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沒有好壞之分,也沒有正負之別。
但,情緒確實是有舒適和不舒適的分別。
很多人會很斷章取義的把不舒適的情緒判別為壞的或負面的,好和壞就是價值觀判斷,接下來再用自己先入為主的價值觀來解釋、合理化、烈士化或妖魔化這些情緒。
但,幾乎每一個『不舒適』情緒的背後,都是要你採取一些行動的。
仇恨、憤怒、妒嫉這三種情緒的行動力是超強的,同時也是推動自己進化的無上動力,你只是需要找到對自己有利的管道。
情緒還沒有給它解釋之前,是能量;給了情緒解釋後,叫做煩惱。
情緒是毒藥還是甘露,視乎於你能不能在能量轉換成煩惱之前,看到它、捉到它、用到它!
〈順從〉的好處,就是每個人都喜歡你,除了你自己以外!
小時候我真的很怕交朋友,上課要分組是我最大的夢魘。
變得 " 出奇平凡 " 的方法,不知不覺間;我已完成人生當中的一半了......
(內牛滿麵)
就像...
曾經的30歲一樣,早個10歲,會被說年輕不懂事,晚個10歲,會被說中年不成熟。
半生不熟的30歲,處於渾沌人生的交會點。
工作、感情與人生,無數個漩渦會出現在同一時刻,彷彿會掉入被迫做抉擇的洞。
還記得30歲以前,父母總會用疑惑的眼神問我:「你可以安安穩穩做一份工作嗎?」「你有打算要結婚嗎?」「你知道自己以後的路嗎?」
所以我粉討厭待在家,每天都想逃跑。
把這樣的躲躲藏藏當做保護膜,後來發現只是保鮮膜,一戳就破。
我躲的,是怕長輩們戳破我對未來的恐慌感。
人都習慣用嘴巴找答案,其實生命中有很多時候要靠耳朵與腦袋。
為何30歲適合大流浪?正因為太混,混亂到無法找到一個安身立命處。
此時就該四處漂泊流浪,無論是浮光掠影走馬看花,還是細心吟味下馬觀花,人生要去體會與歷練,才會轉化成生命經驗力量。
這並不限於旅行,沒人說一談到流浪就要去旅行,可以是感情、工作與未來。
在曾經流浪的日子裡,摸索出一個有趣的現象,無論在何種行式下的流浪,均會互相影響。
好比你的旅行流浪,會影響工作與感情;工作中流浪會影響旅行與未來;感情中流浪也會影響旅行與工作。
總之,人是一台很精密的生物儀器,牽一髮而動全身。
早已過了30歲的我,愈來愈沒本事作大流浪,經濟與道德責任上都不允許,目前也暫不需要帶著躊躇腳步出走,去放縱、放蕩、放浪、放肆。
在每一趟大流浪裡,我們都會不小心成為大人。
人會心甘情願接受不如意的人生與約束無止盡的慾望,直到相信生命的一切自有安排。
但必要時,還是要和老天爺作對!
「時間無價」,只不過是一個信用卡廣告謊言。
曾經心中滿是惆悵與敬佩,望著眾多應付的種種帳單:學貸、房貸、租屋費、保險費、油錢、照顧小孩或父母、對金錢的渴望、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人生方向,這些生活中的不安定因素,也不知如何熬過這種非人道的生活,但還是得努力撐過來。
現今的旅行變得便宜與容易,但情緒負擔變得愈來愈沉重。
經常聽見意志消沉的人,說想要離開居住已久的城市,想藉環島或出國旅行給自己充電,看是否有機會忘掉舊煩惱找到新大陸,如果可以最好能移居遠方當個異鄉人。
早些年,我完全支持這種離開行為,人要走的愈遠才會對生命有所體悟、國家要看的愈多才會認識世界、朋友要交得愈多才會開闊心胸。
可是,這幾年讓信念逐漸瓦解,倒不是說反對,而是開始質變。
因為發現獲得勇氣的方式不只一種,出國旅行不再是唯一獲取能量的礦坑。
在感到厭倦與痛苦的城市裡保有樂觀,不輕言放棄與投降,同樣能獲取生命力量。
一日的城市小旅行,讓我看見勇氣的力量。
如果,你有機會出國旅行,請瘋狂大笑;若沒有,也請在辛苦的城市生活中保有微笑,總有一天會輪到你。
人總是害怕去追求自己最重要的夢想,因為他們覺得自己不配擁有,或者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去完成。
那人為什麼會想要旅行?
因為在一個城市活膩了,就要在另外一個城市重新呼吸。
也是因為在附近城市繞久了,就要去更遠的城市去感受陌生。
人為什麼不能停在原地?
因為人生的答案不只出現身邊,是需要我們離開去尋找。
人生大困惑,不管你經歷多少,都希望你的日子快樂與充實。
還有:
沒有人會對你的快樂負責,不久你便會知道,快樂得你自己尋找。
人生這條路,不知道從何時起,我們都帶著悲傷往前走!
我們都以為,至少總有一個人會帶給我們快樂,但我們都忘了,沒有人是必要對一個人好;而且我們都忘了,沒有一個人能剝奪我們的快樂。
所以,一直努力在他人身上尋找喜樂,不如反觀己身,想想自己如何能取悅自己,再想想,今日的你,是如何虐待自己!
幸福是自己內心的感覺,而不是別人的評論。
真正的幸福和悲哀,只有自己才懂,每個人的幸福含義,都不會相同吧?
再來...
世上最難求的是愛情,最難受的是無情;最難還的是人情,最難斷的是感情;最難得的是友情,最難分的是親情;最難找的是真情,最難猜的是心情;最難報的是恩情,最痛苦的是自作多情;最可愛的是你微笑的表情!
年輕時候最大的財富,不是你的青春,不是你的美貌,也不是你充沛的精力,而是你有犯錯誤的機會。
成大事必須依靠五種人:高人、貴人、內人、對手、小人。
五種人各有其作用:高人開悟,貴人相助,內人支持,對手鼓舞,小人成就。
--- 經典一下 ---
禪修初期,建議坐的時間不要太長,平均每次以10-30分鐘為宜,當禪修產生很好覺受或境界時,就迴向並結束禪修,千萬不要戀棧美好經驗。
如此,對禪修就會越來越有興趣,並會期待禪修,隨後可慢慢將時間延長。
切記,不要强迫自己一次坐很久,否則可能會越來越厭惡禪修,甚至逃避它。
修持,其實也不需要這麼多的本尊,一尊就足够。
但是,請大家一定要記得,觀修本尊時最重要關鍵,就是:當你在修持某本尊時,這一個本尊,祂並不是單獨的一位本尊,完全不是,你要深刻記得,祂的本質就是十方諸佛的本質,本質是相同的。
大概覺得,每一尊本尊都是彼此獨立的。
但其實所有的本尊的本質都一樣,修持一尊就是修持一切,是一樣的。
世間法與出世間法,兩者不可能同時承辦,一個貪戀此生的人不可能成就出世間法。
如果有人聲稱他世間法與出世間法,都可以同時進行,其實他們已經成為修持世間法的人了。
精進是一種自然熱衷於修習善法的心態,修行是自然的事,刻意去做反而不是修行了。
我們生命最重要的挑戰之一,就是對 “ 自己是誰 ” 和 “ 自己在做什麼 ” 保持覺察。
讓這個覺知一直都存在,是心靈成長的一股極大的支持力量。
所謂的法,所謂的修行,就是要調整、改變自己的心。
想要達到這樣的目的,是要有計劃性、有次第性進行的,要不然只是看心情、隨意要修不修是不行的。
在實修中,不要以時日來衡量修證的高低,而應當觀察自心的修行練習力的深淺,觀察煩惱是否減退,恆常憶念自心,不要自討苦吃,不要自欺欺人,不要欺騙本尊和護法,不要毁壞自他。
我們常說的「加持」,到底是什麼?
它看似無形,但又能被感受到,似乎又是個能被給予的東西。
可以舉個例子來說,「加持」像是跟隨在父母親身旁的孩子,因為父母的存在,讓他感到安心,我覺得這就是加持,也無法精確描述,或許就是那種氛圍。
佛並非高高在上,從生活中找出佛來,永不分離。
能够幫助自己改善生活,在生活中不脱離佛法,對於佛的追求,要自内心出發,而不是要常常去寺廟拜拜或念經,如果没有用心的話,拜拜也是没有用的。
簡易睡眠瑜珈
“ 以善心入睡,睡眠即成善;以惡心入睡,睡眠即成惡。”
很多人睡前會回想一天發生的事:今天做了什麼明天的計劃等。
這段時間很重要,我們可以反省一天做的善事與惡事,並且發願明天減少惡行,增長善行。
如果能够在睡前好好反省發願,睡眠也會變成帶有善心而有意義。
〈遺忘走人生 〉
一個人走到盡頭,又折回來;說排隊的人太多了,下次吧!
一年中最期待的,就是最重要的事都還未發生;還孤獨地走著長長的路......
以前你是否可以跑給時間追,凡事總是準備好,等時間的到來;現在你是否追著時間跑,一眨眼又是個禮拜天、一回頭又是快過年?
以前你是否在上課、聽講、看電視時,總是興致勃勃而精神抖擻;現在你是否總是過沒多久就跑去夢周公了?
以前你是否不允許自己出差錯;現在你是否管它錯不錯,日子就是給它輕鬆過?
若是,證明歲月不饒人,你已不年輕,老了!
但是,人老心不老;髮白人生不留白......
不管歲月饒不饒,我們還是可以把自己活得好!
就是這樣子的人生,路才越走越清晰?
有一種人生是:不得不放棄,就醬平淡過日子吧!
人生就是不斷的重覆,幸福其實就是不斷的重覆,甚至連吵架的痛苦也是重覆。
因為我們既不生活在過去,也不生活在未來,我們只有現在,它才是我感興趣的。
如果你能永遠停留在現在,那你將是最幸福的人。
生活就像是一個節日,是一場盛大慶典。
因為生活永遠是,也僅僅是我們現在經歷的這一刻。
總有一些遺憾,會漫過我們的人生,成了永不褪色的的烙印。
曾經...相信自己,已經很謹慎地生活:細心地做選擇、 努力地工作、可惜,仍然是錯過了。
天真的以為,生命中的一些燦爛光彩,可以彌補所失去的痛。
也許,遺憾就是這麼難纏...
那些錯過的,失去的,永遠像是一杯甜蜜的苦艾酒,不能嚐透!
我們的日子是滿的, 生命卻是空的,頭腦是滿的,心卻是空的!
時間,像一陣凜冽的寒風,吹殘你生命的氣息;還是像一陣甘霖,滋潤你的生命?
其實,你有決定權。
曾經有,現在還是有......
來源:網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