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有一句話:初學者的心態;擁有初學者的心態是件了不起的事情!
不要迷惑於表象而要洞察事務的本質,初學者的心態是行動派的禪宗。所謂初學者的心態是指,不要無端猜測、不要期望、不要武斷也不要偏見。
初學者的心態正如一個新生兒面對這個世界一樣,永遠充滿好奇、求知慾、讚歎。------賈伯斯
初學者變成博學者後再回歸到原點心態。
初學者是無,空空的毫無洞見;博學者是有,充滿猜測、期待、武斷、偏見,然後省修到放下這些所有回到零,他便不是一,也不是零,是一種超越。
你平常想了解一件事情時;問問題的模式,也主宰了你思考的素質?
因為,思考的其中一種方法就是問自己問題。
問得模棱兩可,就會有模棱兩可的答案。記得,模棱兩可的答案等於沒有答案?
所以,思考中用模棱兩可的模式問自己問題,也就等於沒有用到腦!
小孩子會把自己的感受的責任;交給父母或其他外人,但,當大人也把自己感受、快樂、痛苦的責任交託他人,就是不成熟的現象了!
外在的遭遇,或許不是完全我們的責任,但,面對這些遭遇的情緒卻百分百是我們的責任!
如:有些FB網友裡面,會有一些人是慣性的上載自己的悲傷,他們美其言為發洩或渲洩自己的情緒。
我不排除這個可能性,但要渲洩的話,需要有觀眾才能渲洩嗎?
就好像一些人會解釋對自己家人肢體或語言暴力,其實是因為在外面受了氣,所以回到家才會拿人來出氣的理論一樣的愚蠢!
因為這個拿自己家人、孩子、伴侶來出氣的理由;是這些人在他的眼中好欺負,而且欺負了不是很積極的還手。是這個人欺軟怕硬!
在FB裡不斷慣性的埋怨人家怎樣對他不好或悲傷,這是他們想得到人家留意,要人家 Pay attention的方法。這種人平常的時候,也會用類似的策略(習慣)來得到人家的注意 ...
所以,你得留意到這種人是長期有同樣問題、同樣的悲傷等等。他們不是想要解決問題!除了喜歡舔傷口的這種精神自慰的感覺,他們更喜歡自己精神自慰時人家過來觀賞的虛榮!
真的是要改變的人,可他X的 ... 沒那麼多的時間不斷自憐!
有時候自己 ... 輕輕的愁(自憐),會比宣泄式的訴苦更動人滴!
有網友問:『以你所掌握的技術、資訊 ... 若要開一個宗派,成一教之主,應該很容易!為甚麼你沒有做?』
答案是:我目前的認知程度還不適合做教主!
我說過,要做教主的人,要有點瘋!
因為理智的人是帶領不了蠢人,蠢人也帶領不到蠢人,只有瘋人才能帶領蠢人!
但,你不能瘋到徹底,例如:瘋到如莊園之流的 ... 是沒辦法把宗教事業做大。記住,教主可以相信自己的屁話,但教主不能比信徒更信自己的屁話!
信自己信到忘形的,沒能力也沒辦法把教派的事業推廣得順暢,因為他已經活在自己的世界內,沒辦法進入普羅大眾的內心世界去引導他們。
教主也不能太清醒、太理智而純粹以策略行銷的角度來看待教派的推廣,太清醒的教主,他的教義就沒有宗教活力。
而且,宗教教義不需要邏輯。把教義修補得沒有邏輯漏洞的話,那會變成哲學!但,要記得,哲學不是宗教 ...
宗教就是要有些不邏輯的地方,而這些不邏輯才有機會讓信仰成形。
信仰,就是沒有邏輯、沒有證據的。有的話,就根本不需要你的信仰!
我不能成為教主的主因,是我太清楚的知道這些,我要做新興宗教背後的軍師,或者還可以。
不過,這不代表我以後不會成為教主。因為不少的教主是後人成功包裝出來的,大部份都是第三代以後!
因為第二代的是跟祖師爺最接近的,也看到祖師最人性的一面。只要祖師往生後,第二代傳給第三代時,陰陽相隔的距離就會有想像空間!
第三代的人很嚮往祖師的風範,但只能透過第二代(曾經親見、親拜師)來嚼摩祖師的教誨。
而第三代弟子中,若出現一個宗教情操和理智皆高的人,他就有機會用他的理智來為一個他沒見過、只活在他想像中的偶像,塑造一個完美!
之後,這教派的傳播力就會變強,因為教派的故事、神話、教義、理論都趨向完整。但,都已經是面目全非了 ...
我認為 ...在外在的追求上,永遠要知足;在內在的追求上,要永遠不知足!
來源:網路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