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6日 星期三

再釋五味---讒、纏、饞、蟬、禪...



什麽是五味禪?

其一、是外道禪,謂帶異計,欣上厭下而修者。

其二、是凡夫禪,正信因果亦以欣厭而修者。

其三、是小乘禪,悟我空偏真之理而修者。

其四、是大乘禪,悟我法二空,所顯真理而修者。

其五、是最上乘禪,若頓悟自心本來清淨,元無煩惱,無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畢竟無異。
(依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禪。)

什麽是一味禪呢!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不動搖、能生萬法。」

稱為「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這就是 "一味禪"。

這一味禪以心印心,不立文字,實相無相,是極則的教法,頓悟自性,見性成佛,不立階位。所謂道也不得,不道也不得。的真如自性微妙法門是也。

禪門有一公案的語句,「無人接得渠」和「無人識得渠」相去多少?

這是當時的語體,目前語文有別,漢文底子不強者,很難暸解對話的意思,便成障礙難懂。

「不是語言文字意識分別,可以識得的這個。」

注意:這不是夏季在樹上的蟬(或稱:知了);也非秋鳴悲泣的秋蟬 ...

夏蟬尚知了!秋蟬不知了 ...

看禪門公案有如觀自掌紋,那又有何難哉!不論識與不識,請千萬別先落入意識分別來研究公案 ...

古人行徑了得,真修行辦道,何必在乎多寡,能真參實證足矣!

至於住山問題,汝若無如是見地,如是修行者,千萬別效仿。
為什麽?山高水急,夜黑風高。更遇氣候驟變時,狂風暴雨。
夜黑伸手不見五指,羣獸怒吼,鬼哭神號。
最好有野地求生能力者,或經高山野訓者,若真修行方談住山。
况且修行不在離羣獨居,龐居士曰:「神通及妙用,運水與搬柴。」
六祖云:「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特此一辨。

「古人修行用心處,確實不易啊!」

禪師常曰:「離言說相,離心緣相。」
作功夫不能得力者,或者只是依文作解。
皆因以見聞覺知上的知見,化作知識學問,把古人的傳法語錄,當作自已的見地和境界。
成為牢不可破的意識形態。
此正謂「依他作解,塞自悟門」。

為何!只因自心本性無相故也。
這無相的真如自性,起一念心去求,求而轉失,用語言文字去說明,越說越迷糊。

妄念念妄,佛在何處?念佛者迷在唸,因空唸尋聲,聲是塵、聞是根。
十八根塵識不了,何時得作佛去呢?參禪者迷在心,以心為佛!

「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這心是指意識心,非自心佛性。〈此是現代文學的盲點。〉
意根參禪名曰解悟,即是識知辨聰的暸解,非宗門的頓悟自性。

禪門師家的手法,並不是耍猴子戲。
我人累劫以來的習氣,若說是心是佛,他便 "著" 有一個心。
要是跟他說當下即是,不管販夫走卒,唱歌喝酒,大言不慚的說,我當下即是,一切隨緣。
諸仁說句公道話,此時此境是誤?是悟?
我們開眼見物,看山是山。耳聽一切聲,語言、音樂,心隨聲塵而起伏,故禪門曰:「觸目不會道,運足焉知路。」

若有人替你作解,卻是誤你大事。
不是不大慈大悲,而這悟道的關鍵,要你自參、自悟、自肯。
別人吃飯不飽你,別人喝茶不解你渴。

參禪悟道不難,但這些古文讓現代的學人,如丈二金剛摸不着頭腦。
現代學生學白話文,這些古董文學,我因自幼即學書學詩和古文哲學,當然不難。
反觀現代學子,個個是碩士博士〔科別有殊〕,自尊心作祟,那肯棄下就問呢?

古人修行安心存誠,今人求知愛訣而不貴自性,故修行者眾而得證者鮮。
「文不用繁瑣,得眼則證。功不在浩瀚,唯精唯誠。千經萬典唯心而證,不在心上用功,再多言句字也多餘。」

公案的精神在『不著相』。著相是修行障礙,無論是禪淨密律,修行重在證悟佛道。
一般人的知見,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說悟迷悟,以悟境中卻乖法體,唸佛循聲,迷頭認影,乖離自性,何時得見西方。

我們這一代,連參禪悟道的下手處,都找不到一個人可問,要參大徹大悟的祖師,更難上加難啊!
不是慨嘆!道塲雖眾,真的宗門祖師卻難找啊!
末法眾生福薄障重,有人想修行,就已是奇蹟了 ...

古人云: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時度此身?共勉之!



來源:網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