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7日 星期二

言侖


藏傳佛教史上的八卦新聞:

藏密的四加行系統(皈依、大禮拜、百字明咒、曼達供),大概只有四五百多年歷史,之前的藏密行者也不是修這個各十萬的系統。

早期的時候,四加行的目的是為了準備徒弟進入大手印或大圓滿的修法。

後期,就算進入本尊生起次第,也都得修四加行各十萬,才能開始。

但,更早期的話,密教行者通常就是直接進入生起次第的修持。

在堪布竹清嘉措(Khenpo Tsultrim Gyamtso),所著的《空,大自在的微笑》一書中,(第26頁),有說到要進入大手印禪修,可以修空性的次第禪,而不修藏傳的四加行。

他說四加行是西藏祖師,為了當時、當地的眾生而發展出來的。

他的這做法,在目前藏傳,特別是白教(Kagyud)的圈子裡面,算是很大膽的說法,因為這一派的老師,通常都嚴守這個四加行的原則,有者還會要你重複修四加行多次的十萬遍,才開始其他的教法。

(這做法的效率有待商榷,我個人的看法,一些現代人,生就不適合搞四加行的)

而且藏傳的上師瑜伽(Guru Yoga),是得在西藏才得到發揚光大。

把自己的師傅,視為跟一個祖師爺或古佛無分別的儀軌,在西藏變得越來越繁複,有者要一天修六座的上師瑜伽,不然就算是犯戒了。

甚至一座也兩個小時。

但,密教遠在印度時代,上師瑜伽不是這般的重點。

另外有一點我是蠻欣賞南開諾部(Namkhai Norbu)的地方是他雖有被一些藏傳其他派別的緋議,但,他堅守自己某個傳承的大圓滿法,不需修四加行也可以修大圓滿。

而且他也廣為弘揚阿字上師瑜伽:一個簡化到近乎本能再簡化的上師瑜伽法,就是唸個阿字歸空就行了。(一分鐘就做完)

目前藏傳的的本尊生起次第,行者大都以累積唸咒數目為最重要,所以基本上在禪修了自己是菩薩身之後,盡快的就進入唸咒的環節,沒一座的修法,是以唸咒為主。

但,遠在印度時代的密教修行,禪修自己是本尊菩薩身,才是重點。

須花很常的時間在觀想禪修上,以觀修本尊身為禪定修持。

修到疲倦想休息片刻時,才停下來唸咒,休息夠了,又再回到禪修自己是菩薩身的禪定上。

所以,很明顯的,密教在印度時代,和西藏時代,重點已經做了很大的轉移。

以上為舉出的這幾個重點,是目前大部份藏傳密宗的學人,都不知道的。

他們只是師父傳甚麼儀軌給他們,他們就認定了這個是一直以來都是這樣傳承下來。

這就是沒有看歷史發展的缺陷。

有看歷史發展的,最起碼你的思維會多了一些角度,才不會以管窺天。

很多人認為,從佛法中得到了悉地,意味著得到一些特殊的加持品、獲得某種感受或者神通之類,像收到了禮物一般。

其實,內心獲得改變,煩惱減少了,這才是最殊勝的悉地。

能感覺到孤獨,是生而為人特有的能力。

孤獨,不是無視他人,也不是拒絕社會,而是與社會共生,並思考自己是個怎樣的人。

就算我們沒有懂得很多佛法,沒有關係,重點只有一個,就是要真誠,動機要清淨。

無論是發願、回向或者任何修持、作為,都要真誠。

不然不會有任何用處的,就像是鸚鵡也會開口念「咒」,不是嗎?

還有…

忘不掉的是回憶,繼續的是生活,錯過的就把它收放在心裡,變成最美好的印記!

人生永遠是充滿遺憾的,即使是所有人都實踐了夢想,但夢想始終跟一開始想像的不一樣,於是得到後,不由得去想,當初若選擇了,另一個會是什麼光景!

其實,我們都有過夢想,只是有人放棄了,有人變換了,有人堅持著。

放棄不代表軟弱,它也是一種成長;變換不代表退縮,它只是選擇用另一種方式圓夢;堅持著的人,即使前路茫茫,你始終一直在路上。

另外…

不要把別人為你做的,視為習慣!

不要把別人願意給的,視為應該!





















來源:網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