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7日 星期三

轉經或被經轉?


人要是沒錢;還不如當鬼,湯要沒放鹽;還不如喝水。

人在江湖飄,你會慢慢發現,一顆好心,不如一張利嘴,好心永遠比不過好嘴。

現在的社會,現在的人,誰虛偽,誰就高人一等,誰真誠,誰變傻瓜一個。

你聰明,會有人說你心機重;你努力,會有人說你運氣好;你天生樂觀,會有人說你虛情假意。

日子,酸甜苦辣;生活,柴米油鹽;相處,喜怒哀樂;感情,是一直都不會改變的!

人活著,總是禍福相依。

人活著,不求問心無愧,至少要無愧於心。

總是覺得時間不夠。

那是一種「壓迫感」,說不上來。

讓你太忙太累,時間不夠用的罪魁禍首,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

還有…

每個沒有質疑過自己信念的人,都像海水中的浪花一般。

看起來我們都在過著 “ 自己的 ” 生活,其實根本沒有 “ 自己 ”;我們都在過著 “ 他人的 ” 生活——只要你還相信和他人一樣的信念,你就沒在過自己的生活。

除非你學習運用正念生活,除非你已成佛,否則,一個人從來沒有過上 “ 生命 ” 的生活,而只過著 “ 業 ” 的生活。

只要你的信念系統不變,只要你所相信的東西還一樣,那麼,你就不可能掌控你的命運!

也許一時你認為自己是生命的主人,但那是在夢中才存在的。

遲早你有夢醒來的時候,發現自己一直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而悲苦。

如果你們時常,會有所謂的 " 悲嘆 ",這就是了!

我們該怎樣改變自己的命運或業力之流?

首先質疑你的信念系統,其次活出你新的信念系統。

身體是活著的 “ 藉口 ”,是意識存在的顯示和工具,它是怎樣的,從究竟上來說,一點都影響不到心。

我們的身體就像陽光中飄浮的一顆塵埃,它只不過顯示了光的存在。

我們認為身體是我們痛苦的因,其實身體自始至終都不痛苦,從開始到結束,都是進入錯覺的心在自己痛苦——借著身體的原因。

有人認為,有一雙眼睛像X光,或能看到天國景象的眼,就是天眼?

事實上,我所理解的天眼並不是這樣,天眼,只不過是一顆心眼——心的妙明覺知。

在我看來,凡是能得知自心妙明覺知的人,五眼的最高神通都獲得了。

不能看見自心的形貌,而看到其它的人,皆得到的是一顆幻眼,而不是天眼。

有些修行人很重視自己的眼,其實佛陀說過,能看見一切的是心,不是眼。

還有:

無常充斥世間,在任何事上,誰要期待既定的結果,就痛苦……

智者瞭解這點,所以他對一切沒有要求,他只是反應與反映,他永遠活在此時此地的當下。

他不抓住過去,不翹首盼望未來,不執著現在,只是像一棵樹被風吹過。

智者跟隨無常流動,就像風箏跟隨風飄飛,就像隨著水而流動的沙。

他無法執著某事,因為心念無法停住不動;他無法保持苦,因為無常的因緣無法保持它自己。

智者沒有心,在他面前唯物,只是存在。

智者若盲,他只看到眼前的;智者若聾,他只聽見內心的;他似乎心智不健全的,像個嬰兒。

無苦的生活似乎是這樣:不堅持自我,不樹立觀念;不駕馭變化,不控制事物;若聾若盲,至柔至弱,猶如嬰兒。

按規律辦事的人無苦,實事求是的人無苦,清醒和理智的人無苦,熱愛現實的人無苦!

再來:

南傳佛教或稱原始佛教,無非三法印、四聖諦、五蘊、六入、七覺支、八正道、十二因緣、十八界,講得是一個空性,所以佛及諸聖弟子悟入而涅槃。

大乘經典,將其精義點明而造般若,也是空性智慧,悟者明心見性,開悟而至成就。

密教成就的祖師,也是藉由悟到空性,明心見性才成就,造論造冊,無非闡述其所知所悟開曉後人。

如此經典累牘浩瀚如海,實則提綱挈領只一空性智慧。

心經一個空字,金剛經一個無字,悟則一經通萬經皆通,不悟則處處滯礙難懂,最多如鸚鵡學舌。

泰國佛使尊者說:經典如不違背三法印,即使不是佛親口說,也是佛經。

如違背三法印,即使寫著如是我聞,也不是佛經。

所以他也看六祖壇經。

印順導師說:如悟到空性,自然具足大悲心。

誠是過來人印證之語。

諸君吃飯不必吃盡天下米麵菜餚即能飽。

佛說佛典如森林的落葉,所需者只如掌中所握。

只要稍有佛教史概念的人,即知違背三法印的經典是怎麼回事。

佛使尊者說南傳的大藏經,只有百分之四十可看。

北傳就更不用提了。

學佛諸君不就為離苦解脫而來嗎?

還是此世無法住黃金屋而寄望來世呢?

還為佛法浩瀚如海而犯愁嗎?

為佛典如山而不知下手處嗎?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不是佛法,是做人的根本,所以諸宗教都在提倡。

自淨其意才是佛教的精髓,而淨意即空性,悟者即明心見性,悟後淨習氣,即與諸佛平起平坐矣。

— 分享 —

這個《認清附佛外道》,現在還在談 “ 認清 ” 喔?

應該是 “ 掃也掃不清 ” 的拖延結果!

就像是大選時,在城市區積極拉票,鄉下信徒,繼續往金錢、權利的靠攏,都是找已經認同自己思想的支持者,那有啥意思咧?

我們所眷戀的,其實就是「活在當下」的悠哉。

— 波文 —

被認為是所謂 “ 命運 ” 的一切事物,都是我們通過自己的無明製造的。

佛教徒不會同意,是某個人或某種超自然的因設計了命運,並且在很早以前就事先確定了結果。

事實上,你有能力去擁有你想要的那種命運,取決於你自己。

所以可以說,因緣既是自由意志又是命運,但是在這裡,命運應該理解為某些我們以前創造的因緣的結果,而不是被我們控制之外的力量所提前決定的。

無明的持續的習性看上去無處不在,感覺幾乎像是命運,但事實上並不是。

我們感覺那是命運,只因我們擁有某些習性已經很長時間。

事實上,被認為是所謂 “ 命運 ” 的一切事物,都是我們通過自己的無明製造的。

然後我們忘記自己創造了它,很久以後,我們認為它是不知怎麼就隨意發生的 “ 命運 ”,對此我們不會受到責備,也不需要擔負責任。

這個世界看上去千頭萬緒、混亂無章,充滿不可思議的巧合和令人費解的衝動,但其實每個人都被業力牽引,各自造作因緣,各自感受苦樂的果報,不會有錯漏。

從小就常聽大人們問說:[ 你為什麼不像隔壁鄰居家的誰,像他們那樣……?!]

但是,在我心中都會問:為什麼?

我要像,他們認為的那個誰?

我就是我自己啊!為什麼要像別人咧?

現在年紀大了一點,終於明白人生必須自己負責,別人的意見參考就好。

有些決定不見得會被其他人明白,但做出對得起自己的成績更重要。

現在的我依然想表達,世界有太多雜音,你可以傾聽,但記得聽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做出選擇、勇往直前,不要被雜音淹沒而後悔。
  
生活不是看別人怎麼過,而是看你自己想怎麼過。
  
就好像我愛看卡通,不代表我是個壞孩子;有時候我不講話,不是故作清高,只是不習慣跟不熟的人互動。

如…

我從小告訴自己,不要像爸媽,但結了婚,我卻和父母一樣?!

為什麼我們那麼相愛,卻爭吵不斷?

是個性不合?

還是價值觀的差異?

原來,我們都內化父母的相處模式,複製了父母的婚姻。

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模樣,沒必要去跟別人比。

因為你的堅持和努力,無需任何人來證明。

做你說過的,說你能做的。
Do what you say,say what you do…

所以…再見,別人家的孩子!
















來源:網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