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7日 星期三

消業障論,再釋…


首先來了解:

撇開業障存不存在的問題,南傳佛教的立場是:業障不能消除。

不過後期的大乘和密乘的思想卻大肆的宣傳業障可以清除,不過一修這些消除業障的法或咒時,修行者會有不順利的事業、健康或人際關係時,老師和同門就會安撫他說:『這是排毒現象,消業現象。』

這也是我對藏傳佛法的一個小意見:因為凡極度相信業障可清洗,而又修這些除業法的人,會清洗得沒完沒了。

有的還會沉溺其中!

百字明咒雖在密宗出現了很久,但,被變成藏傳的四加行法系統的歷史,只是區區那四百年歷史,而且剛開始也只是紅白二教採用而已。

這套系統可以說純粹是給( 隱士、密咒士)修的,藏傳的系統其實非常注重出離心,要放下世間的一切,或是無可厚非的一個系統。

若你還是眷戀紅塵的,要掙錢、追女、尋郎的,不妨專修百字明咒半年,你會開始明白甚麼叫做看錯症頭下錯藥。

佛教徒會認為修百字明咒遇逆境,是消業的證明。

我會提出另一個可能性:修消業法只是在製造障礙給自己!

同樣的,要安撫或還償冤親債主的,也是一樣:沒完沒了?

這些跟我推崇的念力道思想有甚麼分別?

念力道是不注重消除,我們注重建立。

這個做法,是比較接近腦科學的看法。

就像…

近年來在道場,我頗推崇大家修入世法,主要原因是,之前大家都在修除障法即四加行法,四加行金剛薩埵百字明除障,那是藏傳佛教在約兩三百年前所定制,有文獻記載…在之前的米勒日巴,馬爾巴,宗喀巴大師及其他大成就者們,都不是照那樣的方式修持的!

這除障法明顯是研製給印度或藏地的人修持的,為什麼這樣說呢?

這主要跟他們的現實環境攸關,他們對生活的物質要求不高,也沒有太多的生活壓力,所以大量的追取金錢對於他們來說,反而會是累贅?

然而居在城市的現代人則大大不同,你沒有錢,想要去深山住幾乎都不可能,更別說你是要出家,衣、食、住、行樣樣都要錢,那像你、我都是在家人,有家庭牽絆,衣、食、行、住、坐、臥及子女教育、奉養父母的經濟負擔,幾乎都已經讓你喘不過氣來!

好了,來說宗教式的除障法,在顯、道教十多年不說,我修密法至今也有廿餘年,親眼見證修密教除障法的人大多很慘,挫折一波接一波,有些還是多年好友,其中不少都是一日一修者,他們那種精進,都不是你能想像的。

其實漢傳顯教的懺悔法、超度法又何嘗不是一樣!

到最後所有人,連我都沒能脫離 " 苦海 ",我不是在譭謗,是親見跟自個兒實修的感受,當初自己修密法中的消除業障時也是一樣慘,總是衰事不斷。

其實這都是大家在懷疑,但不敢公開討論的事實,只有我敢大聲講!

除障法的修持是有條件的,你必須不在乎世間的金錢事業,又或者你已經擁有足夠的資糧,無需再去煩心俗世事的干擾,此為其一。

其二,你已達到一定的年齡,俗世的一切已不是你的所求。

其三,很不幸的你染上惡疾重病,你就可以很專心去除你的障,但不保證一定會全好。

若把除障法定為畢生功課,先告訴你這障是除不完的,若依大乘佛教輪迴論邏輯,你都是幾千年甚至上萬年的古董了,多少劫以來你造下多少壞事,算都不完,而想在這一世除完,除得了嗎?

坊間與某新興密教所提倡,先除障,障除了,福報就有了,就來了,這是很不正確也不負責的觀念,而且還在繼續傳播!

假如依一般佛典所說,很多經典都能除多劫業力,那除障法的力量可算彭湃無比,修幾壇也就夠了,也不需畢生修持了,但事實上並非這樣,事實就是事實,經中說法是經過千年人為結集的,怕人不信,加上很多不確實際的空話,看經典的佛子是不能照單全收的,更多時候你要本身去實際體會,才知道是不是實用。

假如經典所說的你都信,那你的學佛基本和基督教的純信仰沒有不同,佛陀真正的意願是,佛法是容許被疑質的,較為接近佛陀時代的「卡拉瑪經」就曾記載。

我也是人,在修行中難免會有誤區,很多時候一些具宗教式權威性的 “ 規矩 ”,尤其在注重 “ 三昧耶 ” 的密教,是不能在一時中鑒破的,有些東西反而要在自己能突破後,你才會找到相關答案,否則一世人就如此被文字和教規蒙蔽下去,目前可以很肯定還很多人在修除障,那是因為他們的「純信」,這邊不是去否定他們的思維!

有人會說密教不是有很多入世法嗎?

但是你不知,很多修那種入世法都產生不了效果,到最後都是兩頭不到岸!

因為有 " 宗教式 " 信仰,大都是在入世儀軌中參雜了很多除障消業的經咒儀軌,因為名、食、財、色、睡,這些東西本來就是修出世法的障礙,兩者根本上是對立的!

案例︰

空行母施身法之起源,居然能上溯到禪宗祖師達摩?

很奇怪吧?

那怪了,若禪宗祖師達摩,曾傳出空行母施身法,那禪宗的六位祖師為何都沒修習?

有些人是密不會,顯也不懂,禪也不解!

歷史也就更不知了…

二祖斷臂求法..不就施身了,把手都割下來給達摩了,--所以當然在祖師禪時,是有施身法的。

但,沒手的二祖打不了鼓,也不方便吹螺號,當然就修不了密法的施身儀軌,所以也就傳不了!

但密續也是有很多表示方法,口耳傳承就叫公案,表示傳承就叫捻花微笑…

都不是用嘴巴去說的,現代人,沒有慧眼,也沒有法眼,哪看懂祖師教了什麼!

這也表徵了 " 翻修式 " 儀軌中有的錯謬,無意識的帶動了行者自心的矛盾衝擊,一方面要入世,另一方面又要出世,這樣修你會相應才怪?

因此我才提倡先修入世法,先假設業障真的存在,但請暫時把除障放一邊,先修入世法確實是對於現代人或城市人才是有好處的。

今天所分享,也是眾多網友的經驗。

其實那是更多人的經驗,只是不敢說罷了,深怕犯了口業譭謗疑質佛法的大罪。

因為有 " 宗教式 " 信仰,動輒就要你下金剛地獄去,你會有質疑!但你敢講嗎?

也許有人認為一個推廣佛法的人,去推廣入世法很 “ 俗氣 ” 或 “ 市儈 ”,你可以不認同,甚至不屑,我是不會在乎的!

之所以醬推廣,是因為感同身受心的使然,否則我靜靜修就好,你們生活事業上的紛擾與財富,又與我何干?

至於修出世法,個人也覺得與消業除障無關,在南傳的佛教,他們提倡修「止觀法」,依「止」法成就,便可達四果阿羅漢的不退轉境地,也沒說要去除累劫業障,才來修出世法。

他們也不否定所謂業障的存在,但也沒刻意去消除業障。

這邊是分享實修者的經驗,網路上並非無前人,但願以後會有更多來者。

還有…

任何佛教團體的運作是離不開金錢的,那是「資糧道」!

修行人更是,若你的工作、生意不順的時候,再告訴你,這些個金錢是罪惡的,你不要執著這些,你應該去修行,你會真的去嗎?

還是你會罵那是在說風涼話!

還有些人在擔心若一朝入世法成就,變成了巨富,就不想修出世法了,那是多慮了,我的看法是,若給你衰一輩子,難道你就會很有心精進修行了,那才是怪事唄!等你真能成了巨富再說吧!

反觀目前那些山頭大師及新興宗教教主,有哪個不是寺廟如皇宮,出入豪華名車代步的?

媒體廣告到處打,產業買不盡,動輒搞法會、建寺廟,又競標籌錢,美其名廣度眾生、賜福消災、無量功德,倒是苦了下面那些掏盡心肺,不惜花金錢、時間、精神、精力,然後深信死後能往生他們認知的 " 凈土 ",或來世擁有大福報、做巨富的可憐信徒。

應該修出世法的大師教主反而修得很入世,應該修入世的信徒卻被教唆成像要出世,其中的反差有幾個人能察覺?

有些東西真的不能亂修的,等你養肥了大師教主,發現自己根本啥都沒得到,修錯了再回首已經是數十年身,你人生有幾個數十年可以供你糟蹋?

況且還連累他人甚至子女吶!

(註:修到身體有特異功能者,未必都具有正見。)

再來:

每一位個體都是重要的,每一個生命旅程均是獨特的,無人能代替自己,不管來世存在與否,它都無法創作現在的一切,而我們所擁有的現在,它是十分寶貴的,我們應該好好聰明地善用它!

快樂並不是擁有什麼,而是抱持什麼態度。

我們不去改變自己的習慣、不去改變自己的本性,總是藉口說 “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是我的習慣,沒有辦法改變。”

這就證明你不想去改變,如果你不去改變自己本性,那你怎麼成佛呢?

佛,不可能是這樣一位很容易生氣,有這麼多煩惱的人。

我們要為自己的生命找出口,而不是為自己的失敗找藉口。

人的一生有許多難以取捨,困惑不已的鎖事所糾纏著,

這時所需的就是斷然的捨棄與明智的抉擇。

唯一會限制我們的,是我們自己的決心。

終日抱怨感嘆原地踏步,盡是為自己找了大堆理由當藉口,永遠看不到出口在哪裡的。

一個人如果不能學會取捨,縱使僅是眼前的一小步,都會成為無限遠的距理。

跨過眼前的那一小步,再回頭必能豁然會心一笑,原來這麼簡單。

" 死腦筋 " 會成了萬般藉口的泉源,放開目前不該擁有的才是成長。

朋友別讓自己找了太多的藉口,困住您的前進的腳步,踏出那一步就是那麼簡單~只要捨去而已。



來源:網路…


2015年5月24日 星期日

修行不光是為了快樂


在某網站有看到一篇文章,是探討身心靈學派的一些症候群的文章。

文中探討了十種症候群,我覺得要加多一個:靈修烈士症候群。

Spiritual Martyrdom
烈士症候群的病徵是:覺得自己的不幸、不滿是菩薩或上帝給他的考驗,或宇宙給他的功課。

試想一下:芸芸眾生中,上帝、菩薩或宇宙,要挑出你一個人來給你考驗和功課,你應該是比其他眾生更特別、更重要,更是菩薩、上帝和宇宙的選民。

呃,講錯了。

選民是一群人,不是一個人。

你應該是南無宇宙上帝菩薩摩訶薩的獨子或接班人。

不是所有的發生都有其神秘的原因,not all things happen for a reason, some times shit happens for no reason.

有一些的不幸,就只是很隨機的意外。

有一些的不滿根本不關宇宙上帝菩薩的事,只不過是當事人的一些小言行的問題。

(例如:一些人講話的時候,惹人不喜,是因為他嘴賤、體臭,或動作太大),他不需要去沉思更深層的意義,更不需要去明白生命的實相。

加入你有一個常年解決不斷的問題,第一階段你可以自己去思考,解決不到的話,第二階段可以去找多個專人來問。

還是解決不到的話,才去問神問宇宙。

而且,就算你要跟宇宙上帝菩薩祈禱的話,不要祈禱你要的目標。

問問自己『怎樣的人是值得擁有我要的目標?』,然後祈禱自己變成那種人會好過祈禱得到那樣東西。

另外…

一般勵志書或激勵課程中所講的『先顧好心情,再做好事情』正能量宣言,造就了不少的迷思。

NLP被稱為是心智的科技,確實有一些技巧是可以調整心情。

這套『先顧好心情』的思想,納入成為 NLP圈裡面著名的『狀態管理學』(State Management),如…

要見客戶前?

先啟動一個讓自己進入巔峰狀態的心錨,或做卓越圈的冥想,先讓自己快速的進入狀態,然後才見客戶。

要搭訕把妹前?

也做同樣的東西來管理好自己的心情。

一般的也同樣有各種方法:諸如做過體操,做深呼吸冥想,練練氣功,向神佛祈禱等等。

也不是說這些方法沒用,這些方法的效益附帶著兩個缺陷:

一,狀態是情緒,情緒是腦內細胞放射的東西,它的接受器是會疲化的。

剛開始你用心錨進入80%的狀態,久了,同樣的藥量只能得到 50%的藥效。

剛開始你要祈禱5 分鐘就進入狀態,久了後,同樣時間的祈禱不會啟動同樣份量的狀態。

二,這是更關鍵的問題:是誰說一定要有了好的狀態才能做好事情?

成熟的其中一種能力就是 —— 就算心情不好,狀態欠佳,也得硬起頭皮去把事情做好。

若硬要說搞好了自己的狀態才能去做事,這豈非是頭上安頭?畫蛇添足?

本來不需要那麼麻煩,現在你無端的多了一個步驟。

也因為多了一個步驟,就會多了一個藉口:『今天狀態不好,我看就算了。』或『今天狀態不好,所以我的表現差。』

你們可能會問:『難道這些心錨或心靈技術毫無價值嗎?』

當然不是。

所有的技巧,都有其價值,但,不要誤把改變的主力放在技巧上。

這些技巧如同是個拐杖,你雙腳無力時,拐杖能夠幫你步行。

不會放下拐杖的人,永遠學不會正常的走路。

人,能改變,不是技術厲害,而是人厲害。

所謂的『人』,就是你的價值觀,你的信念。

證嚴法師曾說過一段話:「原諒曾經傷害過你的人,也要做一個不輕易被傷害的人。」

(上面這段話,就是在下心錨…)

很多的時候,我們需要給自己的生命留下一點空隙,生活的空間,須藉清理挪減而留出;心靈的空間,則經思考開悟而擴展。

不要在人我是非中彼此磨擦,有些話語秤起來不重,但稍一不慎,便會重重地壓到別人心上;同時,也要訓練自己,不要輕易被別人的話扎傷。

日本東密有十緣生觀來指出一切的虛幻性,其實就是十種比喻,如陽焰、幻術等,來讓行者 " 無執 "。

藏傳的道果教法共用二十多個比喻,雖然每個比喻的意義大都是一樣,但,要我用二十多種如幻的比喻,也不知道有沒有能耐都想得出來。

計有:夢、迷幻藥、病、魔、重影、眼翳、旋火輪、快速轉身、幻術、陽焰、水月、閃電、湖影、乾達婆城、雲叢、彩虹、諷誦、燈火、鏡像、印相、放大鏡、種子、酸味、迴響。

宗教確實是需要文學創作的能力。

再來:

只要有一懈怠之心就無法成就任何法,任何人只要生起一個懈怠心,就會將修行心給損害掉。

世界上每天都有新發明和推陳出新的物品,我們若對一項起了追求的物欲心,就難保不對其他東西也起貪念心。

這些物欲追求、誘惑關系就會令我們生起懈怠、放蕩的心,所以應更加小心。

全世界最棒的工作與生活在哪裡?

我認為是微笑。

微笑可以使人熱情並樂於工作,微笑可以拉近人與人的距離,分享友善溫度,因為我在朋友的孩子身上看見微笑的力量。

法國浪漫作家雨果說:「有一種東西,比我們的面貌更像我們,那便是我們的表情;還有另外一種東西,比表情更像我們,那便是我們的微笑。」

還有…

在提到禪修時,很多人認為它是訓練自心變得非常專注,或是教導我們如何放鬆,但實際上禪修的意義遠遠超過於此。

禪修是一種將某個內容深化為感覺經驗的過程,讓它成為我們感受的對境,讓我們能夠實際將它運用於自身。

禪修能徹底轉變我們的生命,塑造我們邁向未來的道路。

最有效的禪修是用來對治煩惱,不管煩惱是什麼,禪修的動機是為對治煩惱,禪修就可以變得很有效。

反之,即使禪修方法基本相同,如果動機模糊,或沒有集中焦點在對治某個問題上,效果就不大。

因此請記住:禪修,事實上一切佛法修持,如果能用來對治某個問題或煩惱,將發揮最大的效力。

我們總是習慣性地想逃避衝突,讓自己變得更好一些,把事情修飾得更美一點。

我們總想證明痛苦是一種錯誤,以為事情都做對了就不會再有痛苦了。

但是如果把所有生起的現象都視為覺醒的能量,那麼藉著這種觀點就能逆轉我們的習性,鼓舞我們去觀察自己生活中的天葬場,以其作為修行的基礎。

當害怕、擔心一件事情時,甚至連作夢都會夢到,因此若是我們能夠懂得如何去思維的話,就能夠將我們「心」的困難跟痛苦減少。

當我們碰到外緣的各種苦難發生時,便要去觀察它們的本質跟自性,如此即會發現這些苦的外緣都是因緣和合的,並沒有一個真實的本質存在。

好像:

短視,讓我們看不見自己的行為及其長遠後果之間的關聯。

在只追求物欲、忘卻內心的時代裡,雖然我們一生都在忙碌的奔波,但卻無法獲得人生的實義。

所以,應該憶念和學習先德們的才智,培養千百年來人與人、人與大自然之間的那種清淨無垢的情感。

任何一種修持,不論它看起來多麼有益,或令人感到振奮,如果它未能抵觸你執著於恆常的習氣,如果它狀似無害,卻鼓勵你忘卻無常的真諦與現象如幻的本質,那麼它帶領你所走的方向,終將與佛法完全背道而馳。

不論修持何法,都要把握要點,不論是大乘小乘,都要先了解及抓住什麼是重點,而不是捨本逐末,把重點擱在一旁,去修持外在的習俗和傳統等,而忘卻了真實的法教意義,這樣就很難成就任何事情。

“ 法 ” 就是我們每一個人現在都具備著的一念微細的善心,可以是信心、虔誠心或是慈悲心,都可以。

或者說,“ 法 ” 就是我們從小與身俱來的一念善心。

現在,請大家好好的回憶,將我們本有的微小善心開顯出來。

我們要知道,有了這念善心,一切佛法的修持才能開展。



來源:網路…


2015年5月22日 星期五

情緒勒索


從小到大,我們都被教育「誠實是種美德」,但在關係中的誠實,卻不一定如此單純。

你聽過「情緒勒索」嗎?

我們都知道,用勒索換來的愛,絕對不是愛,但深陷關係中時,我們往往看不清真相。

我們都在學習道德這件事,我們被訓練得,能夠清楚用二分法分出道德與敗德這兩件事。

「欺騙」、「嫉妒」、「憎恨」,敗德;「誠實」、「善良」、「謙讓」,道德。

於是我們總在人際關係中被道德愚弄,傷害他人也被他人傷害。

道德與悖德,從來就不是二分法。

在感情關係裡,當你發現,對方毫無保留地將他做過的事全部向你揭露,明明白白的告訴你,我就是這樣,剩下這些了,你要不要。

於是你開始被誠實這兩個字迷惑,你開始質疑自己的良知,覺得自己總不能背棄眼前這個對你完全坦然、毫無防備的人。

「對於段數最高的騙徒而言,誠實是最上乘的騙術。

當無法以虛假的事實掩人耳目,唯有誠實一計能模糊他人視線,引出世人眼淚,讓他們看不清楚。

誠實不再跟個人的良知有關,而,跟別人的良知有關。

本來是,因為我的良心說話,所以誠實;現在是,我誠實,所以別人的良心說話。」

發現醬子,除了扭曲了誠實,還是個情緒勒索者。

在大多數的關係裡,我們因為彼此吸引而在一起,在每個平凡的日子裡,練習著相處,平衡著關係,看盡對方的好與壞,然後選擇繼續走下去,或是珍重再見。

我從來就不相信天作之合或是真命天子/天女這樣的事情。

「當你選中了你的另一半,等於也選中了一組必須克服的問題。」

而我認為,每段關係,都會有相對應待解的課題,無論彼此努力過後,有沒有辦法克服你們的問題,至少,能做到問心無愧的,帶著祝福的,給對方一個真心的微笑。

如果你問我,在這個世界上,什麼樣的人最好不要靠近,那麼情緒勒索者絕對是遠離名單上的第一名。

「對情緒勒索者(Emotional Blackmailer)來說,製造欲加之罪最快的方法就是用『推卸責任』這招;不管遇到什麼令人沮喪的問題,全部把它推給被勒索者就對了。

既然我們所擁有的罪惡感機制會讓我們捫心自問:『我是否傷害了別人?』

那麼,大部分的人自然會在被指控傷害某人的情況下,產生罪惡感,而忽略事實經過到底是不是這樣。」

每個人都有很重要且親密的人,但若我們或是對方,把這份親密視為籌碼,拿來進行愛的等價交換時,我們換來的,絕對只有罪惡感和壓力。

體察情緒勒索正在發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當我們發現了,便有機會重新思考是非對錯。

或許,我們在愛人與家人面前總是脆弱,總是渴望被愛;或許,很多時候,我們也會在不自覺中成為情緒勒索者。

但是,永遠都要提醒自己,勒索來的,從來都不會是你想要的愛。

而慣性勒索你的那個人,也不會是你該選擇的,那個對的人。

面對一段已經產生化學變化,無法回頭改變的戀情,我們能改變的,只有自己。

沒有人有權力去改變另外一個人,也沒有人能在對方不想改變的情形下,成功改變另一個人。

因為改不改變,成長與否,往前進或往後退,全部都只有自己才能決定。

對方如此,自己亦然。

因此,我們絕對可以決定的,只有自己的改變。

我一直覺得張震嶽 ---〈關於我們之間的事〉這首歌,非常非常坦白,也非常非常可愛。

如果你問我,若有些誠實是假的,那怎樣的誠實,才是真心的?

我心裡認為,真正的,不是騙術的誠實,應該是在坦白一切以後,還能表達出想一起努力的意願。

就像這首歌一樣,我不能保證天長地久,但我願意學習,我願意練習,我願意在此時此刻,這個當下,好好牽住你的手。

這樣的誠實,並不是「我就是這樣,那你想怎樣?」的虛偽誠實!

而是這樣真誠的誠實:「我承認我的脆弱,但我願意改變……」

而這一切最珍貴的是,越過終點之後,你將更懂得如何愛與被愛。

幸福,是需要練習的!


來源:網路…

2015年5月17日 星期日

憤怒情緒的真相


聽到了語言,如果內心善法起來就會感到快樂,煩惱起來就會痛苦,乃至憤怒。

感到憤怒的根本原因,並不是別人的話,而是我們的煩惱。

因為接受了外在的信息所引發,是由我們的煩惱所演化而來。

聽到了很好笑的東西,忍著不能笑的話,只會弄到你更想笑。

一些很刺激的行為,會刺激到你血脈澎湃的叫出來的,但又不能喊出來的話,你會覺得更刺激、更澎湃。

單純,在這個凡事複雜的世界,彌足珍貴。

知識,在這個講求多才的時代,缺少不了。

成長中,我們得到知識,卻失去了單純。

對於最簡單的動作,我們也要探究他的動機。

對於最真摰的微笑,我們也要想想她的心法。

單純和知識,可以也應該同時存在。

當你不再執著一件事物或一種習慣,它就失去了指揮擺佈你的能力。

你將獲得自由,這就是出離。

在講到忍辱的內容時,就有了個類似的故事。

有個人坐在拉薩某間廟前,這時有個旅人經過,問廟前這個人:您在做啥?

他回道:我在修忍辱。

這發問的旅人,應該是懂得教義,馬上很犀利的說:那你去吃屎吧!

那個說自己在修忍辱的人,馬上氣呼呼的回:你才去吃屎勒!

有些人在沒有逆緣時,看起來忍辱都是修的好好的,一有狀況,馬上就氣沖沖的要人好看。

還有:

成熟人的其中一個特點是:你能夠把情緒發作的你和情緒發作前的你銜接,而不是用情緒發作平伏過後的你來解釋情緒發作的你。

前者是叫做得到教訓,後者是用官腔來自欺欺人。

情緒發作平伏後,所言的看開、看破、看透、放下,都是廢話。情緒平復後的廢話。

用這種廢話來騙人,不要緊,這只是面子問題。

用這種廢話來騙自己的,會一輩子繼續的騙自己,永遠是自己口臭,但卻以為是別人心胸封閉。

魔鏡永遠是講你想聽,同時會避開你不想聽到實相。

全然的無私和自私,是最笨的生活方式。

大公無私只能存在於口號中的幼稚,完全的自私者是臉上寫著生人勿近的。

自私得得體的人,才能讓自己和生意夥伴繼續的舒適運作下去。

自私得得體的人,才能在男女關係上順利達到平步青雲的境界。

但,怎樣才叫做自私得得體?

你可能會認為一個無私的情人會讓你快樂,恰恰相反。

無私的伴侶只能為你帶來方便,他不會讓你快樂。

因為時間一久,你只會理所當然,你只能看到他的賤價。

到最後,就是無私破壞了這段感情。

這就是活在口號中的悲劇。

我們不是要從絕對無私的層次逐步的調下來,而是要從絕對自私的層次調上去。

只有少部份的非常態狀況,人要無私才會快樂;更多的正常情況,人的快樂是接近但不完全是自私。一個能夠做大事的領導,不會要求下屬對他心服口服,就算他知道下屬很討厭他、鄙視他,就算下屬覺得委屈,覺得被污辱。

只要這領導者能夠命令到下屬執行任務,他都不會把對方的內心不滿放在心上。

你打算做領導的話,問問自己有沒有這個灑脫的能耐。

同樣的,如果你要為一個能做大事的領導工作,你也要問問自己有沒有這個能力。

你不是不能有情緒,因為那是不可能的。

但,你能不能把內心感受和執行任務的能力分開,就是你能不能成為能做大事的領袖的得力助手的關鍵。

在這個動盪競爭的市場,你是沒有時間先搞好心情再做事情。

不管你有甚麼負面的情緒,你都要先搞好事情。

之後你要回到家裡哭、丟東西、胡吃、狂飲、自殘或吊著頸自慰來搞好你的心情,或你要回家靜坐、唸經、祈禱、做米雕來舒緩心情,都可以。

來到市場上的戰場時候,你已經沒有時間去恐懼或悲傷。

戰場是屬於憤怒或嗜血的人的。

就像…

甘露在佛教裡面被認為是不死藥,不過甘露在西藏的名稱是最過癮的,叫做:bDud rTsi。

bDud的意思是魔,rTsi的意思是精華、被提煉的濃縮液汁。

換句話說,甘露在西藏的意思是:魔被提煉出來的精華液汁。

每個人內心都有魔性,沒有方法的人,魔性還是魔性,你只能壓抑或遠觀之;有方法的人,能夠把自己的魔性變成甘露。

而且在西藏的丹藥學,也稱丹藥為 bDud rTsi。

最好的丹藥百藥百味結為一體,你吃下去時,不是無味,也不是有味。

把百魔煮煉成一味,就是最高境界。

(文中玄機值得去參究)

學佛仍然起煩惱,不是佛法不靈,可能要再反省一下自己修行的方式喔。

(我對宗教儀軌式的元素,會覺得可有可無),另些地方是啟發新的想法。

舉例:無上密的生起次第以超級繁複見稱,一些閉關十多年的都未必能夠修得成。

我的想法繁複目的有兩個:

一,overload修行者,而不是要你觀到現出來。

二,不是用眼識或六識來觀,而是用第七識來觀。

再來:

男人最蠢的事,就是只喜歡女人的外表。

卻不知一個女人最珍貴的,往往是她的內心。

青春只是人生一瞬,真正能陪人到老的,是這個人的全部。

再美的外表,若是沒有內心的支撐,那麼也就只是所謂的:畫皮…

幸福喜歡捉迷藏!

我們年輕時,它躲藏在未來,引誘我們前去尋找它。

曾幾何時,我們發現自己,已經把它錯過,於是回過頭來,又在記憶中尋找它。

幸福過去有,未來也會有…

但真正讓你能滿足的是現在!

用心,就在它就在…

另外:

我覺得自己四十多年來,最大的收獲就是不斷地去閱讀經典作品,我們應該相信歷史和前人的閱讀所留下來的作品,這些作品都是經過了時間的考驗,閱讀它們不會讓我們上當,因為它們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和人類靈魂的漫長旅程。

當人在少年時期就開始閱讀經典作品,那麼他的少年經歷就會被經典作品中最為真實的思想和情感薰陶,當他成年以後就會發現人類共有的智慧,和靈魂在自己的身上得到了延續。

--- 經典一下 ---

我被遺忘,遺忘在一條名叫傷慟的路上…

我問過神,問過鬼,問過佛祖,問過菩薩,成天成夜,聽著時間的呼吸,用哭白了的髮,寫寂寞的詩。

我把傷眸當硯,把血淚當墨,靈魂是我的紙,身體便是信封。

但,我該寄往何處予?

怎麼遺忘也長,傷痛也長!

溫暖的清晨同樣,溫暖的西暮同樣,搖椅上的我同樣,而我冷冷地望。

別要我頂著熱情欣賞,我已失去熱情的光。

別說我詩裏總有看不完的愁悵,像濃黯的霧那般地茫…

家人

不擅表達,但卻是愛你最深的,是永恆的陪伴。

是最初陪伴你的人,也許更是最終陪伴你的人。

家,是一個學習愛和尊重的地方。

能一起生長在這個家,是緣分。

家人,是這一生中,最重要的人,最愛的人。

其實…我們真正要學懂放下的,不是手頭上要趕交的課題 or 工作,而是心中那種對生活的過份地壓迫感。

人心總是難以滿足,學習知足常樂,坦然接受現況,擁有的要感恩,其實幸福就在你身旁。



來源:網路…




2015年5月8日 星期五

窗外。朋友


人生沒有所謂的失敗,挫折只是生命要你轉個方向。

別一心只想登上高峰,卻忽略了有山可以爬,就值得感謝。

不要過份貪著親友,因為往往為了小小因緣得罪了,剎那間由密友變成仇敵。

既然不是永遠美好,隨時會改變,何必貪著硬抓著不放呢?

少了貪著,不反而自在一點?  --達賴喇嘛

有句話說: " 我慢 " 的瓶子裡裝不下功德的水。所謂功德不是嘴上說的,而是內心所升起的功德。

我們修法聞思不是為了能出名,也不是為了什麼證書,而是為了獲得利益、改變自心。

就像…

每個人的人生是如此不同,自己是由無數個不為人知的種種經歷,才成為現在的自己;相對的別人也是一樣,總有許多故事。

一出生就是皇宮貴族人生的勝利組,但為什麼悉達多王子就能看破榮華富貴,懂得去修行呢?

一樣都是平民布衣,為什麼孔子卻能有極為深度的人生體悟呢?

自己的際遇都是如此獨一無二,別人永遠無法經驗,那些也是我們怎麼樣都無法想像的世界。

每個人是那麼樣的獨一無二,所以也是那麼平凡。

人生總是會有各式各樣的功課,而這些根源都來自於自己的內心,是一個人的心,決定一個人的人生怎麼走。

或許人無法決定他會面臨什麼際遇,但可以決定這些際遇的發展傾向。

若能決定自己的心,就能決定自己的命運。

一個人,絕對不能輕易的把自己和別人定型。

對於人的成長與改變,絕對要有信心,要相信只要能把握到自己的心的主宰,就能改變。

別在一回首間,才忽然發現,原來,一生的種種努力,不過只為了周遭的人對自己滿意而已。

為了搏得他人的稱許與微笑,戰戰兢兢地將自己套入所有的模式,所有的桎梏。

走到途中才忽然發現,只剩下一副模糊的面目,和一條不能回頭的路。

於其,成為別人喜歡的,但是自己卻不喜歡,那麼倒不如好好成為自己喜歡的,儘管孤芳自賞,但至少心情逍遙快活。

實相既非束縛,也非解脫,然而,眾生卻為業力、煩惱和痛苦所捆縛。

但是,捆縛我們的是我們自身的迷惑,如同在夢中為迷惑所捆縛。

還有︰

曾經有次自我研討著,儒家的各種學派,其中八卦資訊涉及已故﹍南懷瑾先生的儒家學派是受哪家的影響,不同學派的儒家是推崇哪個經典。

然後…忽然就有個念頭,如一記重拳打過來:『其實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很多人以為是順著先修身,後齊家,再治國,最後平天下。

但,他們都不知道其實這是倒轉過來走的:先要平天下,平不到的時候,退而治國,治不到國,再退。。。』

這念頭…可謂顛覆一般的見地。

所以,目前一般市民的目光,會認為堂堂一國之君,怎麼會連家裡的人都管不好?

又或看到某大企業總裁離婚或與孩子關係破裂,就會說連家都管不好,怎麼管大企業?

從來就不會認為把管好家裡,等同管好公司或國家,因為這兩者是兩回事,沒有必要認為是有能力管家才是管公司的基礎。

管自己、管家、管公司、管國,是四套不同的系統,能管好國家不代表就能管好自己,能管好自己的也不代表就能管好國家。

那些自以為的看法,儒家的野心是很大的,因為一開始要你立的志就是以天下為座標。

王陽明跟他的老師曾經辯論過為甚麼要讀書,老師說讀書為了做官(只是古代大部份讀書人的目的),我們現代人讀書為了賺錢或為了求知,但王陽明卻認為他讀書是為了要做聖人(現代講法,就是偉人)。

野心和偉大之間的重疊與區分,已經是模棱兩可。

各位做大事的朋友,大家一起共修『野心禪』吧!

再來…

曾經的歲月,是一頁灰濛濛的詩句!

曾經的靈魂,是一個無處可寄的心情…

生命裡的殘缺,是人生中最不捨的一頁!

翻與不翻都是痛,然而卻在淚水裡,堅強的走完自己未完成的路,寫完自己未寫完的故事。

等待,是給生命最好的名字,可以找回生命的原色!

如雨後的彩虹般,高掛在湛藍的天空…

一首小詩,送給你我:

白日已盡,當我站在您的面前,您仍能看見我的疤痕,了解我受過創傷,但已痊癒。------泰戈爾

另外︰

現在的年輕人最缺乏什麼?

自認為是朋友,缺少一個不會指導人的朋友,缺少一個跌倒時不會在旁嘲笑的朋友。

因為每個年輕人都有自己想走的路,想過自己的生活方式。

跌倒不可怕,可怕的是跌倒會被嘲笑。

若在生活中,難過時找個朋友可以傾吐,開心時可以分享,再難熬的日子都會有力量撐下去。

如果你覺得生活很痛苦,有可能只是缺少一個朋友,在得意時會教你謙虛,難過時會扶住你的朋友而已。

這種感覺就像是在國外遇見異鄉朋友,大家關心並尊重彼此的生活,心中沒有「好壞」的區分,甚至不替對方感到擔憂。

雖然大家在不同土地上面臨不同難題,但卻像一家人不時給予鼓勵與支持。

也會讓你對生活的價值觀,有了不一樣的看法。

變更懂得享受這種生活的感覺。

--- 經典一下 ---

佛教認為強迫別人信仰什麼並無益處。

佛教是理性的,不是信仰,而是教導我們了解真實義。

我們研究生命本質時,會發現所有的現象(萬法)是非有非空的,應該取其中道。

這樣的觀點並不是一種迷信。

那…禪修要達到什麼標準呢?

就是經由一再練習讓心柔軟自在。

所謂的禪修,是一種練習,讓我們的心得到一種自在和自主性﹔透過禪修,我們以前那很剛硬、很頑強、硬梆梆的心,變柔軟了,當它柔軟下來,就有了彈性,是很靈活的,當你的那一念心變得靈活而柔軟,這就是到位的禪修!



來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