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4日 星期六

遠山問道


道就像大地一樣,
所有的人都在它上面往來,
它把所有的人送達目的地,
但它不突顯自己,也沒人記住、感覺到它。

存在沒有名字的,它是原本的它自己。

它雖然不動,卻能牽制天下不明的心。

誰要是能夠瞭解它,誰就能與萬有存在和諧相處。

它平等對待著天下的人,不管是誰,在它面前完全平等。

它平靜的迎接著不同的臉孔。

它沒有名字,心給了它一個名字。

它觀察它,它在那個 “ 觀 ” 上看到了,一邊是 “ 變 ”,一邊是永恆的 “ 不變 ”。

存在是個容器,心念像是裝在它裡面的海水和波濤。

存在是面鏡子,心在它的上面看見了自己的倩影。

存在是面電影銀幕,心在它上面看到了自己的千百億化身。

聊聊六祖為何能聽一句 “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 而開悟?

我們都知道六祖慧能大師一個字也不識,卻能成一代禪宗大師,為什麼呢?……

佛法妙理,和文字沒什麼關係,不識字的人沒有所知障。

對於修習佛法,你知道的多並不一定是件好事,因為知道會成為障礙。

當我們執著於 “ 知道 ”,“ 知道 ” 就成了我們的障礙,因為 “ 知道 ” 擋住了我們看清,存在和心本來面目的塵埃。

因為六祖他的心完全開放,沒有被任何 “ 知道 ” 所障住。

什麼是智慧?

智慧就是心的開放程度。

沒有接受過那些佛教知識文化的薰陶,所以沒有任何 “ 知 ” 的障。

因為他的 “ 心 ” 總是以為自己一無所知,因而他完全開放,因為他完全開放,所以他完全智慧。

越以為自己一無所知的心越具備有智慧,因為它隨時隨地都是完全開放的。

在修行之中,若復有人偶獲 “ 神通 ”,無所不能。

若出現這種情況,不要驚異也不要得意,千般神通為小術,縱使救死也小能。

你能救一個人不死,卻不能救一個人不苦,神通再大還是小術。

神通能轉一個人的身,卻不能轉一個人的心。

平等視之,隨緣用之,不可長自傲慢,妄意使用,增添因,造新業。

在我看來,最大的神通是能攝制住自己心念的人,最大的神通是能 “ 看破 ” 一切幻象的人。

世上的神通者,皆在幻相裡騰雲駕霧,皆在 “ 外在 ” 裡得大自在,事實上還是在幻象之中,還是迷人一個,一樣攝制不住一個小小的念頭。

神通是世上修行人最大的迷障,千萬不要被它所障所累。

“ 渴望 ” 是生出神通的因。

妄念是生出神通的因,妄修是推動神通的緣,總之,神通是基於對 “ 現實存在 ” 的不滿,還處在 “ 幻相 ” 之中,起而生發出的。

神通是妄念和妄力和合的化現。

神通可以稱作人身六根之外的 “ 第七根 ”。

但它實質是六根之能的延續,或者是本來之能的再現。

那種種 “ 渴望 ” 是妄因,努力 “ 達成 ” 即妄修,這實質就是神通出現的 “ 因緣 ”。

人身六根各有 “ 能 ” 上的長短,但它們可相互 “ 補合 ”。

事實上 “ 六根 ” 背後的大主是一顆 “ 心 ”,這顆妄心成就諸想之能。

六根的 “ 綜合 ”、“ 深化 ” 或 “ 匯總 ” 就是妄心,我稱它 “ 第七根 ”。

如果不是侷限於 “ 身體 ” 這個生命之物,人的神通都已 “ 煉 ” 出來了耶!

人們還是不能滿足,他們仍然希望能夠 “ 直接 ”,從自己的身體上 “ 修 ” 出那些 “ 能 ” 來,於是就有人在自己身上修啊修的,可見人的妄心之大,妄心之妄!

但想在神通上發展,試圖泯滅人內在的痛苦、達到心靈的滿足是沒希望的,幾乎所有想實現的外在一切都能 “ 滿足 ”,但仍然痛苦、迷茫和不能安靜的原因。

這就是為什麼我說,神通無用、神通是 “ 無能 ” 表現的緣故;這也是佛陀為什麼不宣揚或擅講 “ 神通 ” 的緣故,因為佛陀關注的是人如何不苦不懼,而不是我所、我能。

世人常迷,於 “ 神通 ” 上也可見一斑。

世上只知道 “ 神通 ” 的好處,卻不知道神通的 “ 壞處 ”。

神通會造更大的善惡,因為神通者還處在善惡中。

請注意用神通:行醫看病,能救人的業命,救不了人的性命;能救生,不能救不死;能救不疼,不能救不苦;能救肉身,不能為人指明,不生不死不壞的法身。

有神通者,穿冰走火而不傷,自己卻不能為情為愛所傷;入得刀山火海,卻入不得自己的念頭世界;能度人,卻度不了自己;能經受跌打猛撞,而抵不到一個幻象的推搡。

能知前算後,卻沒有 “ 看見 ” 當下的眼光;能看鬼辨妖,卻 “ 看不見 ” 當下的真相……。

如此神通者,有何能也?

佛視神通為小技,它只是幻相。

神通者,因為妄念生信,其迷深,其信實,成外相之有相。

因覺力弱故,念起隨走,不能遏制,隨成神通行。

神通為六根之增用,是真如心未起用之變故。

心的光芒遍及宇宙處處,不生也不滅。

心的化身到處流布,它穿行宇宙各處。

心的光芒,叫覺。

心的化身,叫念頭。

心創造它的世界,但它不在任何一處停留,
每一粒原子裡都有它,
如果說它小,它就這麼 “ 小 ”;
而它又像宇宙一樣廣大,萬有都是在它的裡面,如果說大,它又這麼大,
宇宙也只是它裡面的一杯水。

存在中,大沒有大過心的,小也沒有小過心的。

這就是說 “ 心 ” 那東西!

所以……

遇疑不必踏上幽徑去問遠山的佛陀,
問坐在那裡發問的你。

問者就是答者,當問者成為答者時,
智慧的迴圈頃刻構成,
這是成道的捷徑。

倘若疑問去問遠處的老師,
問的念頭把你帶向頭腦,而回答的美妙把你引向頭腦,
這樣,你求真法,反離真法更遠。

任何向外的征程都不是成道的捷徑,
成道的捷徑是直接向內。

不跟隨疑問的念頭:當下就在道的狀態。

佛法不是問出來的,因為佛法不是講出來的。

有比講法更好的悟道方式,是靜默。

學會靜默的弟子,悟道更快。

靜默並不是不說話,行住坐臥,重在 “ 靜 ” 而非 “ 默 ”。

靜就是覺,不失覺即在靜;言不言,即是默。

保持覺知,說過的話或做過的事,不執著它,就是靜默。

靜默非啞巴,靜默非枯坐,
靜默不是死寂,靜默生動活潑。

要瞭解佛法,須用心,而不是腦。

用心重在覺,用腦重在不思。

修行先明理,明理非思疑。

思疑理難明,如雲遮月輪。

有疑不成問,持覺過河深,
忽到該明時,頃刻是覺人。

有聽過一個故事,一位智者對他的孫女說,每個人的心裡都有兩匹狼,牠們彼此殘酷地互相搏殺。

一匹狼代表負面黑暗的力量,一切以「自我利益」為中心,充滿各種負面的情緒。

另一匹狼代表正面光明的力量,凡事以「利益他人」為中心,充滿各種正面的情緒。

孫女好奇的問爺爺:「哪一匹狼比較厲害?」

智者回答:「你餵養的那一匹。」

我們也常聽到「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

其實,一個人的性格是非常複雜、動態、變化無窮、可塑造的。

我們可以先思考,一個人的性格是怎麼來的?

我們一次又一次重複的行為,會慢慢形成「習慣」,在我們大腦裡建立一種「慣性的大腦神經迴路」,當我們遇到類似的外在因素時,就會依照慣性的大腦神經迴路產生特定的情緒及反應。

然後不斷重複的習慣,會更持續深化慣性的大腦神經迴路,最後形成我們「性格」的一部分。

自然,不是不自然。

無為就是自然的擺動,無為導致自然。

自然不在中間,也不在兩邊,自然是全部。

自然出自本性。

依著本性做事就是自然。

自然是存在本來的樣子。

存在本來的樣子,是存在最佳的狀態。

自然就是道,萬物誰能真的離開道呢?

如果你在道上,你就會自然;如果你離開了道,道會把你帶回來,讓你回到自然。

所以,道調節著存在的行為,從沒有人真正離開過道。

道是隱藏在自然中,調控自然看不見的力道。

跟隨自然,天下的事物將在道上。

道的品質,就叫德。

最有德的人沒有 “ 德 ” 的概念,所以他真正擁有它。

那些執著 “ 德 ” 概念的人,事實並沒有 “ 德 ”。

在道的時候,表現著德而沒有德的概念;
當德的概念顯出的時候,你已經不在道了。

失去了道時,德才出現;沒有了德,才強調仁;沒有了仁,才強調義;沒有了義,禮才被拿來反覆強調。

禮者,理也。

執著於理,是混亂的開始。

一個人的愚蠢是從 “ 我知道 ” 開始的。

有道的人把自己放在 “ 我不知道 ” 的位置,
放在 “ 我不能 ” 的角色上。

他們選擇無知,而不是先知。

宗教的目地就是要把真理散播出去,給越多人知道越好。

任何一個宗教沒有把這個目標擺在重要的地位,就沒有辦法生存到今天。

但,為了要把真理散播下去,宗教就需要做兩樣東西:要錢又要人。

往往宗教生存久了,真理的散播、要錢和要人的目地會混淆。

最後已經不確定到底是為了散播真理,所以才要錢又要人;抑或是為了要錢又要人,所以才散播真理。

宗教不是單純的是精神鴉片,雖說不是每個用鴉片或海洛因的人都一定會上癮,而且也不是每一個信宗教的人都會上癮,當你覺得沒有了宗教,你就不是一個好人,沒有了宗教你就不能快樂,沒有了宗教你人生就沒有了意義,你就已經跟毒品用到上癮的人沒分別。

愛情會讓人上癮嗎?

會。

但,同樣的,不是每一個人會上癮,對愛情上癮的人,或對宗教上癮的人,就跟毒品上癮者沒分別 —— 都會為了癮,而罔顧一切。

人,絕對是可以為了毒品、愛情或宗教,而背叛家人。

一些宗教信徒是可以為了宗教而背叛人類的。

‪#‎## 宗教不知道自己是邪惡的‬ ###


























來源:網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