲望,醬讓我們都「假的」好真!



*************************************************** 這是分隔線,哈哈哈!



(注意!有黑色文,不喜勿閱!)

但是 ...「寂寞和黑暗能不能劃上等號?」

曾有人跟我笑說:一個人,大概就只有發呆吧!?

據我所知,能自得其樂的人不多,但也不是說自己就完全拒絕別人、緊閉門扉。

而是與人相處對我來說需要消耗能量,醬反而會有壓力,就像是靈魂受到擠壓後便會爆炸一樣。

或許每個人都不同吧?但至少對我來說是如此 ...

只是在某些時候會突然發現,鎖在內心深處的黑暗,會慢慢的從心牢中的隙縫緩洩而出,直到渲染了整座心靈花園。

那種感覺難以形容,只知道所有一切都與自己為敵,看不到希望,也看不到生機。

是因為要面對自我嗎?所以不得不面對自己?不得不面對那過往的創傷?不得不面對那微小的自尊心?

這才讓那名為「黑暗」的惡魔才有機會趁隙而入!?

寂寞也需要時間與空間獨處,讓自己放空,重新蓄積能量。

「黑暗的力量過於強大,所以害怕而逃脫,但其實逃脫的不是黑暗,而是真實的自己。」

如果我們能真正的面對「黑暗」,就能面對最真實的自我,那個刻意避開的自我。

因為,真實的自己卻擁有無限的可能。

還有 ...

接受失敗,才不會越陷越深;沒有人是永遠完勝!

但,認輸再來,總能會有一勝 ...

有時候人生,靠那一勝就夠了!

一個不敢接受失敗的人,也沒有權利接受成功的機會!

所以,適時的認輸,是一種積極的自我認識;也是一種人生的智慧 ...

如果說失敗了,還可以有收穫,那還有什麼不開心呢?

所謂鐵飯碗 ,不是在一個地方吃一輩子飯,而是一輩子到哪裡都有飯吃。

因此培養自己擁有專業,讓任何地方都有自己可以付出的地方!

就不需在乎飯碗是不是鐵的,重要的是,吃的健康,活得開心 ...

安逸的幸福像是種毒藥,把理想與現實對調,把麻煩與不滿微調。

還有種毒藥也能讓人滿足,這藥癮是習慣;這藥性是懶散,而最大的副作用是怕事!

怕要出頭且冒險的事,最後失去喜怒哀樂的本性,只留下自己習慣的一張臉?

再來:

一場人生旅途 ...有綻放的光芒,黯淡的黑芒?

喜,怒,哀,樂,扮演著世上的親和與微笑;不平與不解,死亡與悲愴;生命與喜悅 ...

一場生命旅途 ...改變的痛苦,蛻變的重生!

生,老,病,死,衍生出誕生與活力;盛衰與歷史,罪責與承擔;終點與啟程 ...

一路走來的經歷與景色,我們都是一位過客;生命旅途中的過客!

關於夢想 ...

「開始」是勇氣的表現;「完成」是一種額外的收穫;「過程」才是最美的風景。

所以說:「好好享受 ...還有熱血追夢的日子。」

夢想在於我,明知是一首唱起來會走音,但卻仍忍不住去唱的歌!


假文青模式,啟動 ...

叼根煙,抽的是寂寞,其實我要的並不多!

一杯酒,喝的是憂愁,難道妳沒話跟我說?

窗外的光線,卸下了我的疲備;

動人的音樂,得不到它的安慰;

偌大的房間,像是鬱黯的黑洞;

凌亂的,還留著,冷漠沉重的餘味。


讓身體去體會那份感動。

感受到大自然的規律,也會發現後面蘊涵是堅實的,無可比擬的力量,一種對生活巨大的熱忱和信心,一種高格調的真誠與豁達,一種實直面對人生的智慧與勇氣。

而且,境由心生,境隨心轉;要多接觸有助於淨化心靈的事物。

我們內心的思想可以改變外在的容貌,同樣也可以改變周遭的環境。

多欣賞美好的事物,一定可以讓眼神更有層次,讓自己逐漸擁有美麗的眼神、銳利的眼神、溫柔的眼神等各種不同的眼神。


來源:網路 ...

2014年7月24日 星期四

腦殘!看《空》,『難』?


鑑於此次空難事件,我們都該記取的教訓:因天候停飛不責罵!

每當有天候延誤的狀況,我們通常見到的,大多不是乘客理性的耐心等待,而是在滯留機場謾罵機組員,大聲高喊要求賠償,嚷嚷因為班機延誤而誤了重要會議、抱怨旅遊行程因此受阻等……

反觀在場的歐美旅客,不是靜靜的在旁滑手機、聽音樂,就是闔眼補眠,但某些不理性的 "呆丸郎",每次遇到因天候延誤的狀況,卻總是要「抗議」,認為只要像小孩子般的吵鬧,就可以得到該有的不合理要求。

何不試著在因氣候延誤的班機空檔,看看書、補個眠,想像自己在進行《航站情緣》般的機場旅行,轉換心態,也許你會發現不一樣的美麗事物。

案例:

多年前曾經聽『日連正宗』(現在稱創價學會)的信徒說某某空難的飛機上,因為沒有日連正宗的信徒,不然的話飛機就不會失事!

在上次的 MH 370 事件中,班機內有好多個盧台長(即心靈法門的那個傢伙)的信徒,他們就是飛過去吉隆坡參加盧台長在 Mines 的法會。
事發過後,他們卻否認說飛機上有自己的信徒?

好啦,雖說創價和盧台長不被正統佛教所承認,但正統佛教真的又會很好嗎?

一些佛教徒會認為如果某人死裡逃生,就認為他可能唸佛持咒拜菩薩,如果信了佛,死裡逃不了生,就叫做那個人的業報。
總之一句:話都你在講。那你已經跟上帝沒甚麼分別了,你已經是全知了!

甚至是出名的法師,也曾因為幾年前印尼海嘯死了很多人而斷言,這是因為阿富汗的塔利班毀滅大佛的業報。。。。(別以為大法師就是有智慧,有些大法師是連邏輯也沒有的:塔利班回教徒毀佛,跟印尼無辜的回教徒,有啥他奶媽的娘關係?)

這,就是有一些腦殘僵化的信徒,常會用自己認為的信仰,來消費人家的天災人禍的惡習!

再強調 ...

然而,這些佛教徒都忘記了,釋迦牟尼佛的死,是食物中毒。

有些信徒,就會說佛陀是不會死的,他只是藉自己的死來示範給我們看,要我們知道世間一切無常。

這句就是屁話 ...古往今來不斷的都有人死,根本就不需要等到佛陀死了,我們才真正明白甚麼叫無常。

所謂的:無常,用現今的話就是意外。佛陀的死,就是意外。

佛陀也不是把甚麼東西都安頓好了才死,他是趕著去一個地方有事情要辦的路途中死的。

若佛教徒覺得佛陀不可能因為意外而死的話,甚至覺得自己因為唸甚麼咒或拜甚麼菩薩就不會橫死的話,很抱歉的告訴你:『你還沒有真的學到佛法。』

這種信仰的態度,跟信耶穌沒分別。如果你真的需要相信佛陀不會因為意外而死,他的死是另有偉大神聖的原因的話,建議不如你改信基督教。

輪迴與涅槃無盡的現象,就如同魔術的幻影。

遍宇宙找不出一個永恆、本俱存在的實體。

轉帖文:

又看到網絡上有一篇佛教徒,用自己的信仰來消費空難的文章了!

文章寫道有一80歲老太太,開一家美食店,是慈濟的義工,常年積極慈善,但,在這次的空難中喪生了。

有些網友就問說:為什麼如此樂善好施的佛教義工,竟然也會遭遇橫禍,死於非命?

然後,就有作者回說:這夫婦因為所開的美食店是肉食的,所以有殺生業,故乘坐民航飛機,並無捲入戰火的意願,但結果卻鬼使神差地被戰區的導彈擊中,墜機身亡。
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捲入刀兵劫中的示現,雖然令人捫心悲痛,卻讓因果不爽、生命無常的佛訓,再一次震驚、警惕了世人!

釋論:

寫這篇文章的有夠不合乎邏輯?

一. 佛教沒有講過你行善就不會橫死,也沒講過吃肉/殺生就一定會橫死。

佛教只講過每個人都會死。

不然的話,地球上大部份的人都已經該橫死很多年了。

連在素食的國度 —— 印度中,也有 30%的人食肉,那豈非幾億的人會橫死?

而這世界千萬年來,所留下的不就應該都是素食者嗎?

二. 這老太太比不少古往今來的祖師也都長命了,那是不是要開肉食店才能活到八十歲呢?
(據載:天台宗智顗大師才59歲,六祖慧能才75歲耶 ...)

修持佛法的最終目地是清淨自心。

我們内在的修持才是最重要的。

我們不應該像一個演員穿上戲服般地,將佛法的修持當做是套在身上的表相,而應該是確確實實地用功於自心的轉化。

佛教本來是標榜智慧的,但現在卻淪落到好像那些天地間無處不是茅廁的愚人!

再來 ...

關於馬來西亞首相高調的說甚麼非常時期要用非常手段來和武裝(恐怖)份子電聊協商,有點不大苟同。

不要誤會了我的意思,我認為很多國與國之間的協商都有檯底交易,不過,一國之首說非常時期用非常手段,我會覺得他這番話,有點是為了炫耀 —— 甚麼其他強國都沒辦法,只要他一通電話對方就妥協,這根本是很 "馬式" 的炫耀。

國與武裝恐怖份子的檯底協商不是問題,問題是如此高調炫耀,就好像是在告訴其他武裝份子、綁架份子『我們的國家粉有錢』。

一國之首在發表自己的成績時,若是有檯底交易,不是爛聰明、爛勇敢、爛厲害的說自己『非常時期用了非常手段』,你想人家訪問你的時候;問你的非常手段是指甚麼嗎?

『非常時期用非常手段』,是軍事跟領袖講的,而且也是在私底下講。

還有:

經受逆境對人通常是一種幸運!

只是這種苦,不會有性命危險;也預見的到未來?

那這些苦,只會讓之後的果實;更甜美更珍貴。

讓自己的眼淚落下,也是一種勇敢!「正視自己吧!」

〈每個相遇都並非偶然〉

一個印度某大師說:「無論你遇見誰,都不是無緣無故的。
這意味,沒有人是因為偶然進入我們的生命。
每個在我們周圍,和我們有互動的人,都代表一些事。也許要教會我們什麼,也許要協助我們改善眼前的一個情況。
所以,生命中出現的每一個人,都值得珍惜。」

「人生不過是一趟帶著行李的旅程,在沿途中不斷的拋棄沉重的行李,然後繼續的向前行。」 
──德川家康

偶爾流流淚大哭一下,解放自己的靈魂,會讓生活過的更加愜意 ...


來源:網路 ...

2014年7月23日 星期三

〈快樂的秘訣,是選快樂〉


時間的巨輪,依舊緩緩的在推動!
歲月的腳步,從來不曾為誰停留!

不管今後還要承載多少傷痛,我們也要帶著笑容,迎接每一天的日出與日落!

如果習慣終日反覆地複習自己的悲哀,是的,你絶對是天地間最悲傷的人!

原因不在你所遇見人生中的悲劇,而是在被苦境囚禁了心。

孤獨也是我們自找的,因為我們太珍惜這個 "自我" 了!

有些事情,你想記得的就會記得;
有些事情,你想忘記的就會忘記;
如果忘記不了,那就不要忘記了?

因為忘記是不需要努力的;所以,珍惜你還記得的 ...
傷痛雖然難忘,卻可以讓你珍惜現在的幸福!

〈想太多〉

唯一不變的就是 "變"!

想要快樂要學會遺忘,想遺忘就必需要看淡 ...

「是你想太多,如果你硬要這樣想,那算了!等你冷靜後想一想這句話吧。」

領受到各種複雜的情緒,也讓我更懂了自己!
有過心痛,有過偏執;讓我學會成長,學會選擇跟放棄!

曾經走過心中的狂風暴雨,才換來了如今的雲淡風輕 ...

最重要的是今天的心;何必為痛苦的悔恨而失去現在的心情,何必為莫名的憂慮而惶惶不可終日。

因為今天心,今日事和現在人,卻是實實在在的,也是感覺美好的。

當然,過去的經驗要總結,未來的風險要預防,這才是智慧的。

昨天已經過去,而明天還沒有來到,今天才是真實的。

只要你願意打開心,努力給自己新的路,你會發現世界變得不一樣了。

我們都是自己命運的化妝師 ...

再來 ...

要懂得「轉念」,將逆境看成一個快樂的契機,於是便沒有那麼害怕,甚至可以笑起來。

我們無法改變環境的順逆,但我們可以改變心情的好壞。

愛,是要學會包容;不是改變另一半!

進而是從愛中讓自己成長,找到更適合彼此的相處模式,

然後,一起分享快樂;享受幸福 ...

還有 ...

永遠是你採取了多少行動讓你成功,而不是你知道了多少,所有的知識必須化為行動,因為行動才有力量。

很多人都知道哪些事該做,然後真正付諸行動下去做的人卻不多,樂觀而沒有積極的行動來配合,就只是一種自我陶醉。

沒有付諸行動的一天,自我沈浸在自我陶醉的幻想裡,然而夢想這件事最難的卻是:『付諸行動』。

不是想不想,不是能不能,而是要不要。人生的奮鬥重點在於行動!

其實想要什麼樣的人生都取決於自己,只有自己才可以改變自己 ...

每個表面上看來微不足道的小行動,會匯集成改變命運的轉捩點。

所謂的人生,就是讓我們探尋那個使命的漫長路程。

既然成功不可預期,我們可以控制的,就只有自己的心。

「豈能盡如人意,但求不愧于心。」這是個老掉牙的道理,但我們誰又能做到?

就像 ...

原來多年之後,想回到那個很單純地童年的心,還是不見了!

但該死的 "長大" 讓我們再也沒有機會找個爛理由當藉口,可是這一切都沒辦法阻止我們的內心還想當個孩子,如果真的有哪麼一天,那,那一天才會是我們童年的忌日?

其實,有時候,不是關係不在!而是心已遠 ...不是對方,而是自己?

現代人常常會這樣,遇上不心動的,覺得遺憾!

一旦遇上,又覺得不安 ...

在決定投入與付出之前,都想首先要安頓好自己的心,然後,在心還沒安頓好前 ...

人就走了,機會沒了,時間也過了?

等著急躁,心又慌了起來;又想將它停留在一個安全的位置?

我們都會覺得自己 "醬" 很愚蠢,而這樣的情緒卻會周而復始的出現!

人生是乘法計算,如果你自身是 "零",那麼機遇再多也毫無意義!

因為總是想要勝過别人。但我們卻没有想到,自己本身也是依靠著他人在生活。

零 ...可能是品性,可能是能力;也可能是自己拒絕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

不要在不喜歡你的人那裡丟掉了快樂--在遼闊的生命裡,總會有一朵或幾朵祥雲為你繚繞。

與其在你不喜歡或不喜歡你的人那裡苦苦掙扎,不如在這幾朵祥雲下面快樂散步!

天底下賞心快事不要那麼多,只一朵,就足夠了。

不要對過去緊抓不放。
過去曾經發生的事不管好的壞的,感覺喜樂或忿怒,都讓它們走吧。
過去已經結束了。
把注意力擺在眼前,這樣你才能够去創造你所追尋的未來。
這是一個活得有意義的方法。《就在當下》

釋論:

“無知就是痛苦”!

宗教,只是一個名字,重要的是人性、品德、對生命尊敬,這是最基本的,没有這些就談不上宗教了。

修行要看到原因、了解意義、發自內心去做,不然只是一種表象、一種造作。

當然修行一開始,心和言行都需要做出一點改變,似乎要刻意做點什麼,但也不要太過份,很多人都忙東忙西,裝著做很多其他事情,卻忘了本具的善心。

即使心中牢記、身體晃動的誦經,終其一生學習三藏,如果不能無誤證悟的話,也是没什麼用的。
死亡時自己仍是凡夫,什麼也没有幫助。
即便有多少所謂“智者”、有多少所謂“成就者”、有多少所謂“大修行者”作為助伴也没有助益。
最重要的是什麼?是心中能如理結合對心義有幫助的口訣。

個人由於有宗教的信仰關係,努力修行做到隨時安心、隨念安心、隨遇安心,隨時隨地把心收回來,讓波動的心安定下來,就能身安、心安、家安、業安才是真正可靠且究竟的平安。

受苦、吃苦是無明習氣的「個性」所致;知苦、離苦則是在開發佛性。

有句話,說得好 ...
其實生命或許沒有我們想中的那麼好,但真的,許多時候也沒有我們想的那麼糟。


來源:網路 ...

2014年7月16日 星期三

人在臨死前一秒會看到什麼?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雷蒙德。穆迪博士在研究過150個瀕死體驗者(經歷過 "臨床死亡" 後復生的人)的案例之後,試圖為人們揭開死亡真相。
儘管 "瀕死體驗" 發生的情境,以及親歷該種體驗的都有著巨大的差別,但需要肯定的是,在這些人 "瀕死體驗" 的陳述中,存在著不可忽視的相似性--我把它們大體歸納為下面幾項,他們是按照感受出現的先後次序排列的。

1.明知死訊他們親耳聽到醫生或是在場的其他人明確宣告自己的死亡。他會感覺到生理的衰竭到達極限。

2.體驗愉悅 "瀕死體驗" 的初期有一種平和安詳令人愉悅的感受。首先會感到疼痛,但是這種疼痛感一閃而過,隨後會發覺自己懸浮在一個黑暗的維度中。一種從未體驗過的最舒服的感覺將他。

3.奇怪聲音。在 "瀕死" 或者 "死亡" 的時候,有奇怪的聲音飄然而至。一位年輕女子說,她聽到一種類似樂曲的調子,那是一種美妙的曲調。

4.進入黑洞有人反映他們感到被突然拉入一個黑暗的空間。你會開始有所知覺,那就像一個沒有空氣的圓柱體,感覺上是一個過渡地帶,一邊是現世,一邊是異域。

5.靈魂脫體。發現自己站在了體外的某一處觀察自己的軀殼。一個落水的男人回憶說,他自己脫離了身體,獨自處在一個空間中,彷彿自己是一片羽毛。

6.語言受限他們竭力想告訴他人自身所處的困境,但沒有人聽到他們的話。有一名女子說,我試著跟他們說話,但是沒人能聽到。

7.時間消失。脫體狀態下,對時間的感受消失了。有人回憶說,那段時間裡,他曾不停地出入自己的肉體。

8.感官靈敏視覺聽覺比之前更加靈敏。一個男子說,他從未看得如此清楚過,視力水平得到了不可思議的增強。

9.孤獨無助在這之後,會出現強烈的孤立感和孤獨感。一位男子說,他無論怎樣努力都無法和別人交流,所以,"我感到非常孤單"。

10.他 "人" 陪伴這時,周圍出現了別的 "人"。這個 "人",要麼是來協助他們安然過渡到亡者之國,要麼是來告訴他們喪鐘尚未敲響,得先回去再待一段時間。

11.出現亮光。在 "瀕死體驗" 最後的時刻,會出現亮光。這道光具有某種 "人性",非常明確的 "人性"。

12.邊界阻隔。在這時,人會遇到一道可以被稱作是 "邊緣" 或者 "界限" 之類的東西,阻隔你到某個地方去,關於它的形態有多種表述:一攤水一團煙霧一扇門一道曠野中的籬笆,或者是一條線。

13.生命歸來。如果有幸被救活了,在" 瀕死體驗"進行到某種程度後,人們必須 "回來"。在最開始的時候,許多人都想趕快回到身體中去,但是,隨著瀕死體驗的深入,他開始排斥回到原來的身體,如果遇上了光的存在,這種情緒就更為強烈。

以上是根據心理學臨床的實驗報導,跟 "中有" 聞教救度系列的教法中,引出的中陰臨死看到、聽到的境界有點相仿;在這裡提出給大家參考......

為什麼做不到呢?

身為學佛者,我們必須確實了解並接受無常。

我們必須開展出在面對自然會發生的變化時,能够放鬆接納的能力,並學會接受周遭生起的情境。

快樂的最高境界不是擁有當下的一切,因為那只是有形的短暫自我安慰。

這份自我滿足會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回到空虛與寂寞!

一個懂得 "捨" 的人,真正快樂的是發自內心的 "無",那就是 "得" ...

"捨得",知易行難,很多的難題,其實一瞬間無法在內心掙脫,不如錯開當下的抉擇,靜下心來,出外走走,放空自我,一覺醒來後,你會發現真的沒什麼!

你真的介意、真的在乎、真的想要、真的渴望的話,你一定能夠做到的。

什麼事情都沒有想像的那麼難!

但,每一天、每一小時、每一分鐘都清醒的做到,這很難很難。

決定命運的並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一個大大的機會,而是每一分鐘裡你做的一個微小的選擇。

所有的差別就只在那一分鐘裡。

再來:

若你總是把語言置於閒談之中,而不是努力把語聲投入持咒或唱誦的話,這行為無異於如犬吠人,不知所云。請牢記於心!

我們在輪迴當中是看不到輪迴的過患,可是一旦有天你真正認識時往往已經來不及。

所以現在要認識到,對於苦;不知道那是苦,而且不知什麼是該取的;什麼是該捨的 ...

每一個人都是落在凡間的天使,由當初的天真無邪,由當初的滿足就更知足,變為面對殘酷而又美麗的世界,面對種種壓力,面對各樣情感,失去自信,堅強與毅力,軟弱、無奈、失落就讓灰暗緊緊地絪牢着,看不見陽光與美景。

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如何讓自己心靈變得更輕盈?如何讓笑容變得豁然開朗?

就讓一顆內心遨遊飛翔,遼闊眼睛,廣闊視野,你就會發現其實自己好幸福。

黑夜消散於藍天 ...

想起,曾經有人問我;是否曾經後悔什麼?

的確有些故事,有些非具體的渴望 ...

真的無法再靠自己的努力去達成,去圓滿,去療癒?

甚至是太晚獲得的啟發和智慧。

因為某些時刻,某些際遇!

就是只會存於某些時空。

就算執求,就算及早!

也不見得適合當時的自己。

誰說一路上不能偶爾回頭去看?

誰說這條道路不會走向渴望的藍圖?

誰說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是一種後悔,而不是一種美麗?!

正因為如此,面對人生才會變得更勇敢!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腳程》

人生中,除了生和死這兩個起點和終點是一樣之外,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腳程。

在跑道上,我們總會感到焦急和不甘。這時才懂得猛然回過頭,卻發現原來在一路辛苦過後,我們也把沿途的人生風景全都錯過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腳程,而完成賽事其中一個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腳程,和看盡沿途人生四季的風光。

還有 ...

你的朋友正帶領你走在正確的方向嗎?想想吧!

自己要判斷:朋友的建議對你現在有幫助?

還是從長遠看來,能引領你到比較好的處境?

很多人被朋友帶往毁滅——所以别盲目的相信(就在當下)。


來源:網路 ...

2014年7月14日 星期一

人生難得,且行且珍惜


有人問得道的老者:“智慧哪裡來?”
智者說:“精確的判斷力。”
又問:“精確的判斷力哪裡來?”
智者說:“經驗。”
再問:“經驗哪裡來?”
智者說:“錯誤的判斷。”

"戲" 數人生再多的幸運、再多的不幸,都已是曾經,都是過去了。

人生就是道場,活著就是一種修行。

內心就是信仰,靈魂就是圖騰。

你把內心修成什麼樣,你就會擁有什麼樣的人生。

凡事不可能一帆風順,應學會隨緣自在。

隨緣是一種進取,是智者的行為。

聰明是能力,智慧是境界;聰明得於遺傳,智慧緣於修行。

再來 ...

有些風景,是孤獨一人去欣賞的;有些道路,是孤獨一人去行走的;有些責任,是孤獨一人去承擔的;有些事情,是孤獨一人去完成的;有些勇氣,是孤獨一人去堅持的;有些願望,是孤獨一人去發心的;有時候,眼淚,是一種無法言說的幸福。

有時候,微笑,是一種說不出口的傷痛。

心有多近,言行才有多近。

我們都不是歲月的勇者,付不起失去光陰的代價。

多想風雨無懼地走下去,在白髮蒼顏之時,還有一顆明淨若秋水長天的心。

那麼不要怕老去,現在就珍惜,塵世的種種。讓每一天都過得安寧簡靜如水。

就像 ...

一位老人對孫子說,每個人的身體裡都有兩隻狼,他們殘酷地互相咬殺。
一隻狼代表憤怒、嫉妒、驕傲、害怕和恥辱;
另一隻代表溫柔、善良、感恩、希望、微笑和愛。
小男孩著急地問:“爺爺,哪隻狼最厲害?”
老人回答:“看你餵養的那一隻。”

知識改變不了你一生,只給你改變的機會。

工作改變不了你的一生,只能養活你。

婚姻也許能改變你的一生,但不是每個人都願意。

夢想也許能改變你的一生,但成功要付出太大代價。

想改變人生,就要拋棄舊生活。

沒放棄就沒獲得。

所以要想好,你要的究竟是全新的人生,還是安逸的生活。

安逸中也接受點小冒險,冒險中也可以求穩定安全 ...

人生不是什麼都是二選一的,路是人走出來的,只要願意!

但是,如果可以,請不要放棄!

因為只有熱情,你才能找到生命的價值。

總有方法的 ...

只是因你做出一點點改變或換一個角度思考!

一生的果效是從心而發,你的選擇決定你的未來 ...

"其實紓壓不用到很遠的地方,只要你真的想放下壓力!"

不安定的靈魂總想找一個出口,在易逝的歲月裡,找回一份安然自在。

在歲月的光影裡,時間留給我們的是,那一片片難忘的回憶。

有些時候,我是你的故事,你是我的風景,在生命的旅途中!

愛過的心,依舊是溫柔,演繹著人世間;多少的荒煙漫草,多少的煙雨斜陽!

您,多久沒有自己一個人散步了呢?

「今天,我們不知道自己所做的是否有意義。
有時候,甚至會覺得自己很愚蠢,但是到了後來,卻發現所有的成就都跟之前的經歷有關係。
表面上看起來,過去的日子平淡如水,但是這卻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源泉,自由、詩歌和美德都來源於此。
所有的這些都並非你我計劃所得。」 --- 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

現在的你,是過去的你所累積;

總會有意義 ...

只是深淺差異,眾人各異!

還有:

你(妳)幸福嗎?

談論男女關係的時候,兩性不會用相同的字眼。最典型的就是『幸福』這兩個字。

幸福是很女性的字眼,當姐妹淘坐下來炫耀或訴苦時,不時會拋出幸不幸福的話題。

反之,一班兄弟坐在一起討論男女關係,我是沒有聽過所謂男人幸福一事。

這不代表男人沒有追求男女關係的快樂,只不過他們不是以幸福的角度來詮釋男女關係。

只有一種情況我會聽到男人講男女關係的時候是用上幸福的:就是當他在跟女人講男女關係的時候,特別是他跟對象交流的時候。

男人的腦袋比女人簡單很多,幸福這角度不是他最關心的,呵呵!

到底 ...

是我化萬物,還是萬物化我?

有天練了道家西派煉神還虛口訣的概念而有所領悟後,忽然夢中得到一資訊。

午間打瞌睡時依資訊的口訣入睡,夢中有人告訴我一個修行的密訣,在夢中聽的時候,內心已經對這秘訣有另一詮釋。

醒來後對於自己適才在夢中的詮釋又有另一種詮釋。

我是不會認為這些是甚麼天啟或有天命之類的話,這純粹是潛意識的創意精靈的效率,不過,創意歸創意,現在就得做試驗來看這多重的啟示到底有沒有效了。

不過,明白了這個還虛的口訣,就可以把很多生理和心理上的東西還虛。

而且應該也能幫助貫通很多個不同門派的修行和心理療法。

我們光談解脱是不行的,還要講到解脱的因,解脱的因就是利他及不傷害。

心要轉向法,如果我們的心一直停在輪迴裡,是没有辦法得到解脱的。

如果風吹蠟燭,它就没辦法清晰明亮的燃燒。没有風吹,蠟燭清晰明亮。我們的心也是一樣 ...

其實我們開始修行佛法最好的地方就是家庭。

我們和家人的業力關係是最深的,有很大責任去培養關係。

如果對家人都没辦法培養慈悲心,惶論對其他眾生?如果我們真想打開心房,對象必須是與我們直接有關的人,譬如配偶、孩子、父母等。

這永遠是個困難的功課,我們必須克服根深柢固的行為模式。

心靈的層面是一種自我探索與發現的過程。

你無法去發覺那些不在你自己經驗中的事物。

心靈層面的特性必須要在你身上去開展。

只是,我們想證明什麼?

釋論:

觀音不是一個歷史上出現過的人物,祂是人類慈悲心被神格化後的神祗。

千手代表能力無量

千眼代表智慧無量

所以,所謂的慈悲不是一味地唐僧式的苦口婆心,而是滿腸慈悲配上大能力和大智慧。

那虛構的東西就是假的嗎?

人類的思考,除了真和假以外,還可以有很多選擇。

有聽到一個對「慈悲」最好的開示,是這樣說的:

慈是能夠了解問題,

悲是能夠解決問題。

感恩和同情心,是這些年來一直都被濫用成為慈悲的!這才是目前讓人一直詬病宗教的問題存在重點吧?


來源:網路 ...

2014年7月10日 星期四

蓮花出水


案例:

漢傳佛教從禪宗四祖開始,所有廟產是歸政府的,在大陸到了今天也是。

不是因為共產後,廟產才歸政府,是一直以來都是 ...

廟產是十方的,十方在世俗角度,就是國家的!

反觀目前漢傳佛教的各大山頭:法鼓、慈濟、佛光、萬佛城、淨空等,都違背了祖師原意,廟產就會有人要爭要分!

所以,也別說四祖道信,沒有權謀見地?

釋論:

目前漢傳佛教的水陸法會,可以說大都是南水陸。

今生有幸能見到比南水陸更早,已經失傳的北水陸法本,唯一文獻的掃瞄版。(原版存於美國 Princeton 大學)

此版中,看到早期佛道互相影響的影子。

後期才逐步修改,把道教的影子全部刪除。

舉例:這版本裡面有五道符,跟道藏裡面的符一樣,但咒語卻是用唐密的五方佛咒。

這讓我想起瑜伽焰口的其中一個版本的儀軌,也是混入了藏密的咒語。

那也就是說這焰口版本,粉可能是元朝的版本,所以裡面的模式是以藏傳的儀軌和咒語。

前些日子,一些佛教的山頭還搞甚麼水陸空法會,但,在這本北水陸的法本裡面,就講明水陸不是水陸空的水陸,而是以水代表聖,陸代表凡。

還有:

每一道傷痕,都是成長的印記。

「感謝每一塊傷疤,讓未來更堅強。」

我們將成為怎麼樣的人,不在於我們的能力,而在於我們的選擇 ...

就像 ...

一般人想到「我」的時候,都會在心中顯現出是五蘊的我,不過,經過思擇,在五蘊當中尋找「我」,會發現「我」既不是五蘊當中的地、水、火、風,也不是五蘊當中的識,會發現在這五蘊當中是找不到「我」的。

那「我」完全就不存在了嗎?

也不是這樣,雖說不能在五蘊中找到「我」,但「我」卻是可以依於五蘊施設而存在,是以這樣的方式而存在的。

當你在世俗上的作為越成功,你的我執就越增長,相對的,你就越無法控制自己的心,而轉趨墮落。

當你的心只關注在“我”、“自己”時,那時對你而言,全世界最重要的事就只有“我”及“我的看法”,那就是痛苦的根源!

對你身旁的道友們,莫要觀察他們的過失;自己莫生惡念,也莫要東想西想。

因為自己究竟不能透曉他人的心性,所以(觀察他人的過失)終會成為自己墮落的親因。

我們所依靠的社會與群體,若只是充滿著卑劣的行為,那麼要生活在其中就會很困難。

因此我們所依靠的任何社會,要從現在開始去改變它,不然它就不會是我們幸福的來源。

自身的價值如果自己不保護,當人們都認同了卑劣的時候,即便没人軀使你,我們也會自己堕落的 ...

當我們說事物是“空”時,我們的意思是說:它們完全無法在這些變動的環境之外獨立存在。

由於就這層意義來說,所有的事物和所有的人都是“空”,所以他們具有無限的適應能力。

我們自己就要具有基本的變通性來適應一切,成為一切。

再來:

禪,神祕、玄妙、浪漫、藝術……「禪」字,本身就充滿了遐思。

這中國字,讓天下想靈修的人,都趨之若鶩。

但太多的玄思遐想,也許就蒙上了面紗,甚至重重的霧。

在如此情況下,想來禪修,或只是對禪嚮往者,到底見到幾分真確,而能發真正禪修的心!

禪者的發心,不只在禪堂,生活處處皆可回過頭來,看看自己發的是什麼心喔!

禪的本質極其單純,就是無,無心、無念、無門、無事……

而人的心本即禪心,却充滿了有,有心、有念、有門、有事、有爭、有礙……

所以禪就是方法,將人心的有轉化為禪的無。

要確知禪的無之清淨,而快樂自在。

因此發心來修禪,不是在追逐什麼,抗拒什麼,而是讓禪將心的清淨本性,全然顯露。

公案:

《五燈會元》卷十五記載了這則公案內容:

僧問:「蓮花未出水時如何?」

師曰:「蓮花。」

曰:「出水後如何?」

曰:「荷葉。」

理解這則公案要先從「蓮花」與「出水」所代表的意義下手。

「蓮花」一般是指眾生的佛性,「出水與否」則象徵不同的修行階段與狀態。

蓮花不管出水與否,它作為蓮花的本質(性)都是本來具足;長出水面以後不論是開花、散葉或是結子,都是蓮花本性所顯現的功能和作用,只是產生的現象(相)有所不同。

在禪師眼中,蓮花與荷葉是不二的,因為「無相非性,相即是性」。

這就如同海水與波浪的關係,海水是本質(性),而波浪是現象(相),兩者是同一的,不能離開海水而有波浪,波浪也不會獨立於海水而存在。

一般人局限在現象上找答案,認為有蓮花、荷葉的分別,這是沒有正確的認識,只是拿一個觀念來取代另一個觀念,反而疑惑叢生。

《五燈會元》卷六也記載淨眾歸信禪師答「蓮花出水」公案的內容:

僧問:「蓮花未出水時如何?」

師曰:「菡萏滿池流。」

曰:「出水後如何?」

師曰:「葉落不知秋。」

禪師用「蓮花開滿池」來回答「未出水」時,也是「性相一如」的提點:你說蓮花未出水,我卻看到它開了滿池。

至於出水後如何,以語文字義上來認為,「葉落不知秋」的回答,頗有警策意味,「秋」說的是這位提問者的「心或性」,「葉落」是指現象,明明葉落的現象,就是反映秋天的到來,而你只看到現象,卻看不到產生現象的心性。

如同只看黃金打造的佛像造形,不知佛像的造形本身即是黃金,反而一直在佛像的外形找黃金。

「這或許是禪師在提醒弟子,都修行這麼久了,你還對心的性相關係、體用關係不清不楚!」

禪宗公案是可以實踐的知見,我們必須清楚掌握自己在「心的操作模式」上的差距,想辦法縮短距離,參究公案才有意義。

另外:

安全專家得出結論:為什麼雷劈死的幾乎都是男人?

在美國,幾乎所有被雷劈死的都是男人。

從2006年到現在,男性佔到了雷劈死亡人數的80%。今年美國因雷擊死亡的7人也全部是男性。

種種事實背後,只有一個合理解釋:男人是白癡!

為什麼死的都是男人呢?

根據今年的數據可以看出,男性更喜歡戶外該活動。

也可能因為男性中,白癡的比例較高!

美國中央氣象局指出,男性在雷擊事故中死亡率更高的原因,在於男性不瞭解雷擊可能帶來的危險,因此會讓自己更容易遭受雷擊,他們不相信雷擊的危險,不能及時躲避到安全地點,對於雷擊風險增加時的反應也不夠快速。

換句話說,雷擊容易劈死男人的原因,是男人們認為自己不會有事,平時也不會去瞭解一些安全常識。

所以說,男生就不要隨便亂發誓會被雷劈了,不然這個概率太高了,會被劈到的!

在童話故事的 Happy Ending 之後,未必能夠一直「快樂」下去~

有人說過童話和現實的差別就是,童話總是選對時機「結束」!

很有道理ㄚ...

呵呵呵 ...



來源:網路 ...

2014年7月9日 星期三

奈何,葉知秋;心本憂!


案例:

當華人看到老外會中文,華人會覺得這老外有一種識英雄重英雄的感覺,覺得我大中華文化被肯定。

這種想法只會從那些認為自己有『五千年優良文化』的『小華人』才會沾沾自喜的反應。

他們沒想過老外們學中文是為了效益嗎?

不錯,有一些老外學中文是因為興趣,但更多的目的都只是很簡單的為了某些效益。

人家肯為了方便而學一種新的語文,根本沒有想過你甚麼五千年優良文化。

這些大華人主義者的眼光其實只是一個『小華人』。

小華人只會夢想有一天世界終於認同華人是高人一等的民族,會夢想要把華人的東西如同傳教般傳到全世界。

真正的華人不擔心自己的文化需不需要傳到全世界,因為他更關心自己能不能學到別人的精華。

釋論:

根據佛陀的教法,"人世" 是獲得解脱最好的地方。

因為,這裡有苦可以激勵我們,而且有足够的樂可以來平衡苦。

然而,大部分的人會有種誤解,以為只要處理得當,他們就可以只有快樂而没有痛苦。這是個錯誤的看法!

佛法的作用是什麼呢?就是調伏自心。

許多人一心只想求長壽、求無病,想要修持財神求財富,或者修持度母求生兒子,總之,都是帶著短視近利的世俗心態而修持,其實這樣已經完全跟佛法相違背了。

想珍惜的未必能留住,何不珍惜能留住的?

生命是寶貴的,我們不能光靠運氣而得到它!

分享:

藏傳祖師 Karma Chakme 在他的《山法》鉅作裡面,分享了一個靜坐入定的秘訣。

這秘訣非常的有效率又有健康效益。

就是做完了一百次全身投地大禮拜後,氣喘如牛時,馬上盤腿用大手印後加大圓滿口訣來入定。

它在心理上的效益就是由緊入鬆的那一剎那,這一刻你的心識會短暫的空白,你可以藉用能量最低點的趨勢來入定。

它健康上的效益是:全身投地大禮拜是運動量蠻大的動作。

每天入定幾次的話,你的身體就會非常的健康。

但,很可惜的,只有少數的藏傳修行者有跟著這口訣,不然的話,我們就會看到比較少不能走路的藏傳活佛。
(靜坐太多會傷腳、傷身的!)

反之,禪宗不少的實修和尚,雙腳老了後還行。

因為不少禪宗的修法靜坐多久就得跑多久。禪宗的跑香做法,跟上面的百拜後忽然靜坐的道理一樣:又健康,又有效。

同樣的做法,也有從心理上的緊張轉去放鬆的靜坐。

藏傳的做法就有想蓮華生大師或自己師父祈禱,祈禱到感動落淚的一剎那,就轉去修大手印或大圓滿的靜坐。

漢傳的也有,但,卻被後人廢除了。

如果你看早期的拜懺懺本,裡面有一行字是在拜懺懺悔到哭了後,心情一鬆的那一刻要靜坐入觀,坐觀實相。

這是天台祖師爺在法華懺裡面寫明的,目的是入定。

但,後期就已經變質為消除業障這種愚民拜拜的形式!

這兩個例子都是情緒感動淚流後,心情一鬆,就藉勢入定。

好了,回到比較現代和沒有宗教色彩的做法,若有心想靜坐的人,不妨做 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高強度間歇性訓練)當中的短暫休息時,用你所學會的靜坐心法入定。

舊版的電影星際大戰的Empire Strikes Back中,Yoda 訓練 Luke Skywalker 的一幕中,就是運用這種模式!

就像 ...

許多人去諮詢心理醫生,實際上他們所需要的不過是一個能靜靜傾聽的人!

所以願意聽你說話的人,你越要好好珍惜 ...

再來 ...

假如你是一棵白菜,但卻按照人們所希望你的那樣子,長成了一棵世界上最好的蘿蔔,那你的人生也不會是成功的人生!

假如你是一棵白菜,那就讓自己成為你可以成為的最好的白菜。這樣你才會快樂,才會是真的自己,才會是 —— 人生的成功。

雖然已經把人生當作一段獨特且有趣的旅程,但還是免不了在路途中載浮載沈,也還是沒辦法擺脫情緒,而去感受它則是對自己身處於這世界最好的證明,因為人生歷經的每一秒.遇到的每個人事物.心中的情感都是獨一無二的,如果只是過了而沒有去感受是多麼的可惜!

即使這樣,有些事情還是會讓人開心不起來,但或許這就是人生,學著感受,學著釋懷!

而有些信念可能終究會因時間和環境而改變,但在我還保有青春時,就讓我有做夢的權利,或許有一天,我可以證明那不是夢 ...

也或許有一天,我可以放下一切,以超然的角度來看這世界,讓我繼續探索它吧!!

還有:

我是沒有啥虛榮和炫耀心態,就是窮得只剩下我日漸蒼老還存在的 "倩影"!   呵呵呵 ...

//就是要跟別人不一樣//

生命的動力不應該來自遠方的目標,而是你的內心開始。

我們只需要較完美地實現自我就行了,不必和別人比!

回歸到那句話:Be the best you can. 做最好的自己。

我非常欣賞的一句印度某哲人說過的話:「最遠的行程是原地踏步 ...」


來源:網路 ...

2014年7月8日 星期二

苦才是人生,信念即是療癒良藥


案例:

當比較嚴重的情況、比較大的挫折,熱呼呼在眼前發生的時候,這正是你下手對治煩惱最好的時候。

你可以看得很清楚,你有機會認識到這個煩惱是什麼,你可以去看煩惱的相貌,看它到底有沒有一個相貌?

接著,你可以刻意去看這煩惱的要害在哪裡,然後找到一個對治法去對治。

要了悟痛苦的本質,首先以提問方式來分析痛苦:“我心裡痛苦從哪裡來?它現在在哪裡?它將去何處?”

試著尋找痛苦是從你心裡哪個地方生起,試著找到出處,還有它現在在哪?當它消失,找出它的去處!

當我們以這方法檢驗痛苦時,我們找不到任何東西。這是確定痛苦實性見地的方法。

“說自己觀修慈悲而生起徵兆的没幾個,說自己成道的卻很多。”這的確就是現在修行人的寫照。

很多人都愛說:“我見到本尊了!”或者說:“我得到什麼鬼神的成就加持了!”

“我得到上師的授記了!”說的天花亂墜,但是卻沒什麼實際的修持。

我們的見地可能是大手印或大圓滿,但是遵循著「見道」並不足夠,你必須成為那個見地。

所有煩惱中,貪執與憎恨是許多嚴重問題的製造者,也是一切煩惱的根源。

當我們不贊同他人時就稱他為敵人,然而當我們認同時就稱他為朋友。

基於這兩者:朋友和敵人,最大的麻煩則就產生了!

就像 ...

航行有目標,即使遇到困難;都只是航行過程中的風浪,越過了困難,就離目標更近了!

再來:

當你越瞭解自己與自己想要什麼,就越不會輕易感到沮喪 ...

還有 ...

在群處的時候;請守住自己的嘴,一人獨處時候,要守住那個心!


來源:網路 ...

2014年7月7日 星期一

兩片葉子中的落葉


有消息指出 ...

根據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報告,笨蛋人口有逐年劇增的跡象!

案例:

我可以告訴大家:撇開在美加歐澳出生長大的華人,華人自認是世界上頂尖的種族主義者之一。

華人是除了自己是人,其他的都稱為鬼:洋鬼、黑鬼、吉靈鬼、馬來鬼、白鬼、日本鬼等等。

不少華人女生進入回教,確實是因為男女關係,她們大都會在社交媒體上公佈的。

那些說甚麼可惜這麼好的身材以後我們見不到的,都是廢話。
我相信講這話的男人都知道他們只是網路上看到人家的身材,他們更知道網路上他們要看比她更好的身材,更限制級的,比比皆是。

我想問:如果李心潔進入回教,真的會可惜嗎?

除非成為清真教徒後,她永遠不能在唱歌或演戲,或者我們會覺得可惜。不然的話,她是甚麼教徒,都影響不到我們。

很明顯的,此事件是挑起了馬來西亞華人男士的 inferiority complex (自卑情意結)、種族情意結和政治情意結。

三種情意結炒在一起,又憤怒又悲傷又仇視。

所以,在看到馬來西亞某前兔女郎皈依回教,有的就笨吶『背叛』,那麼皈依基督教(洋鬼)或佛教(吉靈鬼)沒有被封背叛?

有一些就嚷『可惜』,我覺得嚷可惜的人,很那個。
如果是華人豬扒進入回教,你還會認為可惜嗎?為甚麼華人美女進入回教你就會覺得可惜?
(一些華人男士看到華人妹跟黑人在一起的話,也會憤怒。我覺得部份喊可惜會憤怒的男人,是沒甚麼把妹能力的男人。)

很明顯的這女生皈依得如此高調,背後當然有議程。

當有人說她這種為錢而嫁有錢人的皈依回教不是真愛。

呵呵,難道今天很多人結婚真的是為了真愛?還是為了責任?

就算是為了錢而嫁娶,那又如何?

另外一些華人又傻喊『她為甚麼要為了錢做豬?』,這是很典型華人種族歧視者的話語。

我,不敢告訴你我是一個沒有種族 prejudice的人,(我也會提醒你要小心凡是說自己對所有種族一視同仁的政治家),但,在這一個事件中,若要以偏概全誇大來講,華人美女被友族的有錢人貴族不嫌她是高調性感女模的前身(所謂的馬來西亞第一位兔女郎)而娶她入豪門,這恰恰的證明華人男人是豬,不藍 ...為甚麼華人的有錢人不去娶她入門?

整個事件,只看到華人的種族歧視主義。

也因為社交媒體能夠發表自己不滿的關係,我相信越多人表達對某事件不好看的貼文,會變成幫忙了製造更多的宣傳。

這就是盈利導向的其中一個惡性循環!

話說回頭,馬來西亞人的各族主義,確實是他們政府弄出來的:你進入回教,就能享有土著的優先權。這就已經把回教和非回教徒對立起來了。

馬來西亞政府若真的要讓全民團結,要做兩件事:

一,廢除土著和回教優先權。

二,廢除要與回教徒結婚就必須進入回教的法律。

第二點才是重點。

在埃及,你的父親可以說天主教徒,而母親是回教徒,他們結婚生了你後,你可以在長大後選你自己的宗教。

印尼好像也是這樣。也沒有說一旦成為回教徒,就永遠不能離教。

為甚麼我會認為廢除與回教徒結婚,就必須成為回教徒的法律能幫助馬來西亞人民團結?

因為不少華人子弟也想與馬來妹在一起,甚至是結婚。
只是基於不能接受要轉教換名和放棄自己的文化,而沒有更進一步。
而不少馬來妹也是喜歡華人男士的。

我相信若這法律被廢除,華人和馬來人間的異族通婚數量會突然劇增。
因為跟一個異族伴侶在一起,是最容易理解另一族文化的方法,也會讓你更有同理心。

相信再幾代過後,種族色彩就已經不再是分開你我的鴻溝,反而是團結我們的共識。

呃....不,我講錯了。只有在種族主義下長大的人,才會有各族團結的想法。

在沒有種族主義下長大的人,只會很好奇甚麼叫做各族團結,因為他們眼中有的只是人類。

就像 ...

日本的宮崎駿真的是大師,能夠把簡單到不行的故事,化為神奇。

他沒有把龍貓的一些情節講清楚,也因此龍貓沒有變為一個神異電影,反之變成了一套很有餘味的電影。
(自己紀念第N次重看龍貓 ...)

還有 ...

愛,包含著節制!

瓊瑤式、偶像劇的愛情,曾經讓人以為,愛一個人,就是要竭盡所能地釋放自己的關愛。

人事浮沉,時光流轉,經驗告訴我,愛一個人,應該包含著「節制」。

我覺得痴情沒有問題,但如果連對方所有的私人空間都要吞併,那樣的愛情就變太重、太痴狂、太讓人無所適從了。

有時,是我們把對方看得太重;有時,是我們把自己在對方心中的地位,看得太重。

感情這東西,有一個臨界點,投放過多,就是自討苦吃。

你不是給了對方壓力,就是給了自己,甚或,雙方都被拉扯得無法喘息。

所以,學會節制,偶爾刻意來一個「小別」,愛情所能帶給你的空氣,一定更為清新怡人。

要知道 ...

你並不孤獨,因你還有在這裡閱讀 ...

與文字對話,可以讓你重新充滿力量!

適時求助,並不丟臉!死不服輸,有時更加難堪 ...

讓別人幫你不代表你失敗了,只是表示你不是在孤軍奮戰 ...

再來:

《富比世》雜誌網站專欄作家雪瑞.康諾(Cheryl Conner)列出13種不該有的壞個性:

1.浪費時間自艾自憐:面對外界環境的惡劣或是自己的處境感到不平,不停地抱怨,卻不願採取任何行動。

2.浪費時間在無法掌控的事情上:外界環境本來就有太多是我們無法掌控的事情,與其浪費時間抱怨,不如好好地花時間去思考自己可以控制的部分。

3.煩惱著要如何討好其他人:不需要一味的想要討好別人,而是應該在恰當的時機和場合,真實說出自己的讚美,而不會讓對方感到尷尬,或是顯得太過刻意而不真誠。

4.害怕承擔評估過後的風險:承擔風險是成功必要的過程,但不該是有勇無謀,一旦事先仔細評估過可能的風險之後,就開放手一搏。

5.失去掌控權:任由別人左右自己的行為與情緒,容易受外界影響,而認為自己不如人或是能力不足。

6.不敢作出改變:不願意作出改變或是面對新的挑戰,對於未知或不確定,感到恐懼,而想要逃避。

7.執著於過去:老想著過去的成功或失敗,只會讓自己更加裹足不前,無法面對未來。

8.一再犯相同的錯誤:如果無法從過去的錯誤中學習,只會浪費更多時間,愈來愈難成功。

9.忌妒他人的成功:「見不得別人好」的負面情緒,其實完全沒有必要,真正重要的是你是否為了自己的目標去努力。

10.一失敗就放棄:面對每次的失敗,就代表你距離成功更近一步,心念一轉,很多事情就會變得不一樣。

11.害怕孤獨:真正成功的人,懂得如何獨處,善用獨處時間,進行深度的思考。

12.認為這世界是欠你的:外在環境或許不利,或許有很多不如意之處,但是山不轉路轉,總是能找到應變的方法,幫助自己找到出路。

13.期待立即的結果:凡事應看長、看遠,有計劃的一步步完成,只求短期效果,最終吃虧的仍舊是自己。

很多人覺得修行,就是一種舒舒服服的、身心暖暖的、懶懶的、鬆鬆的,好像修行就是這樣!

有些人在城市中工作很繁忙,覺得受不了了,就想到靜處去修行,好像去渡假。

但這樣對修行的定義太狹隘了,好像修行是去做三溫暖或蒸氣浴,才放鬆一下,不到幾天就會變回原樣。

禪修技巧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學到如何安住自心,跟心互動,而不是被心牽動。

很多人會說自己在修行、禪修、課誦,或者觀修本尊、持頌咒語,但是卻說不出自己在一年當中,哪個法門真正對治了煩惱!
一年十二個月、三百六十五天的時間不算短,我們卻連一個實際對治煩惱的法門也說不出來,也沒有調伏了哪一個煩惱,這就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來源:網路 ...

2014年7月6日 星期日

在流浪的生命中‧重生!


「日子之所以會相同,是因為我們不能珍惜每天發生的事。」

每一天一定有不同的地方,就像即使是人類的雙胞胎,仍會有差異!

只在於你有沒有仔細觀察,日子要不同,只要認真去活 ...

健康的時候,請試著想像自己的 "結束" (往生) ...

和別人溝通固然重要,可是在這之前,我們要先和自己溝通,特別是如果試著和自己的 "結束" 溝通的話,我們就應該能夠得到人生的解答。

案例:

生命中本就存在著,斷、捨、離 ...

像有些東西放上一年、兩年、三年,都沒有去使用!

甚至是人的關係,久都沒有做連繫,很多時候,早在你遺忘的當下進行著 ...

你原本捨不得的事物,其實在你遺忘的當下,已經過去!

再強求或是再挽留,很多時候 ...

只是勉強著自己,再經歷下一次的遺忘!

人生會覺得開始豁達,是在丟掉一直捨不得的東西後,赫然發現自己早就捨得了。

當我們認識到某種煩惱的本質是空覺時,我們就不需要去轉化它。

這不是說煩惱它必須被轉化成為空覺,在本質上,煩惱已經是空覺,它僅僅是不自知的心,所產生出來的 "活動"!

還有 ...

許多遺憾是只缺一個行動或是一段話!

現在就去做吧 ...雖然可能難堪、失敗、挫折,但至少未來想想,也不會有缺憾!

我們之所以會心累,就是常常徘徊在堅持和放棄之間,舉棋不定!

我們之所以會煩惱,就是記性太好,該記的,不該記的都會留在記憶裡!

我們之所以會痛苦,就是追求的太多 ...

我們之所以不快樂,不是我們擁有的太少,而是我們計較的太多?

其實我們不快樂,不是因為缺乏,而是因為太多的想要;而且在大多數的時候,都要得莫名其妙 ...

然後,就是現在,現在就請去完成那件事吧!

再來 ...

如果你已曾經揹起行囊出走過,那可能隨時再度發生「說走就走」的局面。

生命絕對是形色不一的生活元素拚湊及累積而來,而流浪的好處,則是幫你將之去蕪存菁!

去體會 ...

美!真的美!

空!真的空!

當下!它帶走了我的一切!

當下!它洗滌了我所有的疲累,以及這些時日來,思念引起的糾結!

眼前除了感動的眼淚,看到的卻像是海螫蜃樓般的虛幻...

心中告訴自己:

如果值得的人事物千萬不要放棄,和自己對話雖然找不到答案很痛苦,那就想辦法找出答案,並告訴自己這是我成長的苦澀滋味。

就像 ...

你可能在密勒日巴,曾修行的山洞找到他證悟的痕跡,或在恒河邊找到那諾巴證悟的跡象。

在不同的小鎮或寺院,你也許找到諸位大師證悟的標誌。

但你找不到你自己的證悟本性。

你也許能找到别人的證悟,但這與找到你自己的證悟相去甚遠。

為了找回自己的證悟,我們須向内尋覓,而非向外馳求。

「死亡,也不是一件可以自學的事情,不是從「我」,而是得從「別人」身上學來的,因此,必須投資時間和心力才能約略體會。」

「若能正面面對自己的死亡,原先崎嶇不平的人生就能變得平坦,也能產生克服困境的勇氣。」

「無論是什麼樣的結局等待著自己,都要竭盡所能地活下去。」

有些事現在不做,未來就不會做了!

有些話也一樣,不要等到最後 ...

請珍惜 ...把每天視為最後一天!

請現在就說出要留到最後,才肯說出口的話 ...

不論是在世間法或佛法,我們總是會遇到許多的問題。

那如何的隨順?

怪天、怪環境、怪經濟、怪家庭、怪許多事情!

但,最奇怪的;是自己 ...卻很少人會發現?

我們沒有永遠的緣份,沒有永遠的生命,所能擁有的,可能只是平凡的一生。

人生,只有你盡力了, 才有資格說是自己的運氣不好!


來源:網路 ...

2014年7月2日 星期三

沒有傘的孩子,才會努力奔跑


形象和實力要如何的衡量?

當婚姻的形象凌駕一切的時候,離婚率會下降。
但,這不是好事,因為就算再怎樣不愛對方也得在一起,所以也相應的會更容易有外遇。

就好像一些人做生意時,他們認為生意成功的形象凌駕於一切時,就會花錢做企業包裝打扮,也好像政客逼自己孩子拍全家福的照片來公告全世界他的家庭有多快樂。

但,政客最重要的是他的政綱,生意最重要的就是賺錢,婚姻最重要的是有愛有戀。

沒有實力的形象,就是一場悲劇。

許多人與事,都讓你感到受挫與無奈,卻每天不斷重複著循環!

你總認為,只要盡力對人好,別人就會同樣回饋你?

只要你努力,事情就可以解決,得到圓滿答案...

但多數的時候,事實和你想的並不一樣!

一個人的自我滿足感,與他的慾望是正面或負面的,並沒有太大的關係。

要決定一個慾望是正面或負面的,絕不是由這個慾望能不能帶給你滿足感而定,而是要由這個慾望所造成的後果來判斷。

「唯有當你過分關心年齡的時候,它才顯得討人厭。」

您覺得...

這世界真的有好人和壞人嗎?

永遠記得,若我們從當事人的立場看世界,沒有壞人會認為自己是壞人,也沒有賤人會認為自己賤人。

旁觀者或者會有壞人和好人的判斷,但在當事人眼中,不管你是好人還是壞人,跟自己敵對的就是壞人。

就像...如何與孤單相處?

每當人覺得孤單時,我們會釋放出一個光透不進的暗圈,將自己與世界隔絕開來。

說實在點,是我們將世界遺棄了。

但我們卻覺得,自己被世界遺棄,自己是世上最孤單的物種。

其實孤單不是任何個人的特權,或者,你可以說,孤單是所有人的特權。那我們該如何看待孤寂之感?

我們沒有必要硬把自己擠進人群,試圖逃避孤單,試過的人都會明白,這只會弄巧成拙。

我們反而要好好享受寂寞,善用孤單給我們的養份。

人在孤單中,情緒溢發,個人意識會變得特別強烈。

換言之,孤單可以讓我們更清晰地確立自己的存在。

而且,在寂寞的時候,我們透過自我批判和自我否認了解自己的缺點,並更加明白自己的需要,更加清楚自己身處的境況。

所以,孤單讓人發現自己。

我們亦無須覺得這是一種怪病,反正,孤單是所有人的通病。

與其抱怨,不如成為那個你心中想看見的改變。所以,抱怨不如改變...

正所謂:愚人才是向遠方尋找快樂,智者則在自己身旁培養快樂。

再來:

如果你相信有一種東西稱為「心」,那麼它只是一種念頭;如果你相信没有一種東西稱為「心」,那麼它只是另外一種念頭。

你的本然狀態,離於任何種類的念頭,那即是佛性。

活到一定的年紀,如果真要說學到什麼的話,那就是學到了對人生的境遇要有信心。

因為我深信,每一件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都將指向一個更加廣大、完美的計畫,絕非是我們一時片刻所能想像得到。

還有:

在目前每天的佛法修持是非常重要的,就像吃飯、喝水,是我們每天必需的生活一樣,佛法也要成為每天生活中的一部份。

像是你並不會每天都為你的早、中、晚飯,去刻意做許多準備,因為這已經成為一種習慣了,對嗎?

所以就像是我們並不需要特别關心或準備每天的食物一樣,佛法修行也是這樣。

接受時間的流逝,才會越能珍惜生命存在的價值!

生命就是要不斷的挑戰與前進。


來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