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9日 星期日

煩惱的對治


你...找對了嗎?

感情,有真的那麼兒戲嗎?

找對,很難去定義!

但是找一個聊得來的,總是可以的…

但這個前提是,你要成為一個對的人,以及願意分享人生的人!

有些時候愛情會讓人發笨,那些時候只是笨蛋進行愛情。

前者是因為有愛,對方的缺點都可以互相忽視掉,所以相處不會辛苦。

後者則認為堅持辛苦下去的相處才叫做真愛,其實只是毫無意義的為了辛苦而辛苦,他不是愛上了那個人,只是愛上了自己內心對愛情的幻想。

所以各位朋友要記得:若要愛情得意,不是你聰明就行,也不是笨蛋就贏。

只有藉愛來選擇性笨的聰明人,才有機會輕鬆快樂的一起走下去。

因為聰明人的笨,是有底線的;笨蛋的笨,是沒有底線的。

還有…

沒有人能讓你覺得自己不重要!

因為總是凝視著另外一個人,所以忘了看照自己;因為別人不看重自己,所以也覺得自己不重要;因為他們對自己不粉好,因而開始認為自己不值得被好好對待。

我們都是一樣,我們總會不小心忘了,其實自己很重要、永遠都值得擁有好的對待方式。

也是這樣,那些不敢張揚的心情,總是小心翼翼地隱藏著,然後在無人時、夜深時,就著陰暗的掩護,悄悄地探出頭張望。

所以只好躲起來,不要讓傷心找到就好!

那段時間你用了最大的力氣在與傷心玩捉迷藏,但後來才發現只有寂寞閃不掉,一直都在身後尾隨著。

悄然無聲,但在心裡卻發出轟天巨響,緊閉雙眼仍在耳邊作響。

如果是這樣,那就躲到這裡吧!

歇息一下、停靠一下,好好感受自己的心情,而不是顧慮別人的,在有些時候,停止其實是最好的前進。

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

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

那就躲到這裡吧。

只因…寂寞太近,而你太遠!

再來︰

要有接受不完美的勇氣…

人一旦找到藉口,推卸責任,就覺得很輕鬆。

都是父母的錯、上司不好、部屬的錯、另一半不對、生不逢時,由於不是自己的錯,因此心情豁然開朗,是吧?

這些都是推卸責任常用的藉口!

但這輕鬆只會是一瞬間。

把自己的不幸遭遇推給命運,再怎麼自怨自艾,事態也不會好轉。

就算再怎麼埋怨家世出身、父母的養育方式,也不可能改變什麼,唯有接受過去,才能繼續前進。

一味怨嘆也不可能改變世道,唯有起身行動、改變,才有可能扭轉情勢。

人無法改變過去,也無法改變別人,只有改變自己的想法和行為,才能改變未來。

每個人都有改變自己的力量,也就是改變未來的力量。

就像…

近年,「父母病」這詞突然變得很夯!

「我們成長路上一定受父母影響,我的『父母病』定義有兩種︰

一是,不知道它影響我的是什麼?

例如︰在做某一些事時會突然生氣,但不知道為什麼會生氣,那就是覺察層面沒有打開。

二是,受到父母影響很大,長大後如果複製了他們的行為,就會覺得都是父母害的,把自己的不如意都推到父母身上。

這兩種狀況都會讓人過得非常辛苦。」

而在成長的經驗裡,更發現:後者,常常進一步「變形」,用「懲罰父母」的方式呈現!

就連「培養獨立」的善意,竟也造成意外的疏離?

面對這些很多是獨生子女的家庭,心裡總感到五味雜陳:

理解他們對父母的愛「渴求與匱乏」,並自動化循環上演著「懲罰報復」、「自責悔恨」、「形成負向他人與自我概念」的劇本,週而復始、牢不可破,賠上他們所有的關係、賠上人生。

孩子的心理決定「父母病」的生命腳本…

這不只是某個孩子「父母病」的故事,更是我們許多人曾走過的歷程!

甚至,是我們某些人仍持續上映中的生命腳本。

親愛的朋友們,一起來思考:我們的「父母病」,您認為誰該負責?實際上又是誰在負責?

現代人遭遇到的困境,就是活得太健康,所以深怕受傷。

父母像是隔在我們和死亡之間的簾子。

你和死亡好像隔着什麼在看,沒有什麼感受,你的父母擋在你們中間,等到你的父母過世了,你才會直面這些東西,不然你看到的死亡是很抽象的,只是你不知道。
親戚,朋友,鄰居,隔代,他們去世對你的壓力不是那麼直接,父母是隔在你和死亡之間的一道簾子,把你擋了一下,你最親密的人會影響你的生死觀。

——加西亞·馬爾克斯

有段時間極度排斥,特別是主人笑得燦爛的自拍照,這種日子的持續,發現自己變得孤傲與易怒,負面情緒像泡沫會自行膨脹與擴散,明明是主動追蹤對方卻又批評,自己彷彿是一個病態的被虐狂。

他們會分享照片的動機來自喜悅,而喜悅的人樂於分享。而非自戀或炫耀。

才驚覺自己的抗拒,可能來自看見別人過得比自己快樂,所以忌妒?

之後開始認真審視生活,我對他人的拒絕,並沒有因此獲得喜悅或結識新朋友,連生活品質也出了問題!

現在每當有忌妒別人的念頭,都會先想想自己的生活怎麼了,開始檢討自己的日子,不再是檢討別人,不再放任心中瘋狗亂咬自己與他人,嘗試不同於以往的平行線的生活。

因為,當你開始忌妒別人的生活,其實是自己活得不快樂。

人們追求快樂的同時,也得忍受痛苦。

我們獲得的快樂愈多、愈穩固。

同樣的,我們將愈有能力面對及承受各種的痛苦。

佛法修持意味著以新的習慣取代舊的習氣。

我們須學習如何去除具破壞性的情緒和煩惱,培養慈悲的習慣。

修持將我們的性格予以轉化,而這可能會很困難。

如果我們性格中具傷害性的瑕疵,那麼從修行角度來說,這些就是要去轉化的。



來源︰網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