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4日 星期日
修行不光是為了快樂
在某網站有看到一篇文章,是探討身心靈學派的一些症候群的文章。
文中探討了十種症候群,我覺得要加多一個:靈修烈士症候群。
Spiritual Martyrdom
烈士症候群的病徵是:覺得自己的不幸、不滿是菩薩或上帝給他的考驗,或宇宙給他的功課。
試想一下:芸芸眾生中,上帝、菩薩或宇宙,要挑出你一個人來給你考驗和功課,你應該是比其他眾生更特別、更重要,更是菩薩、上帝和宇宙的選民。
呃,講錯了。
選民是一群人,不是一個人。
你應該是南無宇宙上帝菩薩摩訶薩的獨子或接班人。
不是所有的發生都有其神秘的原因,not all things happen for a reason, some times shit happens for no reason.
有一些的不幸,就只是很隨機的意外。
有一些的不滿根本不關宇宙上帝菩薩的事,只不過是當事人的一些小言行的問題。
(例如:一些人講話的時候,惹人不喜,是因為他嘴賤、體臭,或動作太大),他不需要去沉思更深層的意義,更不需要去明白生命的實相。
加入你有一個常年解決不斷的問題,第一階段你可以自己去思考,解決不到的話,第二階段可以去找多個專人來問。
還是解決不到的話,才去問神問宇宙。
而且,就算你要跟宇宙上帝菩薩祈禱的話,不要祈禱你要的目標。
問問自己『怎樣的人是值得擁有我要的目標?』,然後祈禱自己變成那種人會好過祈禱得到那樣東西。
另外…
一般勵志書或激勵課程中所講的『先顧好心情,再做好事情』正能量宣言,造就了不少的迷思。
NLP被稱為是心智的科技,確實有一些技巧是可以調整心情。
這套『先顧好心情』的思想,納入成為 NLP圈裡面著名的『狀態管理學』(State Management),如…
要見客戶前?
先啟動一個讓自己進入巔峰狀態的心錨,或做卓越圈的冥想,先讓自己快速的進入狀態,然後才見客戶。
要搭訕把妹前?
也做同樣的東西來管理好自己的心情。
一般的也同樣有各種方法:諸如做過體操,做深呼吸冥想,練練氣功,向神佛祈禱等等。
也不是說這些方法沒用,這些方法的效益附帶著兩個缺陷:
一,狀態是情緒,情緒是腦內細胞放射的東西,它的接受器是會疲化的。
剛開始你用心錨進入80%的狀態,久了,同樣的藥量只能得到 50%的藥效。
剛開始你要祈禱5 分鐘就進入狀態,久了後,同樣時間的祈禱不會啟動同樣份量的狀態。
二,這是更關鍵的問題:是誰說一定要有了好的狀態才能做好事情?
成熟的其中一種能力就是 —— 就算心情不好,狀態欠佳,也得硬起頭皮去把事情做好。
若硬要說搞好了自己的狀態才能去做事,這豈非是頭上安頭?畫蛇添足?
本來不需要那麼麻煩,現在你無端的多了一個步驟。
也因為多了一個步驟,就會多了一個藉口:『今天狀態不好,我看就算了。』或『今天狀態不好,所以我的表現差。』
你們可能會問:『難道這些心錨或心靈技術毫無價值嗎?』
當然不是。
所有的技巧,都有其價值,但,不要誤把改變的主力放在技巧上。
這些技巧如同是個拐杖,你雙腳無力時,拐杖能夠幫你步行。
不會放下拐杖的人,永遠學不會正常的走路。
人,能改變,不是技術厲害,而是人厲害。
所謂的『人』,就是你的價值觀,你的信念。
證嚴法師曾說過一段話:「原諒曾經傷害過你的人,也要做一個不輕易被傷害的人。」
(上面這段話,就是在下心錨…)
很多的時候,我們需要給自己的生命留下一點空隙,生活的空間,須藉清理挪減而留出;心靈的空間,則經思考開悟而擴展。
不要在人我是非中彼此磨擦,有些話語秤起來不重,但稍一不慎,便會重重地壓到別人心上;同時,也要訓練自己,不要輕易被別人的話扎傷。
日本東密有十緣生觀來指出一切的虛幻性,其實就是十種比喻,如陽焰、幻術等,來讓行者 " 無執 "。
藏傳的道果教法共用二十多個比喻,雖然每個比喻的意義大都是一樣,但,要我用二十多種如幻的比喻,也不知道有沒有能耐都想得出來。
計有:夢、迷幻藥、病、魔、重影、眼翳、旋火輪、快速轉身、幻術、陽焰、水月、閃電、湖影、乾達婆城、雲叢、彩虹、諷誦、燈火、鏡像、印相、放大鏡、種子、酸味、迴響。
宗教確實是需要文學創作的能力。
再來:
只要有一懈怠之心就無法成就任何法,任何人只要生起一個懈怠心,就會將修行心給損害掉。
世界上每天都有新發明和推陳出新的物品,我們若對一項起了追求的物欲心,就難保不對其他東西也起貪念心。
這些物欲追求、誘惑關系就會令我們生起懈怠、放蕩的心,所以應更加小心。
全世界最棒的工作與生活在哪裡?
我認為是微笑。
微笑可以使人熱情並樂於工作,微笑可以拉近人與人的距離,分享友善溫度,因為我在朋友的孩子身上看見微笑的力量。
法國浪漫作家雨果說:「有一種東西,比我們的面貌更像我們,那便是我們的表情;還有另外一種東西,比表情更像我們,那便是我們的微笑。」
還有…
在提到禪修時,很多人認為它是訓練自心變得非常專注,或是教導我們如何放鬆,但實際上禪修的意義遠遠超過於此。
禪修是一種將某個內容深化為感覺經驗的過程,讓它成為我們感受的對境,讓我們能夠實際將它運用於自身。
禪修能徹底轉變我們的生命,塑造我們邁向未來的道路。
最有效的禪修是用來對治煩惱,不管煩惱是什麼,禪修的動機是為對治煩惱,禪修就可以變得很有效。
反之,即使禪修方法基本相同,如果動機模糊,或沒有集中焦點在對治某個問題上,效果就不大。
因此請記住:禪修,事實上一切佛法修持,如果能用來對治某個問題或煩惱,將發揮最大的效力。
我們總是習慣性地想逃避衝突,讓自己變得更好一些,把事情修飾得更美一點。
我們總想證明痛苦是一種錯誤,以為事情都做對了就不會再有痛苦了。
但是如果把所有生起的現象都視為覺醒的能量,那麼藉著這種觀點就能逆轉我們的習性,鼓舞我們去觀察自己生活中的天葬場,以其作為修行的基礎。
當害怕、擔心一件事情時,甚至連作夢都會夢到,因此若是我們能夠懂得如何去思維的話,就能夠將我們「心」的困難跟痛苦減少。
當我們碰到外緣的各種苦難發生時,便要去觀察它們的本質跟自性,如此即會發現這些苦的外緣都是因緣和合的,並沒有一個真實的本質存在。
好像:
短視,讓我們看不見自己的行為及其長遠後果之間的關聯。
在只追求物欲、忘卻內心的時代裡,雖然我們一生都在忙碌的奔波,但卻無法獲得人生的實義。
所以,應該憶念和學習先德們的才智,培養千百年來人與人、人與大自然之間的那種清淨無垢的情感。
任何一種修持,不論它看起來多麼有益,或令人感到振奮,如果它未能抵觸你執著於恆常的習氣,如果它狀似無害,卻鼓勵你忘卻無常的真諦與現象如幻的本質,那麼它帶領你所走的方向,終將與佛法完全背道而馳。
不論修持何法,都要把握要點,不論是大乘小乘,都要先了解及抓住什麼是重點,而不是捨本逐末,把重點擱在一旁,去修持外在的習俗和傳統等,而忘卻了真實的法教意義,這樣就很難成就任何事情。
“ 法 ” 就是我們每一個人現在都具備著的一念微細的善心,可以是信心、虔誠心或是慈悲心,都可以。
或者說,“ 法 ” 就是我們從小與身俱來的一念善心。
現在,請大家好好的回憶,將我們本有的微小善心開顯出來。
我們要知道,有了這念善心,一切佛法的修持才能開展。
來源:網路…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