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5日 星期二

佛也是人


“ 如是我聞 ”——這就是聲聞法門的要領。

如果你能真正明白這四個字,必然得道;如果你能真正明白這四個字,三藏十二部經拿起你便可以放下了,因為佛陀最終所要闡講的真義講完了。

在我看來,“ 如是我聞 ” 四個字,是所有經文中最美、最有價值的一句。

它是所有經文中最閃光的金句之一。

它在每部經的最開始。

它就是觀音菩薩的密咒,它放在一個最明顯的地方。

但當佛把一個密咒,放在最明顯的地方,你看到了嗎?

因為它放在了每部經的最開始,所以,幾乎所有的人都跳過了它,都忽略了它!

“ 如是我聞 ” 這塊金子,被無眼的人錯過了。

如果你能 “ 如是我聞——我聞如是 ”,世間的煩惱就沒了,苦結束了。

為什麼?

當你有人罵你,你能如是我聞,你聽到的僅僅是那聲音(或那聲音裡所含的資訊),但你能如是我聞,而不再在他的話上進一步,如果沒有你的心,在你聽到的話上 “ 繼續 ”,苦惱怎麼會升起?

如是我聞……,如果你能如是我聞,不用忍辱,禪定自會現前。

當有人虛妄的讚美你,如果你能如是我聞,你僅僅聽到了那些美麗甜蜜的話,但你如是我聞——你的心不再在他的甜言上創造你的陷阱,那麼就不會被自己釀的毒蜜中毒,如是我聞……,“ 如是我聞 ” 是一劑多麼好的保持頭腦清醒的藥啊!

如是我聞,如果你能 “ 如是我聞 ”,哪還有煩惱或痛苦啊?!

如是我聞,讓你的心止於你的聽;如是我聞,不在別人的話語上生心;如是我聞,不在他人的話頭裡創造你的故事……。

如是我聞,當你的耳根與聞塵相遇,不被虛妄之聲所欺騙,這就是功夫,這就是禪定,這就是世間聲聞法門( 耳音圓通 )。

當別人毀你,謗你,譏你,笑你,辱你,罵你,咒你,你能如是我聞嗎?

如是我聞,你聞得 “ 如是 ”,你 “ 如是 ” 得聞了嗎?

這很重要,如是我聞!

如是我聞,我聞如是……

分享:

氣功裡面的氣,到底是否真實存在,在科學界目前是還沒有完整被證實的。

就算學氣功的人能夠治好了自己的病,不代表氣是真的存在。

在古代有人能感應到,天狗把日月吞了下去再吐出來,而且還能精準算到這隻天狗,甚麼時候來吞日噬月,那不代表真有一隻能吃月吞日的狗。

若要用心理現象來詮釋 “ 氣 ”,它只是人類在身和心,兩個沒甚麼直接關係的領域中,嘗試製造出的一個橋樑。

氣其實就是一個人,把身體和心理的兩個認知,整合了起來。

換句話說,這橋樑只是一個用來象徵身心間聯繫的符號。

這符號可以透過心理作用來影響身體的反應。

但,就算影響到身體上的改變,不代表氣真的就存在。

存在的是你心理作用。

不要小看心理作用。

就像…

一般人所謂的推銷,其實只是把自己的履歷、服務、價錢告訴對方,然後期望對方看了自己的資料後,會很神奇的啟動了購買欲?

這是很幼稚的營銷觀念,更幼稚的期待,是希望對方啟動了購買欲後,會主動打電話給你,告訴你他想要購買了!

另外…

建議你們看印度劇的《佛陀》(54集 or 57集 ),你們可以上 Youtube 搜尋,不用擔心聽不懂,已經有人把中文字幕打上去了。

該片,圍繞著一個重點:大部份的佛陀傳,拍成電影的,都犯了一個佛頭佛尾的錯。

也就是說佛陀,這位主角是由頭到尾都是聖人。

印度版本的佛陀劇,則明顯的讓我們看到佛陀的角色,是一個有血有肉的男人,如何成聖。

這也是給予佛教界眾神話的評語 ——佛教界諸佛和菩薩的神話,都是很爛的 " 人編 " 神話故事。

除了西藏的密勒日巴傳(不是大陸美女迪日熱巴),但,密勒日巴卻不完全是真實記錄,而是後人創作的文學小說,諸如中國的演義般,所以比較能夠廣為流傳。

(現實的密勒日巴記錄,有他在修行靜坐時,突然感覺一片光明。
當他以為自己修行有了很好的境界後,一張開眼睛時,就沒有了興奮感,因為他發現那一片光明的境界,其實是山洞裡面酥油燈的光亮所導致。
這麼人性的記載,對修行人來說,才是彌足珍貴的!)

不過,對劇中有以下的看法:

1)如劇中,我們確實可以看到佛陀角色的轉變。

若用一個比較現代、拋開信仰情結的看法,佛陀說個優柔寡斷,甚至是有憂鬱症的人。

確實不適合做皇帝。

由一個優柔寡斷又有憂鬱傾向的人,經過宮廷鬥爭、哲理思考、禪修而最後達到成為很肯定自己尋找到真理,我們就看到這角色是如何的成長,如何的成熟。

也因為這樣,觀眾才容易身歷其境的體驗這個故事。

若有稍微了解印度的神話,它們跟古希臘的神話有一個共同點:所有的神都是有血有肉的。

在正統佛陀故事中,有一個叫陳橋 ( 僑 / 喬 ) 如 的人物,是佛陀成佛後,突然間出現的角色,就成為佛陀的弟子。

但,這佛陀劇中,編導很大膽的把這角色改編成,佛陀在宮廷做皇子時的老師,之後佛陀出家修行時,去找一個師父拜師學藝,發現陳橋 ( 僑 / 喬 ) 如 也是同門。

由師徒的關係,變成了同門。

然後佛陀成佛過後,陳橋 ( 僑 / 喬 ) 如 皈依他的門下,成為他的弟子。

從故事的角度,這情節改編得很漂亮!用陳橋 ( 僑 / 喬 ) 如 跟他的關係改變,來彰顯佛陀的改變。

2)這位編劇很用心,也很大膽,為佛陀的故事提供了不少有根據的 Back Story。

傳統的佛陀故事中,佛陀成佛後,有不斷的抨擊種姓階級的制度,也常和婆羅門辯論。

但,一般佛教徒都只是接受這個故事的情節。

但,沒有追問過為甚麼?

佛陀劇裡面,在成佛前,埋下了幾個伏筆來解釋佛陀對種姓制度的批判。

首先是小時候,他和他車夫的孩子玩的時候,被宮廷的人教他不准碰車夫孩子,因為他的種姓低賤。

這是佛陀第一次對種姓制度的質疑 —— 我喜歡跟他玩,為甚麼你們不准?

第二次是自己的王兄提婆達多,在國家妓院玩女人,就算女方已經重病,他王兄還是照樣要玩。

有人告訴他妓女種姓低賤,不能抗拒王族的求歡。

第三次的伏筆是他在農地,看到有農夫的牛車陷於爛泥中不能動,他要主動幫農夫時,被一婆羅門僧人喝止住,也是因為種姓問題。

進而兩人互辯互罵。

所以,我們看到這樣的故事發展,將來他成佛後,會特別要抨擊種姓階級制度,和常與婆羅門辯戰的傳說故事,就很正常了。

這是我覺得編劇聰明的地方,他把原版佛陀傳裡面所欠缺的 Back Story,都填補上了。

3)佛陀出世的情節,一般佛教徒就會專門想看他一出世就走七步,還步步生蓮的神蹟。

(所以有禪宗的祖師說,如果見到這樣的情景,他會拿棍子來打這個佛嬰的!)

所以這編導的處理,是非常的聰明。

他用鏡頭切換來處理:

鏡頭一,佛媽就要生了。

鏡頭二,遠在喜馬拉雅山的仙人靜坐中,看到異象,而跟徒弟說有偉大的聖人降世了。

鏡頭三,佛媽周圍被布圍繞,我們聽到嬰兒的哭聲。

鏡頭四,喜馬拉雅山的仙人描述著這位偉人時,我們看到一小孩的腳,在地上走路,步步生蓮。

鏡頭五,佛媽已經抱著小佛嬰。

所以,到底是佛陀出世走了七步,步步生蓮?

還是仙人入定的境界中,他的主觀幻覺看到佛嬰走了七步?

是沒有定論的。

當然,從第一集到第二十七集,是佛陀出家前的故事,二十八到五十幾集是他成佛道涅槃的故事。

要看這套劇,要撇開一些角色的寶萊塢式演技。

也不用太擔心要看歌舞劇,佛陀沒有在任何一幕有突然間聞歌起舞,也沒有繞著樹來唱歌。

前幾集,是有兩三次的歌舞,之後就沒有了。

這歌舞的處理也很好,因為唱歌的都是一個人,這個人不是佛陀劇裡面的角色。

他有點像是一個旁述故事的人,例如佛爸為了要隱瞞,人會 " 老、病 " 的事實,所以強行把老病的人遷走。

這旁述者,就唱一首悲情歌,歌中有強行遷人的蒙太奇,唱完後,銀幕就說『十年後…』。

有一些印度文化的細節,是要印度人才有辦法拍出。

華人是絕對沒辦法做到。

例如,佛陀女友為了要向神祈禱佛陀勝利,她倒一些水在自己右手掌心,向神祈禱後,把掌心的水在神像前傾倒。

這叫做 Argya 供。

任何印度教拜神時,都會做的舉動。

但,這種細節,是華人編導沒辦法會去留意的。

劇中有好幾幕的權謀場景,是很厲害的。

(佛陀老爸那場假民主,真威脅,是一流)也有好幾幕的安排是描述人角色有很多內心矛盾,我不說破了。

等各位自己去觀賞發覺唄!

那寶萊塢片中的女演員,都是挑選一系列的美女,這當然也是權謀,不是嗎?!

如今的電腦資訊時代,你只要稍微上網搜尋一下,就會看到想知道的資訊了。

無知,變成是一種選擇?

無腦,演變成是一種生活態度!


























來源:網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