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2日 星期三

我在踏浪,弄風景。


北京官方罕見發聲:佛教的本質不是宗教,也不是迷信,而是教育!

感情世界裡面,是追求愛情,而不是追究對錯。

追究對錯,是法官的職責。

做伴侶做到好像法官般,就已經是笨了。

若再升級到為了對錯而報仇,就叫做笨入膏肓。

政府大選前派給人民的,叫做糖果、牛肉。

平日就派的,叫做福利。

每天送的玫瑰,叫做理所當然。

不知何時才送的玫瑰,叫做浪漫。

沒有吵架而送東西,叫做愛護。

吵了架後而送禮物,叫做贖罪。

【面對情緒的三種步驟】

一、正念空隙:不管任何情緒生起,先和它保持一段距離,停住15秒不做任何反應

二、清楚照見:清楚的看著那個情緒,直觀那個情緒的本質,確信它的本質就是「覺」,是清淨的

三、放下放鬆:情緒是自生自解脫的,不必貼標簽、作好壞的判斷,輕鬆放下即可。

所謂“解脫”,就是“一切過患都得以窮盡”,當你已無煩惱與迷惑時,即便身處世間,也可獲得解脫,在淨土亦復如是。

總之,無論身在何處,都可以自然獲得解脫。

就像…

「活著。」我想到了追趕!

你追著這世界給你的遙不可及的意義。

我們什麼時候才會發現,我們認知中的難能可貴的那些,都是微乎其微、少之又少的可能?

白頭偕老的夫妻、簡單平凡的幸福、萬中選一的知心、心有靈犀的彼此、不會改變的永恆、每一瞬間美麗生命的定格…

那些稀鬆的平常,原來根本就太不容易平常了。

我們在定律的世界裡追求著一種難以持續的平常;我們忘記世界永遠都是從有序到失序。

活在這個世界,我們每一分一秒都在認知自己的無知。

除非消失,否則我們永遠達不到全知的完美,就像要無所不在,必須捨棄肉體物質的單一點存在,轉化成量子機率般遍布整個空間,才真正的無所不在,但是那樣全然的存在,在這世界上也不算存在了。

我們什麼時候才會發覺,我們不能追求全然的完美,卻是用盡全力的在逃離不完美?

如果有機會,一定會跳出當前的宇宙,一探世界的全貌。

這是可能的。

我們知道會有那一天。

但是那一天,是我們失去了肉體,以頻率的形式回歸宇宙的一體的時候。

我有時候浪漫的在想,因為我們還活著,還沒辦法脫離這個世界,所以我們才學會了做夢吧?

你可以夢到那些你曾嚮往、未曾嚮往的一切,我們明知道夢是虛空,但是卻還是覺得它美麗。

這是我覺得人類在現實世界中活著,最超現實的浪漫。

還有︰

意義是什麼?

意義是不是沒有意義?

當我認知了自己所認為的意義,有時候會讓我覺得很沮喪。

為什麼自己在追求的那些明明有意義的事,有些時候,瞬間會變得毫無意義了?

如果那些就是意義,那怎麼突然就變的不是了?

活著是不是為了尋找意義而存在的?

但是在毫無意義之間的虛無,我又還活著嗎?

但是失去了,我會死了嗎?

不會死的吧?

所以我並不是為了它而活的吧?

再來…

不知不覺忘了痛?

偶爾在不經意時,會發現自己身上多了幾道傷痕或瘀血,卻完全不知道從何而來,亦或者曾經疼痛到令你淚流不止的傷口,卻在不知不覺間結痂癒合,疤痕淡化到連自己都忘記準確的位置在哪裡…。

反正不痛,就忘了。

人的身體很脆弱,一張紙的邊緣就可能會割傷手;一顆小石子就可能會滑倒;一個要用超大倍數顯微鏡才看得到的病毒,就足以讓我們在醫院掛上病號。

但人的身體也很強壯,血小板總是會盡責的不讓血繼續流、瘀血總是會化開、生病也會產生抗體,逐漸恢復為健康正常的狀態。

即使新陳代謝慢了,痊癒的時間拉長了,無法百分之百回復為原本的樣貌,但至少不再痛、不再無法行動,生活還是可以繼續過。

隨著時間和自身的修補本能,只要別一直將往事重提,反覆扒開傷口去回憶,到最後你甚至會懷疑那段過去是不是發生在夢裡…。

還有多少疤痕印象深刻?

還有多少傷口尚未癒合?

痛的感覺,你還記不記得?

另外…

曾經有人去打過禪七後,問了我一個問題:他說他靜坐時,有氣動的問題(即身體不自禁的動了起來)。

他的禪七師父說了一個很玩味的問題 —— 他主持過的靜坐訓練營中,發現華人比較容易有這個氣動的問題。

但,西方人靜坐很少會出現這種身體不自主動的問題。

他還問我:這是不是華人的文化裡面,有『氣』的這個思想,所以才會有這問題?

而老外的文化裡面,根本沒有這個『氣』概念。

我的解釋是信念,如何影響一個人的生命。

我多年來與不少佛教的信徒和修行者互動,也發現到一個東西方修行者的分別。

華人的佛教徒會有遇到冤親債主的現象,老外幾乎是沒有這個現象。

老外聽了後很好奇的問:『這是普遍現象嗎?』

老外說他在美國也認識不少的修行人,但,他幾乎沒有聽過這個現象。

每個人的朋友圈子裡面幾乎都起碼一個人是有見過鬼的。

我的華人朋友圈裡面照樣有人見過鬼,但,我的白人朋友裡面沒有一個是見過鬼的。

現在我想問大家:難道只有華人死了後才會變成鬼?

老外是沒有鬼的嗎?

我們所說的生活簡單,並不是反對提高生活水準,更不是提倡人們去過苦行僧般的清貧生活。

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常懷一顆平常心,有一種知足常樂的心態。

如果你衷心想要修持佛法,就應該這麽做:

成為一位佛教在家居士,並非僅只是去遵守四根本學處,而是要將不善的惡行完全斷除。

成為一位沙門,並非只是裝出某種清凈的外相,而是要正確地修持善行。

成為一位比丘,並非只是意味著在日常活動中控製身、語、意,或被禁止去做這做那;成為比丘,意指要以一切善根作為大證悟修道之用。

善良正直並非僅是去穿上黃色的僧袍,而是要對業力的成熟有所畏懼。

成為善知識,並非只是裝出高貴的舉止,而是要成為所有人的吉祥守護者。

成為一位瑜伽士,並非只是行為不羈不加修飾,而是要讓自心與法性的本性雙融合一。

成為一位密咒師,並非是指(懷著惡意)暗中念咒,而是要透過方便與智慧雙融的修道迅速獲得證悟。

成為禪修者,並非只是住在洞穴中,而是要以(本然境界的)真實義來訓練自己。

成為隱士,也不只是住在森林深處,而是說自心己遠離了二元戲論。

博學多聞並不是去擁護或贊同世間八法,而是要清楚分辨對與錯。

成為菩薩,並不是在心中維護自我利益,而是要致力於能使眾生解脫輪迴的方便法門。

有信心並不是指哭泣嗚咽,而是出於對生死的恐懼而進入正確的修道。

精進並非是指不停地參加活動,而是要投身於能夠脫離輪迴的方法。

慷慨並不是指帶著偏見與偏頗心來布施,而是要深深地遠離對任何事物的執著。

口訣教授並不是指許多成文的書籍,而是指短短幾句在你心中當頭棒喝的要義之語。見地並非僅是指哲理,而是指遠離了概念造作的邊界。

禪修並非是以心念固著於某物上,而是指自心穩定地住於本然覺知中,遠離執著。

自然任運的行持並不僅是指瘋狂放縱地行動,而是指不將迷惑的感知執為實有。

分別智指的並不是錯謬概念之下的敏銳智力,而是了解了一切現象都是無生的,毫無概念造作。

聞學並不僅是指以耳朵來領受法教,而是指切斷錯誤的觀念,並擁有超越概念心的了悟。

思維並不隻是追求概念思維並假定結論,而是指切斷迷妄的攀執。

果並非僅是指從奧明凈土迎請的二色身,而是認出自心本性,並於其中穩定保任。

不要將語言文字誤認為是法教的真實義,當下就要將修行融入自己的生命中,從輪迴中獲得解脫。
_蓮師

世界無比精采。

我愛自己不堅強的時候!



來源︰網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