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6日 星期四

自性五分香


所謂的 " 窮人 " 吶!

若拋開了,受害者情結,也拋掉清高情結,兩邊都不踩進去,就會坦然反觀自己。

從這裡才能開始改變自己。

受害者情結,只會把改變的責任推給人家;清高情結,只是一種高尚的自卑文化。

— 分享 —

如果你只能做一個好的基督徒,做個好的回教徒,或只能做個好的佛教徒,你通常會是一個很差勁的人。

好人會去信教,但,信教的不一定是好人。

就像…

問:

修學不能堅持,半途而廢,習氣上來就難以控制了,這個該怎麼辦啊?

答問:

產生這個煩惱的根結在於,我們在以生滅心(意識心、自我)修行;若不以生滅心,而以不生不滅妙明真心修行,則根本沒有這個問題。

在修行中,不管你產生了哪方面的苦惱,只要產生了苦惱,進入了苦惱,那說明你偏離了本位,進入了意識心,你在以生死煩惱根結作修行,而不是以正確的、諸佛所指的妙明真心性淨明體修行。

從某種意義上說,發現或認出妙明真心性淨明體,是正確修行的開始;而堅住妙明真心性淨明體,就是修行。

妙明真心性淨明體,是個啥物?

是你的心智本體,一切見聞覺知由它發起,以它為基礎。

發現而啟用它,以它而活著,是真正的行持,真正的修行。

在那裡,所有的問題都不會成為問題,所有的正念妄念都化為平等,所有的智慧愚癡是同等心用,一切萬物差別歷然而平等一如。

發現這個心,啟用這個心,修行才上路。

這個心,也是我們以前常說的觀照智慧、無我智、清淨智、無師智、根本智等等,有無數無量名字。

名字有無數,所指皆是一;日常覺知,以它為用;內觀修行,是它作體。

對於修行,妙明真心性淨明體,不但是解脫的好工具,也是我們存在的正依據。

修行者一定要認識它,認出它,然後以之為在,以之為用。

發現妙明真心性淨明體,以之作用,以之修行,就無所謂堅持不堅持,無所謂半途不半途,無前無後,無時空概念,無習氣,無非習氣,萬法齊在,一切平等;到那時還有什麼問題呢?

萬物佇立虛空,而掛不上虛空;萬法滑過妙明真心性淨明體,而黏不上妙明真心性淨明體。

再來:

偶認為,心軟,是一種不公平的善良!

成全了別人,委屈了自己?

一路走來,我們都用善良,餵了不少不知感恩的人,卻還被別人當成傻子!

人生如此短暫,你覺得自己聰明,別人也並不笨,只是有時候可以裝傻!

有人慣性狐假虎威,有人愛扮豬吃老虎,更有穿小綿羊外衣的狼人,就看你如何城府耍權謀了?

有時候,我們真的不需要一直為別人著想,因為…醬子對自己跟別人都是一種傷害!

還有…

禪宗公案裡面,常常會有個小沙彌,一直問師父,「什麼是佛法大義?」

老和尚回他,「你今天吃飯了沒有?吃了,那就去洗碗啊!」

這是禪宗。

常言:戲如人生,有時候,看看他人的人生智慧,我們也能吸取養分!

以下是部份節錄…

被恨的人是不會感到痛苦的,恨人的就反而遍體鱗傷!

成功的人不是贏在起點,而是轉折點!

錢有兩種:花掉的錢,是財產;沒花掉的,是遺產!

把脾氣拿出來,叫本能,能將之壓下去,叫本事!

幸福源自內心的安寧。

許多人到了老年才真正開始關注心靈和生命的價值,更多的人,哪怕死亡迫在眉睫,也不去思考自己的一生何去何從。

然而,無常的腳步從來不會為誰而停止,生命中的痛苦也不會因為誰忽略和迴避它而減少一些。

—— 波文 ——

這個世界有沒有因果或命運,我真的不知道。

不過,我注意到如果相信命運或因果的人,只要他有有一些後續行為,他之後的遭遇會開始走下坡。

第一種走下坡行為是相信命運的人,在人生遇到挫折或逆境時,不斷的去算命。

第二種走下坡行為是相信因果業障的人,開始不斷的用一些儀式(念經、念咒、拜懺、做法事、觀想等等)來嘗試清洗自己的業障。

不斷消除業障的人,會清洗得沒完沒了。

有者還會沉溺其中,越洗越多逆境。

當年鑽研這些方法時,專修這些消除業障法門的人,十個中,有九個會有餓不死又吃不飽的現象,一些會有慢性心理或生理病,人際關係也開始崩潰,生意失敗的失敗,婚姻破裂的破裂。

不過,當這些人低落到特定時間的時候,會開始好轉過來。

因為他們心情低落到連要修煉消業障的意願都沒有的時候,一停了下來後,開始就緩和,之後慢慢回歸正常。

上面的算命和消業障行為所產生的反應,能夠從心理的角度解釋到。

前者只會不斷的強化自己逃不出命運的軌道,因為算命就已經先預設了你的人生已經有了軌道。

預設了命運已經有了軌道,之後若要改運,其實就已經有矛盾了。

後者,你要消除一個負面的能量的時候,你就已經預設了負能量已經存在。

記得,我從來不否認負面的現象,我對那些嘗試給這些負面現象的解釋,有很大的保留。

但,恰恰的這些負面解釋(業障、命運)卻對你的人有實際的影響。

也因為這樣,我的概念是近乎不注重『消除』或『清除』的,而是重視如何『建立』。

懂了的人,就自行備載唄!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修的還是一顆心!

所以,心快樂了,人生就幸福了!

人這一輩子,不管活成什麼樣子,多點淡然才能自在!

例…

A:

你跟我借了50塊,說明天會還給我!

後來你一直都忘了?

那晚向你問一下,結果,你說:嘿,才50塊的小錢,你幹嘛記醬久,真是小氣?

然後,就逢人到處醬講我!

最後,是我花了錢,你佔了便宜,你自己不講信用,我還成了小人!

這就是一個粉弔詭的 [ 混蛋邏輯 ],還特別常見?

B:

我借你5仟元,某人借了你5萬塊!

說真的,其它人會覺得某人比我夠義氣!

但是別人不知道,某人有100萬的存款,而我全身家當只有1萬塊錢!

我給你一顆糖,你看見我給了某人兩顆糖,然後,你就對我有看法了!

但是你不知道,某人也曾經給過我兩顆糖!

而你什麼也沒給過我?

可是這種 [ 混蛋邏輯 ],還是天天再發生……

我們常遇一事,就著在相上,心裡很不舒服,身體的反應也很不舒服。

是習慣的問題,還是信任出了問題?

這就是無始以來,對顛倒見認同太深和戒定慧功夫不夠的緣故。

譬如一個人現在五十歲,如果他的修齡只有五年,那麼,這相當於,一個人用五年的時間去清除他近五十年來習得的惡見及反應。

這豈容易?

如果他的生存比過去有所變化,我覺得他的 “ 戰績 ” 就不小了!

甚至遇到不好的事情,也不再發生不良的反應,他必須深深在自己的知見上下功夫。

每一種顛倒見、每一個還未解構的信念,要穩定的解決這個問題,必須日夜點燃 “ 自性五分香 ”,用它徹夜、徹底熏習你的心,直到它完全清淨無餘。

此 “ 自性五分香 ” 是:戒香、定香、慧香、解脫香、解脫知見香。

何謂諸香?

若你體會不到戒的好處(香味),不名戒香;若你體會不到定的好處,不名定香;若你體會不到慧的好處,不名慧香;若你體會不到解脫的好處,不名解脫香;若你體會不到解脫知見的好處,不名解脫知見香。

好處即 “ 香味 ”,故名諸香也!

此自性五分香,禪宗六祖曾說!

什麼是戒?

該做的事要做,譬如天天修行;不該幹的事不要做,都是戒;遵行它,就是在燒戒香!

日常生活中,聽從簡單的指令,就是老實燒戒香!

因此,這個時代的眾生,日燒 “ 定 ” 香,變得非常必要!

如何燒定香?

至少每日打坐一次,每天闢出一部分時間參禪悟道!

此是燒定香。

如何燒慧香?

慧從何來?

心不顛倒時,自性慧自出。

說簡單些,一切時處,能隨時觀照,心不生顛倒見解,便是有智慧。

進而言之,能守諸戒,能修心定,即是有智慧。

眾生不修慧,心頭癡難滅;心頭癡不滅,是非將蜂起。

嚴持戒,勤修定,不忘觀照!

常燒慧香心無暗…

於日常生活中,於諸所發生事中,常起觀照,行於律處,定於本處,不要讓事件把你的心拴住,更不要讓事件把你的心帶往遠處。

此就是常燃 “ 解脫 ” 香。

此香所燃,依賴於前三香之功德。

心無所繫,解脫自立。

常燒此法香!

於諸理上,常燒 “ 解脫知見 ” 香。

若沒有自我知見,萬事隨他,一切和順。

是知見生顛倒,是知見成無明,是知見害人心也。

因此,一切新參老修,於修行中,常燒 “ 解脫知見 ” 香,斷彼知見,尤為重要!

何能解脫知見?

知見升起時,知道知見升起;知見升起時,不隨知見而去;見上不立知,知上不立見;觀知見如空花,如夢幻,如影如泡,都無實質,升起即滅!

於修行中,能知道知見升起,便是修慧,燃慧香;不隨知見而去,便是修定,燃定香;能持無見之見而行,便是修戒,燃戒香;知見不能亂你心戒定慧,便是修解脫知見,燃 “ 解脫知見 ” 香;能燒解脫知見香,便是真解脫,名修解脫,燃 “ 解脫 ” 香!

五分法香,相互點亮,支支互照,兩兩相幫,但能常燃常修此自性五分法香者,決定解脫無苦無疑!

你們還再燃燒檀香,還是貴森森的沉香,供養佛菩薩嗎???

一點都不環保……

偶都麻素,心香一瓣,日夜恆常!呵呵呵…

你們了解南傳禪和北傳禪有何不同嗎?
又如何選擇修行它們?

以傳統劃分,擺在修行者面前有兩種禪:
一種是南傳的禪,一種是北傳的禪,
即南禪和北禪。

(此處的南北禪非是指禪宗的南北派,
而是指禪宗和小乘,小乘禪代表人物如阿姜查。)

這兩種禪,有什麼不同?

依據的理論不同,走得路不同,但殊途同歸!

北傳禪認為,人之所以痛苦皆是因為有個 “ 我 ”,“ 我 ” 是一切苦的因。

要想無苦,首先參破 “ 我 ” 的虛幻性。

所以北傳禪的第一步修行,是 “ 打七 ”——打掉那個虛幻的我。

北傳禪還認為,我們痛苦在於我們執著於事物,我們不但認為能執著的 “ 我 ” 是真實的,還認為所執著的 “ 物 ” 也是真實的。

因此要想做到真正無苦,不但要證悟 “ 我 ” 的虛妄性,還要證悟 “ 物 ” 的虛妄性。

因此北禪的第二步修行是證悟 “ 法無我 ”。

基於這兩點認識,北禪的工作總體分兩步:

一、去證悟 “ 人無我 ”。

二、去證悟 “ 法無我 ”。

能夠證悟第一步的就往往被稱作 “ 開悟 ” 了——北傳禪中流傳 “ 開悟 ” 的故事。

南傳禪則沒有 “ 開悟 ” 這回事,也不強調它。

南傳禪認為,人之所以痛苦,在於心陷入了錯誤的習性反應;要想變得無苦,必須出離和切斷心的習性反應。

南禪依據 “ 四聖諦 ” 和 “ 十二因緣 ” 為修行的理論依據。

南禪重視練習心不被抓住的能力,強調個體的安詳、解脫。

南禪和北禪的共同點:都有 “ 止 ” 與 “ 觀 ” 的修持,即都有 “ 定 ” 與 “ 慧 ” 的修行。

不同點:因為修持方法的差異,於實際中,北禪偏慧,南禪偏定。

禪修者該怎樣抉擇兩種禪?

以北傳禪方式的悟理,以南傳禪的方式證道。

建議:

頭腦愛北禪,腳下行南禪;頭腳雙並重,思行不可偏。

醬既愛禪宗又愛小乘的修行者,不就都有福了!

哈哈哈哈…












來源:網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