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看到的人間興衰得失詮釋為:無常。
道家看到世間的陰陽消長詮釋為:自然。
權謀家看到人性的善變,其實一樣也是無常和自然。
其實大家看到的東西都是一樣的,只不過佛家的結論是要超脫無常,道家是要逍遙的順應自然,權謀家則是要駕馭人性上的無常和自然變數。
佛家的要超渡無常鬼,道家會跟無常鬼共舞,權謀家好像玩寶可夢般,把無常鬼捉起來訓練。
注意…
寶可夢,這個遊戲並沒有把人變笨,它只是讓笨蛋變得更明顯!
既然人生只有一次,就活出想要的姿態吧!
只要是盡情的…坦然自在的心,無論什麼樣的姿態,都是最美最動人的姿態。
一個人時享受一個人的生活。
我們的孤獨看似失敗,但只要懂得享受孤獨,那樣的人生,更勝於必須依賴另一個人才能活下去的人生。
願你們也學懂,有機會一個人的時候,享受一個人的生活。
我們時常把不能選擇的事情,稱為註定,又時常把不能選擇的人物,稱為認定。
「不只呢!還有名叫 “ 天意 ” 的梯公貝亞。」
如何淨化外在所感知的對境呢?
這個現前的覺性——心的覺醒狀態——不會因念頭而敗壞,且感知為自然的光明。
如此一來,不論顯相如何現起,它們實際上並非真實,且不被執持為真實的事物。
對於所有這一切,以及所有其他事物,你都不抱持宣稱擁有的態度。
因此雖然感知,卻不以那種方式執持它們。
借由離於對任何事物的攀緣,你於外在所感知的對境已然淨化。
淨化對境,並非指你不再感知對境,而是指在光明與空性之中,不執持且不攀緣於對境。
猶如鏡中影像之例,雖然顯現、卻是空的,因為沒有任何事物可以執取,你的感知便稱作 " 對你自己出現的感知 "。
由於其間的明覺令人歡喜,這是認識你自己自性的教言:在修持的時候,無不了知,你自己的意識清楚、清淨且清醒。
修持時,你將體驗到自己內在、本自即有的覺性既不會因有念的態度所敗壞,也不會攀緣於大樂、明性或無念。
由於它本身是佛的心,你已經認出你的自性。
一旦你的思維融入到本然的覺性之中,甚至不會有 " 念頭 " 這個名字。
「自處」本來就不需學習。
在我懂事以來,「自處」便是我活動的核心。
大多數的人,一生都在打自己的城市保衛戰,但自己不知道。
例如,每當你和你的愛人爭執,和你的小孩爭執,和你的朋友爭執,那都是在打你的城市保衛戰。
我們打的艱苦卓絕,我們為此受了很多苦,付出了很大的代價,有些人一點也不知道;有些人知道,但停止不下來!
這場個人思想領域裡的戰爭,不同於普通的戰爭,因為它的勝者就是輸家。
在這場喜好、信念和習慣的保衛戰裡,你越贏就是越輸。
當然,自處不等同自閉,在其他人眼中我不過是個慢熱的孩子罷了!
在這場喜好、信念和習慣的保衛戰裡,如果你勝了,那麼結果是,你繼續守著原有大小的城池過日子。
你什麼都沒變,你還是那個舊有的國家。
因為你勝利了,你的城牆更加堅固了;下次更難有人打破。
越沒有人打破你的城牆,你一生只擁有那麼大的城池,再也沒有開疆闢土。
你意識到了嗎?所謂修行,就是打破這個牢獄——丟棄這個城。
你認識到了嗎?所謂覺悟,就是發現你守著的、你活在的那個城,根本不是真的,那是虛構的,那是一個巨大的幻覺。
作為修行人,在修行中,我們要時刻看見自己的虛城;看見自己是如何為保衛這座虛城,而進行愚蠢的、荒唐的保衛戰;我們要看見那個城主,不要被它指揮、掌控和命令。
事實上,生命本身就是一座虛城,那裡沒有主人,沒有城主,更沒有一件真實的事物。
你從生命這座虛城裡醒來了嗎?
放棄你對它的守護,但快樂地活在其中。
你出沒在這個生命中,那是一位夢中的人出沒在夢中。
不過,對於修行人,這就是修行。
放棄自己的喜好,更新自己的信念,改變自己的習慣——丟棄自己的城池,有意識的輸給他人,就是修行。
習慣了「自處」,對於我,便是一個人這樣看似熱血的概念,也不知變了多少,留下的又有多少,只是由小故事拼湊而成的風景,還能依然動人。
陽光普照的瞬間,照透了揚起的塵埃。
空性智慧升起的剎那,就會見到一切游舞所現的本面。
就像微雨午後的陽光透射而來,在那一線中看到,才是澄藍無雲的天空。
如果你想擁有渴望的人生,那麼你得先放下心裡的猶豫與恐懼,然後去做你不曾做過的事!
成功是自我實現的,並沒有偶然的機會。
現在的時間剛剛好……
一直以來我們都說著別人想聽的話,聽著別人想說的話,除了客套話和恭維的話,是否還存著一些說不出口的心底話?
與自己對話,找出對的自己,走對的人生路,這樣才對得起自己。
— 分享 —
「惡友」是要看心態的好壞,而非直指外道,不能醬單純區分「只要佛教徒就不是惡友,是外道就是惡友」,因為有時,與外道接觸,反而讓自己會變得更好,與佛教徒接觸反而帶壞自己!
來源:網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