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9日 星期三


公案:

有天,王陽明與朋友同遊南鎮,友人指著岩中花樹問道:“ 天下無心外之物,如此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於我心亦何相關?”

王陽明回答說:“ 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你既來看此花,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一朵花在那兒,不管你看不看它,它的本體不變。

你看它,它的存在不增一分,你不看它,它的存在不減一分。

任何存有,都有以下三個特徵:一、不增不減,二、不垢不淨,三、不生不滅。

不增不減,不垢不淨,不生不滅,即是事物的寂性。

一切事物皆有寂性,歷遍時空,恒定不動,不曾改變。

你看一朵花時,看出它的形狀、顏色、大小、美醜等,這和那朵花的本體有什麼關係?

你所見,全是你一心所生,猶如夢幻,唯心所生。

事物不到心中來,心也不到事物上去,一切諸法不來不去。

因此,任何諸法不在心內,也不在心外;而心,既不住在事物上,也不座落在它自身上。

一切有是幻有,不幻有者,寂靜不動。

人要明白人和事物的關係,唯有觀心,觀心到妄想脫落,真心現前時,便知一切境界,唯心所生。

觀心到真心現前時,便知,諸法從本以來,體自清淨,不生不滅,不可思不可議。

彼時乃知,道者唯與道同,難有作為,隨入寂靜無為之生,與道同行,安心樂命。

要想悟道,要想明白自己或他人,要想明白人生和世界的真相,從眼前一花一草,一沙一礫開始都可。

悟道不必到深山,心妄垢亂,到深山也枉然;現下就可與大道見面,心靜之時,淨性現前,即見萬法本來面。

一切修行,明心是道途,見性是家園。

若能明心,萬象不能迷亂我,至見性時,一切妄相空紛然。

明心,即知花非花;見性,可了一真體。

持淨明心,至一法界,與山河大地諸佛菩薩,同會於此。

就像…

某次,馬祖大師生病了,弟子問他,先生最近如何?

大師回答說,日面佛,月面佛。

『日面佛』的意思是溫暖的體驗,『月面佛』的意思是清涼的體驗。

修行一定要觀察和覓取溫暖的體驗和清涼的體驗。

只有清涼的體驗,時久人會偏涼,所謂有抽離感和冷漠感;只有溫暖的體驗,時久人會發躁,所謂得意、虛偽及貢高我慢等。

溫暖和清涼的體驗,是修行必不可少的心靈飲食。

修行人要時常餐飲它,所謂日面佛月面佛。

我們也要時時『日面佛,月面佛』,大師們有的體驗我們也要有。

如何溫暖和清涼呢?

溫暖是意識用,清涼是覺知用。

有太多的方法令人感到溫暖,憶取美好的時光、觀察現前令人感動的小事,乃至冥想大日的意象。

要想獲取清涼,只是覺知即可,覺知覺知,覺知到內心無故事、不受故事影響之時自然清涼。

有覺知,有故事(在故事中),有快活,是日面佛;有覺知,無故事(不在故事中、不受故事影響),是月面佛。

日面佛是紅蓮花,月面佛是白蓮花(用紅白蓮花象徵)。

修行人要一腳踏紅蓮,一腳踏白蓮,步步蓮花生,方可活出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精進正定正生命。

再來:

聖人以心而活,凡夫以自我意識而活。

心和自我意識是不同的。

心廣大、清明、無我、無所不包。

自我意識是心受熏所產生的一種錯覺,是心的作用之一。

心是那個生命存在的背景,心才是真正的你。

心是真正的你,然而心沒有 “ 我 ” 這個意識,“ 我 ” 這個意識只是心的一股流,一股從虛妄中生起的覺知感受。

凡夫以自我意識而生活,自我意識占滿了他的心,再也沒有別的。

他把自我意識當成 “ 我 ”,把 “ 我 ” 當成自我意識,而忘失那廣大清明無我無所不包的心。

聖人因為發現了那心,他們能後退一步體會那心,並觀察那個自我意識。

因為能體會那心,他們變得和那心性完全一致,廣大,清明,無我,無所不包,沒有內在抵抗,祥和,無生無滅等。

因為能觀察,那個自我意識,他們再也不會被那個自我意識所支配,即使支配,因為能觀察那個自我意識,自我意識再也不會占滿整個心了,而是那個自我意識變得越來越虛、越來越小了,以至於它們若存若亡,若有若無,有即同無,存猶似亡。

從某種意義上說,修行之初重要目標之一就是發現這顆心,體會它的本性,體會它的存在,然後用它代替過去式,因無明受熏而產生的自我意識。

更換存在的主體,置換不真實的錯覺。

以這顆心而活著是實然,以那個自我意識而活著是錯覺。

我們應回到本質的、正常的、非錯覺之上來,而不是繼續生活在錯覺、狹小和不真實中。

過去,自我意識是無明中的心受熏習的結果,如今,以這顆清明廣大無我的心而生活,那似一種去熏習。

實際上,也沒有刻意去 “ 去 ”,只是因知道這顆心,因觀察這顆心,因以這顆心而活著,那些曾經的熏習自然脫落而已。

所謂脫落,並非消失,只是那些幻象不再像過去一樣繼續發揮作用,繼續那麼有力,繼續支配和影響你而已。

有一本經叫 “ 楞嚴經 ”,它一開始就花了大量篇幅,幫你辨析真心、假心。

它從邏輯上否定了,種種眾生對心的錯誤認識,説明我們發現和明白那真心。

當我們以那顆真心而存在,時光像大地的風,它雖然吹過大地,但大地不受它影響,因此這顆心不受時光的影響,所以它有無量壽,它超出老病死。

另一本經,說無量壽無量光,說的正是這顆心。

以 “ 心 ” 而活——以那妙明淨明的心而活,以那圓明圓妙的心而活,以那無量光、無量壽的心而活……以那真心而活!

就過程而言,以這顆真心而活著是修行;就結果而言,以這顆真心而活著,是成佛做佛。

發現真心,以心而活。

真心不是某個深刻執著某種願望的心,那是識心(意識心的簡稱)。

真心不是識心,識心不是真心。

識心是真心的用,真心是識心的體。

以那妙明真心性淨明體而在,用彼覺知意識念頭而活,三世諸佛,悉皆如此。

向世間一切以真心為體,以識心為用的大士,致敬,合十。

還有:

藏傳佛教裡稱誰,誰是活佛,誰是轉世的活佛,活佛是什麼意思?

活佛是怎麼回事兒?

在我看來,活佛從來都不是特定,它不但不特定,他還十分普通——它普通到,世上的一切都是活佛。

所有的一切都在活著,所有的一切都是佛。

當你成為一位活佛,你便活在一個活佛的世界。

沒人不是佛,沒有物不是佛,一切活生生。

我們被我們自己的 “ 知見 ” 或 “ 認為 ” 罩住了認出它們的眼。

活在自己的頭腦裡,我們認出了我們投射的 “ 凡夫 ”。

我們指責凡夫是凡夫,我們把我們痛苦的因都歸於它,是我們創造自己的世俗世界。

這個宇宙裡,有哪一樣事物不在變化,不是活著?

修行是一個見證活佛,活出活佛的過程。

活佛不是一種職稱,不是一種身分,不是一種事業,它是你自己。

認出你身邊的活佛,活出一個活佛的世界,就是你此生的修行任務——如果說有一個修行任務的話!

好一個大方廣圓的佛世界:法華經的天地,華嚴經的世界!

認出你身邊的佛!



注意,到目前為止,這還僅僅只是你頭腦中的一個想法,一切只不過心識的變現。

建議…目前,如果你實在無法改變自己的心念,而只想改變外在的世界,那麼請 " 選擇改變 " 也是對自己的一種慈悲。



— 分享 —

見識過一些人,算是用心經營自己社交軟體上的人氣,不過是用心經營而網友們沒反應的時候,是會發牢騷、埋怨或威脅文,甚至是三者同發!

大喊若沒讚、沒Share、沒回應、沒互動的,多少天內開始刪除名單。

看到這種貼文的時候,心中就只會有一種想法:你他奶媽的娘別羅嗦,就直接刪除好了,用不著先給警告,才再執法。

更諷刺的是,也見過教人網絡行銷的,也會發這種威脅文。

若經營得這麼辛苦、這麼憤怒,還要刪人九族的,那臉書的生態環境,應該是不適合你的。

也曾經想探討過一個課題:

為甚麼有些人一聽到脫離社會主流認知的觀點時,會馬上的在還沒聽完對方的論證前,就否定了這看法。

但,一些人則會先聽完論證後,才開始思考到底對方論證有沒有道理。

在這裡想要探討的是:到底能夠跳脫自己觀點框架的人,是受了甚麼影響而致?

是自己平日吸收的資訊嗎?

是所看到書嗎?

是性格嗎?

到底是你吸收的資訊,會影響了你性格上好惡、探索,才跳出原有框架的觀點?

還是你的性格,本來就是喜歡不守規則,所以才會尋找出原有框架的資訊?

有時候要學東西時,會去搜尋那門學問有沒有負面批判,從負面批判去看會比從正面看,會多了一層的理智。

這些都是很值得探討的話題。

擁有跨越未知門框的視野,才是進化的起步機會。























來源:網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