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剪掉了我的翅膀,卻怪我不會飛翔!
還要我沒有個性,沒有自我,只是漫無目地的維持著生存。
你們老是嘴上嚷著說:
“ 學校才是你該去的地方,那個追求夢想的人,是該被社會拋棄的異類。”
“工廠似的學校,這才有你該學習的東西。”
到哪去都不需要個性,我們要學會的,只是如何整齊劃一地融入這個世界!
就醬在這個過程中都被磨平棱角,慢慢褪去原本的色彩。
也早就在千篇一律的生活中,逐漸放棄了自己的追求和夢想。
分數劃分的標準,察覺到父母表情的變化,臉上掛滿了讓我會感到委屈和失落!
每個孩子身上蘊藏的巨大潛能,就這樣被成人無情地磨滅了。
關於體制的思考:
剛開始的時候,你痛恨它;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你不得不依靠它生存,這就是體制化。
分數是學校、家庭教育的 “ 成功 ”,也意味著孩子的個性和創造力被無情地完全抹殺。
僵化的社會結構,製造出來的體制化問題,似乎毫無被察覺,其實在一點點扼殺孩子的天真和自我感受這個世界的能力。
那夢想的故事就這樣在平淡中結束,明天,明天的明天,這個世界還會照樣運轉,當我們回到現實,還能繼續為自己守住一片藍色的天空嗎?
沒人知道!
不是講什麼高深的道理,展現的只是我們普通平凡的生活。
其實很多時候,最常見的體制化限制性的信念,是來自於父母與老師,記得在我小學的時候,曾經告訴過父母,我長大以後不需要像他們那樣工作,只要作我想要做的事情,就可以過好生活了,當時父母很擔心我,就告訴學校的輔導老師,而我也就因此被輔導了好些年?
現在回頭看,如果當年沒有被輔導,沒有被植入這個限制性的信念,或許我的夢想就可以實現吧!
好好靜下來,整理一下自己的心、自己的生命,做個人的年度總清點。
我們常忙忙忙,讓身心都是透支的狀態,我們要讓自己的生命,像花一般盛開,芬芳四溢。
來源:網路…
2017年5月24日 星期三
人言
我曾經提出了一個這樣的問題:
神和菩薩到底是不是獨立存在?
如果獨立存在又慈悲為懷的神愛世人,為甚麼他們需要信徒,對他們有信心的祈禱,神才會幫他們?
因為就算是一個人,看到一個人即將被東西掉下來壓死,我們一個正常人,也會在能力範圍內,奮力的把人拉走而不被壓死。。。
而且是就算那人沒有要求我們去救他(也就是說沒有向我們祈禱),我們還是會去救他。
為甚麼一個比人類境界更高的神或菩薩,卻需要人家向祂祈禱和有信心,祂們才肯來救你?
若用愛心和仁心的標準,這些菩薩和神,都不及凡夫俗子的『仁愛』。
有發現,為甚麼有些加入一個宗教後,會命運越來越好,但,另一些人則加入一個教團後,他們的命運會越來越好。
道理是跟哪個宗教是沒有直接關係,反之,是跟你加入後,負責傳教給你的人,他選擇用哪條路線來灌輸教義給你。
明白這道理後,你基本上可以開創一個屬於自己的信仰,而且更重要的是 —— 你這個信仰是有效率的。
有效率的信仰,叫做信念;沒效率的信仰,叫做宗教。
為甚麼宗教要讓你沒效率?
因為無助的人是最需要宗教,而宗教師需要越多無助的人,他們才能存活下去。
真正的安全感不是來源於物質的賦予,
是內心的充盈和平靜,
來源於自我的自信和人生的篤定。
有人自己的領悟和修養後才能做到不憂不懼。
你有病啊?
施以七藥可治百疾。
何謂七藥?
火、水、地、風、覺、悟、空。
一則 “ 火 ” 藥,名說禪悅,名說法喜,
禪悅如溫火,能暖諸色身,百寒涼邪病,遇之初散;陽氣發動,病邪初移,如暖化冰,悄已成融。
法喜如猛火,用之百垢盡焚,燒盡遍體污濁,火燒萬汙,還予淨空,是故禪悅法喜能治諸病,名為療治第一藥。
二則 “ 水 ” 藥,名說聖凡淨水。
濕邪勢弱,久固一處,不散不去,日久生邪,是為濕病。
若有大水忽來,猶如潮濕小河僻溝被襲被沖,諸邪病物,一攜而盡;此等療治名曰,以水治水。
水性至柔,能潤萬物,此水無形,亦無相狀,名曰聖水;若有病者,其心化水,習學至柔,潤愛萬物,此為能飲聖水。
雪山湖邊,河澗溪畔,目之所見,名曰凡水。
若有凡夫,身生邪疾,尋遇淨泉。
聖凡兩水,擇之每日狂飲。
狂飲配以禪悅法喜,病除一半。
此名療治第二方藥。
三則“地”藥,名說食治。
地生五穀,奉養諸體,食化地氣,鑄成身精,身精若勝,血氣便成,血氣勝者,病不染身,是故 “ 地 ” 藥為癒病協力廠商藥。
信者循食,養病病癒,必有健體。
四則 “ 風 ” 藥,風性不定,以與 “ 意 ” 對。
意行意滅,風行風化;風揚大地成濁,能吹天空還淨,故善用風者,可助得清淨色體;善用意者,可助色體還淨。
由用正意,還體復正,為增上緣。
意可萬化,百千萬能。
若遇灼熱,化水對之;若遇冷寒,化日暖之;若遇過堅,化柔綿之;若遇過軟,化堅輔助……。
是故風藥可變,隨用取化,療治諸凡,用意用念,助人身心淨性圓滿。
此方名曰 “ 風藥風治。”
五則 “ 覺 ” 藥,“ 覺 ” 者大藥,治聖治凡,聖凡諸病,從一而治。
覺者名佛,佛治諸病,名為度脫 ;若汝生病,有佛來度,何病不除?
覺者覺也,覺疼覺熱,覺冷覺暖,覺躁覺煩,覺所能覺,覺盡所覺,歸於覺上,在覺不移,不隨思去,不隨物轉,如如不動,病無大小,圓覺之日,定復好轉。
此為 “ 覺 ” 藥,亦為 “ 覺治 ”,也名 “ 佛治 ”。
第六味藥為 “ 悟藥 ”。
悟無生死,悟我非此肉身,悟萬法平等;
悟生死平等,悟病與非病平等,悟苦樂諸受與非苦非樂平等,悟盡天下一切事理平等……,則能聖凡諸病,立時便好。
無有病者,何復有病?
病者無常,其病有何可依?
病者無常,病亦無常;無常之病,可是真病?
故知,若有病人,能得 “ 悟藥 ”,便好三世千世萬世之疾。
此藥為第六味藥,亦名第六治。
第七味藥為 “ 空 ” 藥。空藥齊治百病,病無大小,無論實虛,若得此藥,悉皆盡治,無有失時,其效奇效。
若體萬法虛空,身心本空,其病何能不空?
色是空,受是空,想是空,疼是空,痛是空,咳為空,噁心倒吞亦是空,空空空,空中何有病之生?
一空百空,除夢從來沒有生,何復有病為真病?
是故,若復有病者,得服此 “ 空 ” 藥,千病萬病,實病虛病,一併空了。
此名為第七藥治:名曰 “ 空病空治 ”。
善知識,此為七藥七治聖凡諸病。
來源:網路…
2017年5月18日 星期四
念識
常會被問到,關於對鬼神或能量的立場。
說真的,我不是來確定;這個世界有沒有鬼神或能量,因為我所謂的確定,不是指自己的主觀感受,而是指客觀的科學驗證。
大部份聽到的鬼神故事,幾乎都能用非鬼神信仰的理由來詮釋。
這些案例通常發生在甚麼情況下?
往往是半睡半醒的時候,全身動彈不了時,(俗稱鬼壓),才發生的。
所謂的鬼壓,根本是生理現象,叫做 Sleep Paralysis,身體完全睡著,但,精神卻不知為何醒了過來。
由於身體還是睡著不能動,感覺上就好像被千斤壓著。
在這情況下,心裡的信仰、期待和恐懼,也會在這時候被放大投射出來。
若你是信鬼神的華人,又有恐懼時,這時候有機會感覺到或看到鬼;若你是老外,剛看過外星人綁架人類的故事,而你又相信的話,這時候你就有機會體驗到《Fifty Shades of Master Yoda's Gray》了。
同樣的,不少藏傳的祖師接受菩薩的啟示時,也是半睡半醒之間發生的。
那麼,是否要叫你們不要相信鬼神呢?
不是。
但是,有鬼神信仰者,遇事就會很匆促的,看到一個表面現象,就判斷是有鬼神了。
這是鬼神信仰著,很快斷章取義的判斷。
案例:
聽過蠻有趣的,是某一位通靈人的說法,華人地區滿街都是鬼,反倒是歐美很少,而且大多躲在室內,但一到唐人街又滿街都是,他的詮釋是華人愛供養鬼神,所以提供了充足的能量給鬼神存在。
也有文章說過,有些通靈人能看到對方的意念投射,所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說不定通靈人只是見到華人投射出來的滿街鬼神,但歐美人則相反。
我既不教你信仰鬼神,也不要求你不信鬼神。
我只會問你:『你相信了鬼神後,你變得更強?還是變得更弱?』
如果你跟我講你見鬼過後,都會有財運,那麼我會告訴你就算這個詮釋可能是迷信,但,這信仰卻是對你有實際利益的。
還會幫到你怎樣把這信念強化,使之變得更有效率。
反之,如果你的信仰讓你礙手礙腳、感覺到有鬼後,又病又衰又倒霉的話,這個信仰就對不但沒有利益,還有損害。
如此的話,也有技術可以幫忙你淡化和消除這種無功用或有傷害的信仰。
所以,不少搞身心靈或宗教的人,有時候問我說他用了某個市面上的方法,他感受到很強的能量或見到有菩薩感應之類的,我一樣也會問他們:有了這些能量體驗,或感覺到菩薩感應後,有沒有實際被強化到世俗的利益上?
如果有,繼續,如果沒有,就不要當真。
有些人問我:感覺到能量,很舒服啊,為何不要當真?
答案是:如果舒服是你的目的,那就沒問題。
如果感受能量也是你的目的,那也沒問題。
不然的話,你就是多此一舉。
我也提醒大家:當你是專注力擺在感受能量的話,以後你就會越來越多感受能量的體驗。
如果你的專注力是擺在見到菩薩或夢到菩薩上,以後你也會見到或夢到更多的菩薩。
除非這些就是你要的,不然你就只是在浪費自己的時間。
舉例,我發現過不少在宗教上拜財神時,感應到財神在發出金光加持他,感受到財神在賜福給他,或感受到很強的能量。
這些人,都把專注力擺錯了,以後他們就只是越來越多財神的感應和能量越來越強大,但,對他們的財運,卻一點用處都沒有。
就建議糾正這些人的腦袋,專注力擺在策略性的東西上,再加多兩個元素,他們的財運通常在很短的時間裡面就開始轉變了。
所以,對我來講,信仰只是我的工具,是我用來達到某種目地的手段。
當人家否認我的工具的時候,我不會覺得被侮辱。
認為自己的信仰就是真理的話,你的人格會因人家批判你的信仰,而過敏到臉紅耳赤目瞪露齒!
再來:
心生來就是為產生念頭的。
心產生念頭不但是心的本能,還是心的工作。
希望我們的心不產生念頭,或控制它產生較少的念頭,這是無望的。
試圖控制我們的心不 “ 生產 ” 念頭——以達到 “ 空 ”,就猶如憋住氣不讓我們的肺呼吸或試圖控制我們的心每分鐘跳多少次一樣,並非明智之舉。
心天生是產生念的,而且念本性是無住的,所以在心 “ 產生 ” 念頭和念產生出來 “ 不讓 ” 它流變——這兩個環節上用功來讓我們減少煩惱,是和真相對抗的。
當我的心念流動時,我允許它流動,它流動時我保持知道。
我的心念往哪流,流動速度有多快,那不是我操心的事,我操心的事是我知道它的流動和變化。
當我們的心念流動時,允許它流動,這就是 “ 善護念 ”;當它流動時,允許它流動並知道它流動,這就是 “ 無所住而生其心 ”。
如今我也是告訴我自己那樣做:“ 善護念 ” 和 “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是個不錯的關於心靈自由的教導。
在修行領域,關於 “ 空 ” 人們有很多 “ 錯誤 ” 的認知:他們以為空就是事物不存在或者心沒有念頭——無念,就是 “ 空 ”。
在我看來,空不空和事物或念頭存在不存在沒有任何關係,空是一種心性的本來狀態,它表現為心的安靜或行動不受阻礙的狀態。
空是對生命真相的體驗,一旦你時刻體會到或體會著空,那麼念頭一點也遮蔽不了它。
即使你念頭紛紛,空的覺受也照樣存在。
空不受污染,也沒什麼東西能夠真正遮蔽住它。
空和念頭有或念頭無沒有關係,甚至它也不是無念的狀態。
不要用盡各種辦法讓自己的念頭停下來或企求心不生念頭的狀態來體驗空,真正覺性的空時刻能夠體驗到——即使在你念頭頻生頻滅時。
若讓自己的念頭停下來或心不生念頭——所體驗到的 “ 空 ” 仍不是空,那仍然是 “ 有 ”。
在我看來,所謂空就是體驗覺知,因為覺知本身就是空。
帶著這種覺知你可以穿越任何 “ 有 ”、任何念頭——因為空是能夠自由地出入 “ 有 ” 的。
空來去無礙,沒有誰能夠阻礙得住空,空並不期待 “ 有 ” 不存在,空並不依賴有不存在而彰顯它自己。
依賴有不存在而彰顯自己的空並不是真正的空,那樣的空是有的一種。
所以,空性和念頭沒有關係,不要期待自己沒有念頭來見證空。
在修行領域,人們一直在期待自己沒有念頭或念頭不生來體驗空,這是一條走了千年的錯誤道路。
沒有念頭你體會的空不是真正的空,而真正的沒有念頭你就無法體會到空。
要想體會空性不要從念頭下手,那樣做是沒有希望的,即使你感覺自己體會到空了,那仍然不是空(無念不是空)。
要體會空性從覺知下手,體會覺知本身。
你越體會覺知本身,你就越能體會到空。
而離開體會覺知本身去到別處體會空,你永遠也做不到——你只能在別處 “ 認識 ” 到空,而不能 “ 體驗 ” 到空。
“ 認識到 ” 是頭腦的,只有 “ 體會到 ” 才是心的。
所以,要想體會生命的空性,拋開念頭的存在,從覺知下手——體會覺知本身,這樣,你終將體證到 “ 空 ”:你所體會到的空,將和事物的存在不存在、有念或無念沒有關係,它恒常存在——不生不滅、不垢也不淨。
在某些時候,人們常感覺到自己 “ 念頭太多 ”,實際上這是個錯覺,真相是,從來沒有人 “ 念頭太多 ” 過。
每時每刻,我們的覺知只走過 “ 一個 ” 念頭。
一念一覺,一覺一念——每個片刻,一個念頭對一次覺知,一次覺知對一個念頭,從來沒有人不是這樣。
一個時刻你不可能同時覺知到兩個念頭,也不存在,一個念頭走過你體會到了兩種覺知。
對於生命,所有的時刻,覺知和念頭都是一對一的。
從這個真相上講,生命之中從沒有人 “ 念頭太多 ” 過,我們——無論是誰,永遠都只擁有一覺一念或一念一覺。
認為我有很多念頭或我念頭太多的人,顯然處在一個巨大的幻相之中。
一個人之所以感覺自己念頭太多或有很多念頭,實際上是他念念相續的結果。
與其說 “ 我念頭太多 ”,不如說 “ 我念念相續 ” 更符合實情。
而念念相續,誰不念念相續呢?
不念念相續的人是死人。
流水是不斷的,念頭也是不斷的。
千百年來,關於 “ 念頭 ” 人們還存在另一個幻覺:認為念頭是他們掌控的,或他們能夠掌握得了自己的念頭。
事實上這是個假象,人們試圖去掌控自己的念頭和試圖去掌控外在事物一樣,是他們所處在的無數個幻相中的一個。
我不能掌控我的念頭嗎?
也許你會問,“ 我主動思考問題,搜尋解決困難的辦法,不是我在掌控我的念頭嗎?”
嗯,你以為是,它看起來好像是,但它真的是嗎?
若你的念頭你能掌控的話或你能夠掌控得了你的念頭的話,為什麼你只能想起你所能想起的念頭?
為什麼你只產生出你能產生出的念頭?
假如念頭是你所能夠掌握的,為什麼那未出現的念頭你不能讓它出現呢?
如果你做到了世上將不存在難題。
事實上沒有人能夠掌握他們的念頭,頭腦不是念頭的製造者和掌控者。
頭腦只是念頭的路過者。
頭腦只是一個盒子,念頭只是來到它這裡和路過它這裡,然後又離去而已。
念頭就是頭腦的主人,甚至念頭就是頭腦本身。
看起來我們有永恆的頭腦,實質這也是假象之一,頭腦並不存在,只有一個空殼存在,當念頭出現僅有念頭存在。
覺悟的人從不再試圖去掌控他的念頭,他只是觀察念頭穿過他的覺知,然後消失;或者,他很簡單地跟隨了一個,他只是認可的念頭 “ 遊戲 ” 生活!
“ 雖然這是幻相,但我確確實實的感受如同真實呀,我該怎麼辦?”
也許你會這樣問。
如果是我,很簡單,我曾經說過,生命別無它物,若說有它物——僅一覺一念,若生命的真相是僅有一覺一念,那麼我們所有的苦或煩惱也都是這一覺一念造成的呀?!
那,若是如此,解決它的方法也很簡單:一覺一念。
即,從覺知和念頭上入手,解決生命的問題。
當我遇到紛亂的念頭或進入了念頭製造的故事的深處時,當我想出離或 “ 中斷 ” 那些念頭,我的方法有兩個:要麼帶著覺知進入那些念流或念頭故事——覺知有時可 “ 割斷 ” 那些念流或 “ 刮薄 ” 那些故事的層次;要麼我就質疑那些強大的念頭或造成我痛苦的念頭,“ 挖 ” 出那些讓我痛苦的因——那些讓我不安的念頭。
我對待我生命中曾出現的痛苦的方法是:念覺之法,即一念一覺——左手執寶鏡(覺知),右手拿神器(質疑之念),當我遇到我生命中能引起我痛苦的 “ 事件 ” 或 “ 想法 ”,我就用這兩種方法 “ 對付 ” 它們——直到我再也不必對付它們,直到我的方法無用、棄掉。
我如何讓自己成為一個安寧的人?
我如何讓自己體悟到空?
我如何不讓自己的念頭不再紛紛?
我的處理是:從覺知入手,體驗覺知本身——體悟空;從念頭入手,質疑念頭——中斷念頭紛紛之流;認識到生命的真相——成為一個安寧的人。
分享一段,第十六世大寶法王,朗雄魯沛多傑的教言,非常值得我們思考:
有時候,我們總感覺自己有問不完的問題,解不開的煩惱,也靜不下心來修法,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內心缺少反省,所以我們浮躁,做什麼事都很難堅持。
過去的那些偉大的成就者,在長久的修行中,經過的是神秘的心靈之路,留下的也是最寶貴的真實語。
生起猛烈出離心的人,往往會遇到各種阻礙,不能出家修行。
這是在考驗你的出離心,出離是要出離煩惱的家,出離執著的家,但是出家不等於出離。
當自己的福德因緣成熟了,出家修行不可能有障礙,所以要努力地集資淨障。
修行人就算生活在世間,也要修出世間的法,不能被世間八法染濁。
想要修行,必須先了解佛法。
如果連最基本的佛教常識都不懂、不努力聞思佛法,就很容易走向偏道,形成邪知邪見,又怎麼能自利利他呢?
有些人學佛以後,把世間的瑣事都 “ 放下 ”了,以前學習掌握的技能和知識也都 “ 放下 ” 了,這還是有偏執的做法。
修行不需要很多財富,要懂得滿足。
如果能好好思維和領會這些竅訣,臨終的時候一定不會痛苦、恐懼,一生中所有修行的功德都會像影子一樣跟隨自己到下一世。
這些珍貴的教言都是成就者修行的體會,也是對於我們修行的引導,一定要記在心裏。
多謝這個世界,讓我經歷了那麼多!
來源:網路…
2017年5月12日 星期五
大 。神。咒。
聽有一位學楞嚴經多年的朋友,他的同參道友說,因為很納悶聽學了這麼多年,他老師都沒教到很具體的修持方法,所以就問了一系列的問題。
首先,對楞嚴經的修持,跟我的其中一個見解是一樣的,而且在我本人還沒有修學楞嚴經咒時;就已經講過了,也寫在部落格 —— 楞嚴經咒不是給在家人修的。
以下是抄的部份筆記,有興趣的話,就當作參考:
1)遠在宋朝時期,漢傳寺廟就開始意識到楞嚴經厲害的地方,所以從那時候開始,漢傳寺廟的早課,改為唸楞嚴咒為主。
2)和尚們每天唸,唸到背熟了,要學楞嚴經時,師父才肯傳授。
換句話說,不能背誦楞嚴咒的,正規的做法是師父不講解楞嚴經。
如果,不依這規矩,先學楞嚴經教義的人,會取巧,往後就不唸楞嚴咒,可能用唸佛或其他咒語來取代。
但,這方法是不符合規矩的。
3)平日念誦楞嚴咒,可以看著經典唸,但,在楞嚴壇中修,只能背誦。
用眼睛看經,就開始有意識到用眼根,那就不純是耳根圓通修法。
而且要用自己聲音唸出,自己耳根聽入。
不能開光碟來聽。
(換句話說:你若是聽障,可能也許會有障礙!)
4)近代用文字寫得最好的耳根圓通文章,是一個道家人物,他把耳根圓通的六個次第都明確寫出。
相對來講,這是令佛家慚愧的地方。
(當然,這位近代道家人物,也是跟佛家和尚學的)
5)藏傳的楞嚴經是清朝的時候才從中文翻譯成藏文。
6)楞嚴壇中的鏡子,有兩個作用。
一,是鏡光生感應(幻覺),見到諸佛從鏡光中伸手出來為你加持灌頂。
二,是生起幻覺後,同樣看到鏡子中自己的樣子,會有反省反照自我之力,把你從幻覺中拉回來現實。
(註:鏡子在佛教的一經典中,有針對一些禪修到有精神病跡象出現時,其中一個做法是拿真的鏡子或叫他想像照鏡子,他一看到自己的樣子,就會回過神來。
這也止於輕微的,嚴重的就不行。
我還會說,如果有精神分裂傾向,這個方法最好也不要用,因為你的分裂會更大)
7)楞嚴、楞伽和勝蔓經所講的如來藏,都只有兩個如來藏,沒有三個。
第三個,只是一個學者自己一廂情願想出來的。
8)楞嚴咒的唸法,不能斷句來讀。
要唸到如同流水才對。
9)楞嚴壇的八月霧水,原來古代祖師有特別的秘方處理,才能保鮮。
處理的方法,因為我 " 餓 " 又不打算長修,沒問清楚。
只知道其中秘方的主要材料,是要用上桂花。
(已經添加在煙供福物裡了!)
10)為甚麼我不打算修?
聽某大和尚說楞嚴經的修持,要具足三個條件:
一,出家人;二,清淨的出家人;三,要結楞嚴壇,剋期修21天。
修楞嚴咒,經典中已經註明不但不能吃肉,連蔥蒜也不能。
而且經中也講明要斷淫欲(其中就用阿難受誘惑的故事來帶出這個意識)。
換句話說,若你結婚、吃肉。
以楞嚴經的角度,你是不能修的。
(註:我十多年前就已經講過,凡是眷戀紅塵,或沒打算出家的,最好不要碰楞嚴咒。
你會兩頭不到岸,解脫不到,紅塵方面的,你也就只能存活著。
要求財的人,千萬不要唸這個咒。)
當年研究宗教的信仰中(更準確的說法是密宗),其中一個目的是想做到心想事成(更準確的說法是我想財色兼收)。
嘗試用信仰和修煉的力量來改變自己的命運,但,當我一直看不到效果時,我就逼不得已的要從其他角度來研究。
其中,就開始研究老外的潛意識成功學派的做法(就是《思考致富》和《秘密》之流的書),做了一段時間,還是沒效。
然後也在老外的學派延伸去看心理學的學說。
這疑團矛盾,一直推動我不斷的研究和實驗,起碼十年以上,才開始醞釀出我的《原力道》。
我的《原力道》既不是宗教,也否定老外的潛意識學派。
是跟矛盾的疑團摔角多年後,才破解出新的局面。
但,我的堅持又跟我另一個人生價值觀環環相扣,就是我從小就認為:所有的問題,都有解決的方法;所有的願望,都有達到方法。
認定了所有問題都總有方法,疑團就會變成推動你進化的燃料。
— 分享 —
我從不追趕時間,時間是萬物變化的輪廓,是心智沿著那輪廓行走,留下的痕跡與幻覺。
萬物是意識的開花,心打量它遇見的,每一樣事物都是賞花,一旦你明白這點,不管事物看上去什麼樣子,它本身不持有任何形象,你能看出這點嗎?
不要讓心和事物黏得那麼緊,更不要被事物的形象黏住心。
晚風穿過窗戶,把我供桌的燈吹滅,也因此,我看到了滿天的星星。
外在的宇宙只是內在的空間。
實相究竟在哪裡?
就是你眼皮底下,它是你看見的一切。
實相是親眼目睹,而不是任何想像。
它在你的眼前,而不是頭腦。
何處是宇的盡頭?此地…
何處是宙的終點?此時。
世界止於眼前,眼前就是真理的盡頭。
來源:網路…
2017年5月10日 星期三
乖,怪 ,拐
前幾年聽一個藏傳師父傳法時,有聽到他輕描淡寫的講了一個,我很少聽到的概念 —— 一座禪修的由頭到尾,其實是隱喻著佛陀的一生。
然後他給了我們一些例子,這些例子當然已經假設了你對藏傳禪修熟悉。
我一聽,就當頭棒喝,很多的線索、資訊、概念也被聯貫在一起。
其實,根據經典,比較早期的念佛,是有憶想佛陀的一生事蹟(有者八個主要事蹟,有的十二個,稱八相成道或十二相成道)。
不斷的憶念過程中,而進入入神的狀態,來達到禪修的目的。
這個念佛不是現在漢傳佛教唸阿彌陀佛。
但是,大家知道嗎?
佛陀一生的故事,有被回教和基督教古代的清修派隱士,吸納和改編成為自己傳承裡面,某位祖師的故事。
先被回教吸納了,之後基督教從回教這裡再吸納。
這也是我的非常關注的一個課題概念。
一個教主一生的事蹟,對外可以用來傳播教義和吸納信徒,對內則是可以做禪修來自我成長。
要達到上面的這兩個效果,前者和後者都要做出不同的調整的。
就像…
有研究發現「聽話的人都不快樂」,表現越乖的小孩,內心其實已經被僵化的父母完全摧毀了!
我們都明白「做自己」有多重要,但有時候還是免不了偽裝,去迎合他人的喜好。
這是我從很小時候,就學會的「生存之道」。
小時候,只要我們乖巧一些,就會被父母誇讚,一旦流露出父母不喜歡的情感,就會被厭惡甚至責罵。
久而久之,我們成為了父母喜歡的「乖孩子」,但那個真正的自己呢?
可能都已經被扼殺了!
小孩子本來就沒什麼是非觀,很多時候只能靠假裝迎合別人的情感。
小時候每次跟弟吵架,都會被父母親責罵。
父親還會嘆口氣,厭惡地說:「煩死了!」
再配合臉色表情,當時還是小孩子的我感受可想而知。
漸漸的,我下意識壓抑住了,全部帶有攻擊性的情感!
每次我只要說,那個誰對我粉好,父母親都會露出厭惡的表情,甚至於冷眼嘲諷的說那你就去當他們的孩子啊!
小孩子內心最大的恐懼,應該就是「被拋棄」,所以我格外會看大人的臉色。
我開始控制自己的情感,還催眠自己說,家就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父母親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
時間一長,我漸漸忘了如何去感受,因為不管面對什麼事,都只會習慣性去想,「如何讓人有好感受才是對的」?
那樣的情感都是刻意做出來的,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難免會失去活著的真實感受。
生活中的言行舉止都很合時宜,但沒什麼存在感,給人的感覺總是假假的!
從小到大,我絕對不敢說「不要、討厭」這樣的詞,因為父母不喜歡?
實際上呢?再乖的小孩也有厭惡情緒。
我活得不像自己,對不開心的事要裝出開心的模樣,不傷心的時候卻要假裝悲傷!
我沒有別的辦法,對當時尚需依附家長而活的小孩子來說,裝模作樣就是唯一的生存之道。
我自認從小應該就是,大人們心中認知的「乖小孩」。
也符合成年人對「乖小孩」的所有要求,但這些要求卻扼殺了真正存在的我,讓內心的靈魂痛苦不堪!
(寫這些不是在挑釁,對某些父母輩的情怨,只是明白引述;思維教養的模式有問題!
本篇更不是挑戰倫理道德,亦非求取同理心認可,就只是引述;成長事件歷史中的一個發生!)
日本著名社會學者加藤諦三的新作,《人生的悲劇從當個乖孩子開始》,也許會給那些迫切希望孩子變乖的家長一些啟示。
他說…
你的孩子,也許不夠聽話,不是那麼百依百順,但這有什麼關係呢?
他們畢竟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啊!
還有…
走在這不變的世界,
我清清楚楚地看著這眼中的如來:
大地是它那個樣子,
天空是它那個樣子,
花朵是它那個樣子,
日月星辰是它那個樣子,
一切皆如來。
覺心是它那個樣子,不生不滅。
如來者,是也;佛者,不是;
“ 如來佛 ”——“ 是、不是 ” 也。
是者,如來;不是者,佛,
一切眾生若能見是不是者,皆見如來佛。
大地並不是大地,
天空並不是天空,
花朵並不是花朵,
日月星辰並不是日月星辰,
晨風雨露並不是晨風雨露……。
一切皆是如來佛。
走在這不變的世界,
我清清楚楚地看到遍處的 “ 如來——佛 ”。
心:如來——佛。
以什麼也不是的身分,走在如來的世界,
以如來的身分,走在什麼也不是的世界,
我無法攜帶一個過去,也無法創造一個未來!
我安詳在夢一般的現在:
寧靜,優雅,微笑,覺知,喜悅自在!
- 分享 -
何謂修道、修行?
道者,路也。
修道就是修路,大路不通需要修,心路不通亦要修。
修心路如修大路,障礙處用功夫。
心路念為障,修內路持覺照念,內路暢通,外路無阻,此謂修真道,亦名真修道。
自修自路,自管自心。
何謂修行?
修行者,修路以平,修行以正,修心以悅情。
為暢為通,為樂為行,此謂修行。
念在心上,覺在道上,觀身照念,此是真修道,真修行也。
何謂求法? 法是方法。
求法求一方法,此法斷煩惱,了生死,結束無邊無量罪禍恐懼,三世罣礙。
千里求法,為得自在。
法是鐮刀,出離因果,破諸幻象,解諸迷情,救諸迷人。
此法是覺,此法稱道,此法了知念生念滅。
於一空心,念生即發,發發成法。
法在何處?
心開法現,心閉法滅,心越打開,法越呈現。
法即智慧,法多慧多。
一心能生萬法,決解無邊無量苦惱。
迷中求法,只向心求,了心知念,持覺觀照,可得萬法。
何謂行禪?
念頭是腳。
於心之上,前念邁出,後念跟上,不著於念,不住於相,念念移動,步步向前,即是行禪。
行是心行,非獨指身行。
何為心行?心動念生即是心行。
生而即起,有識心動,念頭即是行者,觀行者即行禪,知行者頻作移即禪行。
覺知念起心動,覺知六根輪用,即是行禪;六根輪用,念起心動,無覺無知,即行千萬里,亦非行禪。
念起覺起,方是行者步行禪。
何謂禪定?
體見心似大地,覺如天空,周遍法界,不生不滅,不來不去,此是真定。
見相離相,生念出念,心如河水,念如河沙;水過河沙,不纏不留,流淌自如,此謂真禪。
心似宇宙,念如波浪,流經萬物,刹那刹那,無始以來,宇宙未變,波浪未改,亙古如一,一直如來,見此見者真禪定。
盤定不動,心不思物,觀呼觀吸,求現無念,非真禪真定也。
何是 “ 六七因上轉,五八果上圓 ”?
換用現代語言,佛教一二三四五六七八識,應對為眼、耳、鼻、舌、身、頭腦(念頭)、心、覺。
心用成識,即識即念,心念為因,轉生萬法。
五為識身,八是空性,如果六七心念能轉自如,識身自然安好。
八識不動不靜,隨其心念明淨,自知其淨,其淨是圓。
故是 “ 六七因上轉,五八果上圓 ”。
談談修身和修心?
上根人修心,下根人修身,中根人身心並修。
上上根人和下下根人無修,上上根人全然醒悟,無修無證;下下根人完全夢中,不知有修有證。
聖人修心不修身,凡夫修身不修心,至人無修。
來源:網路…
2017年5月7日 星期日
覺 (下篇)
問:坐禪要求離相,而冥想則在強化一個相,它們可同時進行嗎?
我的處理:打坐和冥想——表面上一個是離相,而一個卻是強化相,看起來它們是 “ 二 ”,但當你往深處走時,你發現它們是 “ 一 ”。
它們殊途同歸。
當你冥想一個相,當你冥想到相的最中心,當你與相合一,當你完全成為那個被你冥想的相時,你發現了什麼?
相消失了,而你也消失了。
這就是最有力的冥想和最成功的冥想。
再來看一下 “ 坐禪 ”:坐禪是讓你幹什麼的呢?
見相離相。
見相離相,如如不動,才是 “ 坐 ”;不被相 “ 纏 ”,才是禪。
所以坐禪的整個意思是,不被相打擾。
那你什麼時候,才不被相打擾呢?
坐禪,又叫作 “ 觀想 ”,即觀察你的想法,觀察你頭腦中產生和流過的念頭和相。
如果你坐在那裡觀想,只要還有一個觀者在,還有一個被觀察的相在,那麼這還不是最真正的觀想或坐禪,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它還沒起到觀想或坐禪的目的。
什麼時候起到觀想或坐禪的目的了呢?
觀和想皆忘——即觀者和被觀之物全沒了。
當觀和被觀之物都沒了發生了什麼?
再回頭看一下透過 “ 冥想 ” 所最終發生的?
它們完全一樣。
無論透過觀想或透過冥想,它們最後都來到了 “ 空 ”。
它們殊途同歸了。
從兩個從不同的路口出發,它們卻來到了相同的點!
觀想或冥想——如果你喜愛哪一條路,選擇一條儘管走下去,無論你怎麼走都不會錯,它們最終會把你帶到目的地——它只能那樣。
觀想和冥想在本質上沒有什麼不同,像兩條路,它們的入口不同,但都是通向同一個地方的。
觀想的重點在觀者身上,冥想的重點在所觀之物上,但把意識點、重點放在觀者身上和放在所觀之物身上是平等的。
它們開始本質上都是 “ 專注 ”,只是專注的形式不同。
所不同的是,冥想的專注 “ 專注 ” 在一個點上,而觀想的專注 “ 專注 ” 在整個空間上。
一種專注以 “ 集中 ” 的方式存在,一種專注以 “ 散發 ” 的形式存在,但如果你仔細考察,它們是相同的。
冥想和觀想沒有衝突,你可以自由的選擇一種進行。
“ 我可以同時進行嗎?” 當然可以,如果你能做到。
即把意識重點放在所觀之物上,又把意識重點放在觀者自身上,這很好,只要你做到。
你可以把冥想和觀想同時進行,但當你打算把它們同時進行時,你會發現一個現象:它們只能以一個的面目出現。
在某一個時刻,要麼你是在冥想,要麼你是在觀想,即使你想兩個同時進行,但結果你發現最終它只能是其中的一個。
無論你是觀相,還是你是冥想,它們本質都是:心和相的關係。
只不過一個是在被動的觀察相,一個是在主動的使用相。
但無論怎麼,最終都能讓你了悟到:心和相的關係。
心就是相,相就是心。
透過觀相或冥想,當心和相都 “ 不存在 ” 時,你來到觀相或冥想的中心或目的地:空的體悟——心的本來面目的見證。
當你來到這裡,一切不存在了,你不但放下了修行的方法,你連修行本身也放下了。
在我們的修行中,要記住的是,不管誰或什麼來誘惑我們,不要離開自己的 “ 心 ” 而附著於外物。
在現代修行體系下,人們似乎更喜歡 “ 冥想 ”——比如冥想光、冥想能量球之類的,他們想 “ 療癒 ” 身體!
這想法不錯。
不管我想法的出發點有多好,我注重那最終的實際結果!
有人希望透過光的冥想或什麼能量的治療,來健康或健美他們的身體,這想法是好的。
但真正的效果是,它為我們的生命帶來了內在的緊張、深層的恐懼或無法消失的壓力。
因為它本身——從一開始就是對抗式的、二元基礎出發的妄心行為。
只要是 “ 對抗 ” 式的處理問題的方法,它就不可能真正解決問題,其解決的過程也就不可能完全是 “ 無害 ” 化的。
我想提醒你的是,你能不能跳過這些 “ 中間過程 ” 直接讓自己開心快樂呢?
這是可能的嗎?
當然,以我的經驗,我確定它能,只要對你的心念下功夫就夠了!
就像…
這樣的修行,那樣的修行,多數是一種折騰。
對一些人來說,覺這個方法就夠了,再不需要更多的法門或要領。
這樣的情形,那樣的情形,覺就夠了。
覺就是修,覺就是行,覺就能悟,覺就能明。
簡簡單單的一個覺字,勝過三藏十二部佛言佛經。
佛明明言,佛就是覺,卻有人不肯相信,千找萬找,千尋萬尋,辛苦受盡,總不得脫。
何故?
不信佛言覺即是佛。
千尋萬尋,千找萬找,有迷失覺者,再次回到覺。
只記著這簡簡單單的字,只用這簡簡單單的字,即能橫超一切,過諸幻海,究竟解脫。
覺,這個法就夠了。
究竟有什麼不同?
不要用頭腦回答,因為頭腦會說出很多很多,而答案越多對你越沒價值,答案越多你越困惑。
安靜下來,深入內在,讓真心回應這來自頭腦的困惑。
因為不曾真的生過,“ 我 ” 不可能真的死。
因為只能存在於轉瞬即逝的念頭裡,“ 我 ” 已生滅了億萬次。
我不知道,那將來受死的人是誰?
我找不到 " 死 " 它的真實存在。
六道,是每一位佛工作的舞臺。
我不知道,假如沒有六道,諸佛到哪裡去上班?
那…
在一個叫作生死的故事裡,如果你能看出並無生死,我想,這就叫出離生死輪㢠了吧!
生死輪㢠需要實際努力地出嗎?
沒有能出的人,沒有可出的輪㢠,在這個人法無我的世界,誰是那造作者和行走者呢?
一切有,夢中有;一切真,夢中真。
及至醒來,天地一片寂靜,萬物亙古涅槃。
無心的世界,驚心動魄的無比壯美!
我注意到這其中的智慧和美。
又是微雨了一夜,
今晨起來,
天地都是清新的感覺。
然後,一陣風吹過。
思索、困惑,只是一場夢。
來源:網路…
覺 (上篇)
問:我想開始修習佛法,有什麼好的建議?
回應:在我看來,佛法是一部 “ 覺 ” 的方法:去覺醒、覺悟的方法。
怎麼去覺醒、覺悟呢?
用 “ 覺 ” 本身,即覺知——透過覺知來達到覺和知的過程。
覺什麼?
覺一切發生的實相;知什麼?
知一切發生的原理。
具體覺什麼呢?
無非內外,無非人我。
內指心念,外指萬事萬物;我指心念,人指萬事萬物。
所以重點是向內——覺自己的起心動念,向外——覺知萬事萬物的生滅變化。
再進一步說,根本沒有外部世界——萬事萬物以 “ 念頭 ” 的形式進入心,因而重點就是念頭。
因為修行人的覺也只有一個,因而又可簡化為:以覺觀念。
人心念頭日生萬千,其實所存、所要觀也只當下一念,因此再簡化為 " 覺一念。"
整個生命的實相是只存一念,若一念覺,即真覺全覺。
因而 “ 覺一念 ” 又名 “ 一念覺 ”。
修習佛法有什麼好的建議?
一念覺法。
一念覺法包含幾層含義:
一、修行的人是 “ 覺 ”,所修習的對象是 “ 一念 ”。
二、若你在一個念頭上覺了,你即是覺了;不存在永恆的覺醒。
一念覺即覺,一念迷即迷。
成佛只在一個念頭上,凡夫和佛只一念差別。
三、它即修行的方法,心生八萬四千個念頭,不必各個都管,只管當下一念,也永遠只有當下一念可管。
四、一念即是正念,正念必是一念。
一念覺法又名正念覺法,但稱 “ 一念覺法 ” 更明晰、準確、無誤解。
一念覺法的最終目的或最終結果是一念覺行。
一念覺行——一念覺醒,能一念覺醒,必然能一念覺行。
根據傳統的說法,修行重點修般若,般若名三種——文字般若、觀照般若、實相般若。
這三種實質是一種,都和 “ 一念 ” 有關。
身外並沒有一個世界,所有世界的萬物進入我們的 “ 心 ” 時,它無不化現為我們的念頭被我們感知。
因此對心來說,實質並不存在萬事萬物,只存在念頭。
因而可以說,一切 “ 文字 ” 皆是念頭,念頭即是一切。
那麼,當我們讀文字般若時,顯然讀念頭。
“ 讀念頭 ” 又叫觀察起心動念;“ 觀察起心動念 ” 又叫覺知;“ 覺知 ” 又叫觀照。
所以文字般若即是觀照般若。
觀照的最終結果是發現了實相——什麼是心念的添加,什麼是事物本來。
不斷地 “ 閱讀 ” 文字般若,不斷地觀照,最終你會瞭解實相般若,因此文字般若即是觀照般若,觀照般若即是實相般若。
事實上它皆是言心及心的功用而已。
所以說,三般若是一,皆和一念有關。
三般若的修法,就是一念覺法。
一念覺,覺一念,萬千佛法化簡單。
如果你是一個懶人,不想讀經、拜佛、打坐、趕廟、跑道場——修行一念覺:質疑那念頭,調查那念頭,化解它。
然後你就能從一念上解脫;從一念解脫,即從念念上解脫,然後你就真解脫了。
只是,無論你做什麼,覺知那小小的一念。
最簡潔的修法是,直修一念覺,或在修任何法門上,都不忘一念覺。
那麼這樣的修行,最簡、最快、最正,最利益自己。
一念覺法,是化繁為簡的般若法門,是新時代的正法,是頓教的別名。
它至最簡,直剩、只剩:“ 一念 ”,“ 覺 ”。
依這三字堅持不輟,勤勉真修,必率先覺悟成道。
還有…
智慧是惑亂的根源,
人們卻視它為寶貝,
智者找到又扔了它。
對於找到又穿過它的人,它是一家舒適的客棧;對於找到但住下來的人,它是一間機關重重的地獄。
你想真正自由而不被任何纏縛嗎?
佛陀說,無智亦無得。
老子說,比智慧更智慧的人把智慧扔了。
我說,立刻停下來,所有的陰謀心念都破。
我穿過智慧的城堡,
走在無人也無物的那裡,
而那裡的盡頭就是這裡。
我在這裡,什麼都不想要,
那什麼都不想要的心,是智慧的根源。
比智慧更智慧的,是這顆空無的心。
我只守持這一顆心,把一切都丟掉,
我把這 “ 守持 ” 和 “ 丟掉 ” 也丟掉。
無智亦無得。
你認識到了嗎?
它是一切的終點,
因為它,也是一切的起點。
佛與智慧無關,你知道嗎???
因為…
凡夫執智慧,以為得到了,懂得更多,學得更多,裝載更多;但是空性智慧,非凡夫之智;空能無限,無所不能,也一無所有;非有所得之智。
有時我們感覺自己對一切道理都明白,但是遇到麻煩的時候就痛苦得要命,怎麼會是這樣啊?
我對他那麼好,沒想到這個人對我這樣啊!
總是反覆在想,這就是修行的力度不夠,對法只是了知。
但是只有了知還不夠,必須要實修,才能控制這些情緒和煩惱。
感覺人到了一個年紀,經歷過一些事情,喝啤酒會變順口!
來源:網路…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