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9日 星期三

靈光?


關於,有一些人論說:看人體光 (Aura),其中一些方法是;叫人站在一面牆前,然後盯著對方,直到你看見他的身體有吋許的光包圍著!

然後當然功力越深厚時,就會看到越多的色彩?

在這邊就不討論,人體有沒有靈光,但,一些現象是可以用生理反應來解釋的 ......

首先,如果你在人背後;看著他前面那一個人,視線沒有移動,也沒眨眼,大部份的人過了不久,會看到前面這個人體外有一層薄薄的白色包圍著。

這個現象,叫做 Counter Color After Image。

我這裡上載了兩張圖片,給大家方便做實驗,一張是白底黃團,另一張是白底黑團。




你只要盯著白底黑團的那張,不眨眼,大概半分鐘到一分鐘,你就會看到黑團外面好像圍著一層白光。其實,那不是一層白光。你只要把那圖拿掉,你會發現眼前會有一團白影,特別是你眼看白牆壁或天花板,你會更清晰的看到。

若那圖是一白底黑方格,盯了半分鐘後,你轉去看天花板,就會看到一團白色的方影。

這團白影,就是你視網膜留下的殘餘印象(After Image),它的顏色和實體的顏色是相反的(Counter Color)。

那麼,你為甚麼會看到人頭的部份有白影?

因為,你盯著一個人的頭部,(不能動來動去),久了後這個人的人頭形象,已經留下印象,即一團人形的影子。

此刻,若你的頭部稍微微微的後移,這影子也會後移,所以白影子是比實體的人形稍微大那一點點。看起來就像這個人的頭肩部,包著一層光。

我給你們的第一張圖片,是白底黃團,它的殘餘印象色彩會是紫藍色。

那麼這是不是代表你看到了人家的體光?

依照某一些人的說法,就是你要在這些殘餘印象色彩中繼續看出來的,才是對方真正的體光。

這個暫時是沒有人,可以證明到底是真的?還是不是。

不過,也讓大家知道,南傳修的十遍處禪定法,裡面有弄某個單一顏色的色彩盤,用眼觀看,再看到那印象清晰而長時間的留在眼裡,然後繼續的專注於這殘餘印象,知道這印象變得越來越清晰和高清,最後會高清得很漂亮、很光亮,然後再借用這視覺幻像來帶動自己進入禪定。

生活中,我們做各式各樣不同的事情,就只是為了表現自我,不只是對他人,也對你自己,表達你的存在。

教育、升職、名片、穿着的顏色,基本上就是追求成為重要人物,一直都有這個證明自己存在的煩惱。

這很具諷刺性,因為依據佛教哲理,事實上,自我並不存在!

所以,如果你在這邊聽我 " 演講 " 時,不斷的盯著我的照片看,忽然間看到照片上的我發光的話,不是你天眼通厲害,也不是我法力高強而發光。而是你太久沒眨眼跟沒移動過視線。

當然,如果你這中間有眨眼,又有移動過視線,但還是看到我相片發光的話,快點向我跪拜,但,請不要把你看到我魔光普照的真身,公諸於世。(記得馬上約個眼科醫生檢查一下!)

在這裡介紹個《數息法的修持:流水三昧(摩地)》

「禪修」是以心來修持 ......

開始禪修的時候不要急,起一個妄念,就安住其上;又來了一個妄念,就再安住其上,不要煩惱,不要求定在某一個念頭上,安住每一個妄念,來了又去;像河流一樣的禪修,一剎那就有很多妄念,安住的心就如河流一樣一直在流動,不想過去,不追未來,但河的本質不變,從不間斷 ......

剛開始你或許很熱誠,然而,一旦你的熱心有了減退的跡象,甚至消失不見,你就違反了修心的箴言。

你的努力應如同水流一般,平穩、持續,而不間斷。

禪修意即「令之習慣之」,若能每日修持,我們將會對此修持習慣或熟悉。

有時某些人即使在急迫匆忙中,也會强迫自己禪修,當然,我們也可以在如此狀況下禪修,但是在此情形下,很難令自心一心地安住或止息,當我們在匆忙之際,建議還是不要强迫自己禪修,最好等到比較方便的時間再做。

還有 ...

剛剛網友傳給我看個影片和資訊,是關於拉達克人要製造冰佛塔的計劃。

還以為是甚麼宗教的東西,後來看了影片後,還蠻歡喜人類克服艱難環境的創意:利用了水力的自然定律,這位拉達克工程師,能夠以冰佛塔的方式,存水存了好幾個月。

這對拉達克這種乾旱地帶,會有很大的幫助。

這是一個很有創意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且創意得很漂亮!!

我對這種創意的敬意,遠比對菩薩的敬意更大。

就像我們應該保持對法教的信心和敬意,不可在事情不順遂時便抛棄法教。

法教的基本原則不可動摇,其實用的方法也經過了歷代修行者的精煉與證實。

大部分時候我們的念頭都是不善、不如法或者無記的(不好不壞),當能够覺察自己不如法的念頭並予以制止的話,就有可能讓自心轉向佛法。

同時,這訊息也告訴我們,地球氣候的變化已經正在進行中了!

請看過的朋友們多多重視地球環保問題 ......

再來:

越來越相信一些人說不思考的年代已經降臨了:彎彎、九把刀都是小說家,寫的都是虛構的東西。

寫了一些感人的愛情故事出來大賣後,如今發生了劈腿事件,就會有些傻瓜說要罷買他們的愛情小說。。。

這些人類啊!你該不會是認為寫小說的人,平時的生活就一定要照小說裡面的情節演吧?

難道,有一天,你發現李安,原來不是同性戀者的時候,就不能接受他導拍的《斷背山》?

或者你發現金庸、古龍是不會武功而失望到腦羞成怒?

Grow the fuck up(他奶媽的娘,成熟點!) ......

哈哈,你真的認為九把刀會因為劈腿事件,而從最頂尖小說家的地位跌下來嗎?

每天很多人劈腿,劈書這個人,真的每知道一個人劈腿,就要做出類似的行為嗎?

劈了書還放上網示眾,這就是繼續的免費幫九把刀再打廣告。

九把刀的醜聞,根本不會對他的書銷量地位有影響,短期內若沒有另一個寫得比他厲害的人出現,他依然會在一哥的地位。

只有,一個醜聞是他會真的倒下:就是他的小說被揭發是抄襲的。

所以,強烈的鼓勵任何討厭我、看不起我的人,都來我的網站、論壇、部落格、FB(臉書)上來罵我!

不過,記得,一定要拍照上傳公告大眾。嘿嘿嘿 ...

-- 再節錄 --

九把刀之前的第一次發言,講了一個很矛盾的話而被人圍剿。

基本上他說他是喜歡小三,但希望未來結婚時跟女友。

他選擇矛盾的說法,是他以為可以兩邊討好:對小三說:『我不是玩妳的。』

然後又對女友說『我也不是玩妳』。

所以,這樣講才有問題。

之後他說他又講好像還放不下小三之類的話。

其實九把刀愛誰或不愛誰,已經很明顯了。

至於他之後要保留一個對自己和對其他人都沒意義的關係,以期能夠保留到一個對其他人也沒有甚麼意義的形象?

有人可能會說他劈腿已經傷害了女友,那麼現在跟她分開,不是傷她更甚嗎?

朋友,別單純的認為他留下來跟女友結婚就能療癒傷口,他跟女友在一起的話,會更傷她。

一個是短痛,另一個是長痛,而且是兩個人一起痛。

(註:在美國加拿大,同居三年以上的就叫做 Common Law Couple,分手的時候,女方有權跟男人分產。錢雖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但,一些不能用錢完全解決的問題,有錢會好過沒錢。)

就像 ...

小孩子在學齡期的畫畫,會經過一個如抽象畫的階段,但開始成長後,要適應社群生活,就會開始畫得傾向寫實。

但,大部份教小孩子畫畫的補習班老闆都知道,客戶是已經成人的父母,所以當孩子來學畫畫的時候,老師是取巧的逼、誘、騙孩子畫出寫實的東西,以討得其父母歡心。

如果你的孩子只會不斷的畫抽象畫,或者長大後可能成為巫(靈媒、通靈人),或者會難以契入社會的社群生活。

但,如果太早用後天的東西來壓下先天的,這孩子長大後的創意可能會受損。

-- 經典 --

我們覺得貪婪難以控制,並不是因為它是天生的,而是因為它是長久而未被制止的習慣所產生的。

認識到這一點很重要,因為雖然要打破老習慣很困難,但是所有的習慣都是可以被打破的。

有研究道教的朋友,都知道《金光咒》(天地玄宗,萬炁本根.....),這咒語在不少坊間的書和網站上都有。

而且網上也有一些氣功師,還講出一些觀想!

但,這個金光咒還有前半部一直沒被公開過,就算有金光咒的符,也沒用。

不但,沒用,不斷常唸還會消耗的自己生命能量!

咒的前半段是先匯集能量,金光咒只是調動和發放能量的媒介。

問題是這些氣功師,或自己閉門造車自修的,都是不斷的發放沒有匯集到的能量。

(這邊有聽到一些比較正統的資訊,別問我這東西怎麼修,我完全不想回答。只是在這裡好意提示一些喜歡搞這些東西的朋友,要謹慎。因為這咒裡面的意境,超屌的。)

這裡不希望有外界誤認,我自讚自己的修行有多高、多厲害!

我只是懂得在生命中,堅持,活下去,不忘初衷的努力。

這種人生的經驗,才是我最大的成就 ......

一個人要有足够福德資糧,才會相信有來生,但無論如何我們要懂得放下,離開執著,這是很重要的。


----------------------------------------------------------------我是分隔線!



專注他人的過錯,是得不到什麼益處的。不如查看自己的過錯,那樣會得到更多。—— 法師阿姜.放



----------------------------------------------------------------我是分隔線!



你的心不要繫留在任何 “ 所依 ” 之上,亦不遮止任何接觸;不陷於任何方所,亦莫墮入任何邊見,或為語言所役。這樣修持下去,有一天你即會得到一個最殊勝的證悟。—— 密勒日巴



----------------------------------------------------------------我是分隔線!


如果你有習慣喝咖啡的話,一定要喝喝看 Greek Coffee(希臘咖啡)。

它是用一個很特別的小銅杯來炮製,煮到滾燙的時候,侍應(服務員)會拿著這小銅杯來把咖啡倒進你的杯子。

特色是除了濃郁外,它是煮到上部會有泡沫(不是奶的泡沫),煮到滾燙就倒,是連所泡的咖啡研磨出的粉,也倒進杯裡。

所以你喝的時候,杯底會有厚厚細細的咖啡粉。

喝慣了星巴克或商場咖啡粉,希臘咖啡會讓你有原汁原味的口感。

我喜歡跟現在的年輕人聊天,尤其是看見年輕學生的眼神裡,透露著對未來的迷惘與恐慌時,真心覺得這些年輕人;才是臺灣的希望,最令人放心,因為「有感」才能「勇敢」。

但這群年輕人卻經常一臉擔憂的追問:「不知道未來要幹嘛?出社會要做什麼?」

老實說,唯一有答案的人,是五年或是十年後的自己。但年輕人都聽不進去!

對未來感到焦慮,不如放心體驗世界所帶來的挑戰,培養對世界的信任感。

聰明與優秀,不等同有能力解決對人生的焦慮,這是我出社會多年後深信不疑的。

無賴派,小說家 __ 太宰治,應該能解決許多學生的煩惱。

他有次遇到二位年輕學生的拜訪,有感而發地說:「對於當今的學生諸君,不禁心生憐憫。

學生不屬於社會的任何部分。

我頑固地堅信,學生是思考的漫遊者。

是晴空的流雲。

若成為老成的社會人,對學生而言是可怕的墮落?

這大概不是學生自己的罪過。

肯定是被誰如此安排的吧!

學生本來的面貌,就是詩人、文青的模樣,要好好珍惜這段時間,切勿玷污自身......,在你們的人生中僅此一次。」

如果,恐懼是一片花園,請灌溉...別砍掉!


----------------------------------------------------------------我是分隔線!



修持長壽佛三尊的法門,最主要是幫助我們積聚福德資糧,消除各種障礙和逆緣,開展出我們心境上所具備的無死力量。

因此,具備一個慈悲的心,來修長壽法,這才是重要的 ......

對於最高根器的行者來說,煩惱會展現為幫手;能够將煩惱以為道用,而無須捨棄煩惱的人,比優曇波羅花還要稀罕。

如果你能真正修持,一切佛法都是修持方法;如果不真正實修,把大手印、大圓滿的教法放在你手裡也是没用的,就算金剛總持示現在你面前來教你,你自己不修也不會了悟。

修持佛法並不是要來計算我們獲得了幾種法教?

或作了幾座禪修?

如果我們只在意我們接受了多少數目之法教或坐了幾座之禪修,這樣的結果只會帶給我們障礙。

因此我們必須了知修持佛法,是為了要來對治我們自心煩腦及五毒,這才是最重要的。


----------------------------------------------------------------我是分隔線!



-- 誰,吶喊 --

有些東西以為會一直保留下去的,卻沒想到漸漸就不見了痕跡;再美的記憶,再難的割捨,卻不知道哪一天,就彷彿只是上輩子的一個夢,醒了,就沒了。

爭論,總會有累的一天,藉口,總會有說完的一天,計較是因為還在乎,如果不是那又與你何干?

直到無力承受,無心理會的時候,所有的「理由」都顯得那麼的無力 ......

昨天,是曾經!

今天,是現在 ......

明天,是未來?

曾經的美好,最終,還是輸給了現在的距離,距離輸給了時間,我們輸給了現實!

所謂的永遠,就是沒有時間、距離的終點......



----------------------------------------------------------------我是分隔線!



《抄不來的緣分》

從很久以前,就相信「天下文章一大抄」這句話。

尤其是近年在網路上,有關勵志的文字,更彷如雨後春筍般大量出現,更是覺得千篇一律,興趣索然!

其實,文章,尤其是勵志的文章,其道理不都是人人皆懂嗎?

理想、勇氣、堅強、信任、守望、愛,這些形上的價值,是每篇勵志文章的靈感之母。

那為什麼還要寫著同一樣道理的文字?

後來,遇到的事多了,經歷過高低起伏,對從前這類文章本就不抱好感的,竟然也開始寫起來!

然後才發覺,文章的道理;從來都是舊的,新的是作者所遇到的事,和所抒發的情懷。

把這些事和情,傾注在文字(就字句而言,只有匯聚、表達而已)裡,把心中的說話和感受體悟寫出來。

舊的道理,新的事情,就是引起讀者共鳴的秘方,也是勵志文章得以長壽不衰的原因。

如果某一次,你的傷痛和疲累,恰好被一篇文字撫平了,那,就是和作者建立最大的緣分了。



----------------------------------------------------------------我是分隔線!



如果只是坐著等他人帶來的變化或更好的時機,最後將無法改變。

我們自己就是我們等待的人,我們自己就是我們找尋的改變。

—— 美國總統 _ 歐巴馬



----------------------------------------------------------------我是分隔線!



-- 番外篇 --

據說,有 Spontaneous Remission(突發復瘉)的癌症病人,通常在復原之前會夢到死。

之後幾天內會發燒,而且會燒得很厲害,但神奇的在發燒後,癌細胞會消失了。

原因:是病人的免疫系統,忽然間察覺到癌細胞,原來不是屬於自己身體的外侵物,拉起了警鐘,馬上把他消滅掉。

除了,日有所思之外,夢到任何跟死亡有關的題材,通常是代表改變或面臨改變。

死亡,雖不是每個人每天要面對,但死亡的含義卻是我們常需要正視的。

就是有一個叫:截止日期叫做 Deadline (直譯:死線),它讓我們知道時間的資源的限度,我們才不會犯賤犯懶。

有限性,就是死亡。善用了資源限度的人,會活得比較有效率、精彩。

所以,外國有一句關於創意的金句是:What is the best way to boost your creativity? A deadline!

突破性的創意來自於截止日期!



人們日常所犯最大的錯誤,是對陌生人太客氣,而對親密的人太苛刻,把這個壞習慣改過來,天下太平。

這種美麗的錯誤,是一生中最值得冒險的投資,也使許多人的生命帶來改變,這條路雖然辛苦,但是需要有人跟我們一起傻傻地投入!




來源:網路 ...



2014年10月19日 星期日

走走停心


散步能激發思想,因為它讓人暫時脫離寫作、譜曲或計算之類需要專注的繁重工作,又不會讓心靈完全跳開。

對思考複雜問題的人來說,熟悉的小徑能占據部分心思,又不會全數取走,正好可以提供足夠的刺激,幫助潛意識斟酌兩難問題、檢視答案或打破思考的僵局。

朋友,你有這樣的感覺嗎?

就像 ...

最近和一位網友 " 賴 " 訊,他問了我一個問題:「你認為什麼是愛?」

心想 ...這個問題很好答,在詩人的信集、宗教典籍的經文中,隨處可以拈得佳句。

起初,我選擇用最簡單的方式回答:「愛是從對方的角度,為對方的好處無條件地付出。」

我還以為他會就此滿意「收貨」,怎知道接下來他又問:「你怎樣証明,對方是真的愛你,你又是真的愛他?」

ㄟ............

對呀,愛要用什麼來証明?

用感覺嗎?最容易受欺騙的正正就是感覺了。

用理智推斷?把愛當作一場思考的實驗,徒有情感的外殼,愛早已在中間蒸發掉了。

無意中,在網絡上看到美國心理學家 Joyce Brothers 說的一句話,我才恍然大悟,那句就是:「愛的最好証明,就是信任。」

也有人說愛可以用時間証明,付出只是愛的配方,信任才是愛的藥引。

信任既是一種原始的托付,也是一種經過千錘百鍊的結晶。

你愛他,並不代表你全無質疑,而是在疑問過後,你還是選擇相信他。

愛的最好証明,就是信任。

懷疑是信任的過程,在懷疑當中仍然選擇相信,那就是真愛。

在婚姻中,愛就是接受對方的不完美,而不是只想讓對方成為你所要的完美!

於我而言,
我最喜歡和重視的,
從來不是什麼景色,
或者哪一個人生階段,
而是當下陪伴著我的人。

-- 番外篇 --

對於禮俗,華人的婚娶中,以前是沒有求婚一事,這很明顯是西洋老外的東西,(包括鑽戒)。

以前是提親、媒人,透過父母的。

另外,馬來西亞、香港華人的那些甚麼兄弟幫去迎娶,姐妹幫要刁難,根本也不是華人習俗。

當然,現在的華人是結合了東方和西方文化,再受媒體炒化,到底要跟東方還是西方,才叫做對?

我想問的是:若地球發生大災難,只剩下你和另一個異性。你們偶遇對方,然後從惺惺相惜到性性相吸,最後你們愛上對方,結婚還重要不重要?

如果要結婚,還需要不需要禮儀?

如果需要禮儀的話,你會選擇怎樣進行?

還有:

漢傳佛教的地藏王菩薩,和密宗(藏傳和東密)的地藏菩薩,是兩個不同的人物。

就好像漢傳佛教的觀音和印度傳承的觀音,也是兩個不同人物。不是因為名字相同,人物就是相同。

漢傳的地藏菩薩是講孝道,住地獄中救渡眾生的。印度大乘的地藏菩薩不是住地獄中,也不是專救地獄的。

或者漢傳佛教徒不知道,你們所讀的《地藏王菩薩本願功德經》是只有漢文版,沒有梵文版,更沒有藏文版。

更不可能有巴利文版(真X宗爐教主的書中《密宗羯 " 磨 " 法》裡寫他靜坐時,看到了巴利文版的密教經典,是胡扯。他這本書的內容是根據一個日本人寫的密宗書籍而修編的。)

地藏菩薩的各種咒語中,所謂的滅定業真言,也是只有漢傳裡面才有,密宗裡面是沒有的。

漢傳的地藏菩薩,會和老外的萬聖節 Halloween 比較應節。

日本佛教當然受東土的影響,也用地藏菩薩的形象來祭拜墮胎後的靈魂。

西藏密宗的地藏菩薩的功能卻是如同財神,做祈福用的,你幾乎是看不到有人用地藏菩薩來做超渡的。

前者是白事,後者是吉慶的。

到底哪個版本才是真的?

從歷史文獻的角度,漢傳的地藏菩薩是經不起考驗的。

--- 經典一下 ---

地藏菩薩有幾個版本的咒語:

Om ksim hiraca sarva siddhi hum 嗡 清 嘿啦茶 薩瓦 悉地 吽

Om Ksim hiraca raja samudgate svaha 嗡 清 嘿啦茶 啦雜 薩姆噶爹 所哈

Om sumbha nisumbha hara cara maha pasa maruta amogha vajra sattva svaha 嗡 送吧 尼 送吧 哈啦 茶啦 嗎哈 怕薩 嗎如他 啊磨噶 瓦之啦 薩特瓦 所哈。

沒記錯,上面兩個的應該是紅教的(有可能是岩傳伏藏法的咒語),第三個是印度密教傳承,四派皆有。

東密一般是 Om ha ha ha vishmaye svaha 嗡 哈哈哈 微士嗎也 所哈,還有一個是 Om ha ha ha sudhanu (素大努) svaha

如果,再看大藏經裡面的一個地藏咒,它根本就是大威德金剛咒 Om yamantaka svaha

十輪經裡面還有一個超長的,這裡我就不分享了。

這些咒我都沒有專修過,所以不要問我有甚麼效果。

但,有一個地藏咒,就是漢傳佛教地藏滅定業咒,如果你不是出家人,我不鼓勵唸。

我所認識的朋友,若還想在紅塵中有正常的事業、家庭、姻緣等,通常唸這咒,會不順利的。

所以,有興趣實驗的人,以我個人對梵文的詮釋,它是 Om pramani dhare svaha 嗡 怕啦嘛尼 達咧 所哈。

最過癮的地方是上面的第三條咒,裡面的 Sumbha Nisumbha,出現在降三世明王咒裡面,降三世明王是用來做驅魔結界的。

不過,最早的時候,Sumbha Nisumbha 在印度教裡面,是兩位修煉成魔鬼的阿修羅兄弟。

修煉成魔後,他們在宇宙間橫行無阻,為所欲為,後來被印度的女神殺掉了。

為甚麼佛教中驅魔的明王叫做 Sumbha 明王?

而為甚麼地藏咒裡面又有兩位成魔的阿修羅名字?

天知道!

我認為的修行:是修我們自己的心。

任何的修持,都不應該只是嘴上的修行。

離心之外,一切外相的修持都不是究竟,這才是真正的修心。

從效果論的角度來看,就不需要理會它的真假,會捉老鼠的就是好貓。

再來...

在網上看到一篇老外的言論,很特別:他的度假時間很長,他需要度假來解除他工作上的壓力,當他回到美國後,他需要另一個小度假來解除他這個大度假的壓力。

聽起來有點像是懶人說辭,但,回想一下:去旅遊的人,如果去了一個有大時差的國家,你的睡眠、飲食和大便的時間都會受很大的影響。

若是長時間度假,又在幾個不同時差區域的地方住一段時間,生理和心理上都要對不習慣做出調整。

回國後,其實又是另一個時差了。

短時間內橫跨多個時差區域的旅行,真的好像有周遊列國的虛榮,但,你的身體必然是第一個受巨大衝擊的。

如同禪修是學習如實面對自心,而不是强迫你的心,套上某種佛法束身衣。

你千萬不要到處收集(皈依)上師,成為許多上師的弟子來增長你的 " 我執 "。

-- 節錄 --

我喜歡將暮未暮的原野,
在這時候,
所有的顏色都已沉靜。
而黑暗尚未來臨,
在山岡上的那叢鬱綠裡,
還有著最後一筆的激情。 --------《將暮未暮》_ 苑子米

-----------------------------------------------------------------------我是分隔線!

「而我也喜歡將暮未暮的人生,
在這時候,
所有的故事都已成型。
而結局尚未來臨,
我微笑地再作一次回首,
尋我那顆曾彷徨悽楚的心。」

秋風雖然未起!

看著窗前在下雨...

雨滴填滿心中的孤寂,雨中望著遠方街上的濃霧,似乎更讓心又看見不一樣的景致。

大概也能細數許多的故事,好讓浪漫的細胞釋放一下!

許多地方的特色,都源自於一段期間的生活而累積成爲文化。

聽到地方性歌曲,總會泛起思愁的情緒!

有時候知道了一首歌它的歌詞後,就會發現還是比較喜歡自己想像的版本。

那種感覺就像...

一種復古色的美;守護著不被揭開的故事,一個可以回到過去的地方,好像只要過了這個轉角就會看到!


-- 憶趣 --

一位老友突然猛學算命,由生辰八字、紫微斗數、姓名學到占星術,沒一樣不研究。

他學算命,當然不是覺得算命靈驗,而是想證明算命是騙人的東西。

原因是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大師為他算命,

算他活不到四十七,他發誓,非打爛那大師的招牌不可。

你猜怎樣?

他愈學愈怕,因為他發現自己算自己,也確實活不長。

這時候,他改了,他跑去做慈善,

說「反正活不久了,好好運用剩下的歲月,做點有意義的事。」

他很積極的投入,人人都說他變了,由一個焦躁勢利的小人,變成惇厚慈愛的君子。

不知不覺,他紅光滿面、生氣勃勃,活得健康。

「你可以去砸那大師的招牌了!」我有一天開他玩笑。

他眼一亮 笑笑說:「要不是那人警告我,照我以前的個性,確實四十七歲非犯心臟病不可啊!
現在想想,我才真的要感謝他啊!」

換個選擇,人生就會不同 ......



來源:網路 ...

2014年10月14日 星期二

你在忙些什麼?


如果人生是個選擇題 ......

人生是要因著努力而痛苦?

還是因著遺憾而痛哭?

曾經有一句話讓我印象特別深刻:

「就是因為留不住,所以才會記得住。」

平平淡淡的一句,內中卻包含了多少思量,點滴追憶,幾分無奈。

因為留不住過去,所以要珍惜現在。

記得,不知道在哪裡看過 ...

有段話是醬寫著:

不念過去,不畏將來 ...

但這樣的人,似乎就失去了感受!

是過去成就了現在的你,是未來讓你擁有盼望的可能,

感念過去,對未來戰戰兢兢地去努力踏實,

人生才會有更多豐富的回憶!

由上兩段論述,可以反映了 " 人 " 其實很有趣 ......

這個世界有沒有命運,一件事,你追著它,一直追著它,追一年,追十年,你最終也得認了。

如果,你總能為生命轉向,試著讓自己徜徉在新的風景裡。

那麼,任何命運的無常,都奈何不了你。

「為了生活,我們需要工作;然而,別讓工作吞噬了生命。」

我想,這是很多人的生活寫照。

漸漸地也就發覺工作變成生活的大部份,再變成生活的全部。

忘了夢想;
忘了自我;
也忘了什麼是對自己最重要的!

如果為了工作,連什麼重要的都能忘掉了,那就代表我們的生命已經被工作所吞噬掉了。

值得嗎?

「如果你很有錢,你還會選擇要工作嗎?」

這是我平常有機會跟工作夥伴在交換意見時,最常討論到的一個問題。

結果一如常理所意料的,絕大多數人的答案都是否定的:「如果我很有錢,我就不用再這麼辛苦工作了。」

但是進一步了解,卻發現相同的答案背後,有著截然不同的思考邏輯,尤其有趣的是,當問到:「如果不工作,會選擇怎麼樣過日子?」的時候,大部份人的答案,最後其實都還是要工作的。

只是或許不想做得那麼累,或許不希望被迫去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不喜歡受約束,或是不希望只是為了錢而工作。

有句話說:「因為有選擇,所以破壞規則!」

其實能有選擇,是最幸福不過的了。

很多人,或許因為不在熱門的產業裏,但是為了養家活口,不得不守著一份別無選擇的工作。

但是,最重要的是,要能夠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工作的意義在那裏?

「年紀輕輕當上高管跟身價上億」,是每一個人的工作目地嗎?

如果是,那麼它背後的意義又是什麼?

原因可能很多,但是個人相信,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們希望自己「是有用的」!

學習才是一輩子的事。兩者之間取個平衡吧!

在《無所執泥》一書中 ...

提醒大家:「我們想要控制的東西,控制了我們的生命。」

當你學會捨棄執著,不再緊抓不放或全力抗拒時,你的生命就會開始流暢。

放棄每一個瞬間的執著,心扉自然敞開。

原來是這種對事務的執著,妨礙了原本內心的清明和自在。

一剎那間,心它就開悟了。

心不靜,那就是它匱乏,被困難重壓的時候。它把鼠丘變成大山。

不過,當心靜止時。就没有苦,因為根本没有什麼事。根本没有大山。

心裡多事時,那只是雜染多,使心受苦。

我們不能單純地想要抑壓着痛苦,或者永遠地快樂,因為那只是另一個我們不可以得到或感受到的夢想而已。

智者,總是會選擇,因為這將決定我們明天會看到什麼樣的畫面。

還有在修持法教時,虔誠固然重要,但如能了悟法教内涵,則對法教將更具信心。

讓我們仔細想想,像有些人就覺得自己在修行,但他不知道自己修行的動機在哪裡!

很多人變成佛教徒以後,尤其是跟藏密有接觸的人,他們開始會帶很多奇怪的東西到家裡來,家人都没看過的什麼嘎巴拉、骨頭那些 ...

把宗教儀式、法器帶到家裡來,這不是修行佛法的重點,重點是要把佛法慈悲、智慧的精神和力量帶到生活中。

就像佛陀對於宇宙科學這個主題,有漂亮精辟的解釋。

他說整個宇宙是每位眾生個人業力的反映,這也使得宇宙成為每個眾生的家。

心以身為家,身以宇宙為家,宇宙也有一個家,那就是虚空。

在密續裡是被這樣描述的。

其實我們的本性都是寂靜的,只要恢復本來的自然平靜即可,這樣就是禪修。

帶著覺知,看著自己的心,就能恢復本然的寂靜。

讓事情保持單純。

精神生活其實是非常基本而輕鬆的,但是我們通常卻不會意識到這一點。

當怒氣爆發時,不要追著它,轉而注視憤怒的本性。

它只是心的空界中一個虛有的捏造。

嗔恨的真正目標應是嗔恨本身,而非有所謂的怨敵。

佛陀說過: “ 我只能教你解脱之道,但卻全靠你自身去達成。” 可知任何精神修行的成功只有藉自身的努力,絕不是自身以外的其他力量可以賦予的。



《你懂 " 幫忙 " 嗎?》

常常會聽到這句話──「我是來幫忙的」,我自己也常常這麼說,並且這麼想,還有這麼認為。

但是很多年下來,自己也經歷了不少事情之後,才發現,原來,很多時候不是別人的需要,而是我們自己需要被需要;才發現,原來「來幫忙的」這樣的思想,也可能是一種我慢,一種需要被幫助,卻不肯承認的驕傲。

或者,是一種想要試試看,卻又不敢承諾的過渡期。

當我們帶著自己是在幫別人,為別人而做的心情時,就容易產生一些覺得自己犧牲或委屈的心理,或是期待著對方,能夠時時給予溫暖的回應與感謝。

長此以往,我們開始覺得自己是給予者、是付出者、是幫助者,而相對的,也會感到,自己是委屈的、是犧牲的、是吃虧的、是不得已的……

當這一切情緒生起之後,幫忙,就不再單純了,我們一方面幫助,也在一方面不斷地索取。

這也就是我常在說的:" 物質等價交換!"

就像 ...

小時候常問自己,來這個世界所謂何事?

當然一路來,很少人能給我答案,但在求學中老師給我們的期許,總以為長大就能做些不同的事物,做一個更有用的人。

但漸漸長大後,才發現我們大半的人成不了大事,人生面對的極其平凡的人生事物。

但年紀漸長後,才發現能把平凡的事做好,也是一件人生成就的事啊。

人生前半段,我們一直努力追逐成功的方向,生命是奇妙的,許多人生原以為可以成就的大事業,有一天發現自己只是這樣微不足道的存在著,回想著人生的片段裡,記憶最深刻的,正是那些匆匆而逝的人生行脚,那些生活的噓寒問暖,那些聚散離合與久別重逢,所謂的成功早已無法久留心頭,於是我才剎那間明白,人生成就,原來就在那微不足道的美好上。

再來:

好久沒聯繫的朋友,第一句總是喜歡問『最近在忙些什麼?』好似現在你的人生總要為一件事情在忙碌著!

不管是忙戀愛、忙工作、忙著追夢,很少人會問『喜歡現在的生活嗎?』

人生好像一輩子都在追逐著什麼,就像年少追逐著青春的尾巴,青春追逐的夢想的可能,拿起公事包之後追逐功成名就,談起戀愛後追逐著穩定的家庭。

男人追逐的房子、車子、孩子,女人追逐的穩定、家庭還有幸福。

但真正的幸福又是什麼?

有時候你是否靜下心來想想到底你想要什麼樣的生活,或許你也不太明白自己到底在追逐些什麼,然而人生真的沒有那麼多的或許,你是否想過我們一直追逐的忙碌,是否是真正喜歡的生活?

還是只是順著別人的眼光去做他們覺得對的事情?

你喜歡現在的生活?還是未來的生活?

不要被忙碌侵蝕了靈魂,只剩下軀殼在遊走。

如果不能讓你的人生變得更好或更順利,但可能會遇見另外一個真實的自己,指引告訴你生命不該只有追逐著忙碌,更需要靜下來好好看看自己。

如果你問我:『現在你在忙些什麼?』

我會毫不猶豫說:『認識自己,跟自己約會,還有學習做自己!』

我們經常以他人的想法作為自己意見的基礎,因為如果每件事都要自己判斷,會花掉我們太多時間,但沒有多少人喜歡對自己承認這件事。

看看身邊多數人怎麼想,哪些似乎是常態,然後就相信那可能就是最好的選項。

只要越多認識的人似乎都有著同樣的想法,我們就越容易做決定。

遺憾的是,我們似乎不大清楚自己實際上有多常聽到或看到別人表達某種想法,反而根據我們對那想法的熟悉程度來判斷其真實性。

突然浮現出:『幸福生活的基礎,答案正是「自尊」!』

「重要的價值觀有很多,我認為自尊是其中最基本的,擁有一顆尊重自己的心,在任何狀況下便能夠變得幸福,不是嗎?」

自尊,即尊重自我,了解到自己的重要性。

然而談論自尊的人很多,維持自尊過生活的人卻少之又少,擁有自尊真有這麼難嗎?

我的標準在哪?

我認為自尊的最大阻礙應是教育。

歐美教育秘訣:少了很多規定,就會多了很多自信 ...

但是,我們的教育並沒有針對孩子的特點設立不同的標準,必須遵循固有的框架,進入名校、以升學為目標、考上好大學、找份好工作、當個讓父母親友開心的好孩子 ...這就是我們的教育。

說白一點,標準不是「我自己」,而是要跟父母朋友的小孩相比。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魅力,一味的與別人相比,就無法展現出自己的特點,更遑論「熱愛命運」呢?

然而從小接受這種教育的我們,害怕「跟別人不同」,無法想像自己跟既定的標準不同,脫離隊伍就會感到不安。

別人是怎麼過的?

我能否跟別人一樣?

明明是「自己」的人生,卻無法走自己的路。

我們是不是早已習慣順從旁人的「眼光」,而忽略尋找「自尊」?

身處這樣的社會,真的能找到自尊嗎?

在跟別人稍有不同就會感到莫名不安的環境下,想要帶著自尊生活必須要不斷地努力。

我們永遠都在崇拜著那些閃閃發亮的人。

他們用強大而無可抗拒的魅力和力量征服著世界。

但是我們永遠不知道,他們用什麼樣的代價,去換來了閃亮的人生。

更多時候大家總忘了,閃亮下的他們也是人 ...

還有 ...

有些書或是故事裡,常常要人放手或是放下心!

但很多人或事不能說放就放的,

你口頭說放了,但問題仍舊存在!

最好的方法不是放下,而是面對與解決...

放下,是在事情結束後才應該說的話!

而唯一比留下更不可能的事,就是「離開」!

如果有一道缺口,我想「勇氣」可以取代膠帶和膠水貼合所有故事的裂痕。

但其實,人生的玄妙,常常超出你的想像及預料。

無論什麼時候,你都要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每個人都在忙,忙著追名逐利的你,忙著柴米油鹽的你,

停下來想一秒:你的大腦,是不是已經被體制化了?

在該 " 走 " 的那一刻…你希望自己…還剩下些什麼?

-- 憶趣 --

記得,那些年 ...

天亮了 ...有天和友人聊了整夜,聊那些曾經我們各自認知的純純愛情,每一個曾經和過往回憶。

在當時沒有啥定律可參考的世界裡,我們年少惶惶不知 ......
所以,要是再次碰到哪個命中註定就慌亂了!
以前的我們只會被動地等,好像除了等之外就無能爲力。

戀愛,失戀。

看似兩個字就能輕鬆表達,其實,那些曾經以為自己很好,一直都沒改變自己的認知;最後才走到分手下場的我們。

或許我們只是需要一個契機而已,走出來的契機。

現在我更能理解,因為傳統的思想還在!

當時還有醬一段的對答:

「我等了她那麼久,她都不做我女朋友。」他抱怨。

「那,她有跟你保證過什麼嗎?」我問。

「那又沒有......但這不是很可惡嗎?」他埋怨。

「你說你可惡嗎?」我笑道。

然後,時間就在我們各自取笑聲中走過 ......

只是當時,我在自己的心中有一段獨白:

『或者沒有誰應不應該,只有誰願不願意。

承諾,代表自身的同意和應允;儘管只是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口頭承諾。

很簡單明瞭的,不要輕易許下承諾,尤其是自己能力範圍外的事情。

然而,容許我這樣的講一句:人總是輕視承諾的。

有時候,人們即使有能力,亦會因著種種「原因」而打破承諾。

有時候我們不知道該如何做出正確選擇,請別忘了,要先了解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而不是想要什麼!

也許,我不是在等待她愛我。

我現在等待 ......

我不再等待她的那一天。

然而,我不曾把這些苦當是一種犧牲。

誰讓你笑得最開心,你就和誰在一起,
誰讓你最放鬆,誰就是你最想珍惜的人,
誰讓你可以再次找到自己,你就回到誰的身旁。

相愛的人不必問那麼多,快樂就好,
相守的人不需要,要求那麼多,舒服就好。』

-------------------------------------------------------------------------我是分隔線!

-- 經典一下 --

前幾天在散步,頓時覺得某些畫面很熟悉。

原來,在二十年前唸了密宗的軍荼利明王咒,有夢到類似的場景,一條斜下坡的小路,彎彎曲曲伸延到海邊,然後看到海中有巨龍翻騰。

(大部份唸軍荼利明王咒的人,會夢到跟蛇有關的內容,朋友中有夢到飛蛇、在交溝中的五色蛇,跳躍過來的蛇等等...)

所以,為了紀念我的潛意識給的 Symbol (訊息) 符號 —— 根據榮格學派的,蛇代表蛻變,我就在這邊做了一場供養的小法事。

在編劇或寫故事時,如果是先入為主的有了一個要傳達的訊息或意義,然後用故事來圍繞著這訊息,通常會把故事寫得很俗套、很說教。

一個故事寫得好,它的意義不是由預設而來,意義上在故事的發展中『被發掘』出來的。

同樣的,你不是要先找到了人生意義才去生活,而是在生活中才能找出屬於你的人生意義。

我放眼所看到的,凡是積極尋找人生意義的,你看看他事後還是尋找同一樣東西,也還沒找到。

要先找人生意義,就好像故事要先預設涵義般,往往只是活得不切實、或者虛偽、甚至是活得不耐煩。

我可以告訴你,賺錢是沒有意義的,如果你還沒賺到錢之前,一直思考賺錢的意義,甚至給自己一些特定的『偉大』賺錢意義,你通常會做得很辛苦。

賺錢的意義上非常的個人化,而且一定是賺錢後才能夠如實的講出屬於『你自己』的意義。

離開了這個,就如同你跟阿宅老處男講,自己要如何與范冰冰大戰三百回合一樣,就算你每一回合的講得繪聲繪影,你還是在騙自己。

在心理學裡面,有一個功能就是自己的思想能夠在宏觀和微觀之間自由靈活的走動。

文化和傳統是有分別的,文化是活的,傳統是死的。

這跟宏觀微觀有甚麼關係呢?

就是人生處世,別因一棵樹,而忘記森林的存在,也別因為你看到森林,卻看不到特定一棵樹的功能。

要更全面看世界,必須宏微兼顧。

-----------------------------------------------------------------------我是分隔線!

-- 假文青 --

在歲月的風塵裡,是場迷濛的境界,讓惆悵幾許的浮雲往事 ...送走一湖煙雨!

醉了的情懷,渲染著心海,掬一抹詩意,替代紅塵的滄桑 ...

那遠山一脈翠綠,

那秋波一灣如碧,

有多少的貪嗔癡,

如今不願再提起!

-----------------------------------------------------------------------我是分隔線!

人生的糟糕就像睡覺,該睡的時候不睡,該起的時候不起。

可惜,換不成,改變不了。

也不是看不到,也不是看不透,而是看到了,看透了,就是難於改變。

有的人一輩子都在改變上掙扎著。

明明知道,人生的希望在未來,但未來太遙遠,當下太值得迷戀。

好多人甘於平庸,不是眼光不夠長,而是眼光永遠在遠方,人始終在身旁。

因為人生本是不知何處為終點的一趟旅行 ...

與其在意太多的是是非非,不如慢下腳步停看聽,記錄每一個當下。

讓結局不是結束,只是下一段美好的開始...

如果有一天, “ 夢 ” 沒了,只剩 “ 想家 ” !

就讓我最後也慶倖自己曾經是個夢想家。



來源:網路 ...

2014年10月6日 星期一

關於一個一直還不能痊癒的傷口


童年是生命最坦然的時期。

我們坦然地愛,坦然地恨,坦然地接受生命中每種經歷。

如果可以選擇,誰也不想在童年時留下什麼遺憾。

它跟了我有四十年了。

但真正的發病時間,是在小一或是小二那年前的現在 ......

沒有任何一個人會在這樣的地方,提及自己那麼私密的話題吧!

這大概也是不喜歡藏有秘密的我,才會說的話。

縱然這一生之中,有那麼幾回看見過生、離、死、別的那種百感交集的痛苦,再樂觀的我也會難以招架的住,一時無法將這個陰影從我的生活中徹底的抽離。

所以我常說自己是個 " 怪人 ",是因為我的很多想法,是不被常人理解吧!

到最後我也覺得無所謂了,因為我想還是會有人懂的,那 " 兩個人 " 大概就是天與地囉~

所以我才把醬的種種不搭嘎,都歸給了 " 怪 " 這個名詞。真的是很抱歉~

一個不大不小的傷口,一直和自己的生死並存著,是一件多麼可怕又偉大的事啊!你知道嗎?

有些是痛楚是你必須經歷的,但有些卻不用。

需要你親身體會的經歷,往往讓人印象深刻,而你的喜怒哀樂也會隨著起伏盪漾著。

也許很多時候我們都不那麼容易被人理解,但也不願意將小事擴大,但是生命中總會有那麼一些有意無意的人,去掀起了我們不願意再提及的舊傷口,而不小心讓它再次曝光擴大範圍,你知道一個久久不能痊癒的傷口要花多少的時間?才能將它給掩埋嗎?

其實都已經無所謂了,放棄了,算了!

不是因為消極的將它遺忘,而是不想再讓那些事再次重演,一生體會過一次就夠了,不需要再有第二次,甚至是第三次。

過去了就過去了,我們無法改寫那些曾經,淚水也掩蓋不了事實,傷會好的,只是需要一點時間罷了,但願有一天會回到原點,讓我們有機會讓自己變的更好,而不是那個到不了的完美。

但現實是,即使我們不願遺憾,我們還是有悔不當初的時候。

人生其中一件殘酷的事,就是在我們學懂珍惜之前,我們必須失去真正值得珍惜的東西。

有時候,心情莫名的不好,不想和任何人說話,只想一人靜靜的發呆。

想一個人躲起來,不願別人看到自己的脆弱。

走過熟悉的街角,看到熟悉的光影,突然想起那一年。

有時候,發現自己一夜之間就長大了。

有句老話:「你的想法,決定了你的世界。」

人生永遠有另一個選擇,但是當你做好了縝密思量後的「決定」,那麼就大膽放手,別再害怕!

誰不是一邊受傷一邊學勇敢的呢?

前南非總統曼德拉曾說:「我學到勇氣不是沒有恐懼,而是戰勝它。
勇敢的人不是不感到害怕的人,而是征服恐懼的人。」

跌倒,才會有不一樣的視野 ......

雖然大家總在我的文字裡面感受到真正的美好,但是我更想表達的是事實並非真正如此!

而是真實讓我經歷人生中最低潮的時光,所以才能用同理心去寫出很多關於面對生活轉折的文字。

以前容易為小事而心煩,現在很習慣笑笑就過。

以前擔心別人眼光而謹慎,現在很無所謂你怎麼看我。

以前總懷疑自己的能力,現在覺得何必在乎那些學歷。

因為當你體驗過貧窮,才發現並沒有你想像中那麼悲慘!

因為當你遇見過死亡,才發現死亡真的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

因為我們都曾經脆弱,所以選擇堅強。

不要害怕跌倒,最珍貴的反而是你跌進最深的谷底,不要害怕離別,真正的成長都在離開後,不要吝嗇付出,獲得的永遠比你想像還要多。

還有,同理心不是同情,但有些時候走過低潮的你會更加明瞭。

有的時候我常覺得:人生,就像是去爬一座山一樣,那些好走、舒服的路,往往都是「下坡」!

方向都是向「下」的,如果您期待自己的人生向「高」處行,就必需提升自己生命的高度,不是嗎?

有時即使難為情還是得說,因為人生從不在我們的意料之中!

如果說一句愛,就能把人留下,把心抱住,讓付出有了代價。

那不該只說一句,該說一輩子才能放下 ......

有些傻話,不但是要背着人說,還得背着自己。

有個懂你的人,是最大的幸福。

這個人,不一定十全十美,但他能讀懂你,能走進你的心靈深處,能看懂你心裡的一切。

最懂你的人,總是會一直的在你身邊,默默守護你。

真正懂你的人不會說許多愛你的話,卻會做許多愛你的事。

最難的是自己的心,因為一切都在於選擇!

就像 ...

我常聽人說 “ 我的性格就這樣呀,不然怎樣?” 很多人一生過去,完全没任何改變。

也有一些修行的朋友在抱怨 “ 不修行還好,一修行反而更糟,家庭問題層出不窮 ”,問題可能在於修行觀念的偏差。

很多人覺得修行佛法是種特別的東西,像是什麼表演一樣。

其實佛法就是生活,佛法教導我們如何駕馭平凡身軀裡的心,我們不需刻意改變外在身體上的形式或服裝,而應該改變內心。

也許心性真的很難調伏,但也就是因為它如此難以馴服,所以才要調伏,不是嗎?

念頭起來時,就要立刻盯住,因此心裡了了分明時,就要一直安住這個境界,雖然已經無所觀,但仍然必須維持這種禪定的境界。

佛法教主釋迦牟尼為我們開示了最好的調伏自心的方法,但是修與不修還是在自己。

佛陀没有辦法總是在陪伴我們,為我們開示說法,佛陀曾說:“ 自己即是自己的守護者,守護者不在他處。”

自己光明的未來,是自己贈予自己的禮物;我們的生命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就看自己如何決定。

在修持的過程中,不要去期望達到某一個境地。

若心存期望,就可能成為彩虹般的修持,雖然可能會有一些境界產生,但它也會像彩虹般很快就消失。

我們把自己的心,定在自心的本性上,這樣修自心光明就是修圓滿次第。

在佛教名相中,制約因素通常稱之為 “ 煩惱 ”,有時候也稱之為 “ 毒 ”。

許多佛教心理學典籍都對煩惱做了廣泛研究,且一致公認有三種主要煩惱,它們就是形成其他煩惱,讓我們無法看清事物真實面貌的根本原因。

這三種煩惱是:愚痴、貪著和瞋念。





-- 節錄 --

(最近,都跟三毛阿姨在書中談戀愛)

如果人生硬要給它分割,那麼誰的半生,也是一座七寶樓台,拆來拆去便成了碎片,所見的無非只是一些難以拼湊的顏色和斑紋而已。

不拆的話,的確是一座寶塔,我的自然也是,只是那座塔上去不容易,忘了在裡面做樓梯,倒是不自覺地建了許多欄杆。

由一重重的濃霧中升上來,眼前一片大好江山,卻不敢快步奔去,只怕那是海市蜃樓。

我知道那是什麼。

好似二十歲的年紀,不是自大,便是自卑,面對展現在這一個階段的人與事,新鮮中透著摸不著邊際的迷茫和膽怯。

畢竟,是太看重自己的那份「是否被認同」才產生的心態,回想起來,亦是可憐又可憫的。

對於智慧資訊的追求如飢如渴,亦是期待付出和追尋,深覺本身知識的淺薄與欠缺,起碼在當時好強的我來說,便更加理直氣壯起來。

總而言之,那種燈火闌珊處的驀一回首,至今想來仍是感動的。

這件事情不來則已,一來便立即粉身碎骨,當年不顧一切的燃燒,是一個年輕生命中極為必須的經驗和證明,證明了一剎永恆的真實存在與價值。

-- 《讀書與戀愛》三毛




「荒野中,你才能真正明白自己是誰。」

-- 史帝芬.卡拉漢 美國著名航海家




「 我狂野的四處晃蕩,飄來飄去。當你看到我在這裡時,我已經變到另一個地方。我從不固定,因此沒有風格。風格──對於畫家而言是最危險的敵人。」

-- 畢卡索




「我們真正的使命,其實就是永無止境地徘徊在全世界各地的公路或水路上。我們永遠是好奇的,我們永遠要調查自己視線佇足之處,角角落落裡都要嗅個不停,但,我們也永遠是抽離的,不會在任何地方紮下根來,不會讓自己逗留的時間長得足以發現底層的事物:表象就夠了。」

-- 切·格瓦拉(Che Guevara)




1905年(26歲),當時還沒沒無名的愛因斯坦以三篇論文徹底改變人類對空間、時間與能量的看法,震驚物理學界,即是眾所皆知的「相對論」。

他說:「我一生都像遷徒的候鳥,渴望這樣的孤單,現在我終於在普林斯頓這裡得到了。」

-- 愛因斯坦



來源:網路 ...

2014年10月5日 星期日

步履過處(走過的路)


歷史上不少的極端份子都有做過燒書的舉動,秦始皇大量燒書,好聽叫做統一六國,坦白點就叫做鞏固自己的獨裁。

其中一個歷史上最大的圖書館,Great Library of Alexandria(亞歷山大 大圖書館),曾經被回教軍燒毀。

全世界最早的大學 —— 那蘭陀佛教大學(Nalanda)也是被回教軍入侵時,圖書館也是燒了好幾天才把它燒完。

今天的資訊已經很容易得到,我們或者很難想像古代的愛書之人,知識愛好者目睹全世界可能只有一兩份的資料,被人燒毀的痛苦。

古往今來,要控制人的其中一個管道就是監管資訊的流通。

古代是書,現代的文明社會已經比較難看到大量燒書的故事。

目前還有不少的統治者在非洲、馬來西亞、中東、大陸、香港也在媒體上嘗試如燒書般來刪除新聞資訊。

不過,歷史告訴我們,我們的世界不可能越走越資訊封閉,現在的科技也越來越難燒了一座圖書館就會資訊斷層。

所以,我有理由相信這種下令媒體選擇性和扭曲性播報新聞的舉動,有一天我們的科技會發展到任何一個政府都已經無法再做這種無恥的撒謊。

政治和宗教從來都只會想把人們帶進黑暗時代,就算是鼓吹智慧的佛教,也會有些無厘頭的教條!?

例如:在有光線的地方做愛,就算是夫妻,也犯邪淫。

一神教更多這種不可理喻的教條。

科技會幫人,也可能會害到人,但,不管它的目的是甚麼,科技的副作用是把人類帶領進覺醒、理智的光明時代。

南無一切知識 ......

南無無量資訊 ......

善哉!!!

案例: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相信應該會常見有此種互動!

如:中日武俠電影中的決鬥情節。

A先兩人互看,各往自己的右手方走半圈,然後才開戰 ...!?

B先兩人對面走近,再各自向後轉成背靠背,再向前走兩三步後再回頭,開戰 ...!?

這個就是粉有詭異心理上衝突的問題!!!

-- 節錄網路 --

某機場一位工作人員正在背著人,抹擦著裡面的櫃檯,被問到哪裡可以拿熱水,她是頭也不轉的好像武俠般背對人跟人講話!

從事服務業的人,不看著人的臉講話,就已經是有問題。

那位是經典,認為是客戶騷擾了她,她才勉為其難的跟你說。

如果你是服務業的老闆,要先開導訓話,然後把這種員工要送去培訓。

培訓回來還是如此的話,就找機會把他辭掉。

再來 ...

翻回以前學大手印時所抄的筆記,裡面關於《四字大手印》的其中有兩句口訣:

一,要深信無佛可成!

二,要深信無輪廻?

不管這是修行態度亦或是信仰,都非常的有玩味性。呵呵呵 ......

有發現身邊多數人獲得快樂的方法,不外是唱K,看電影動漫,喝酒,享用美食,運動,做愛,聽歌,跳舞等活動。

還有一個共同點,當你問他們喜歡這些活動的原因,他們會給一大堆不是理由的理由來說服你。

相比之下我的娛樂好像是傻瓜一樣,因為我不常也無法做到上列舉事項的原因,再問下去我只會回答【因為爽嘍】。

比如說寫部落格文章,我習慣寫完在 " 波(PO)文 " 後,就翻閱舊文章來欣賞,就算我知道他們漏洞百出,還是願意像墮入愛河的花痴樣看著心愛的作品,好像它們都在閃閃發亮,就傻傻地不為什麼而看,滿足感會油然而生。

這就是傻瓜式的 art of randomness(隨機性的藝術)。

當 art of randomness 在生活中發酵,發現許多東西先不管成敗,不問理由,做只是做的話,會讓人更樂在其中。

還有在打禪七時候 ......

跑香 ...我自己是有一套和昏沉作戰的策略:先停止參究,睜大眼睛不為什麼而看,把專注力再慢慢凝聚回胸臆間,才開始提問話頭。

-- 經典 --

大乘佛法特别提到,萬法一切的顯像都是由我們的心而展現。

在大乘的法教裡談到一切唯心,也就是除了心之外,外在没有任何的東西存在。

舉例來說,就像我們所看到的日、月、山河、大地等等一切,其實都是由我們的心展現出來的。

寂天菩薩曾說:你不可能把大地鋪上皮革,但你可以穿上鞋子去到任何地方。

就好像如果你懂得調伏自心,外在一切也就都被調伏了!

我們應該學習和研究宗教的見地,而内心若要真正生起這些見地,就得精進修持。

人類是有智慧的,因此不同于其他眾生,所以不可浪費,要用智慧的眼睛去看待事物,追求宗教也是一樣,應該不光是由父母環境所決定,而是要有智慧的信仰。

要怎樣的智慧呢?

這要看自己内心的境界,以合適的方法減少信念的痛苦與自己的煩惱,這才能找到合適自己的宗教。

能幫助我們調整自己心的方法,就是佛法;而根據每個人不同的狀況來調整,就是道次第。

每個人狀況都不同,所以要有道次第來幫助自己,修持才會順利。

佛法若在心中生起,心就能得到平靜、得到降伏,不再煩躁不安。

如 ...

人們請我為他們要開刀的家人祈福,請我為新店面祈福,小孩考試請我祈福,各式各樣的要求我都盡力,這些都是屬於世俗的事。

但如果每件事都像這樣,就没有證悟可言。

佛法是為這一生,也為下一生以及證悟。

不了解輪廻苦痛,你就不了解佛法最重要的目地是為了證悟,佛法會變成求世俗成就的工具。

我們必須自問,修持佛法的目的,是否只是為了求得此生的安穩與舒適?

如果我們修持的主要動機,是為了獲得暫時的舒解與放鬆,或是希冀長壽與財富,那麼,這就表示我們已經將修持佛法變成另一種世俗的追求了。

就像:

每一段記憶,都有一個密碼。

只要時間,地點,人物組合正確,無論塵封多久,都將在遺忘中重新拾起。

你也許會說 “ 不是都過去了嗎? ”

其實過去的只是時間,你依然逃不出,那種宿命叫 “ 無能為力 ”。

許多似曾相識 ...

都源自於生命中最深刻的回憶,曾在你心底留下了一段故事!

還有:

《想像中的愛》

前陣子,一位朋友向我分享他的一段感情經歷。

長話短說 ...

初次見面,就給我的朋友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之後,他們保持聯絡,至到交往頻繁,很快就步向曖昧的階段。

他們單獨相約逛街,偶爾兩個人兩個手不經意的相碰,剎那彷彿觸電一般合拍地縮開,手是移開了,低著的頭卻偷偷的望著對方。

「那個時候,我肯定自己是愛著那個人的。」我的朋友這樣說。

愛到一個程度,即使在遠處看到她的背影,心就會馬上加快跳動,手心冒汗。

彷彿看到她的背影,就能想到一切有關她美好的特徵 ...

然而,他們的愛也僅僅止於曖昧。

過了不久,我朋友人就出國升學。

「妳等我 ...」是我朋友人臨出發前跟那位的朋友說的最後一句話!

後來,分隔兩地時也不方便做密切的聯絡?

三年以後,我朋友人回國了!帶著行李,走向那個朝思暮想的人,正對面的跟她表白。

可是,這本該浪漫非常的情節,卻沒有為他們帶來半分感動。

相反,我朋友他有一種夢醒的感覺。

剎那,他明白到,所有的感覺、好感、愛意,都只是一場自製的夢。

因為出國的離去,延長了做夢的時間。

直至現在,隨著跟那個人的表白,終於標誌著夢醒的時分。

原來,由始到終,我的朋友愛的,從來只是想像中的那個她!

我們大概都曾經遇到一個人,帶給你心靈上無限的悸動。

曖昧的美,負載著那美麗的寄托,包括著一切美好的幻想。

感情最大的泡沫是,如果你把那個人想像得太美好太完美,當真實而平凡的他 / 她終於出現並挑破你的幻想,這時,或許你需要問一下自己,你是愛他 / 她,還是只是愛想像中的他 / 她?

曾幾何時覺得愛情是很簡單,只要喜歡就好了。

現在人年紀愈大對愛的條件愈來愈多,已經很難去找一個合適對象。

可是當找到合乎條件的人,他 / 她,又是否你愛的那個人?

很矛盾,然而你愛的不是那個人而是那個人所擁有的條件。

人年紀愈大就愈難愛得單純。

【隨筆】

單身不一定伴隨寂寞 ...

寂寞只有自己覺得寂寞時才是真寂寞,

單身也不表示就是自由!

即使有伴侶,一樣會寂寞,但也一樣心靈可以彼此自由,

而這一切,從你的心來選擇。

一直以為幸福在遠方,在可以追逐的未來。



〈活得比每一個昨天更美〉

有一種人,永遠只活在過去。

每個人都有自己不想揭露的疤痕,你可能覺得它很醜,但接受不了它的話,你就永遠接受不了今日的自己。

活著,是為了讓每一個明天,活得比每一個昨天更美。

如果每日都用來哀悼昨日,我們很難活得快樂自在。

生命中的每一個階段,都有不同的風景,你必定都要走過。

每一個階段都不是永恆不變,一切都會發生,也都會成為過去。

接受生命給的美麗浪花,也接受生命裡無情的暗礁,每一個階段,都有它蘊含的意義存在。

人生是一條漫長旅程,在生命的道路上,更有數不盡的驚喜,等著你去發覺呢!

記得 ...

看別人不順眼,就是自己修養不夠。

人憤怒的那一個瞬間,就是最愚蠢的一種行為。



來源:網路 ...


2014年10月3日 星期五

心之所在


生意人是個有夢想有企圖的人,所以他們或多或少的都有些想像力。

想像力會朝兩個方向進行,一個是未來,即未發生的幻想;另一個是過去,即當年做錯決定的遺失機會。

我遇過不少網友都說他們當時正積極的要把公司搞上市,我們的一些朋友也積極的搞了十多年。。。他們,到今天都還沒做到上市公司的老闆。

也有提到說有一些人要談如何成為百萬富翁,大家的討論沒有甚麼活力,但,一旦說是要討論如何成為億萬富豪或上市,大家的互動就會開始有澎湃的活力。

我相信,如果要你和朋友談如何管理好家人,對比討論如何管理你的國家,前者你們可能只會聊 10 分鐘,後者你們可能會聊幾個小時,而且越聊越興奮,生涯的熱忱、腦力、口才都用上。

不錯,生意人絕對不是一個迷信活在當下的人,他的腦袋一定要對自己的未來有所要求,但,人偏偏的會被自己的想像力騎劫到太過遠的未來,然後回過頭來安慰自己:『人因夢想而偉大。』

你或會問:這,有甚麼問題呢?

你意淫時的性幻想是范冰冰,但你不會去相信有一天你會搞到范冰冰;但,我發現幻想成為上市公司老闆或億萬富豪的,卻是相信自己是有可能做到的。

而老千就是喜歡找這些被自己幻想騎劫的人做目標。

你問,政治家和妓女的分別是甚麼?

常言政治家是世界上第二老的職業,最古老的專業是妓女業。甚至說政治家和妓女一樣骯髒。

要提醒大家,雖然兩個專業都會花言巧語,但,妓女是有誠信的,出得來做生意的,在交易上不會騙客戶,也不可能我收了你的錢而不讓你搞。

政治家會不會騙人民,永遠是一個問號!

他們,是能夠收了你的錢,承諾了會讓你搞前後上下左右有洞的地方都讓你搞,冰火九重天,電光毒龍鑽,萬爆潮宗等等。

然後褲子剛脫下,她的老公出現來打你一頓,罵你貪得無厭和無恥後,再揚長而去。

起碼妓女答應你的,她們都會做到。至於做得好不好或合不合你口味是另一回事,這一點的誠信是政治家望塵莫及。

除此外,妓女和政治家一些時候會有交易。

妓女,只要你肯花錢,她會給你操。

政治家是搶了你的錢,然後還霸王硬上弓的強姦你。

請問,誰比較乾淨?

就像 ...

在網路上有聽說過女網友,講她們自己的熱戀期有多久。

幾乎每一個都說自己很久,很有情趣等等,一個還說自己的熱戀期有五年。。。

看來不少女人把恩愛和熱戀混淆了。

在一起多年後,可能還會像剛在一起時的恩愛,但,恩愛不等於是熱戀。

恩愛,在生理上主要會激發催產素(Oxytocin),熱戀期的時候,除了催產素,還激發了睾酮素 Testosterone 和 Dopamine 多巴胺。

恩愛只是一些人感情上的生活習慣,它是行為上的東西,可以學。

情趣,也是可以學的。

熱戀,不是學的。

長期在一起的,你說你有愛或恩愛,我還有可能會相信。

長期熱戀就不可能,因為熱戀期的男女有若即若離的感覺,在一起很久後,『若離』的部份已經沒有了,所以你不可能還會有熱戀。

長期在一起後,不要苛求自己保持熱戀,但,看自己還有沒有『戀』和『慾』。

就算,慾火微弱,或近乎熄滅,一些夫妻還是能恩愛的。

恩愛是好的,但,不要把恩愛視為能夠鞏固感情的『外遇防火牆』。

因為恩愛不等於戀,恩愛也不等於慾。

還有:

網路上對南懷瑾逝世週年紀念的節目介紹中。

有幾點是視頻中沒有述及的:

一,南懷瑾的那個在峨嵋山三年閉關中,是完全禁語的,早上到中午,是靜坐。

午餐後才開始閱讀大藏經。

而在閉關前,他已經打禪七中悟了,所以那三年的靜坐,是跟保任悟境有關。

同時長時間的禁語,對思考能力的尖銳度、深度、專注度都會大大的提升。

二,南懷瑾後期還有一次的閉關是讀《道藏經》,《道藏經》和《大藏經》不是一本經,而是很他奶媽的娘;多本經典結集而成的。

三,他推廣的華人兒童讀經中,後來在華人圈子裡面流行起來了,但,他沒有推廣唸《弟子規》,他還指名道姓的說:教育孩子不要搞《弟子規》。

(好像,佛教的印光大師,也說過類似的話 ......)

四,他的願望是死後能夠與師父袁煥仙葬在一起,但,火化後,他的舌頭不化,被太湖學院視為聖物,結果動用了官方軍力,阻止他的遺體搬移到四川。

(舌頭不化被佛教徒視為身口意中的口功德,但沒有人想過,有時候是因為火化時,一些部位若捲在一起,成一大塊,火力能燒掉外面的部份,最裡面的部份就未必會被化到了。)





《解脱,從這裡開始》

一切眾生的本質都是“無我”,且都蘊含著本然之心:如來藏。

從密法的角度而言,若能認知一切眾生都具有本尊的清淨自性,並在此對境上專注觀修的話,就能從悲心中過慮掉所有愚昧的成分。

當您轉化自己的心之後,您所經驗的一切也會跟隨著轉化。

這有點像一戴上黄色鏡片眼鏡,你所看到的一切也突然都變成了黄色;如果戴上綠色鏡片,那麼你所看到的一切也都會變成綠色的。

所有我們一生中在尋求的一切的快樂满足和寧靜心,當下就在此;我們自身的覺性是本俱清淨與良善的。

唯一的問題是我們如此身陷在人生的起伏中,以致於我們不須臾停頓和注意到我們已經擁有的。

犯了一次錯,不要緊,任何人也應得一次被原諒的機會;第二次重犯,沒關係,任何人也會有糊塗的一刻,可以原諒 ......

可是,如果一個人不斷重複犯同樣的錯,那麼真正錯的人,不是他,是你!




-- 暖活 --

傻子的憨愚,你不提醒他,他是渾然無覺的。

你提醒他,他大概也只會傻傻地說 “ 對喔!”

然後繼續傻傻地持續下去 ......

因為所有的快樂,就來自這份憨愚,而處在快樂中的傻子,大概是不會放棄這份快樂的!

有些人雖傻,但是活的快樂!

有些人雖傻,是心底透明的很。

有些人雖傻,卻知道自己的方向!

有些人雖傻,卻因為堅持而找到真愛。

不計較的傻,有時運氣與人緣還比一般人好很多 ......

所以說傻人有傻福!




-- 假文青模式 --

〈午後的一場雷雨〉

夏日午後的一場雷雨,釋放了天空裡烏雲的堆積,消除了焦躁的暑氣,整個世界瞬間得到清洗。

經過了這場雨," 煩惱 " 好似沒那麼惱人了,不能原諒的也可以原諒了,甚至以為無以為繼的又生出了希望與信心。

這場及時雨像是神的應許,在你感到灰心的時候,為你清除了那些陰霾的累積。

祂懂得你的心情,給你純淨的甘露,以清涼的撫慰回應你,並且陪著你一起釋放那些壓抑的情緒。

因為一場雨,你恍然明白,這個世界愛著你。

你就是美麗的小宇宙 ......

【過關】

已過了春分,

是誰的心,

還留在上一個,

冰冷的冬季?

只是,

每當需要為自己,改變自己時,

總也會為自己,找個心安的理由。

繼續退縮,繼續神隱。

做人,

當個性與真理違背時,

最難過去的那一關,

就是自己。




【人生四不要】

1、不要把煩惱帶到床上,因為那是一個睡覺的地方。

2、不要把怨恨帶到明天,因為那是一個美好的日子。

3、不要把憂鬱傳染給別人,因為那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

4、不要把不良的情緒掛在臉上,因為那是一種令人討厭的表情。

從今天開始,每天堅持以上四點。





常不時會想,如果能在學生時期多聽一些演講,少聽一些呆板的課程,是否會減少抱怨與批評填鴨式教育。

一直到了現在,才深刻體悟到,如果對社會感到不滿,應該要多點志氣,少點脾氣。




【史上最古老的大學】

最近在研究玄奘的故事,發現史上最古老的大學竟然在印度,並非歐洲。

突然覺得自己很無知,而且對亞洲文化沒有足夠的認識。

玄奘寫的《大唐西域記》就清楚記載當時的求學生活,而成為那爛陀大學的重要史蹟。

傳聞在西元427年成立的那爛陀大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學,比歐洲的波隆那大學、巴黎大學還早建立,直到突厥入侵印度,才被摧毀滅校,如今學校遺址成為聯合國文化遺址。





-- 節錄《讀書與戀愛》三毛 --

這篇文字,是寫我的二十歲,寫的是讀書和戀愛,其實,也寫下了造成今日中年我的一個基石。






一個智者,在人生中,不管是結交可掏心掏肺的知己好友,或尋找適合自己的對象,必須擴大生活圈才能有更多的選擇機會。

但是,擴大生活圈的同時,也要放寬自己的擇友條件,不要隨便將別人貼上「討厭」的標籤,否則,可能錯失良緣。

心理學博士傑克‧柏格〈 Dr. Jack Berg〉說:「人類內心深處一直渴求被了解,正如同花朵需求陽光照射一般。」

友善的人際關係,其實就是從了解開始一點一滴建立起來的。

有了這種認識及準備之後,我們還是可以把世界上的人分成兩種:一種是「初次見面就非常喜歡、投緣的人」、而另一種是「經過了解之後,才發現他原來是一個這麼可愛的一個人!」

從此,世界上就沒有值得我們花力氣去討厭、去恨的人。

並非壞人不存在,而是我們花在結交可愛的朋友都怕時間不夠了,哪還有什麼多餘的心力去恨別人呢?


來源:網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