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會遇過一些人,會講一些他自己很有興奮的話題,而你則是完全不明白或沒興趣的。
例如,可能有人很興奮的跟你分享,他的寵物如何可愛,牠排泄時的表情如何賣萌,硬跟你講了一大堆,要你接受。
你不是討厭他養的寵物,你只是完全不想去感興趣。
人有時候會活在自己的精神慰藉世界中,問題不大。
他不斷找人分享他的 " 爽 ",也不是問題。
因為確實有些時候,這些人會找到知音 —— 一群有同樣精神自慰話題的朋友,圍在一起,各有各的精神自慰狀態。
就算這些人是在對牛彈琴,也即是聽眾對他的話題一點都不感興趣,問題也不大。
這些精神自慰暴露狂(就是要給人看到,自己才會爽的意思),只是要自己爽,就算你是牛,請繼續的吃草,以後盡量少見這些精神自慰暴露狂就行了。
不蘭問題就會是:當對牛彈琴,而牛不欣賞的時候,一些精神自慰暴露狂會埋怨牛,他們會希望牛明白自己的 " 琴藝 "?
換句話說,如果一個人不斷跟你分享,只有他自己才爽的話題,是為了得到你的認同,或者認為他分享了給你,他的爽,而你應該就會讚揚他。
你就要小心這類人!
因為這個人的幻想中,是要你崇拜他。
有朝一日你只是坦白告訴他,你對他精神自慰話題不感興趣,他就會覺得自己被騙,覺得你很不應該。
我有時候,也會因為一些自己有興趣的話題而對牛彈琴,但,我從來都不會是為了得到誰的認同,就純粹是 " 分享 "。
那些在幻想中很需要得到你的認同的人,最後得不到認同時,會扭曲到發怒的,因為他們覺得自己被你騙了!
但,事實上是他們一直在幻想中騙自己。
這跟那些自認是好男人,對心儀女生猛獻殷勤的做法一樣,這些男人也是一直都活在自己的幻想當中。
在幻想中很需要得到女生認同的男人,獻殷勤時,就是一種精神自慰暴露狂的做法,最後被女方拒絕時,那種憤怒會超過正常程度。
我們要得到人家認同的這種心理,也算正常。
不正常的地方是:你不斷的用一個你自認為很自豪、人家沒興趣,但你又以為人家有興趣的話題來展示自己的價值,還一直希望被接受。
你不斷精神自慰,但又一直得不到高潮,最後必然是扭曲收場。
自欺又欺人者,自有其可恨之處!
就像…
近三十餘年的研究潛意識念力,就會完全對有些想變成 X 戰警般的超能力沒興趣。
如果你一直以來都很相信命理(星相風水等),而且認為過去的你,確實如同算命師所言那般,逃不出自己的命格。
而你又想重新開創屬於自己的命運,那麼這裡就會適合你,你會學到如何用幾個簡單的心理元素,就能得寸進尺的改造自己的命運。
讓運氣變得順暢,這還只是開始。
野心大的人,也會讓你知道,如何把命運再提升,變成內在的自我修煉,不斷進化。
除了相信命運的人,還有另一種人是希望透過宗教信仰的力量,來改變自己命運的人。
不過,同一時候,他們也可以開始把自己過去信仰的對象,變成一個有效率可以改變自己命運的工具。
是的,不管你信觀音、耶穌,還是玉皇大帝,大部份的求神拜佛能夠改變的命運,是屬於很基本的生存需求。
不過那些,除了保命以外,其求神拜佛到妻、祿亨通的,卻是極少數的。
特別是如果你的教團,還不斷灌輸業障思想或原罪理念的話,妻、祿就更加與你沾不上邊。
難道是這些信仰的對象,自我產生的一無是處嗎?
根據某些心理學派,這些信仰的對象都是人類群體潛意識裡面的原型能量,難處就在於那原型能量是不會太關心,你個人的妻、祿問題。
當年是因為花了很多時間研究信仰的力量,也做過不少用信仰之力,來改變自己命運的實驗。
後來,才了解到如何啟動這些原型力量,來完成自己世間上的所求。
還有:
有時候,正面思考只能帶給你短暫的快樂,而更多的時候,是你發現自己無法維持正面思考的挫折感。
唯有我們學會感受、允許與體諒負面情緒的存在,情緒平衡了,你就不再感到困擾,你也不需要逼迫自己正向思考了。
現代人越來越不能吃苦,不能安受苦、不能忍辱,因為大家現在嚮往的是舒適方便的生活,最好一點痛苦都沒有,因此稍微受點苦,心中就難以適應,比起過去修行人來說,現代人更容易感到不安和恐懼,稍微一點苦,就難以承受。
那,是誰說人一定要正面的?
那個所謂的 " 正面 " 又是什麼意思?
是你不能生氣、難過、悲觀、沮喪、抱怨、擔憂嗎?
是你無論如何都要往好處想,不論你心裡多麼委屈嗎?
當你否定自己的感覺時,你還能覺得自己是值得信任、有價值的人嗎?
當你壓抑自己的感受,要求自己正面思考卻又辦不到時,你還會覺得自己是能力很好,對生活有控制感的人嗎?
當你不願正視自己的感受,你還會覺得自己的感受值得尊重嗎?
我們不需要去爭論,我們要活得如何正面才對自己有幫助,而我們需要的,是去正視你內心裡正在發生什麼事,是什麼讓你有這些感受,又是什麼不允許你有這些感受。
人都擁有七情六慾,就會產生情緒。
而我們在成長的過程裡,都對情緒給出各式各樣的解釋,也對負面情緒有各式各樣地標籤,也似乎認為只有正面情緒才該被保留,卻不自覺得在體內,積藏了更深厚的負面情緒。
你就明白光學會 " 壓抑 ",還有一直用假像的正面思考,並不會讓你有比較快樂?
再來…
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世界 ” 是同一個世界,但從不同的心眼望去——便產生了不同的世界。
我們雖然都活在同一個地球上,但卻在各自的感知裡。
本性的喜悅,源自心認識到它什麼也不真的實有——只有無窮無盡的相時,產生的自喜。
也沒有人能把你,領到覺悟的面前一樣,這事必須靠你自己來進行,去參悟心所曾迷惑它自己的過程!
去過一種沒有目地的生活……
目地像一位不安分的、有鼓動性的嚮導,它帶我們離開當下。
凡事若沒有目地,我們自然活在當下;或者,頭腦不相信它為自己創造的目地,它自然在當下;或者,頭腦認識了目地的虛妄性,它自然活在當下。
沒有目地,頭腦不得不在當下。
它沒地方可去,它沒事情可做。
它不得不與當下的一切在一起。
心在它之所及的一切處休息。
這種心在一切時處的休息,就是修行。
若你的修行,不是心的休息,那麼,那不是修行。
那是心忙碌在另一種事情,就像忙碌任何一種世俗的事情一樣。
修行是心的休息,若心休息,便是修行,心不休息,非修行也。
沒有目地心,自然在當下,自然與萬物待在一起,自然享受當下的美好。
來源:網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