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1日 星期一
生執?
問:真的必須能於睡夢中作得主。
命終時才能了生死嗎?
答:修行人做功夫的目地是什麼?
掌控?
這才是最大的幻象之一!
看看人們的妄想吧,我們不但想在醒著時能夠掌控局面,就連夢中也不放過,真可謂 “ 做夢也想著當家作主 ”,多麼強大的我執啊!
若你想著於命終時才能了生死,那是否有點太晚了?
了生死在你的生命中發生越早越好!
何謂了生死?
從某種意義上說,生死對你不再是個問題,這就是了生死——結束了關於生死這件事的困惑。
若是你能於生死,認識到本無生死這回事,就更好了,這是真正的了生死!
了生死可從三個方面進行:
一、是認識到根本沒有生死這回事,生死就是不生死(不生不滅)。
二、認識到根本就沒有一個受生死的 “ 我 ” 存在。
三、處理掉所有有關生死的信念故事(這樣,即使前兩者都沒有覺悟認識到也沒關係)。
對我來說,覺照只是夜晚時回家用的燈。
當我回到家,或已經天明,我根本就不再需要燈。
燈自然亮起,或它幻化成太陽,那就不關我的事了。
我的事,只以 “ 無礙 ” 為宗。
“ 無礙 ” 是我修行的目標,任何事情成為了 " 我 " 的障礙,它才是我的修行目標。
如果覺照,有它我行,沒它我不行,那麼它是我的障礙;若我修行,我的目的是擺脫它對我的限制,實踐在它上面的自由。
修行人以 “ 無礙 ” 為宗為終。
若你能於一切時中,做到 “事無礙,理無礙,事理無礙,事事無礙 ”,這就行了。
至於出現個什麼境界,或要處在個什麼境界,那是妄心!
境界不是你求來的,是你在哪裡,它顯然在哪裡!
和你的一廂情願沒關…
生命似一場夢,在夜晚這場夢裡我不想作主,在白天這種夢裡我也不想。
當我想作主,我從無中創造了一個我,我堅持那個虛妄的我,是我並認為是真的,我就糊塗了。
我不做那樣的傻事!
我是一個無業遊民,在心靈的世界我已失業多年。
我毫無目的地行走在人間的大街,隨時提供我所能給他人的服務,在因緣發生的情況下。
在這世界,我像個小學生,我回到了小學生時代。
我不持有文化,不持有學歷,我似乎不識字。
對於真正快樂的生活,說到底,沒人需要文化、學歷或者知識。
我只是在 “ 做 ”,不管做什麼。
“ 做 ” 就是生命身。
行、住、坐、臥……“ 做 ” 是生命的實質部分,除此之外都是虛妄!
在修行之中,要不斷地跳過思想,跳過感受,跳過辨識,跳過念頭,跳過覺照……
甚至連 “ 跳過 ” 本身也要跳過!
修行的成就不是達成功夫,而是解除功夫,不管是什麼功夫。
功夫不能成為你的歸依,你的歸依處是事事無礙處,是無所歸、無所依處!
修行是一種解除,不斷地解除,唯有不斷地解除、解除、解除,才能帶你到達最終的解脫。
來,現在解除對覺照的依賴和對想作主的需求唄!
再問:居所周邊人是否知曉您的修行?
生活中您又是否密跡而行?
答:我本一人,隨見各解,無有定形。
來去與人無異,出入與他不別。
月本一輪,倒映千江為千月,何月是真月耶?
真月不自知,所知非真月!
隨天周而運行,隨地春夏秋冬,如花會開,如葉隨落,我有我耶?
我無我耶?
四大和合,凡情謂之我身;六塵緣影,迷聖稱為我心。
我說我身非身,我心非心。
頭上有髮,凡夫說我是凡;心中無染,僧人說我是僧。
我不知,我為何耶?
如黃金在地,凡人不知而謂之密;白雲在天,虛空藏菩薩視為琉璃地。
出入來去,有凡夫業者視我為凡夫,有菩薩業者視我為菩薩,有佛業者見我是佛。
樹本一木,夫伐當柴,婦折作薪,鳥兒擇其當窩。
都是做本分事,卻被人安不同名。
我不知,我所做事,是何等耶?
室內打坐,同道說我修行;屋外經行,他人說我折騰。
我亦不知,我所做事,屬何耶!
我之所為,修行人謂我修行,不修行人謂我胡弄。
佛性遍處,不知人說密,知人說顯。
我不知,我所作為,是修行耶,是非修行耶?
我不知,我所做法,是密行耶,是顯行耶?
佛法非佛法,修行非修行!
諸法心決定,是名為空性。
知空性者,不著名說,不起疑問,知諸法唯心所造,無有定情。
知真性者,所指皆是;不知真性者,出言即錯。
法無定法,是何義耶?
法無自性,本性是空,故說無定。
若有實性,何不定耶?
善解法性者知空,真知空性者如佛。
如佛者常見無生,見無生者滅諸戲論。
滅戲論者即知實相,知實相者不作戲問。
天下無定體,因心而成定。
一部心經答盡天下疑,一部金剛經道盡秘密事。
欲知我誰者,先讀那心經;欲解我密者,遍讀金剛經。
一切疑我者,心經所說是;一切密中密,金剛經所說是。
— 分享 —
我們經常都忘了給自己時間,去做自己,而這即是禪修。
禪修,就僅是給自己時間去「做自己」,除此之外﹐別無其他。
它沒有什麼特別的,就是允許自己放鬆,然後做本然的自己,不去想過去已經發生的事情,也不去擔憂未來會發生的事情。
你所要做的 ,只是單純地放鬆,然後安住於自身本來自然的狀態…
我們不要只是在嘴上,解釋佛法的內容而已,一付裝做是修行人的樣子,其實內心都是煩惱!
應該從過去的非常矛盾裡走了出來,開始學習「學會接受自己」,學著與自己相處,面對所有優點與缺點,心意與身體能互相對話。
愛自己,「不一樣才是特色」,「這是我的新生活態度」,很多事情都在一念之間,取決於心裡怎麼想。
要學會和自己相處,重新找到幸福的重心。
就像爬山,每走一個高度,都是剝開自己多一些!
很喜歡一個作者叫馮平,在書中的一段話:
有一種沈默,它所牽動的最深厚言語,叫做氣息。
留置在這樣的氣息裡,一個人,即使是一個人,也會孤獨地十分自適,十分安然,十分幸福。
靜靜的生活,就像那朗朗晴空,令人舒愜,
彷彿生命被鑲上了一朵悠然的雲,讓人愛不釋手!
來源:網路…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