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7日 星期日

覺 (上篇)


問:我想開始修習佛法,有什麼好的建議?

回應:在我看來,佛法是一部 “ 覺 ” 的方法:去覺醒、覺悟的方法。

怎麼去覺醒、覺悟呢?

用 “ 覺 ” 本身,即覺知——透過覺知來達到覺和知的過程。

覺什麼?

覺一切發生的實相;知什麼?

知一切發生的原理。

具體覺什麼呢?

無非內外,無非人我。

內指心念,外指萬事萬物;我指心念,人指萬事萬物。

所以重點是向內——覺自己的起心動念,向外——覺知萬事萬物的生滅變化。

再進一步說,根本沒有外部世界——萬事萬物以 “ 念頭 ” 的形式進入心,因而重點就是念頭。

因為修行人的覺也只有一個,因而又可簡化為:以覺觀念。

人心念頭日生萬千,其實所存、所要觀也只當下一念,因此再簡化為 " 覺一念。"

整個生命的實相是只存一念,若一念覺,即真覺全覺。

因而 “ 覺一念 ” 又名 “ 一念覺 ”。

修習佛法有什麼好的建議?

一念覺法。

一念覺法包含幾層含義:

一、修行的人是 “ 覺 ”,所修習的對象是 “ 一念 ”。

二、若你在一個念頭上覺了,你即是覺了;不存在永恆的覺醒。

一念覺即覺,一念迷即迷。

成佛只在一個念頭上,凡夫和佛只一念差別。

三、它即修行的方法,心生八萬四千個念頭,不必各個都管,只管當下一念,也永遠只有當下一念可管。

四、一念即是正念,正念必是一念。

一念覺法又名正念覺法,但稱 “ 一念覺法 ” 更明晰、準確、無誤解。

一念覺法的最終目的或最終結果是一念覺行。

一念覺行——一念覺醒,能一念覺醒,必然能一念覺行。

根據傳統的說法,修行重點修般若,般若名三種——文字般若、觀照般若、實相般若。

這三種實質是一種,都和 “ 一念 ” 有關。

身外並沒有一個世界,所有世界的萬物進入我們的 “ 心 ” 時,它無不化現為我們的念頭被我們感知。

因此對心來說,實質並不存在萬事萬物,只存在念頭。

因而可以說,一切 “ 文字 ” 皆是念頭,念頭即是一切。

那麼,當我們讀文字般若時,顯然讀念頭。

“ 讀念頭 ” 又叫觀察起心動念;“ 觀察起心動念 ” 又叫覺知;“ 覺知 ” 又叫觀照。

所以文字般若即是觀照般若。

觀照的最終結果是發現了實相——什麼是心念的添加,什麼是事物本來。

不斷地 “ 閱讀 ” 文字般若,不斷地觀照,最終你會瞭解實相般若,因此文字般若即是觀照般若,觀照般若即是實相般若。

事實上它皆是言心及心的功用而已。

所以說,三般若是一,皆和一念有關。

三般若的修法,就是一念覺法。

一念覺,覺一念,萬千佛法化簡單。

如果你是一個懶人,不想讀經、拜佛、打坐、趕廟、跑道場——修行一念覺:質疑那念頭,調查那念頭,化解它。

然後你就能從一念上解脫;從一念解脫,即從念念上解脫,然後你就真解脫了。

只是,無論你做什麼,覺知那小小的一念。

最簡潔的修法是,直修一念覺,或在修任何法門上,都不忘一念覺。

那麼這樣的修行,最簡、最快、最正,最利益自己。

一念覺法,是化繁為簡的般若法門,是新時代的正法,是頓教的別名。

它至最簡,直剩、只剩:“ 一念 ”,“ 覺 ”。

依這三字堅持不輟,勤勉真修,必率先覺悟成道。

還有…

智慧是惑亂的根源,
人們卻視它為寶貝,
智者找到又扔了它。

對於找到又穿過它的人,它是一家舒適的客棧;對於找到但住下來的人,它是一間機關重重的地獄。

你想真正自由而不被任何纏縛嗎?

佛陀說,無智亦無得。

老子說,比智慧更智慧的人把智慧扔了。

我說,立刻停下來,所有的陰謀心念都破。

我穿過智慧的城堡,
走在無人也無物的那裡,
而那裡的盡頭就是這裡。

我在這裡,什麼都不想要,
那什麼都不想要的心,是智慧的根源。

比智慧更智慧的,是這顆空無的心。

我只守持這一顆心,把一切都丟掉,
我把這 “ 守持 ” 和 “ 丟掉 ” 也丟掉。

無智亦無得。

你認識到了嗎?

它是一切的終點,
因為它,也是一切的起點。

佛與智慧無關,你知道嗎???

因為…

凡夫執智慧,以為得到了,懂得更多,學得更多,裝載更多;但是空性智慧,非凡夫之智;空能無限,無所不能,也一無所有;非有所得之智。

有時我們感覺自己對一切道理都明白,但是遇到麻煩的時候就痛苦得要命,怎麼會是這樣啊?

我對他那麼好,沒想到這個人對我這樣啊!

總是反覆在想,這就是修行的力度不夠,對法只是了知。

但是只有了知還不夠,必須要實修,才能控制這些情緒和煩惱。



感覺人到了一個年紀,經歷過一些事情,喝啤酒會變順口!

























來源:網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