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3日 星期四

苦行菩薩


一般人在死時,內心都非常恐慌、畏懼,再加上身體必須遭遇一些苦受,所很難生起善法,在死時要生起心力很不容易。

(下面會分享,對於臨終者的愛…)

一般人老了的時候,反應會變差、正知正念的力量相對也會減弱,到那時候才要去憶念正法是很困難的,與其如此,不如趁身體精力還不錯的時候努力的去修練,屆時才不會產生極大的懊悔。

生活中,我們都會遠離一個沒有誠信的人,他好像我們的 " 自私心 ",總覺得佔了便宜才有人生的價值。

別人能騙我們一次,而 " 自私心 " 卻能騙我們一輩子。

再來…

什麼是禪,如何看待和修習禪?

就我來說,禪就是不被什麼東西 “ 纏 ” 住。

能不被什麼東西纏住,就是禪。

修習禪是實踐和練習一種去纏和解纏的方法。

去纏或解纏,是一種從過去裡或幻象中走出的心靈過程。

怎樣從過去或幻象裡走出呢?

有修行人士說,有兩種方式:觀和止。

這是對禪修最簡潔,最精確的總結或概括。

當你透過觀而成為那個 “ 觀 ” 時,你成為了它;當你透過止,止於 “ 止 ” 時,你也成為了它。

這兩種方式是殊途同歸的。

那個被成為的 “ 它 ” 就是覺,有佛教徒說那是 “ 佛 ”。

禪修可以使人成為佛。

以我來看,禪修是一種停止思考的方法,但以我觀察,現在很多修禪的人卻進入了思辨。

他們把禪變成了一種思辨禪。

這種修禪方法,培養出來的是大法雄,理上呱呱叫,事上亂糟糟。

這種人有高超的辯論技巧,他們似乎能辯倒你,也能辯倒他自己。

他們稱這種 “ 辯 ” 才無礙為圓融。

對此我的看法相反。

這種人恰是進入了頭腦。

他們的修為境界,就像(射雕英雄傳)周伯通一樣,是左手和右手的打鬧——左腦和右腦的自娛遊戲,離真正的佛所教導的世界還差十萬八千里。

警惕禪修莫落於頭腦禪、思辨禪。

注意不要出現 “ 理上明,事上糟 ” 的情況。

禪修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去頭腦的,不要搞反而鑽進頭腦裡去。

修行沒什麼境界,只要認為進入 “ 境界 ” 的,必進入了頭腦;因為真實存在本來簡簡單單,沒有任何故事的。

如何才叫禪修呢?

我的看法是:禪修沒有固定的形式或儀式,日常處處,稍加留心,注意讓自己看止於看、聽止於聽、聞止於聞、說止於說……。

六根動用,止於用處,不再進一步。

再進一步了該怎麼辦呢?

知道它。

這樣,就把禪修的 “ 止 ” 和 “ 觀 ” 的要領和精髓都用上了。

整個禪修就是這樣,它是普通的、樸實的、普遍的。

如果你說禪修具有什麼神聖或高尚的意義,那是你附加給它的故事。

我把禪修回歸生活。

不僅僅是生活就是禪修,而是禪修就是生活。

把生活變成禪修,把禪修變成生活,這是真正的禪師們所希望的。

不被幻象纏住就是禪,我們不被我們聽到的纏住,不被我們看到的纏住,不被我們想到的纏住。

六根為我們所用,不要被六根所用!

就像…

外道也有三學,基督教也有戒律學,有禁慾的修行,而外道也有世間的靜慮,也有四禪等的修行。

那佛教為什麼有不共於外道的三學呢?

因為佛教有不共的空正見,配合空正見的修持,三學就成了不共於外道的增上三學。

— 分享 —

由於人們對於「臨終」的認識普遍上來說還有很多的誤解,而給親人帶來不必要的痛苦!

這篇文章將從醫學的角度告訴大家「臨終」的過程,希望大家能有所了解,幫助家人和自己一起坦然面對...

在最後的日子裡,病人常常要被動的接受這樣的「待遇」:一是『過度治療』。

有些病人甚至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仍在接受創傷性的治療。

另一個極端則是『治療不足』,也就是說,病人受到的痛苦和不適一直到了死亡,也沒有得到充分的解脫。

那麼,生命在最後的幾週、幾天、幾小時裡到底是處於什麼樣的狀態呢?

一個人在臨近死亡時,體內又會出現什麼變化?

在想什麼?

需要什麼?

我們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怎樣做才能讓生命能以舒適、寧靜甚至有個美麗的終結?

臨終期一般為 10 到 14 天 (有時候可以縮短到 24小時)在這一階段,醫生的工作應該從「幫助病人恢復健康」轉向「減輕痛苦」。

臨終的病人常處於脫水狀態,吞嚥出現困難,周圍循環的血液量銳減,所以病人的皮膚摸起來涼涼的...你不要以為病人會冷,需要加蓋被子來保溫。

相反,即使只是在他們的手腳加上一點點重量的被子,絕大多數臨終病人都會覺得太重、無法忍受。

呼吸衰竭,會使得臨終病人呼吸困難,給予氧氣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事。

但他們已失去了利用氧氣的能力,此時給他們供氧是無法減輕這種「呼吸飢餓」的。

正確的做法是:打開窗戶和電風扇,在病床周圍留出足夠的空間。

另外,使用嗎啡或其他有類似的合成麻醉劑,來減輕病人呼吸困難和焦慮的最好辦法。

當吞嚥困難使病人無法進食和喝水時,有些家屬會想到用胃管餵食物和水,但瀕死的人常常不會感到飢餓。

相反,脫水的缺乏營養的狀態會造成血液內的酮體累積,進而產生一種止痛藥的效果,使病人有一種異常愉快感。

這時即使給病人灌輸一點點葡萄糖,都會「抵消」這種異常的愉快感。

而且,此時給病人餵食還會造成嘔吐、食物進入氣管容易造成窒息、病人不配合而痛苦掙紮等後果,使病人無法安靜的走向死亡。

靜脈輸液雖然能解決陷入急性意識模糊狀態病人的脫水問題,但同時帶給病人的是水腫、噁心和疼痛。

在生命的最後階段,甚至在死前三個月之久,不少病人和別人的交流減少了,心靈深處的活動增多了。

不要以為這是拒絕親人的關愛,這是瀕死的人的一種需要:「離開外在世界,與心靈對話」。

一項對 100 個晚期癌症病人的調查顯示:死前一個星期,有 56% 的病人是清醒的,44%嗜睡,但沒有一個處於無法交流的昏迷狀態。

但當進入死前最後 6 小時,清醒者僅佔 8%,42%處於嗜睡狀態,一般人昏迷。

所以,家屬應抓緊與病人交流的合適時間,不要等到最後而措手不及。

隨著死亡的臨近,病人的口腔肌肉變得鬆弛,呼吸時,積聚在喉部或肺部的分泌物會發出咯咯的聲音,醫學上稱為「死亡咆哮」,這會讓人聽了很不舒服。

但此時如果用吸引器吸痰的話常常會失敗,並給病人帶來更大的痛苦。

應將病人的身體翻向一側,頭枕的高一點,或用藥物減少呼吸道分泌。

瀕死的人在呼吸時還常常發出嗚咽聲或喉鳴聲,不過病人並不一定有痛苦,此時可用一些止痛劑,使他能繼續與家屬交談或安靜的走向死亡。

記住,沒有證據表明緩解疼痛的藥物會促使死亡。

聽覺是最後消失的感覺,所以,不想讓病人聽到的話,即使在最後也不該隨便說出口。

所有的誤解都基於一個前提,我們和臨終者已經無法溝通,我們最愛的親人已經無法講出他們的心願和需求,我們只好一意孤行。

而本來只需要一點點基本的醫學常識,事情並不複雜。

生和死都是自然現象,這我們都明白。

只是現在才知道,自然竟然把生命的最後時光安排得這樣有人情味,這樣合理,這樣好,這樣的...自然而然,是人自作聰明的橫加干涉,死亡的過程才變得痛苦而又漫長。

人總是要死的,帶著輕鬆、美麗踏進另一個世界,一定會走得更好。

現在,我要保留著這篇文章直到最後的時光,如果有可能,我要求我的親友、孩子照此辦理,讓我的靈魂在最後能快樂的飛翔。


























來源:網路…

2017年2月21日 星期二

理感


人在做決定的時候,需要跟自己的感性和理性談判。

不錯,少數的情況,做一些重要的決定前,我們收集到的資訊是一面倒。

大部份時候,重要的決定雙方,可能是大相徑庭兼不相伯仲。

很多人以為理性會幫他做對的決定,事實上理性比較傾向能夠幫不要做錯的決定,如:不要被騙或被人耍。

感性的腦袋不是用來思考的,它只是幫你對號入座,往往是越符合你感性認知的話,你對號入座得越強。

一個相信所有男人,都是會偷吃的老婆,輕微的風吹草動,就會對號入座的 " 義薄雲天 " 了。

若你相信所有的成功,都要靠已經成功的人提拔,而你又很想成功的話,你見到一個只是口講自己很有錢、很成功、認識很多市場大莊家的人,就會覺得這是你三生修來的福氣。
(但,記得哦,人家只是用講的而已!)

那麼是否就完全否定自己的感性呢?

不是。

感性腦塞幫你快速做決定的,若沒有情緒的動力,很多決定我們都做不了。

越大的情緒,只要矛盾不強,我們的決定就越快。

成熟的人,就是要常常主持,這個感性和理性間的共舞。

有時候,我們用理性來拒絕一些機會或抉擇,不代表我們沒有反方向的感性期待,而是成熟人需要有辦法壓抑感性的誘惑。

有時候,感性腦袋告訴我們這感覺不對,我們需要理性的強逼自己做下決定。

我沒有辦法教導你怎樣做對的決定,這是不可能的任務,因為外在環境不可能完全被我們算中。

我們只需要算中我們內在的因素,就已經很不錯了。

降低自己錯誤抉擇的第一重要見地,是先認定自己是感情動物。

以理性為傲的人是最笨的,因為理性本來就是面對現實,那現實的東西還有甚麼好傲的?

接下來就是要看警鐘了。

警鐘不代表你的抉擇錯誤,只是代表這階段要補上一些理性和冷靜的元素,提醒自己一下:我有沒有對號入座?

任何時候要做決定前,你的情緒是很大的,不管是正面還是負面,那是你的第一個警鐘。

任何時候你做大決定時,是做得很快,那是你第二個警鐘。

心中做了決定後,聽到反面資訊時,會為自己抉擇辯駁的,是第三個警鐘。

例如,你決定嫁給你男朋友,你聽說他以前是很花心,援交的、一夜的,都有。

你心中辯護的說:就算是真的,他以前玩夠了,現在找到一個很好的女人,他會因為愛我而改變的。

辯駁不到時,會拿其他理由來支撐自己的選擇,是一個很嚴重的警鐘。

例如:你真的捉到他在外偷腥,你的憤怒和傷心告一段落後,你心中想:他其實也很照顧我,給我足夠的錢,也花時間陪我,也很會照顧我媽,上次在醫院時,他為了我的健康而擔心到哭了。。。。

一個人有沒有辦法觀照到自己有沒有對號入座,跟他的教育水平無關,跟他的人生經驗無關,我有見過教育和社會經驗很足夠的人,一樣對號入座得如同不認醉的醉漢。

要未雨綢繆的內化這個『對號入座』的提醒,是要從做所有的小抉擇、小決定的過程中的每個階段,起碼要用『我有沒有對號入座?』來稍微提醒自己。

所以,看完這篇文章後,你心中可能對一些人、一些事或一些看法,有了一個決定,我邀請你問一下自己:在這整個閱讀和聯想的過程中,我有沒有對號入座?

就像…

輪迴概念在印度教就早過佛教,但,佛教的輪迴概念,不是我們現在大部份佛教徒所相信的:一個靈魂到死時,就換下一個身體(這是印度教的輪迴觀,而且是印度教裡面的某一派的說法)。

印度教的比喻說靈魂換身體如換衣服,佛教的比喻是蠟燭火點燃另一根蠟燭。

一根蠟燭的火點燃另一蠟燭後,新的火跟舊的火有關係嗎?有。

但,新的火燒舊的火嗎?不是。

所以,佛教是不承認靈魂的存在,佛教認為人類錯認自己有靈魂,是自己對自己的執著而產生的幻覺。

佛教是說『我(靈魂)』是假的,所以佛教要解脫的修持,就是修這個無我 Anatma,而印度教則是認為有『真我(Atman)』
所以,我才說很多的佛教徒,特別是漢傳的佛教徒,是信了印度教的輪迴和靈魂思想。

但,在南傳的經典是很明確的講過:人有靈魂概念是假的。


















來源:網路…

牢心


當你住進酒店時,不會認為這個酒店是「我的」,因而來去自在,心無罣礙。

其實這個世界也像一個大酒店,包括你自己的身體,最自在的應該是自己的心,它才是瀟洒的旅行者。

就像...

什麼是覺?如何覺?

覺就是你自己,你既不能捨棄它,也不能得到它,你只能 “ 是 ” 它。

除了 “ 是 ” 它,你對它什麼也做不了,也不需要做。

覺是你的本體,幻相展現的舞臺,不管你認識到它還是沒認識到它,它都依然在釋放它的光芒,發揮它的作用,是它自己,做它自己。

只要你靜下來仔細體會,你就能發現覺的存在。

你越安靜,覺越突顯;你越躁動,覺越隱藏。

事實上它並沒隱藏,只是你的注意力被念頭、感受或思想吸引而沒注意到它而已。

假如你看見自身的覺,就不存在覺是什麼的問題;假如你瞭解覺,根本不存在如何覺的問題,因為覺不是一種努力或可操控的行為。

覺就是覺,你的本智,不管有沒有你的參與,它時刻在運作。

你對覺做不了什麼,只能認識它,瞭解它。

在我看來,開悟並不是指某種體驗,換句話說,開悟和某種特殊的體驗並無必然關係。

也許你有過某種被稱作開悟的體驗,但你並不一定是開悟。

六祖曾說,諸佛妙理非關文字。

我要說的是,諸人開悟非關殊相。

所有那些被人們稱之為開悟的經歷,只不過是一種相,而是相皆幻,無有真實。

若經驗那種幻化相就叫開悟,則世上患有精神病的人或一些神叨叨之人經常會有類似的體驗,難道他們都是開悟了嗎?

根本沒有 “ 開悟 ” 這回事!

被人們稱作 “ 開悟 ” 的狀態,只是心的千百萬種可能性中的一種。

心沒有一種固定的狀態,不住是它的本性,所以從來沒有一個叫作 “ 開悟 ” 的真相。

只要你還在尋求開悟,或把某種狀態當作是開悟,那麼你並沒有開悟。

心沒有一個開悟或不開悟的狀態,那創造了二,而所有二的經驗都不可能是真的。

心不停地變化,你不可能一直在一種僵死的狀態,只要沒有不變的狀態存在,就不可能有人是開悟的——沒一個 “ 開悟 ” 的概念。

真如之心不在概念中,它超越 “ 開悟 ” 這個故事。

若強說開悟,也只是過去的故事。

因心有相即逝,當你經驗並思考開悟時,它已經消失了,不再是你眼前的美景。

諸佛言: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將來心亦不可得。

三心不可得,何得 “ 開悟 ” 呢?

若有所求,即在迷中;貪求開悟,迷之又迷。

心以相為表現,以相化為生命。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順便說個案例:

美國一位叫泰勒的腦科學家,於某日清晨醒來,發現自己的左側腦血管破裂了。

緊接著,她體驗到了開悟者的 “ 體驗 ”——全知全覺、深度寧靜、與周遭世界的一體感,以及她看到存在的能量狀態。

她描述,她進入涅槃了。

這種狀況持續了約五周,然後她恢復了 “ 正常 ” 狀況。

美國腦科學家病中所見,亦是如此,特殊體驗,只是打破舊有的認知。

相的出現是為了讓你脫相。

於相離相,是見如來路、方見如來。

殊相體驗,只是為讓你瞥見心的無限可能。

平常相司空見慣,不能引心深入,但遇見一些特殊的相或經驗,卻能讓我們注意,並有可能跟隨它來瞭解到心的本來面目。

這就是特殊相出現的意義,也是常有殊相經歷的人開悟的原因。

如果我們能夠領悟到心的本來面目,會感謝相不停變化之本性。

倘若心相沒有變化,那麼如布蔽珠,一蔽永蔽,是顆死心,則萬世沒有看見它面目的可能了。

所以善知識,能善觀相而於相離相者,名之開悟,見自本性。

還有…

涅槃不是一道可供出入的 “ 門 ”!

腦科學家說她的 “ 涅槃狀態 ” 經歷了五周,然後出來了,現在想 “ 進入 ” 就可進入。

涅槃不是一道出入的 “ 門 ”,它是一個 “ 世界 ”,寧靜無語、無物亦無分別。

涅槃一直在那裡,它從沒離開,也沒人打破過它,只是我們起念無覺時離開了它,無覺之念即是妄念。

從真如講,我們每一個人都一直在涅槃的大寂靜盤中。

涅槃一直在那裡!

諸佛了達,息心無妄,涅槃常在眼前。

諸迷人找尋禪定,四禪八定全是妄。

涅槃即是大禪定,無有分化,凡有分化非真禪定。

不見禪無定、定無禪者,不見涅槃境界,非真禪定者也。

涅槃無門可出入,只因無知起念,自離涅槃。

不在涅槃,歸於頭腦之窟矣。

念念息心,不墜不迷,常在涅槃。

世人遠離涅槃,何讓涅槃自顯?

狂心歇時涅槃顯,諸念不障本涅槃。

三世諸佛教同理,迷者地牢悟涅槃。

今心記取涅槃語,不墜為涅不生槃。

大涅槃上有眾生,生生成佛見自性。

大涅槃中無有餘,一空沒有第二空。

找尋涅槃何處是?諸佛都教向心行。

不要被開悟、涅槃所欺騙!

在未真悟前,修行人被開悟、涅槃等迷者,亦應捨開悟涅槃。

一日不捨,涅槃開悟無有日期。

勿被開悟、涅槃名相所誆騙。

不要被 “ 大師們 ” 開悟體驗的描述所誘惑…

修行人不要再迷戀或相信那些故事,“ 放下 ” 修行,安然生活,直行即開悟,安順即涅槃。

不多事即修行,能自然是佛陀。

不惱即有菩提,無求已是達摩。

佛陀的教法中未曾教授過任何執迷故事,也沒大力描述過那些開悟、涅槃的形象境界,它不讓你著任何相,相反,它教導你:諸相皆離。

既然是諸相皆離,因而開悟、涅槃的相也要離。

佛陀說,若能見相非相即如來,你不是很想見到那最真正的嗎?

不要滿足你眼前見到的任何相。

無論那相是什麼,給你帶來什麼樣的感受體驗,捨。

捨之再捨,直至無捨可捨,方見如來佛面目。

若能瞭解心的本來真實面目,則才能不被任何相迷,從此也才能無疑亦無問。

諸佛安靜,在於了然無真,不被相迷;凡夫不靜,在於行於相中,步步被相牽引。

佛陀教法,不被相迷,不存障心因緣,故是真法,能帶諸人真解脫,故應世尊,故稱世尊。

一相不著,何有所繫?

無有所繫,誰不解脫?

若有真修之人,我指佛陀教法,隨其法行,得諸佛智,付諸佛行。

念相不實,不停不固,因而念或相流過心時的經驗覺知亦不可執而不放,自障障人。

我曾告諸修之人,經書文字不可參考,唯有自心經驗可參考,但不可著。

若因信而著,又生障道因。

解諸佛意,一相諸相,做遍處無著之人。

喜歡問為什麼,是頭腦之本性,上自己的當,進入幻窟的開始。

凡人見花思果是迷,科學家見花尋根亦是迷。

“ 只是看花就夠了,不必尋問它從哪裡來。”

——這是不離開涅槃或初貼近涅槃的開始,你能認識到嗎?

止於無求,當下成佛!

停下腳步之地,是佛現身之處。

止是心不行,不是身不行,若身不行而心行若狂者,離佛十萬八千之遠。

佛無形相,可見的涅槃不是涅槃,可說的開悟不是開悟,世人勿迷於凡夫假聖的說法講述。

勿被人迷,不被自迷,見佛成佛方指日可待。

否則徒被相障,萬劫不得見性。

望諸善人,息心摒緣,止於無求,當下成佛。

當下是個明白人。

— 分享 —

試驗雜記(綜合了我多年來零星的資訊,全炒在一起):

多年前禁語,不見人的閉關,長達數百日,當時的修行方法是唸咒,即每天唸誦16到18小時。

入關三天後,就留意到一個奇怪現象,就是每個兩三個小時就會飢腸轆轆。

後來在學藏文期間,聽了一些有閉關經驗的道友說,他們的體驗是:如果閉關的功課不是唸咒,而是靜坐,通常不容易餓。

一旦功課以唸咒為主的時候,肚子就會餓得很快,食量很大,但,神奇的是:閉關出來後,身體是沒有胖到。

曾經研究過一些印度瑜伽的文獻,其中有說道喉嚨中有一個能量中心(喉輪),若被開啟的話,除了會辯才無礙,還會保持青春和加快新陳代謝。

而且我約莫記得,一些有甲狀腺異常的人,會怎麼吃都很瘦。

所以當時的猜測是可能唸咒震盪到喉輪,所以新陳代謝加速了。

不過,後來再留意自己在講課時,是每月的雙週末兩天,那些天是不停的講近幾個小時,卻沒有餓、渴的感覺。

後來發現到一些科學界的文獻,才知道長時間唸咒祈禱(出聲的),會造成呼氣遠遠長過吸氣,結果是體內的二氧化碳會偏高。

還有甚麼時候,我們的身體體內的血液會二氧化碳份量提高呢?

運動的時候。

二氧化碳還有其他的功用,其中一個是會擴張血管,(在這裡,我不是建議有血壓高的人,改用二氧化碳來替代藥物),因為當身體的二氧化碳高時,血管擴張的目的是更有效率的把有氧氣的血液送到需要的部位。

這又讓我想起在中學時期,練過的一本瑜伽呼吸法,其中,有提到一種把氣吐光後,收腹貼脊忍氣的功法。

我所做的實驗,是在平日的運動中,加入這個元素。

效果就是本來要做十五分鐘才有微汗,現在微汗就在開始的三分鐘內就有了。

我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做我平日的深蹲時,把氣吐光了,忍著不吸時才做。

辛苦度肯定是增加了,至於這做法是否對降血壓或開發智慧,我就不確定。

























來源:網路…

2017年2月20日 星期一

木既念


有位網友問了,一個關於禪修的問題:

認識一些南傳佛教徒,是認為其他宗教(包括北傳佛教)的修行,都是建立一個虛假的概念,在概念法中轉圈,不像他們修到最後是直觀 " 法 " 的實相,觀到最後是直觀法的生滅及不可再分割的非概念法。

但其實我是問過他們一個問題,如果你們修到後面能觀到不可分割極微,為何還能感覺到溫度變化?

因為溫度實際上只是粒子的振動頻率而已?

他們回答因為極微不等同實際物質,又有人答因為極微的特性其實是反映在心識所以能用人類的觸覺感知。

我是不滿意這種說法,因為說到底還是承認了他們的修行和觀想法沒有甚麼差別,都是觀到一個資訊傳到大腦裏,那麼看到真正的生滅法和概念上的生滅法會有差別嗎?

話說:

如果南傳內觀禪行者真的認為自己觀到的就是粒子的震盪生滅,那是過度自信和迷信。

如果你說你的極微又不等同物理界的粒子,那跟虛構有啥分別?

另外,就假設他們真的觀到客觀世界的粒子生滅好了,So What?

電子儀器 Particle accelerator 也觀察到粒子生滅,那機器是否就解脫了呢?

或透過機器觀察到物質世界的粒子剎那的生生滅滅的科學家們,是否已經解脫或證悟空苦無常?

若你說透過儀器看到的,不算,要禪修看到才會解脫,這就有問題了。

生滅只是一個現象,你觀察到不代表你就解脫。

會解脫,是因為你給予這些現象一個詮釋。

這個詮釋其實就是信念,也就是這些南傳佛教徒所說的『虛假概念。』

而且學過催眠的人都知道這些內觀禪禪修,其實是用著一個催眠策略,叫做 Convincer Strategy (信服策略)。

何為信服策略?

基本上,從催眠師的角度,任何人都可以進入催眠狀態。

更重要的問題是:我們如何讓被催眠的人相信自己所體驗的,就是催眠?

所以,催眠界就研發出一大堆把戲,讓被催眠者的手不受控制的浮起、感覺沉重、感覺熱、感覺冷、感覺眼皮開不到、感覺麻痺等等。

當被催眠者體驗了這些非常態現象,他就會相信自己好像真的被催眠了。

信服了自己被催眠的目的是甚麼?

就方便他接受催眠師之後給予他的改變自己潛意識的指令 。

但,若你問資深的催眠師:『真的需要讓人經歷這些催眠把戲後,才能接受指令嗎?』
不是。

要成功催眠到一個人改變,靠得關鍵不是這些把戲。

就算沒有把戲,只要做到兩原則,催眠師就有辦法改變他的客人。

(下面會跟大家分享)

換句話說,一個搞南傳內觀禪的行者,他以為大乘佛教徒建立一個虛假概念,其實自己本身也是搞著虛假概念,因為注意到身上粒子震盪的生生滅滅,就是催眠界的 Convincer Strategy, 用來說服自己你感受到的就是無常、苦、無我。

而且就算在南傳佛教裡面,各派修內觀禪也有互不苟同的。

純內觀禪的Mahasi會所Pa Auk派對人會沉溺在 Jhana的禪悅裡面,Pa Auk 派對又說其他沒禪定功力的內觀禪,其實是騙自己。

呵呵,但,從催眠的角度,這兩種做法都是騙自己。

催眠師的工作室幫助客人輕易的騙到自己,他依賴的兩個原則是:一,客人對催眠師的信賴度;二,催眠指令裡面有沒有採用到客人潛意識中的關鍵字。

如果這兩個條件具足,催眠師可能一次療程,客人就永久式的改變。

從禪修的角度,目的是為了解脫,而南傳佛教的詮釋,就是徹底的體驗無常、苦、無我。

修行者要用會自己潛意識中的個別關鍵字(價值觀)來契合無常、苦、無我,契合到的話,行者就有改變。

契合不到、不相應的,就算給你每天24小時都感受到粒子生生滅滅,你的無常、苦、無我都永遠是一個概念。

就好像修白骨觀的原本目的是為了要減低色欲,當年國學大師南懷瑾就說認識一居士說修白骨觀修道看到人人都是一副白骨。

理論上講沒有色欲了吧?

後來那居士一樣風流,這就是自己價值觀沒辦法契合佛家無常無我的理念,所以沒辦法真正的改變自己。

就算給你看到每個人是白骨,如果你還是覺得色欲的滿足是重要的話,你會發現原來不同的白骨是有不同的韻味的。

就曾經聽說,有一女催眠師要催眠自己男友,越來越愛她,但,她用錯了關鍵字,對方的潛意識就反彈了。

後來她修正指令裡面的關鍵字,結果四天內就看到效果了。

要改變自己或改變他人,必須先找出相關的關鍵字。

所謂的關鍵字,就是人們心裡的價值觀。

人,是懶於改變的。

但,如果你的改變是符合你原有的價值觀,那就不算是改變,你的腦袋也不會抗拒了。


總聽人說:我變了,卻沒人問我經歷了什麼?

所謂愛情:不是只有互相凝視,而是都看著同一個方向!

















來源:網路…

2017年2月19日 星期日

衤單=不異


與民初佛教大師虛雲同期的,有另一位大師,沒記錯是虛雲的師兄,叫做古月禪師。

網絡上若搜尋祂的資訊,會找到說祂一位行神蹟神僧。

虛雲大師曾受祂清修典範的影響,但,你找不到明確講祂修行的方法。

大概有網絡記載的,就是祂有修唸佛和持唸大悲咒。

不過祂他唸佛的方式,網絡上只是寫了一唸一拜。

但,我懷疑可能是苦行的做法,例如類似般舟三昧的做法。

不過,聽聞一位已故的佛教著名大師傳授穢積金剛修法也沒有甚麼秘密,就是每一拜就唸一次咒。

(同樣的,我猜測是有苦行的。)

但,我看過的丹道書籍裡面,有丹道中人是得到古月禪師的傳授。

因這資訊聽聞過某大和尚說,原來古月和尚雖是禪宗曹洞的傳承(跟虛雲一樣),但,他本身卻是修南宗的丹道法門。

南宗丹法有分陰陽派和清修派,古月禪師當然是學清修派的,走到是清淨無為的路線。

南宗丹法一般的說法是先修命後修性,其實並不盡然。

這南宗清修丹法,跟大手印或曹洞原版的默照,有點雷同。

據南懷瑾的說法,民初時期他認識有禪定功夫的漢傳和尚,原來是有密修伍柳派的丹法(這是北派丹法,跟全真派有關)。

古月傳的南宗丹法是頓法,伍柳派的是漸法。

不過現在的佛教徒,往往會小看丹道的修行,說它不究竟云云。

其實,一些丹道心性修持,一些佛教徒都未必做得到。

例如,一些派別的丹道修持,靜坐到無念(即一念不生),只是入門功夫,叫做基礎已經築好了。

很肯定的,無念不是最究竟的,但,萬勿小看這個境界。

註一:據說古月和尚的丹法傳承流到了台灣。

註二:本來是不想透露這些訊息,不過近期有點啟示,所以有這篇文章留作記錄。

註三:豈知我寫著這篇文章時,居然又有觸機,讓我的思路有新的重要衍生。

可喜啊!

另外…

古代的時候,對普遍百姓來講,資訊和食物對比起來的話,食物會重要過資訊。

古代餓死的機率,肯定比現在大上好多倍,現在大部份的人,一生也沒有機會,在自己的圈子裡,聽到某個朋友的朋友的朋友是會餓死 。

遠古時代,資訊和教育是有錢人或有權人才能夠掌控。

今天的世界,雖然財富和權力頂尖者,在特定範圍內,還是能夠控制特定對他們有破壞性的資訊,(如發生官方醜聞時,政府就會開始用防火牆封鎖一些網站,或像大陸政府封鎖谷歌、臉書、Youtube 等), 資訊和食物對比起來,我們開始進入資訊比食物更容易得到的時代了。

不過食物和資訊的發展,有很大的不同:大部份人們日常所需要的資訊,是免費的。

人需要的食物,卻是要付費的。

只要混口飯吃,還有人會覺得有壓力,只要找個有瓦遮頭的地方,還是會有人有壓力的話,財富和權力頂尖者,就有機會繼續的愚弄大家。

正常人是食住問題都解決了,才容易思考如文化、教育、智慧等進化的問題。

所以這就是我對基因改造食物的矛盾。

基因改造食物對人類的長期影響是甚麼,還是很模糊。

反對者會說風險太大,贊成者會說基因改造可以把全人類的饑饉完全解除掉。

地球上能種植的地方始終有限,太空種植應該是未來廢地利用的趨勢。

人類一天不到近乎免費食物、能量、教育和資訊,地球上大部份人民的思考,是沒辦法有跳出那半推半就的奴化牢獄。

還有一個說法是:在美國,是政府壟斷監控了太空發展,所以幾十年來的發展,如同蟻速。

但,電腦資訊是幾乎自由市場,所以十多個月,就會更新一次。

探索未知領域,當然會需要冒上風險。

但,對於幹細胞研究、複製研究和基因改造技術研究,我的看法是:無知,在長遠下來,將付出比知道更大的代價。

現實總是殘酷的,不過人們總是喜歡把殘酷從現實中閹割掉,然後假裝粉開心,只希望有一天這假開心會成真。

小感悟:時間向前走,一定只有路口,沒有盡頭…

「緣分就像一塊冰,你以為能把它抓在手裡,你以為能把它抓的緊緊,其實,你是在騙自己。

等你攤開手的時候,它早就化掉什麼都不剩了,你為之一切的努力都是徒勞的。」

緣份不可強求,要學會放手。

人生的高度、長度,由自己決定,或許在別人眼裡,我們的人生,不過像是公園老樹落下的一片葉子般微不足道,但你可以讓自己的生活更精采更有價值。

— 分享 —

修行到了一定程度後:但盡凡情,不作聖解。

但盡凡情,不作聖解——意思是:像一個普通人一樣生活,不表現的和別人有巨大的不一樣。

混跡於人群,沒有特別的表現。

你發光、閃亮,那是內在的,你自己知道,不須讓別人知道。

父母病亡,該哭時就哭;身體疼痛,該哎喲時就哎喲;好睡時就多睡,愛早起就早起……。

一切隨意而行,不起第二念,起第二念不壓、不隨第一念。

念念平等,念念獨立,念念空寂,時時活出和活在這個認識裡。

和自己的習性做朋友。

習性不再是一個敵人,它只是一位朋友。

習性像一條內在的龍,你朝夕和它相伴,有時你乘它騰雲駕霧,有時它發飆想要吞併你……。

如何與這條內在的龍和諧相處,變成你內在的樂趣,生活的藝術,修行的內容。

一個修行成功的大修行人,是一位佛的背影,一位佛走後留下的腳印。

向他學習,向世俗的最深處走去,融入這個世俗,分不清佛和非佛。

所以任何一種覺受,都是應捨而不執的,直至捨無可捨……。

有佛教導你 “ 放下 ”……,其實可以不必放下,因為我已經沒有什麼可捨的,我收下一切:當疼痛來了,我收下;當疾病來了,我收下;當年老來了,我收下;當死亡來了,我收下……,我收下生命中所出現的一切。

打開生命的前門,也始終開著你生命的後門,讓進來的出去、出去的進來,保持你一直的 “ 空 ”。

我不說 “ 捨 ”,也不執著,我以 “ 空 ” 的身分朝四面八方完全敞開我自己。

我的生命沒有門,因為我根本就沒有牆存在。

也那樣存在於你自己。

打開門、打開心量,如何打開那些門和心量?

肢解掉你心中的那些建築結構——那些信念,從當下的一個念頭開始,肢解再肢解,直到空無一物。

你的價值來自於你的堅持。

















來源:網路…

2017年2月15日 星期三

蠢重力


人的真理是怎樣斷定的呢?

有些日子我一直醬問自己:世界的存在需要真理嗎?

真理是怎樣定義出來的?

第一個問題是挑戰真理存在的需要性。

第二個是很技術性的思考,人們怎樣去定義真理。

我也會告訴大家,其實不少人的真理,是跟另一個概念混淆後的產物。

我常用的例子是愛情,因為男男女女會在這個領域,把愛情的境界晉升到上帝的境界。

何為上帝的境界?

純真的,唯一的,永恆的,超越時空的。

甚麼叫永恆呢?

簡單的就是:遇上妳後,我永遠是你的,你永遠是我的,就叫做真愛。

如同那印度(寶萊塢)片中《來自腦殘星的他》,400年來沒有愛過任何一個女人,沒有上過任何一個其他的女人,這就叫做真愛。

真愛也必須是純真的,不能只是為了要上床,必須也是真的愛她,靈肉一致,就叫做真愛。

性,變成了一個如同水銀般易變的東西:沒有愛情的時候,性是骯髒的;有愛情後的性則是純真的愛。

沒有上帝、阿拉批准的性,是會下地獄的;有上帝的祝福的時候,卻是會上天堂。

問題是:正常情況下,若你坦言你很愛一個女人或男人,你真的能接受完全沒有性行為嗎?

到底性是基礎,然後有愛,還是愛是基礎,然後有性,是有待商權的。

一個男人假設是用市面上所標榜的愛:喜歡你、關懷妳、也在床上交足功課,不過幾個月後,你們感情開始薄弱,然後分手,之後他就跟另一女人在一起了。

對比起另一個男人,他不一定愛妳,不過二十年來都只是很喜歡跟你上床,他當初決定跟你在一起的唯一原因就是:性慾。

現在繼續的跟你在一起,也是性慾。

不過二十年來他就只是跟妳一個女人上床。

我的意思是:就算我一生就只是很想跟一個人上床,就只是有生之年純粹想跟她幹,這是真愛還是假愛?

但,這就是唯一啊!

若我只想搞波多野結衣,就算我對她的感覺就只是肉體,但因為我一生都只是跟她上床,只要對一個女人永遠有性慾,就算我不喜歡她的人格,到頭來,因為她的身材、聲音、表情是讓我床上最有Feel, 也因為跟她搞到滿意度太高,所以我完全不想跟她以外的任何女人上床,這能不能算是真愛呢?

這就是永恆啊!

也因為我喜歡她的肉體,我不像其他男人(不管是工作性交或正常性交),所以為了讓她有經濟上的安全感,所以我照顧她。

(哈哈,其實不少的娶老婆跟包養的分別,我也看不出,因為不少的婚姻破裂,也是跟錢有關的。)

我跟其他人所說的愛情,分別會大嗎?

為甚麼你的目的,只是為了要跟波多野上床,而不讓她跟其他男人上床,就叫做佔有欲?

而你因為愛她,而不讓她跟其他男人上床,就不叫做佔有欲而叫做尊重感情?

我對普羅大眾,人們對愛情的認知,做了法庭式的交叉詰問,是想告訴大家很多人都愛情觀只是淺略的思考,甚至只是常年看太多偶像劇被灌輸下來的劇情。

為甚麼人們要認為有愛情是不夠的,還有一個叫做真愛,而真正的愛情居然要等同上帝的境界?

因為很多人混淆了『真理』和『理想』兩個概念,把『理想』視為『真理』。

真理的存在價值,已經是值得質疑了,你還把完美的理想套在現實上,要求凡夫俗子做到上帝的境界,是注定痛苦一生的。

明知道一件東西失去,還是非常痛苦,理智壓不過情感,這是情執的表現。

情執是執著的一種,是眾生執著中最為常見和最為嚴重的一種。

情執是被世間不正確的見地長期熏習的結果。

若想根除情執帶來的痛苦,你必須用另一種見地——正見或佛知佛見,來重新熏習你的心;就像你的心,曾經被那些邪知邪見(顛倒見)所熏習那樣。

這就是修行,修行就是:用正確的見地來熏習你的心——直到你非常習慣正確的見地,如同你過去曾非常習慣錯誤的見地一樣。

生活中發生的任何一件事,都是我們解脫的 “ 因 ”;如果你準備好 “ 醒來 ”,所有的事件都是你的助緣。

當我們遇到病苦、障礙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供護法,從信心的層面講,的確可以獲得利益。

但是我們更應該用所得的珍貴法教來調伏內心,慈悲善巧地面對障礙,這才能真正得到護法的護持。 ​

關於對治惡業有一個很好的辦法,不要認為你是在凈除細微的煩惱惡業,應該想像那是在捨棄巨大的痛苦。

我從緣起性空中來,走在心經中,活在金剛經的世界。

踩著八正道的大街,演說戒定慧的修持,示現六波羅蜜,指教四聖諦,導觀十二因緣,示範三十七道品……活出普賢十大願!

一切知真者,與我親;一切明理者,與我近。

一切世聰者,見我歡喜;一切心慧者,愛我所語。

並非我說出了我的智慧,而是我說出了你的智慧。

我說出的境地,你之所以陌生,是因為你已遺忘;你之所以熟悉,是因為你本就打那裡來。

— 分享 —

遍計執性又稱為妄計性,依他起性又名緣起性,圓成實性即圓成性。

以上是三者的名相概念!

那麼,這三者之間又是怎樣的關係呢?

一切妄計性是緣起性,一切緣起性是妄計性,離此二性便是圓成性。

也就是說,妄計是緣起的妄計,緣起是妄計的緣起,離妄計離緣起便是圓成!

圓成:離諸言說,法自寂靜,本來如是!

一切諸法妄計而有,若不知妄計而有,便將著相,著相便是凡夫。

一切諸法緣起而成,緣起而成便無自性,若知無自性,便知法空,知法空便是菩薩。

一切諸法本性圓成,離妄計離緣起,若知無妄計、離諸緣法,便得圓成性,此即是佛。

善解妄計性,知曉法相唯識宗;善曉緣起依他性,深解大乘中觀空。

覺悟諸法圓成性,入佛乘!

妄計性及緣起性成就一切世間法,會得圓成性出世間。

徹明妄計亦妄計,緣起非緣起,抵達圓成性,智慧同諸佛。

會三性,解五法,入世曉世間,出世合佛心。

通達此三性,一切事無惑,從世間到出世間,正遍知矣!

通達法三性,成就正遍知。

世間諸法相,皆因妄計有;世間諸法體,無不是緣起。

若知不妄計,便住無相處;若知離緣法,便臥無為處。

十方修行者,通達法三性,圓成諸佛智,安樂於人間!

如…

傍晚時分,一人經過稻田,突然看見一“ 鬼 ”,驚慌而逃。

回到家中,仍心有餘悸,一夜難眠。

第二天,又經過稻田,發現那只不過是頂了個破衣、嚇鳥雀的稻草人!

此人無端將稻草人看成鬼,這是妄計性;將稻草人看成鬼並不是無緣無故的,因於光、因於稻草、因於人形、因於頭腦過往儲存的鬼故事(業識)等諸緣,和合出一個鬼形象並嚇到了自己,這是緣起性。

第二天發現並沒有什麼鬼,只不過是稻草,這是圓成性。

如將稻草看成鬼一樣,我們無端計著一切事物是我們所看到的形相,並認為那是真實的,這就是遍計執。

如彼時鬼形象因光因明,因稻草因人形,因業識;又如稻草人本身,由稻草、木架、破衣等和合而起,它們本身的存在由其他元素構成,依賴於他物,這是依他起。


我從故鄉來,所說故鄉事……

等你在地平線的異次元空間裡,是什麼都梅油的!























來源:網路…

2017年2月13日 星期一

再言兌夢


夢,是阿賴耶識種子的現行,是八識心田自行緣起的一種虛幻影像,猶如水月相遇水中現月,猶如鏡花相遇鏡中現花。

夢是心的運動之一,是心的存在形式。

從某種意義上說,除了夢,心沒有其他的存在形式。

即使我們不以為是夢的部分,也是夢。

夢亦是一種思維,一種想,和我們白天的思考及想沒有本質的區別。

只是它更加圖像化,更加離於邏輯,更加任意發揮,更加隨意而成。

當我們存在於這個世界,眼耳鼻舌身等前五識,就透過第六識、第七識和第八識相互緣起互動了。

前五識所攝取的資訊,經第六識第七識的一系列加工過程,變成種子存入第八識,第八識又在適合的時機緣起前七識,我們所看到(包括所夢到)的世界,就是這樣生成的。

阿賴耶識和前七識相互緣起,是夢及這世間相產生的機制。

心之所生,名曰法相。

法相是心的百千萬億化身。

法相連接成夢,法相組成世間相。

一切法相皆是夢,是意成身,是夢見。

不是夢見的事物沒有,不被夢見的事物不可思議!

夢是從哪裡來的?

夢既不是從外面飛進來的,也不是事先存在於心裡面的。

它是以阿賴耶識為資料膠片,以第七識為放映儀,以第六識為投影銀幕,而產生的內在電影。

一切夢境,生不從哪裡來,滅也不到哪裡去,它如世間萬物一樣,來無所從,去無所至,虛妄和合,相續相接而顯生滅!

生,不是從哪裡來的;滅,亦非到哪裡去了。

因緣和合當下現有,因緣和合當下轉滅!

沒有什麼在夢之外,夢之外沒有有形象的事物。

要認出夢是夢並非易事,似乎從夜晚的夢醒來容易些,但從白晝的夢中醒來則有些困難。

認出第一種夢是夢叫醒來,認出第二種夢是夢叫覺醒。

要真實的認為,除了夢並沒有事物,除了這些被夢見的事物並沒有做夢的人,你得了悟 “ 人無我,法無我 ”——這是破解法相真實的有力道路。

當你了悟此二無我,則知一切諸佛所告人的,並沒欺誑:一切都是夢見;除了夢見的什麼也沒有;即使有夢見的一切也沒有做夢的人;做夢的人也是被夢見的。

說到此處,我耳畔響起永嘉玄覺禪師的清唱,“ 夢裡明明有六趣,醒後空空無大千 ”、“ 幻化空身即法身 ”、“ 法身覺了無一物 ”;又想起孔明先生的 “ 大夢誰先醒,平生我自知 ”……聽到這,我臉上浮起了知己相遇的微笑。

窗外風正吹起,我喜歡所夢見的一切,我喜歡我的一切夢見。

就像…

失眠——開悟:蓮花盛開的時刻。

半夜裡醒來睡不著,靜靜地體會你是超越思想的。

大部分人都跟著思想落在思想裡,鮮有人超越思想體會思想。

修行人所要做的內容之一,就是超越思想體會思想。

尤其是在睡不著的靜靜的夜裡。

一個修行人如果夜裡睡不著,那不是失眠,那是護法神喚你修行的好時機。

一個修行人不存在失眠這個概念,所有睡不著的時間,都應變成修行的時間。

在睡不著的夜裡,是體會你是超越思想的最佳時刻,抓住這個機會,不要掉進 “ 失眠 ” 的意識故事裡。

睡不著時,靜靜的躺在床上,什麼也不用做,只是靜靜的躺著,感知念頭的動和覺知的靜,讓動的自動,讓靜的自靜。

慢慢的讓動的失去它的力量,讓靜的突顯出來,發揮它的作用。

事實上,這就是禪修了。

是止和觀的同時訓練了。

你只有在醒來的基礎上再次醒來才是覺醒,你不可能在睡夢或睡眠中覺醒。

常人所謂的清醒是覺醒的基礎,沒有這個清醒連覺醒的基礎也不具備。

對於修行人來講,失眠是內在的太陽仁慈的出現在內在的夜裡,那是多麼好的恩惠。

修行人常常在睡不著的靜靜夜裡開悟。

失眠,那是覺性的太陽出現在夜裡放光,那是佛陀出現在彼岸期待你看見祂。

越過思想的河,看見舖天蓋地的覺光吧!

另外…

如果在自我觀察時發現有煩惱生起,就要馬上將它斷除,因此這裡說「立即強行而斷除」,就如同一條蛇掉到你懷中,你要立刻把牠推開、丟掉一樣,當煩惱生起時,就像這樣要立刻斷除,為什麼?

因為毀壞自他一切的根本敵人,就是「煩惱」!















來源:網路…


再釋言侖


臨在,是旅行的終極,是彼岸。

當你臨在,一切修行都結束了。

鑑此,僅僅臨在就是修行。

有一種修行叫處在臨在、保持臨在,那是在彼岸上的觀照。

彼岸上的觀照就是臨在。

要想知道自己前行修得好不好,就看自己現在修法越來越精進,還是越來越懈怠。 ​

八卦的部份:

1)目前已有兩位被認證的活佛,是同志。

2)某附佛外道的教主,是已經和老婆離婚。

3)藏傳的漢人師父,就算是被認證,藏人還是有本位主義,認為藏傳佛教是他們的國寶,不能隨意給外人,就算給,也不會給完整。

有一位藏傳師父,有傳 Acharya(阿闍黎)位給一個做完所有功課,具足條件的徒弟,阿闍黎位是授證這個人,以後是能做人家的教授師的。

但,這個人是一位黑人。

照片一上載後,就有西藏人來留言:佛法已經墮落了。

4)目前移居在印度的不少藏傳師父,是開始會想把咒語還原到較正確的梵音。

(舉例:Prajna的梵文,在藏傳裡面,有時候會唸成 『沾答』)不代表音不準就沒效,只不過是想還原。

其中理由是他們到了印度後,開始學習真正的梵文。

5)唯識學裡面有講到第六識有幾個時候會停止作用,包括睡眠、悶絕(暈倒)、無想定等等。

從這裡藏傳的無上密,把這幾個缺口再伸延:死亡的時候,驚嚇的時候,性高潮的時候,所以藏傳就發展出睡眠的修持法,臨死的修持,和大樂的修持。

而藏傳在禪定要停止意念作用的修法,有頓有漸。

但,攤開來探討的話,是沒有任何神秘感的。

感言的部份:

1)有個網友去參加一個蠻有名的佛學班,學了很多術語理論後,就問導師們具體要怎樣修,大概得到的回應是面對外境的一切,不要起分別心。

但,沒有告訴你『怎樣』不起分別心。

這跟一個傷心的人說『看開點』,是同樣沒用的,因為這是廢話。

(藏傳對於這個怎樣面對外境的色聲香味觸,有很具體的工夫,有跡可尋,可以如實掌握。)

2)如果在一個教團裡面,你私下對幾個人問了同樣一個問題,每個人當然可以給你同樣的答案,但,若每個被問不但給你同樣的答案,就連詞句也完全一樣,這個教團不是一個鼓勵思考的教團,而是一個重視思想複製(洗腦)的團體。

3)內觀禪或正念禪(Mindfulness )雖然是有世俗化了,但卻是能更貼切的接近群眾。

我認為心性定(如大手印或大圓滿之類)應該也要走世俗化路線。

修心教法都不是文字或只是口上談談,是要在心上去實踐、去練習,就好像很多人注重身體運動健康,會有每天規律時間安排,同樣修心亦復如此,要好好計畫,不要放任隨他而去,每天安排好修心要怎麼做,同時在晚上好好檢討,這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不這樣規律地去調伏自心,是很難有真正調伏自心的一天的…

— 分享 —

人生一晃就老,何必爭爭吵吵?

在人生的道場上,雙重標準不一定是甚麼大問題,只要你是清醒的。

換句話說,沒必要苛求自己大公無私,也沒必要苛求自己內外一致,但必須清醒的知道自己不公,清醒的看到自己的不一致。

玩 Money Game(金錢詐騙遊戲)的人,若是直接以騙子自居,他當然還是會傷害到人,但好處是:他明白自己的真實定位,他會明白自己的底線。

雖然你未必苟同他的底線,但他卻清楚的知道自己底線在哪。

然而,比較恐怖的是進入 Money Game 而以為自己是救世的人,他們會想到先要救自己最親近的親友,從這裡發展到開始有問題時,他們各種矛盾的情緒出現了:又希望它是真的,又覺得可能受騙,又覺得面對親友時的可能性罪惡感,被責問時,開始有抗拒面對,後期從恐懼扭曲成憤怒 ,義薄雲天的反擊質問他的親友。

前者只是欺人,後者是自欺。

欺人者,他的傷害是有範圍的,因為他知道自己的底線;自欺者,他的傷害是有無限潛能的,因為自欺的時候,會很容易跨過自己的底線而不自知。

清醒的知道自己的雙重標準,在遇到難關時,因為你的底線還是很明確,一些情緒反應就會被過濾掉。

不清醒自己雙重標準的人,遇到關卡時,忘記自己的底線的話,就等於沒有過濾,太多的情緒湧現交集,這時候你腦袋當機了。

當機的人有禍了,你會在當兒做出更多愚蠢的決定。

在愚蠢決定的翌日,你得合理化你昨日之笨:我不是笨!而是做對的事情!
It looked stupid,but it was the right thing to do!

先撇開修行人,講不講人家壞話,我等一下就會來談這個話題。

就算真修行人,是不講人家壞話,不代表你可以狗屁亂放。

回到修行人講不講人家壞話的問題,請問佛教教主釋迦牟尼,祂有沒有講人壞話?

有!

在祂的生涯當中,祂成佛過後到祂涅磐前,祂有嚴厲批判婆羅門思想的種族階級,其他教派中,祂最嚴厲的批判 Ajivika派別。

難道釋迦牟尼佛不是真修行,所以花時間去講人家的壞話?

很可惜的,佛教後期的發展,變成嚴重的雙重標準:在家人不能批評出家人的錯,不然就是毀謗三寶,會下地獄的。

很簡單的一個邏輯:你們猜猜看,是出家人還是在家人,想出一個『在家人不能批評出家人』的教條?

在這裡我不會告訴你真修行的人,不會討論別人怎樣修得不對,因為歷史上不少重要的佛家修行文獻,其實都是筆戰辯論後,才整理好的作品。

我也不會告訴你真正成功的人,不會討論別人的失敗,也沒時間留意人家的過失。

一個人成功與否,跟他會不會留意人家的過失,沒有直接關係。

目的只是要做借鏡!

我不否定,人生可以從人家的過失來提醒自己,但,這也不代表能夠分析觀察很多其他人的過錯,就表示自己不會犯同樣的錯,因為這也是兩回事。

我只能告訴你,那些不在你面前討論人家的過失,他們一樣會看到人家的過失,一樣會介意人家的過錯,只不過守著自認的口德,心裡面依然的會有批判。

那些屢屢勸你,不要討論人家的過失的人,呵呵,你們就猜猜看他們的目的吧!

還有…

只有戒律清凈,才會生起禪定的功德,但是持戒,不只是強調外在的威儀要如法,更要從內心下功夫。

內心寂靜不動,如同大海的深處,這才是真正的持戒。

如:參受八關齋,是要持戒禁,禁語、禁食、禁睡、禁念頭、禁戴首飾等…

其中,沐冷水浴、換衣,只是有相的表法,讓色身、念頭不要過於緊繃!

三藏 = 悟本是空,悟本萬能,悟本淨土——
悟空,悟能,悟淨……,三悟本來面目。

這不是在講 " 西遊記 "!
















來源:網路…


2017年2月7日 星期二

言侖


藏傳佛教史上的八卦新聞:

藏密的四加行系統(皈依、大禮拜、百字明咒、曼達供),大概只有四五百多年歷史,之前的藏密行者也不是修這個各十萬的系統。

早期的時候,四加行的目的是為了準備徒弟進入大手印或大圓滿的修法。

後期,就算進入本尊生起次第,也都得修四加行各十萬,才能開始。

但,更早期的話,密教行者通常就是直接進入生起次第的修持。

在堪布竹清嘉措(Khenpo Tsultrim Gyamtso),所著的《空,大自在的微笑》一書中,(第26頁),有說到要進入大手印禪修,可以修空性的次第禪,而不修藏傳的四加行。

他說四加行是西藏祖師,為了當時、當地的眾生而發展出來的。

他的這做法,在目前藏傳,特別是白教(Kagyud)的圈子裡面,算是很大膽的說法,因為這一派的老師,通常都嚴守這個四加行的原則,有者還會要你重複修四加行多次的十萬遍,才開始其他的教法。

(這做法的效率有待商榷,我個人的看法,一些現代人,生就不適合搞四加行的)

而且藏傳的上師瑜伽(Guru Yoga),是得在西藏才得到發揚光大。

把自己的師傅,視為跟一個祖師爺或古佛無分別的儀軌,在西藏變得越來越繁複,有者要一天修六座的上師瑜伽,不然就算是犯戒了。

甚至一座也兩個小時。

但,密教遠在印度時代,上師瑜伽不是這般的重點。

另外有一點我是蠻欣賞南開諾部(Namkhai Norbu)的地方是他雖有被一些藏傳其他派別的緋議,但,他堅守自己某個傳承的大圓滿法,不需修四加行也可以修大圓滿。

而且他也廣為弘揚阿字上師瑜伽:一個簡化到近乎本能再簡化的上師瑜伽法,就是唸個阿字歸空就行了。(一分鐘就做完)

目前藏傳的的本尊生起次第,行者大都以累積唸咒數目為最重要,所以基本上在禪修了自己是菩薩身之後,盡快的就進入唸咒的環節,沒一座的修法,是以唸咒為主。

但,遠在印度時代的密教修行,禪修自己是本尊菩薩身,才是重點。

須花很常的時間在觀想禪修上,以觀修本尊身為禪定修持。

修到疲倦想休息片刻時,才停下來唸咒,休息夠了,又再回到禪修自己是菩薩身的禪定上。

所以,很明顯的,密教在印度時代,和西藏時代,重點已經做了很大的轉移。

以上為舉出的這幾個重點,是目前大部份藏傳密宗的學人,都不知道的。

他們只是師父傳甚麼儀軌給他們,他們就認定了這個是一直以來都是這樣傳承下來。

這就是沒有看歷史發展的缺陷。

有看歷史發展的,最起碼你的思維會多了一些角度,才不會以管窺天。

很多人認為,從佛法中得到了悉地,意味著得到一些特殊的加持品、獲得某種感受或者神通之類,像收到了禮物一般。

其實,內心獲得改變,煩惱減少了,這才是最殊勝的悉地。

能感覺到孤獨,是生而為人特有的能力。

孤獨,不是無視他人,也不是拒絕社會,而是與社會共生,並思考自己是個怎樣的人。

就算我們沒有懂得很多佛法,沒有關係,重點只有一個,就是要真誠,動機要清淨。

無論是發願、回向或者任何修持、作為,都要真誠。

不然不會有任何用處的,就像是鸚鵡也會開口念「咒」,不是嗎?

還有…

忘不掉的是回憶,繼續的是生活,錯過的就把它收放在心裡,變成最美好的印記!

人生永遠是充滿遺憾的,即使是所有人都實踐了夢想,但夢想始終跟一開始想像的不一樣,於是得到後,不由得去想,當初若選擇了,另一個會是什麼光景!

其實,我們都有過夢想,只是有人放棄了,有人變換了,有人堅持著。

放棄不代表軟弱,它也是一種成長;變換不代表退縮,它只是選擇用另一種方式圓夢;堅持著的人,即使前路茫茫,你始終一直在路上。

另外…

不要把別人為你做的,視為習慣!

不要把別人願意給的,視為應該!





















來源:網路…



2017年2月6日 星期一

" 話 "面具


我很喜歡這段話:

我們在自己的哭聲中來到這個世界,在別人哭聲中離開這個世界,中間的過程被叫做人生。

人生,就是一邊擁有,一邊失去; 一邊選擇,一邊放棄。

人生,哪有事事如意,生活,哪有樣樣順心。

所以,不和別人比較,因為不值得,不和自己嘔氣,因為傷不起,不和往事比較,因為沒意義,不和現實比較,因為還要繼續!

在這個世界上,什麼都不是你的,唯有健康的身體是屬於自己的。

親愛的朋友們,同學們,親人們,請保重好自己的身體。

這段話語很有哲理,與所有我認識的人共同感悟。

 …不要炫耀你的錢,死了那只是廢紙;不要炫耀你的工作,你走了,無數人會比你做的更出色;不要炫耀你的房,你去了,那就是別人的窩;不要炫耀你的車,你離開了,車鑰匙就握在別人手裡了!

你可以炫耀的是你的健康,當別人都走了,你還可以曬著太陽,喝著茶、咖啡或品嚐著紅酒,享受著健康的生活。

健康是一種責任,世界上只有身體是自己的,好好珍惜身體 !

你的不快樂粉多是來自於放不下自我和不重要的尊嚴,用放下和包容,給自己再一次的機會吧!

就像…

相信大家也聽一些人講過『做人不要戴面具』這種話,這句話可圈可點,往往是發言人針對某個『虛偽』的人所生的不屑之感。

不屑歸不屑,但,不代表罵人『做人不要戴面具』的人自己本身沒有戴面具。

我更好奇的是:『做人不該戴面具』這句話,是怎樣走入這些人的腦袋裡?

然後,何時自己的情緒,會被激發到要講這種話?

現實情況中,我們是需要帶面具的,不純然只是為了掩飾自己,更重要的是為了方便。

父母由小開始,就已經灌輸孩子要有假面具:你看到一個小朋友來拿你的玩具,你本能的會走過去打他。

對方嚎啕大哭,雙方父母聞啼而至,你父母搞清楚了事情後,就教訓你以後不可以動手動腳打人。

不過,我們真的做人不應該戴面具嗎?

若是真的,會很恐怖!

相信各位女士,也不希望街上的男人見到你的美色,而氣定神閒的用胯部來壁咚妳吧?

很多人很介意朋友或同事對他們戴面具,其實我不介意人家對我虛偽,只要沒有侵犯到我的利益,虛偽只是人家處事方針,就好像剛點頭之交碰到面時,也會戴個面具說有時間約喝茶般的招呼語詞,不需要認真。

甚至,如果點頭之交,沒有說這個假的『喝茶』動作,我們也不會覺得有甚麼問題。

那麼既然大家的默認程式,是能夠接受人家戴面具,為甚麼又有人會不屑的講出『做人不要戴面假具』的話呢?

通常=就是這個人的情緒已經動了,被人家的虛偽將了軍;不然就是這個人,不能接受自己是個戴面具做人的人,所以就算沒有被人家的虛偽將了一軍,只要看到人家戴面具、講客套,就有氣了。

前者:是吃了虧情緒化說辭,後者:則是內心壓抑的往外投射。

總的來說,人總是雙重標準的:我對你戴面具就叫做禮貌,你對我戴面具就叫做虛偽;我是情非得已,你就是人格問題,難道這不是人之常情。

不過,這種雙重標準有可能會演變成你的盲點。

先接受了人人都是戴面具的,包括你的父母、伴侶、兒女、朋友、同事,把這個視為常態,往後交涉時,你才會多幾個角度來解讀這個人的行為和內心,你才會問自己:『這個行為是他的面具反應?還是性格反應?還是情緒反應?』

甚至,你也可以鋪排自己跟不同領域的人互動時,戴上哪個面具比較適合!

普遍上來說,若你戴面具的目地,不是為了要從人家身上得到甚麼利益,只是為了不讓自己不小心踩錯地雷,而且你的面具不是你人格或動機的相反,人家是不會太過介意的。

男生跟女生說我只是想跟你交純友誼的朋友,只要一有直接表白或間接暗示,女方就會覺得噁心了。

集資的時候,不斷跟人家講我是來幫你的,只要你有一絲的計較,對方就會抗拒了。

我要把妹的時候,我的面具絕對不是聖潔的朋友,女方不能感覺到她,在我身邊是舒適安全的。

我的真面目就是要跟我追的女生上床,(是的,任何說教你追女生時,就是要做回自己的話,但又不能展示你的性能量,其實就不是做回自己了),我的面具不能沒有性的元素在裡面。

我要工作賺錢的時候,更不需要戴上懸壺濟世的面具。

我所教的技術當然能夠幫到人,但,我的面具上,這個元素不能直說,只能側顯。

反之,要賺錢的部份,不需承讓,直接的貼在面具上就對了。

要提醒大家的是,舉凡平日就常跟你講:『我這個人最討厭戴面具做人,有甚麼東西直接攤開來講就可以了。』

你千萬千萬不要相信。

這種人是百分百的雙重標準,信他一分,就會中招。

在人生的歷練上,戴面具是必須的;怎樣戴你的面具,才是縱橫的王道。

祝開工大吉!!!
















來源:網路…

2017年2月3日 星期五

"號"劫


有一晚和佛教界的一些朋友,聊到目前佛教的一些困境:

大師們把山頭主義,美其名為廣渡眾生,把獨霸信眾,美其名為真誠付出,把比他更有魅力實力的師父們資訊,切割美其名為讓你專心修行。

從信徒的角度:

佛教雖然不完全苟同心靈雞湯,但佛教裡面自有它佛教版的心靈雞湯。

何謂心靈雞湯?

心靈安慰文,毫無具體修證方法的美文,聽到時候,很有詩意,卻一點實用價值都沒有的。

可悲的是:信眾們說喜歡聽這種佛教心靈雞湯。

雞湯煮得好,有煽動 or 啟動力呀!

啟動以後又有落地法,就很讚!

所以,當有私慾的大師遇上蠢蠢欲愚的信眾,整個烏煙瘴氣的大染缸就應運而生。

因為會講雞湯的人,市場大。

別以為有皈依三寶,你就不會走錯路;不管是藏傳著名的消業障百字明咒或漢傳著名的破魔楞嚴咒,別以為把咒語唸上十萬百萬遍,就不會偏差。

吃素和慈不慈悲,是兩回事;唸咒和會不會走火入魔,也是兩回事。

一講實牙實齒的方法, 立刻被貶爲境界低。

那嗑了藥般的詩意,是境界;腳踏實地沾了泥,是凡俗。

這就是宗教團體的盲點:你在團體內是不能指出團體的盲點,指出的人,會被妖魔化的放逐。

我早就自行放逐,忍不住胡辣們無意中進行的一場浩劫!

其實,佛教中的任何一個觀點,都是為了破除另一個觀點而出現的,不必把它當作心的歸屬,所有的執著都是需要離開的。 ​

就像…

有些長輩或前輩,在見到後輩時,為了保持自己在後輩眼中的價值性,會錯解混淆了自己的地位和自己腦中的資訊。

華人信念中,迷信了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句話 —— 不是每個老都是寶。

一些老只是保持幾十年毫無效率的經驗而已。

問題是,當你誤把自己身份當成是群眾中的意見領袖,也誤以為自己年長的關係而『必須』成為大家的意見領袖,會開始把自己定型為『你這樣做是不對的』先生或女士。

曾經有一前輩問我:『你未來五年的計劃是甚麼?』

我心裡是覺得好笑,第一,長輩見後輩,面試應徵應該不是唯一的模式吧?

怎麼一見面就問這種面試時才會問的問題。

第二,就算面試時問這問題也是廢話,他竟然是認真的。

因為我坦白告訴他我沒有計劃。

他就開始語重心長的告訴我一定要有計劃,第一年賺多少錢?

第三年要賺多少?

第五年要賺多少?

如果賺不到,你的 B 計劃又是甚麼?
(以下刪除一萬字)

最難受的應該是父母對孩子做這種『我告訴你,你應該要怎樣過你的人生』,父母若應酬告訴孩子『做一份穩定工作就好』,還不要緊,麻煩的是當他認真的訓了你後,見你依然故我的時候,他們就會開始老羞成怒。

但,他們只是會不斷告訴孩子你不要這樣,也不要那樣,因為在這父母的狹窄腦袋中,他們就是個 " 自認 " 盡責的好父母。

但,這是一種扭曲了的盡責,因為他只重視自己的感受(即我是個好父母)重要到不管孩子的生活過得好不好。

孩子長大後,還是認為自己能幫孩子做決定,還認為自己要為孩子詮釋他的生命。

這種病態的行為,在孩子眼中是最難應對的,因為他們知道父母的動機沒錯,父母只是很迷茫的以為,你也應該要相信,他的那一套,所以就嘗試半推半就的把自己的想法、品味都硬生生的要套在孩子頭上。

孩子一不聽的時候,就馬上唸『你不孝』的緊箍咒來鎖捏孩子的頭。

我不建議孩子跟這類父母攤開來談,因為肯攤開來談的父母,通常不是這種迫切把自己想法品味,都套孩子頭上的父母。

一攤談的話,幾乎都是破裂的。

我建議的是你要中斷這個詛咒的傳承,在你這代就要停,確保自己沒有這種病,這是你最重要的任務。

條件准許的話,盡量少見面,因為你被他唸得越來越多,你會壓抑的越來越辛苦,總有一天會爆發。

爆發的時候,對他說很不公平的 —— 在他的眼中,他只看到自己這一次唸了你甚麼;但,在你心中,你是已經早被他無數次的虐唸,所有舊賬一次過清算。

他覺得不公平之中,會更生氣。

沒辦法要每天見面的話,我建議你唸佛(唸耶穌阿拉也可以),當這個原意對你好,實際虐待你的家人在唸你的時候,你需要心中不斷專注意志的唸『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或『耶穌寬恕你耶穌寬恕你』或『阿拉原諒你的罪人』,或不斷唸你的信用卡號碼,都可以。

秘訣是你唸的東西,必須是節奏、韻律是單調重複的,你的腦袋才能在這種被唸的不安中,放出防火牆而在地獄中清涼下來。

沒有聽進腦袋的東西,就不會壓抑了。

你父母修行失敗,不是你的錯。

你確保自己修成正果就夠了。























來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