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8日 星期日

如何修定?



如何修定略談...


如果你想成為名副其實的修行人,就應從現在起,每天至少抽出一個小時以上來修習。


然後進行觀察,一般人無我的修法不執著於外境,首先觀察身體,並像剛才所講的那樣將肉體抉擇為空性,這種方法比較簡單。
然後觀察心,心也同樣可以抉擇為一剎那,這是比較簡單的說法。
按照中觀或密宗的說法就是以心看心,一旦心靜下來以後,有時就能看到心其實是不存在的,其本體是空性。


不管是以觀察的方法,還是以心看心,就是要深深地體會到,內外是不存在的,本性是空性的。
猶如做夢一樣,凡夫在夢中,會感覺夢境中的一切都是實有,都是存在的。一旦甦醒,才發現一切都是幻覺。
現實的內外器情世間也是同樣,如果不觀察,它們都是千真萬確地實有存在的。
如果以上述的方法或其他方法加以觀察,就會發現自己一直執著的現實世界,原來就像虛幻的夢境、飄渺的彩虹般根本不存在。揭示了世間萬事萬物的真相,顛撲不破、亙古不變的真理就是這樣的。


如此觀察並對無我或空性有了深深的體會以後,保持這種狀態,專注於這種狀態。本來專注的時間越長越好,但在初期,只能從半分鐘、一分鐘開始,生起雜念後,又從頭開始觀察。如此不斷循環反覆。這就是比較簡單的空性修法。


如果一開始,就高談闊論地關於生圓次第等高層的修法,是沒有絲毫實際價值的。只有這種修法才是最踏實、最合適的。只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恆,通過我們的努力,一段時間以後,我執就會逐漸削弱,貪、瞋、癡、慢等煩惱也會煙消雲散。只有這樣,才能算得上是一名當之無愧的修行人!


以上可說是目前最常用的入定思維模式,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一般佛教大部分的時候是先修止,再修觀。


另一門路的做法是先修觀,再修止。這門路的理論是,一些比較理性的人,教他專注,他可能專注不到,所以就反轉過來,先修觀來讓他那想動的心,能活躍的思考,漸漸從思考觀察再慢慢的匯歸到修定。


但,我個人的看法卻有點不同,因為修止的時候,你精神集中的對象有分有形和無形的。而當一個人思考空性,思考到有體會後,就保持改狀態,所謂的『體會』其實就是一種『意境』。而當意境出現後,它雖然是無形,但它還是可以變成修『止』的對象。


換句話說,若看經看書,看到有體會或意境出現時,可當下進入修禪定。


當然,看<心經>,看<道德經>所產生的意境都不同,所以之後再以該意境來修禪定,最後得到的成果應該也不同。


這是我對思維型修定所下的一個推論。

如南傳的"思維修"與密宗的"觀想",都是離不開意根,那就得從有尋有伺開始,就是說,先起"觀",把散亂的妄念聚在一處,然後再設法"止"住在那個境界上。
修禪定大都是用意根入手,南傳經典裡面都有所謂的念佛,不是現在淨土宗的做法,而是思索(意念)佛陀的功德,觀十二因緣的修持,就是靠思考十二因緣的順逆次第而能入定的。
這種思考出了意境後,才對該意境修禪定的做法,可能比較適合現代人。
現代人熟悉於概念性的思考,所以,以概念性思考的方法來入定,應該是真的比較適合我們現代人。
特別是現代人習慣理性思考,就用理性思考來入手修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