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日 星期一

人生路自己走


要改變這個社會,有時候要從很間接、很小、甚至很遙遠的地方開始。

舉例:我們不是要等到有人亂殺小孩的時候,才思考要如何解決問題,甚至如台灣現在經歷的一場激烈的探索:要不要死刑。

(之前的捷運殺人事件,有一些人還是再牽拖打暴力電玩的關係。拜託,不要把事情簡單轉化到把所有的罪怪在電玩上。)

這些問題,是比要不要死刑和是不是太多暴力電玩來得更複雜。

死刑是發生了後果之後的對策,更重要的是提早的免疫。

要改變自己的政府,可以大肆的革命,也不一定要大革命。

如果從小到地方開始做起,你不一定會在你有生之年看到改革,但,當每一代的思想開始改變時,政府就不得不改變了。

所以,最確實的社會改革,就是教育。

而且,絕對不是道德教育或如《弟子規》這種奴化人腦的教育。

從小開始,要教會下一代表如何達自己,表達自己的開心,表達自己的不開心,表達自己的不滿,表達自己的憤怒,表達自己的想法,表達自己的點子。

我們目前的教育是為了應付工業時代的工作需求而設計的,我們的小學、中學和大學的教育,是教會你有效率的工作和服從。

撇開目前的教育會不會教我們成為領導者,但,很明顯的是沒有投資太多的時間在學習如何表達自己。

我們只是一味的強記又強記。

沒有學校的科目是教我們:如果我們覺得這社會有問題,我們要怎樣的表達?怎樣的質問這個社會?

(這些問題只在大學的特定科目有探討,若你不是讀這些特定科目,你就只能長大後自修自思。)

沒有學校老師教我們:如果你覺得人生很沒有意義,或覺得很有壓力,你要怎樣表達?怎樣找答案?怎樣面對?

(這些問題,除非你在大學是讀心理系,不然的話,你只能從課外書,或額外的找專業輔導,甚至是在宗教裡面找答案。)

這些都是很重要的問題,但學校沒有給我們好好的準備。

反之,我們只是準備了考試,要背一大堆長大出來工作時候完全沒有意義的資訊。

若從小就學會表達自己,你猜他們長大後會怎樣?

那些有壓力到要殺自己孩子後再自殺的人,如果由小學就開始讀到心理學,中學再有一些稍微深入的心理學科目,他們的腦袋中,起碼有了一些基礎的資訊,知道要如何面對,甚至發覺自己面對不到時,知道去找哪些專業的輔導員來協助。

也知道怎樣的表達自己內心的無助,更知道如何開口向人求助。

而且會表達自己的人,必定會健康的表達自己的不滿。

只要你的下一代會表達自己的不滿,他們就是會投訴的人民。

只要讓投訴的文化滲透民間和媒體,政府才會開始重視人民。

要在小學和中學開始,把心理學和演講溝通納為必修課。

(不是那種他奶媽的娘僵化人腦的《弟子規》。)

改變要從很早以前、很小、很遠的地方入手。

所以,在政府還沒有意願要這樣做,在還沒有民間團體支助學校這樣做之前,我覺得身為父母的,可以先帶頭做這樣的教育。

你的孩子和接下來的每一代,甚至是未來的社會,都會謝謝你。

向任何僵化思考的教育說不,積極推廣任何鼓勵思考和表達能力的教育!

就像…

稍微有些人際經驗的,會發現一些很玩味的現象:

口氣很大的大爺,會說自己為人謙虛。

潑婦型的人,會說自己沒有大小姐脾氣。

施害者會說自己是受害者。

我會告訴大家寧可欺騙他人或隱瞞事實來達到一些目的,也不要瞞騙自己。

欺人不欺己的,不一定是最快樂的人,但,這個人是有機會能反觀自己。

瞞騙了自己,是沒有自省的能力,只有自我合理化的能力。

還有︰

已經習慣欺負你的人,會在你第一次不想再被他欺負時,會很驚怒的覺得你是在欺負他。

然後,他會懷恨在心,繼續的再把欺凌升級。

狗改不了吃屎的胃口,惡霸改不了欺負你,是他理所當然的權利。

再來…

有不安全感是我們自己的功課,自己的創傷只能自己療癒,就算是最親密的人也只能陪伴!

活著想要高高的飛起來,但在傳統生活當中大概很難飛起來。

這兩個東西的衝突沒有絕對的對錯,而是該怎麼去平衡…

在亞洲人「孝」的觀念裡,要陪伴在父母身旁,才是「乖孩子」?

也非常明白,寧可在他們還有能力照顧自己的時候,狠心離開,努力去闖關…

也不要,在他們真正需要我的時候,卻沒有足夠的能力,照顧他們!

有時,我們會透過文字鼓勵別人,但更多時候這些文字也激勵了我們自己。

人生是不需要討好每一個人,討好自己,比活著想要取悅他人來的重要很多。

在匆忙紛擾的人世看穿自己的孤單,其實是種美好,也已經學會了放下,然後繼續向前走。

------------------------------------------------------------

最富有的時候,你的生活也是最貧窮的。

吹毛求疵的人即便在天堂也能挑出瑕疵。

一個安心的人在哪都可以過自得其樂的生活,抱着振奮樂觀的思想,如同居住在皇宮一般。

犯不着千辛萬苦求新,無論衣服還是朋友。

把舊的翻新,回到它們之中去。

萬事萬物沒有變,是我們在變。

—— 梭羅 瓦爾登湖

還有︰

人啊!獨自一人走向這個社會;相對的,我們也是一個人獨自離去這個社會的?

這兩者間,都有喜悅及悲傷的淚水—但這淚水畢竟不是鐵打的,總會乾的……。

將「時間」,盡你所能的闡述它,你會怎麼解釋?

「……看著逐漸消失在某個小路轉彎的地方,用走遠的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還是靜靜的取下時鐘,無奈的看著秒針與分針一一的流逝?

對於時間有不同的丈量方式:「一只沙漏裡細沙流完是一段時間。

一柱馨香裊裊燒完是一段時間。

一盞清茶,從熱到涼,是一段時間。」

「那怎麼就知道,你活的比我長呢?

時間才是最後的法官。」

是啊!每樣物品,都牽引著時間。

「從哪裡來,往哪裡去,心中也漸漸有一份明白…」

人的手上,是否也牽著一條細繩,慢慢的被時間拉著走呢?

雖然只是緩緩如冰河移動般,卻不會停止。

與人相處的冷熱也是距離。

-----------------------------------------------------------

「生命和死亡之間,也是保持一種馴良的距離。」─ 詩人顏艾琳之舊作

------------------------------------------------------------

人生是一個奧秘,而不是一個問題。

不是一個要被解決的謎題,也不是一個被回答的問題,而是一個要被經歷的奧秘。

—— 吳淡如

--------------------------------------------------------------

人的一生,會遇到許多人,而每個人之間,都存在著一個距離,可惜由於現代社會的冷漠,感覺彼此聚集,其實大家的心都距離十萬八千里,甚是可惜,或許「君子之交淡如水」便能「細水長流」…

「人生由淡淡的幸福和淡淡的悲傷組成,在小小的期待、偶爾的興奮和沉默的失望中度過每一天,然後帶著一種想說又說不出來的『懂』,做最後的轉身離開。」

人生的高度、長度,由自己決定,我們的人生不過像是公園老樹的一片落葉般微不足道 — 但你可以讓自己的生活更精采更有價值。

只不過都是人,生命的一種展示方式。

對於「人」及「人生」有了改觀,那看似厚實而有重量,也只能靜靜的細讀,才能悟出了一些道理!

漂泊久了其實都想找一個歸依,但是感情的靠岸不一定是結婚,事業的靠岸不一定功成名就,生活的靠岸不一定要找個房子,生命的靠岸不一定要停留在某一個地方。

我們每個人都有生活,要把佛法和生活結合是很重要的。

生活就是無常,就是佛法中很多的道理,但沒有引薦,我們會看不到,所以要互相借鑒:在生活中看到佛法,在佛法中看到生活。

另外︰

記得…小學時期,在上課的時候,老師常會說,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所以我們要好好愛護它。

我劈頭就舉手問老師說,那地球上也只有一個我,所以你要好好愛護我。

當時,老師是翻了白眼,停頓了一下,然後,頭上一隻烏鴉飛過點點點,還有三條豎立的直線…

呵呵呵!

人生,太抽象了!



來源︰網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