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日 星期五

念" 頭 "到 " 腳 "


如實知,不生見解,是為修禪。

" 禪 " 最喜老實人,有一說一,有二說二,直知直見,最近禪意。

心起動念,與禪相背,反加轉遠,說什麼會禪?

以般若照大千,世法佛法不生間隙,無我無我所,來去自如,不留不著,自在安樂,方名會禪。

古師說禪者三關,有不越此而真為禪者不?

無有此事。

若人都不知初關為何,說什麼重關,出什麼牢關,如何解脫?

豈不聞初關雖破,重關尚在;重關雖破,還在半途?

參禪悟道,牢關大破,萬機起用,方稱禪客。

行者居此多遠?

重重山路尚未入得,說什麼已見本來!

參禪論道,只知口水;尋解公案,思維意識裡穿梭,卻全然不曉。

古師云,舉手投足,瞬目揚眉,一息一機皆是禪,會不?

大用現前,現前大用,會不?

尚不知此四字如何見解,與道懸隔十萬八千!

洒家不才,不會道,不會禪,只是吃喝拉撒,寤寐睡眠。

灑水掃地,自淨塵室;折衣疊襪,絲絲不苟。

來去做事,安命自活;行住坐臥,怡然自得。

內外來去,出入塵境,不染一絲玄塵之埃。

到我這裡,三藏十二部只是三藏十二部,與諸實際有什麼干係?

我不會佛法,只如凡人一般。

清淨明月,獨懸九天,它且照我,我且照它,管什麼禪道,修行立名為禪,非似纏!

乾慧無德水,心地狂躁,妄生無數幻花,是禪者病。

夢裡曇花,只香自己,還是假的。

一旦醒來,空無所依。

無常大王來,茫茫不知何抵,閻王老子那關,看你如何對待過去?

是故,參禪最忌心躁,一日得心躁病,次第狂言狂語,更是狂思不息。

這樣辦道,何有成期?

是故禪德,要道辦成,先愛實際。

能愛實際,道已初成。

俗語有云,言者不知,知者不言,實有道理。

且辨那實際,向禪林中去!

再來:

能量在頭,慣於思考;能量在喉,滔滔不絕;能量在心,易溺感受;能量在腹,氣息沉穩;能量在腳,無語默行。

文殊是頭,普賢是腳。

地藏在心,觀音在喉。

大勢至在腹。

如果你是一個易於思考的人,你的能量在頭;如果你常滔滔不絕,你的能量在喉;如果你很容易沉溺於感情或感受,那麼你的能量在心;如果你氣機沉穩,安靜而不易動搖,那麼你的能量在腹;如果你通常默默無語,只做不說或很少說,那麼你的能量在腳。

如果你看起來很聰明或還有其他諸習氣,那麼你的能量還在頭上,這顯示,你的修行還沒真正開始。

為學之時,人的能量從腳到頭,是上升的;為道之時,能量必須是下降的,從頭到腳。

一切修道,從頭開始,到腳結束。

三世諸佛修行,皆從文殊菩薩開始,到普賢菩薩結束,然後成佛的。

一切智慧,始於文殊;一切功果,發於普賢。

諸修行者,跟文殊菩薩學理,跟普賢菩薩學行,跟觀音菩薩學聆聽、覺察和說話,跟地藏菩薩學發願,跟大勢至學真念佛憶佛得真淨土。

跟文殊菩薩學,學不二理;跟普賢菩薩學,學如一行;跟觀音菩薩學,學無緣聆聽、大悲覺察和隨順語(無緣聆聽,即不帶故事的聆聽;大悲覺察,即同理而細敏的觀察,若他心通狀;隨順語,亦名方便語,即說對方能聽懂的、不起衝突的、充滿愛與理解的真實語);跟地藏菩薩學發願,發普利自他願;跟大勢至菩薩學念佛,學非口、非舌、非喉、非心之真念。

普傳一切修行者,腹式念佛法!

腹式念佛:上利念佛,非用口念,非用舌念,不用喉念,亦非心念,乃用腹念。

念佛以真心,真心非心,在心之下,腹(福)田之處。

正身端坐,氣沉丹田,以腹念佛,隨所腹式呼吸,一呼一“ 阿彌 ”,一吸一“ 陀佛 ”。

念念安穩,念念下沉,呼吸即是彌陀,腹田即是福田。

如此,久呼久念,人則入靜 ,靜極覺明,身心脫落,純一無相淨土。

用腹念佛者,氣機下降,道基根穩,人易入靜,方便之門。

一切修行,皆是念佛。

念佛者,念覺也,念法也,念淨也,念自性也,念緣起也,念唯識也,念一切法空也,非文辭句身。

如此念佛,易得方便,易見淨土,易脫生死,易成佛道。

淨土即是自性,自性即是無性,無性即是無生,無生即是涅槃,涅槃即是佛。

念此無生涅槃,即真念佛;真念佛者,得真淨土。

還有…

問:將手抄的 “ 地藏經 ” 火供給亡親是否可以,這樣做算毀壞佛經嗎?

答:照我的看法,佛經不在紙上。

紙上的字墨痕跡,若沒有心的參與,它連字,甚至連符號也不是。

無始以來,我們執著經書是經書,而不是別的,是長時以來被世間知見熏習的結果。

我說,佛法智慧即不在經中,也不在心中,在諸緣和合之中。

但因為是諸緣和合,所以,所有的因素都變得平等重要。

你不能強調心比經書重要,也不能強調經書比心重要。

一切參與和合的事物平等如一,無有高下。

看你如何對待你自己?就那樣對待它。

實際上,你只能那樣做,也只有這樣是對自己或他物的真正尊重。

不要把經書看作和你是分離的,當你目睹經書,它是你的一部分。

世間任何一物,情況與此相同。

色、受、想、行、識,組成了生命。

於 “ 色 ” 之中,我們常常將色身視為生命的一部分,將色身之外的其他色物,視為與己無關,這也是一種錯覺。

就我來講,一切天地之物與我平等無二。

我是心器,也是器中所盛一切之物。

心到之處,一切是心。

怎麼可能於一件事上分心、分物呢?

一切非我,但我是一切——我更喜歡後半句的說法,因為前半句讓我與萬物有分離感,而後半句,讓我擁抱萬事並與之一體。

於心來講,一切事物是心的象徵——即心的化身。

人的一切舉動為安自己的心,凡能真正安自己心的方法,皆可使用。

焚手抄的地藏經給亡靈,那是透過焚燒,將地藏菩薩的家書真正帶給自己。

在焚燒的象徵中,你彷彿見到了地藏王,你彷彿看到了亡親,這是一次體驗愛的機會。

做者透過這種方式體驗到了愛,形式變得不重要,經書變得不重要,焚燒變得不重要,甚至地藏王、亡親、自己也變得不重要,唯有愛被突顯出來,這就是佛陀的 “ 慈悲 ” 藉由你、藉由亡親、藉由經書、藉由地藏王的名號開花了。

多麼美好的事。

紅紅的火苗是愛的象徵,漸漸消失的紙質是業障的象徵,如此焚舉,三界受益。

我想,這也是為什麼每到清明或祭奠日,人們總愛為亡親燒紙的原因吧。

學佛法不能滯留於表象,應穿透表象,透過表象而深達佛心佛髓。

讓自己解脫自己是佛陀的心願,不要執著於形式,而棄一業又拎一障,那不是佛陀的心願。













來源:網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