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3日 星期五

"號"劫


有一晚和佛教界的一些朋友,聊到目前佛教的一些困境:

大師們把山頭主義,美其名為廣渡眾生,把獨霸信眾,美其名為真誠付出,把比他更有魅力實力的師父們資訊,切割美其名為讓你專心修行。

從信徒的角度:

佛教雖然不完全苟同心靈雞湯,但佛教裡面自有它佛教版的心靈雞湯。

何謂心靈雞湯?

心靈安慰文,毫無具體修證方法的美文,聽到時候,很有詩意,卻一點實用價值都沒有的。

可悲的是:信眾們說喜歡聽這種佛教心靈雞湯。

雞湯煮得好,有煽動 or 啟動力呀!

啟動以後又有落地法,就很讚!

所以,當有私慾的大師遇上蠢蠢欲愚的信眾,整個烏煙瘴氣的大染缸就應運而生。

因為會講雞湯的人,市場大。

別以為有皈依三寶,你就不會走錯路;不管是藏傳著名的消業障百字明咒或漢傳著名的破魔楞嚴咒,別以為把咒語唸上十萬百萬遍,就不會偏差。

吃素和慈不慈悲,是兩回事;唸咒和會不會走火入魔,也是兩回事。

一講實牙實齒的方法, 立刻被貶爲境界低。

那嗑了藥般的詩意,是境界;腳踏實地沾了泥,是凡俗。

這就是宗教團體的盲點:你在團體內是不能指出團體的盲點,指出的人,會被妖魔化的放逐。

我早就自行放逐,忍不住胡辣們無意中進行的一場浩劫!

其實,佛教中的任何一個觀點,都是為了破除另一個觀點而出現的,不必把它當作心的歸屬,所有的執著都是需要離開的。 ​

就像…

有些長輩或前輩,在見到後輩時,為了保持自己在後輩眼中的價值性,會錯解混淆了自己的地位和自己腦中的資訊。

華人信念中,迷信了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句話 —— 不是每個老都是寶。

一些老只是保持幾十年毫無效率的經驗而已。

問題是,當你誤把自己身份當成是群眾中的意見領袖,也誤以為自己年長的關係而『必須』成為大家的意見領袖,會開始把自己定型為『你這樣做是不對的』先生或女士。

曾經有一前輩問我:『你未來五年的計劃是甚麼?』

我心裡是覺得好笑,第一,長輩見後輩,面試應徵應該不是唯一的模式吧?

怎麼一見面就問這種面試時才會問的問題。

第二,就算面試時問這問題也是廢話,他竟然是認真的。

因為我坦白告訴他我沒有計劃。

他就開始語重心長的告訴我一定要有計劃,第一年賺多少錢?

第三年要賺多少?

第五年要賺多少?

如果賺不到,你的 B 計劃又是甚麼?
(以下刪除一萬字)

最難受的應該是父母對孩子做這種『我告訴你,你應該要怎樣過你的人生』,父母若應酬告訴孩子『做一份穩定工作就好』,還不要緊,麻煩的是當他認真的訓了你後,見你依然故我的時候,他們就會開始老羞成怒。

但,他們只是會不斷告訴孩子你不要這樣,也不要那樣,因為在這父母的狹窄腦袋中,他們就是個 " 自認 " 盡責的好父母。

但,這是一種扭曲了的盡責,因為他只重視自己的感受(即我是個好父母)重要到不管孩子的生活過得好不好。

孩子長大後,還是認為自己能幫孩子做決定,還認為自己要為孩子詮釋他的生命。

這種病態的行為,在孩子眼中是最難應對的,因為他們知道父母的動機沒錯,父母只是很迷茫的以為,你也應該要相信,他的那一套,所以就嘗試半推半就的把自己的想法、品味都硬生生的要套在孩子頭上。

孩子一不聽的時候,就馬上唸『你不孝』的緊箍咒來鎖捏孩子的頭。

我不建議孩子跟這類父母攤開來談,因為肯攤開來談的父母,通常不是這種迫切把自己想法品味,都套孩子頭上的父母。

一攤談的話,幾乎都是破裂的。

我建議的是你要中斷這個詛咒的傳承,在你這代就要停,確保自己沒有這種病,這是你最重要的任務。

條件准許的話,盡量少見面,因為你被他唸得越來越多,你會壓抑的越來越辛苦,總有一天會爆發。

爆發的時候,對他說很不公平的 —— 在他的眼中,他只看到自己這一次唸了你甚麼;但,在你心中,你是已經早被他無數次的虐唸,所有舊賬一次過清算。

他覺得不公平之中,會更生氣。

沒辦法要每天見面的話,我建議你唸佛(唸耶穌阿拉也可以),當這個原意對你好,實際虐待你的家人在唸你的時候,你需要心中不斷專注意志的唸『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或『耶穌寬恕你耶穌寬恕你』或『阿拉原諒你的罪人』,或不斷唸你的信用卡號碼,都可以。

秘訣是你唸的東西,必須是節奏、韻律是單調重複的,你的腦袋才能在這種被唸的不安中,放出防火牆而在地獄中清涼下來。

沒有聽進腦袋的東西,就不會壓抑了。

你父母修行失敗,不是你的錯。

你確保自己修成正果就夠了。























來源:網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