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3日 星期六
斷念見
“ 成佛 ” 只是一個 “ 認出 ”,你認出你——心認出它自身。
未認出前,你什麼也沒失去;認出後,你什麼也沒多得。
活著,是一場意識的遊戲,成佛——只是這次你看透了。
念頭不可能影響心,所以,明與無明,迷與非迷,心不變。
心永不壞爛,這就是金剛。
心能作萬用,這就是般若;心作萬用而不變,這就是涅槃。
涅槃是心之金剛體,般若是心之金剛用。
任何一個有情眾生全都擁有。
唯一的不同:有人自知,有人不自知。
我盤腿安坐在法床上,我注意到,生命自性的定,你推都推不掉;生命自身的慧,你按都按不住。
因為心的安定,本其所有;心的智慧,法爾如是。
我發現,能夠修出的定,以及能夠造就的慧,那不是生命本然的。
你不必去找那個定,也不必去求那個慧。
你只是盡可能地讓自己安靜,不索求,生命本有的一切就會自然顯發。
不必想著把你的心 “ 安 ” 在哪兒?
那個尋求安住的心是虛妄的,虛妄的也就是虛假的,不必相信它。
不去關懷這虛妄的形象,虛妄的聲音,真實的自性就會顯露出來。
而它,正是你要找的。
所以,於修行中,有時不為妄心找個家,而是看著它流浪,那也非常美妙。
在那時,你忘了定,你忘了慧,然而你突然注意到,有一種定;誰也晃不動,即使大地碎裂,天空崩塌,但它依然不動;在那時,你忘了思考,忘了動腦筋,然而智慧不請自來。
只要你一動念,那不知從何而來的智慧,遠遠滿足你的要求。
不用動腦,比從前你挖空心思搜尋出來的更美妙。
我注意到,之於內在的安定智慧,我們努力的尋求,反倒讓我們 “ 失去 ”。
有那麼一些片刻,當我們停下來,什麼也不要、也不求時,那我們要找要求的那,卻自動而來。
這樣我就能與它相逢。
我注意到,我臨在如一個 “ 植物人 ”——但我心性靈靈明明,內在天空裡的一絲風吹草動我都知道。
我會傳達自性無窮的妙慧,因為我無我——中間沒有擅自當家或阻礙的人。
我欣賞我是 “ 植物人 ” 狀態,假如你也曾體驗過植物人的狀態,你會知道那感覺真好。
植物人——不是我們的第六根意根(大腦)壞了、不能正常起用了,而是第六識取消了它對自己認同和凝結。
它能在前五識和第八識之間自由通達,我們變得更靈敏,而不是更遲鈍。
那種內在通暢的感覺真好,那種內在沒有強當家人真好,我們空空靈靈,又靈靈了知,還能無礙地反映大千,那感覺真好。
坐在你的蒲團墊上,有一份安定在那裡,任你內在的業風吹蕩,但你不參與。
用不了多久,你內在的天空就會被吹的乾乾淨淨,而你自己也變得空空明明。
把心安在哪?
怎樣生出楞嚴大定或三昧妙慧?
不用管,只要你於內在不繼續造業(造作),遲早那內在裡什麼也不會留下——只留下純淨的你和乾淨的覺知,以及不知從哪裡來的、用也用不完的智慧!
多麼美好,那清淨定和無限慧人人皆有,不用自造。
不用造智慧,不用造安定,澄淨你自己,妙寶本自來。
以我的眼睛觀察這世界,我發現,並沒有什麼東西從 “ 空 ” 中生出來,一切事物是不生不滅的。
我注意到,萬物所謂的生與滅,只是形象的流轉與變化,並無真正的產生與消滅。
一切事物無生,無生故也無滅。
我以共相智觀,不見萬物自相。
人們之所以看到這個東西是這個東西,那個東西是那個東西,這個東西消失了——沒了,那個東西產生了——生了……是因我們著眼於事物的自相了。
著於自相即產生生生滅滅之感。
出離事物的自相,並連一切萬法的共相也出離,那麼即見諸法不生不滅了。
我認識到,道是不生不滅的。
能生滅的道不是真道。
我注意到,一些佛弟子常說 “ 空生妙有 ”,我發現根本沒有個 “ 生 ”。
如果實際空生妙有,那麼,就有個能生,有個所生了。
然而空怎麼能生出來有呢?
如果純粹的空能夠生出有來,那麼,這就是無因生了。
如果你說空不是實際的空,所以它能生出妙有來;那麼,如果空不是實際的空——它就是有了?
如此一來,這是有生有,怎能說是空生有呢。
言實有事物是生滅的是荒謬的,是一切著相者的認識。
我認識到,萬法不生不滅,道不生不滅,空與諸有齊名同在,無能生,無所生,一切事物本性涅槃。
一切萬法的實際是無生的,是無自性的,是宛若有而畢竟空的。
任何執此自性有,並在此基礎上談論 “ 有無 ”、“ 生滅 ”、“ 來去 ”、“ 斷常 ” 等,皆是荒謬的戲論。
諸法的實際,不關言語,一切的有無、來去、生死、好壞、美醜等皆是虛妄分別。
注意到,虛妄起於心,與法實際無關。
安住實際法,享受涅槃樂……
— 分享 —
放下我執!?
最近看了一本書說不快樂的原因大部份來自「我執」觀念。
書裡舉例說:
當你經過某個櫥窗,看到一個漂亮瓷瓶,若是某個粗心店員把瓷瓶撞碎,你會嘆息說:「那可惜,這麼漂亮的瓶子!」接著繼續平靜地離開。
但如果是你剛買下這個瓷瓶,然後驕傲地放在架子上,當瓷瓶不小心摔碎,你會慘叫:「我的瓶子摔碎啦!」然後深深受這個意外影響。
這兩者唯一的差別是,你將「我的」標籤放到瓶子上。
於是我將書本闔上後,告訴自己一個概念:
當老婆在家生氣時,我要告訴自己,她不是我的老婆!
當 " 香火 " 在外闖禍時,我要告訴自己,他不是我的孩子!
不蘭…
有一種笨,叫此地無銀三百兩。
有一種蠢,叫做賊偷雞,還心虛露出河馬腳。
看了電視上的武俠片,總想成為那個真性情的人,大塊吃肉,大口喝酒,對壞人不假顏色,對當權者不會卑躬屈膝,多暢意。
那些風度翩翩的反派,道貌岸然,骨子裡都是陰謀算計,多討厭。
但最後,我們誰也沒有成為—笑傲江湖的令狐 " 衝 "。
我們也學著收起情緒,保持微笑,難免忍氣吞聲,更沒有什麼陰謀詭計要對付。
生活不是江湖,我們才發現,不讓人難堪的教養,比直來直往的真性情更難。
教養的最高境界,是讓人舒服,而教養最直接的體現,便是不讓人難堪。
有些人以直率自居,其實不過是沒教養。
案例:
網路上的群聊裡,大家常會吐槽,為什麼這個社會那麼虛偽?
為什麼不崇尚說真話?
最鄙視那些有話不直接說的人了,不真誠。
這個時候有人說:你們這幫腦殘酸民!
其他人怒了,你怎麼罵人呢?
對方說,我覺得你們是腦殘,我就說了,那你們覺得我是真誠,還是沒教養?
一個人的教養如何,不取決於自己,而取決於他人的評價,只是遵從了自己的內心,卻從不考慮過他人的感受,難怪不是自私的表現?
真性情只留給必須真性情的時候,時刻把他人的感受放在心上,才是為人處事之道。
另外…
不讓人難堪,看似簡單,卻依然難免不小心傷害他人。
一個人的教養,全在細節處:
一、把你說的 “ 不對 ” 統統改成 “ 對 ”。
不要輕易否定他人,肯定對方的觀點,再給出不同的見解。
二、你可以偶爾和朋友開個玩笑,但絕不可拿他喜歡的東西開玩笑。
三、初次見面,一定要努力記住別人的名字。
很多人說自己記不住別人的名字,其實你不是記不住,而是不在意。
四、你再憤怒,也不能說真正傷害對方自尊的話。
越熟悉的人,反而越了解對方的死穴,但不要因為熟悉而傷害別人。
五、看破,但不點破,給別人留一點餘地。
發現對方說錯話或者說謊,不要當面拆穿。
如:別人背了山寨包、A貨來炫耀,沒有必要當面戳破。
這些事都不難,難的是面面俱到,用智慧去解他人心意,用真誠與善良之心與他人交往,這便是教養。
很多人覺得,時時保持著高修養的人,很虛偽!
但是如果對方的修養讓你感到的只是距離感,而不是一種的溫暖的話,那也不是真的高修養。
白居易說待人接物之道,無非 “ 以心度心,以身觀身 ”,自己想被重視,就得先重視他人。
真正有教養的人,反而很寬厚,很真誠,因為他們想人之所想:
他們能記住每個人的名字,用心對待每一個人,發現你的閃光點並加以稱讚。
有人會說這些人有什麼了不起?
沒實力,只會投機取巧,搞人際關係。
我們生活中遇到的許多人,都對旁人漠不關心,懶於和不熟悉的人打交道,也極少稱讚他人。
懶惰冷漠的人,有什麼資格評判努力生活的人呢?
好的教養絕不是虛偽,也不是投機取巧,智商是硬實力,教養卻是軟實力你說話讓人舒服的程度,能決定你所能抵達的高度。
你覺得呢?
來源:網路…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