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5日 星期六
作為真正的佛教徒
我認為佛教並不是一種宗教,它跟你的生活是不分的,它是對生命的闡釋,這種闡釋可以讓你了解你自己。
學佛不是讓你變成一個奇怪的人。
其實真正的佛教徒是什麼?真正的佛弟子就是一個人,是一個很善良的人,懂得透過佛法降伏自心,慢慢的消除傲慢、嗔心等煩惱之後,成為家中最好的那個人,最好的親人。
密宗也是有眾多的世間法……
密宗的確是有很多世間法。
其實不只密宗,幾乎所有宗教都有滿足人們欲望的法術。
一來,是普渡眾生,二來,有時要施展法術令人入信,再弘揚正法。
但眾生只對世間法趨之若鶩,而不耐煩學正法,所以宗教家極少向人炫耀世間法,免得惹人迷信,反而令神棍有機會出賣世間法以漁利。
世間法其實無他,祇不過是暫時滿足一下個人欲望,絕非佛法之解脫之法。
但有時如果眾生正在十分苦惱的時間,例如生重病、受傷、解決不了一些生活困難等等,世間法也可救他們的燃眉之急。這就很講究行者的修為與修養。
密教的世間法最為人熟知的是護摩(火供),但修火供並非一定是世間法。
很多人祈求的事在火供都得不到成就,是因為行法師根本掌握不到火供的心法,祇是做儀軌一般事相,是完全得不到效果的。
同樣,其他的世間修法,也是一樣。
在這裡可介紹一下密宗常見的世間法:
基本上火供可分增、息、懷、誅四種。
增是增益,令祈求者得到益處,例如妻、財、子、祿等等。
息是息災法,例如治病、除障,官司等。
懷是懷念或懷愛,令祈求的人得著別人愛護,或受歡迎,易得情侶,令離婚者複合等。
誅是誅滅,令怨敵消滅,令仇家失敗等 …
增、息、懷、誅四法是根據眾生一般世間欲望而設 …
火供起源於婆羅門教。
現在我們做的火供,外相與婆羅門的一模一樣,祇是心法是以佛教的空性即實相,現象即實在的道理。
所以修火供的行者如果不能掌握空性本不生義,以及空有不二的實相,修火供是與婆羅門教無二,絕不是密宗的護摩法。
同時此類修法,行者絕不能將收取的費用,轉做到其他不法利益上。
由此觀之,密宗的世間法的確是可以令眾生滿足於一切欲望,又或者以普渡、救濟的目的,而為方便,救眾生於燃眉。
所以行者本身行法目的是最重要的一環。
行者修世間法應以自然諸法無我,行法即佈施,所以行者本身不昧其法之因果。
禪法六字:
生命,生死,生活。
生命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
生死是表相。生滅來去是無常的。
生活是日常的言談舉止等身心活動的體現。
生命為體,生死是相,生活是用。
苦不升起的安詳喜悅的心境為智慧彼岸。
掌握心境將禪的智慧和慈悲落實到生活中就能超越生死之相,圓滿生命本體,禪悟人生。
還有…
很多佛教徒都誤解了毀謗一字。
和尚有做錯事,你指出,不叫做毀謗,叫做不妄語。
和尚沒做錯事,你說他有,這才叫做毀謗。
講實話不是毀謗。
佛教徒,如果你愛佛教的話,記住這些話!
來源:網路 …
2014年1月19日 星期日
愛的狂熱,當心變成侵略
有天,重看__塔啦哪塔所著的《History of Buddhism in India.印度佛教歷史》,發覺到一些可愛的現象:
世親祖師(Vasubandu)的修行中,是得金剛手菩薩現身指導,他的佛家思想是屬唯識派的。
另一祖師叫做 Bhavya,他也是得到金剛手菩薩現身指導。他卻是屬中觀派的。
問題是:中觀派和唯識派在印度崛起的時候,這兩派的思想是互相矛盾的,中觀派說『無』,唯識派說『有』。(註:這是簡化後的說法),兩派在印度也互相辯論了好多年 ......
但,這兩位祖師的指導菩薩都是同一位!
或者菩薩很看得開,徒弟們要信什麼,就讓他們信什麼!
再不然就是:你信什麼,你的菩薩就會跟著你信什麼!
所謂的經典,不只是古人留下來的智慧。任何一本書只要是能夠讓你重複看的話,那一本書就是你的『經典』。
智慧就是很有創意的重組腦中現有的知識來應付一個全新的問題 ......
還要提醒自己:智商低也和心地善良無關。不要以為只有智商高的人才會耍壞,這個世界是有笨的壞人!
所以,樣貌、智商和善良,是三回事 ......
如果你的腦左前葉(Left prefrontal)受到破壞,你的情緒將會不受控制,你的喜怒哀樂會失控,因為這部份的其中一個功能就是抑制力。
但,如果你天生就是超級情緒化或脾氣暴躁的話,但又沒有被子彈打過你的左前葉,那麼就回顧一下你的童年。嬰兒時期,若你常覺得被父母遺棄,或咒罵,你的這部份會發育不健全!
甚至,除了嬰孩期時,母親餵人奶的好處外,餵人奶還有另一個好處:哺乳時,母親和孩子的眼神對看,能夠讓孩子的左前葉長得比較大(對比沒有的孩子)。我覺得只要有常對寶寶溫柔眼神對看,和常以憤怒表情看著寶寶,可能也會有不同的影響。
那麼,是不是你媽以前對你不好而導致你脾氣暴躁,你就沒得救?
不是 ......
其中一個被科學驗證過的,就是靜坐,簡單如專注觀照自己的呼吸,就好像你的左腦前葉進行操練般。操練得越多,它就會變得越強。你對自己情緒的控制力也會變得越好。
所以,去學習打坐吧!
聽到網友說一個朋友結婚時,為了婚禮的事情,跟自己的丈夫吵到幾乎拉倒!
我要提醒大家,婚禮不是一生一世的,在一起才是。
為了一個不是一生一世的東西吵,還好!但,為了一個光輝只佔一天的東西吵到幾乎拉倒的話,背後可能還有很多隱疾!
夫妻的相處方式 ......
其中的判斷是看你原生家庭中父母的互動模式,他們會潛移默化的影響了你以後跟伴侶的互動模式!
追求期和追到後,互動有分別就算了。一些男女的經歷是:成為男女朋友後都還很恩愛,一但成為夫妻,就變成地獄了!
你的父母在你童年的時候,若是常吵架的話,你和你伴侶常吵架的機會就很大了,你父母若是常不講話的話,你跟你伴侶不講話的機會也會大了。
當然,個中還有一些細節是從你性格上像哪個父母而斷定,你會比較容易喜歡上哪一類的人!
還有 ......
很多人會以一種不思考的反應來看待夫妻關係,例如:聽到離婚,就想也不想的勸人家不要,然後就丟出那些被媒體和朋友翻炒過無數次的『家庭破裂』的理由。
如果離婚就家庭破裂,那麼其中一個父母死去的,孩子以後再也不能見到他了,這是家庭消滅了嗎?
有不少的雙親家庭也是破裂的,貌合神離的形式上的在一起,也就只是在假裝沒破裂。單親家庭未見得就一定破裂。
另一個不經思考的理由就是『傷害到孩子』,別以為孩子是笨的,小孩對於父母的非語言溝通會很敏感,他們是知道父母的關係如何的。而且,難道不離婚,但常常吵架或常常沒話講,就沒有傷害到小朋友嗎?
第三個不經思考的反應是,當一些人聽到夫妻間不斷吵架或不斷沒話講,他們就說『溝通很重要』。哈哈,難道那對吵架的夫妻一認識就吵架吵到現在嗎?
若你問他們,他們會告訴你他們情願沒溝通,沒溝通就不會有架好吵了。
一對夫妻常吵架或不說話,是病徵,不是病因。不是一句要溝通就能解決。
病因是起碼一方下意識中不不認為自己是能夠坦然的跟另一個人親密,或值得擁有親密關係。所以開始親密不久後,就會發現有問題。這種問題會選兩種方式來演繹:吵架或不說話。當然,第三種就只是不斷來回於吵架和不說話之間。
而沒話說的伴侶,通常也隱藏另一個病因:他們本來就是悶人一個。熱戀期的時候,荷爾蒙弄到他們有話講,熱戀過後,大家就會回到平常的預設悶態。
當然,我們也可以說他們的預設悶態,其實就是用來迴避夫妻關係過於親密。
夫妻關係過於親密?!有人會怕夫妻關係過於親密嗎?
有,你小時候看到父母的互動,他們一吵架時,你會很煩,甚至很怕。你會覺得那是親密的下場,或者覺得夫妻之間就是應該吵架的(如果你的父母常吵架),或者覺得夫妻間在一起久了,本來就是沒話講的(因為你自己的父母就是沒話講的)
那麼至於你父母過去失敗的互動模式,影響到你以後用回同樣失敗的模式跟你伴侶互動 ......
不過沒關係,呵呵,因為你以前小時候的家庭就沒有『破裂』!
另外 ...
男人把女人擺在第一位的,是愚蠢!
要求男人把自己擺第一位的女人,是白痴!
唯有不需要站在第一位也不需要把別人捧上第一位的人,才有資格享受第一流的愛情!
男女關係裡面,不是在搞無我,也不是搞只有我!
站在這兩個極端的,都是病態愛情觀!
來源:網路 ...
2014年1月2日 星期四
良好的溝通才是相處之道啊!
之前我都有講過:一段感情裡面,如果由女人帶頭領導,將會兩邊都不快樂,現在有科學實驗的報告了。
千萬不要誤信你的女人告訴你,她需要一個順她的意思、會哄她、不斷呵護她、給她安全感的男人,你聽信後,就是預測你和她感情的死期!
女人也不要笨到以為你老公順從妳的話,妳就會幸福。妳不會,妳還會變得越來越苛求,同時還有一樣東西;是這科學報告的文章中沒提到的:妳會越來越討厭妳老公;弄到變成一種連妳自己都很討厭的人 —— 苛求的女人。
(註:這不代表什麼事情都要聽男人的。絕對不是!而是感情上的生活,男人若要大家快樂,建議男人要負責帶領感情生活。)
案例:
TIME 時代雜誌曾披露一場相當震憾的「實驗」,紐西蘭的奧克蘭大學拿一對新婚夫妻做研究,要求這位老公」,必須在實驗期間,對他太太所講的每一句話「言聽計從」!
無論什麼事,逆來順受,完全配合,也就是說,只能說 YES,不能說 NO,不能有意見,不能抗拒,順勢為上。
科學家是想觀察,這對夫妻,會不會因此而在關係上會有不同的變化?
此實驗只有男子知情,他太太被蒙在鼓裡,科學家一邊偷偷進行這個實驗,一邊請男子和他太太分別都寫下對於「生活品質」( quality of life )的分數,結果,第一天的時候,男子填寫「7」,太太填寫「8」,相當滿意。
然後,男子開始言聽計從、逆來順受,就這樣過了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科學家每天都記錄他們兩人的生活品質──
沒想到,竟然觀察到一個現象──
首先,明明已經每天「言聽計從」的男子,竟然沒有因為如此的順從,而換來他的快樂,反而,他填寫的數字,從7開始,慢慢下降到6,到5,到4……到了「3」,愈來愈不快樂。
而男子的太太呢?
照理說,碰到老公如此言聽計從,什麼都是 YES,快樂度應該會提升才對?
但,後來並沒有這樣,太太自述的生活品質,只有從「8」,微微提升到「8.5」。
而且,令科學家非常訝異的是,這實驗還沒結束,男子就「崩潰」了。
什麼?
崩潰了?
據說到了第12天,這位已經心情掉到「3」的男子受不了,終於和太太坦承,這一切都是一場實驗,他不幹了!他真的受不了了!
而,心情也只微升到「8.5」的太太,這時候也跟著「抓狂」,說她再也不要再天天記錄這個鬼心情!這時候,正在監聽監視他們夫妻的科學家也立刻緊急處理,將這場實驗「緊急暫停」!
更可怕的是──
實驗發現,最後讓那位男子最後「崩潰」的最主要原因,並不是因為他一直都說 YES、一直忍耐,男子說,這些都是小 case,對他來說不是問題。
科學家發現,讓男子真正崩潰的原因,竟然是因為當男子不斷的配合、說 YES,竟然反而造成他太太,也跟著「改變」了。
怎麼可能?
改變成怎樣?
科學家發現,從第一天到第12天的期間,這位太太整個變了一個人,愈來愈「苛」這位男子的任何所做所為,到了非常「不合理」的程度,而且,在她繼續「苛」下去的過程中,並沒有因為男子繼續「配合」而造成太太更「快樂」,看看男子從7掉到3,換來太太的快樂指數卻只微升0.5而已。
這是一個驚人的實驗,它真的證明,受迫者往往為了求一個小小的「快樂」而長期的忍氣吞聲,讓生活可以繼續過下去、讓生活可以沾上一點點的快樂喜氣,但這一場實驗,竟然在第12天就因為「關係失衡」而「崩潰收場」,雖然只是一個特殊案例,但讓人不禁警惕。
原來,人類是不能為了求快樂而強迫自己忍氣吞聲、和平共處的,因為,這樣會「引發」另一方更加的「囂張」,最後到了兩敗俱傷的結果。
而且,這個實驗不只反應在男女關係上,也反應在朋友、同事、長官和部屬之間。
這也在說明,這,已經不是「忍讓」的時代了。這是一個有話直說、有不爽就表明的時代。
當我們「有話直說」,要吵來吵,要兇來兇,反而有機會讓兩方、三方、四方得以「保持平衡」,且保持大家各方的「快樂度」在水平之上,不會造成一方愈來愈誇張,最後「失衡」。
最後崩潰!
因此,千萬不要為了求一點點即時的和平,而讓你們的關係失衡;吃虧並不是佔便宜!讓這個虧吃得值得?那麼,第一件事,就是千萬千萬不要默默的吞下去。
再來 ...
認識我一段時間的網友,都會知道我這個人的節日思想不重!我不會期待新年、華人新年、假期、週末。(並不是因為年紀有了!)
我不是覺得年終回顧和期許是俗氣或機械式而不做,我就只是單純的對它毫無感覺、毫無興趣!
就好像我自己的生日,我根本也不會期待,當然有人幫我慶祝,我是當然不會拒絕啦!但,我不會因為沒有慶祝到自己的生日,而覺得自己可憐或孤獨 ...
若有人看到朋友生日而自己一個人過,他們會覺得朋友可憐、同情或其他類似的!但,我就真的只是覺得 So fucking what!因為我覺得生日跟其他日子沒分別。我會好奇問 ... 為甚麼群眾會覺得沒有人幫慶祝生日的人可憐?
我肯定不會因為是自己生日,就出去吃奢侈、豐盛的。
原因很簡單:若我想要吃奢侈一點的話,就出去吃,不需要以生日的藉口。我也會很不明白,一個平日對自己不是很寬裕又辛苦節省的人,為什麼要在生日當天,花多一點錢來對自己好一點!
所以我也完全不能明白,所謂的成績單論或回顧論,例如:辛苦了一年,有ABC驕傲的成果,所以我要買個XYZ來獎勵自己?
我很好奇,很多人為甚麼年尾的時候,都會寫些類似回顧一年或要進入新的一年之類的東西!
我好奇的原因是:我本身沒有回顧,也沒有期許,所以很想知道要年終回顧或期許的人,他們的腦袋和不回顧不期許的人的腦袋又有什麼不同?
就像買不起的東西,我也不會花時間多想或多期待!
我搞不明白,為啥要用『獎勵自己』這種方式,讓自我安慰感存在的道理 ...
Everyday should be a celebration, isn't it?
還有 ...
有些人認為讀書的人,必然只是紙上談兵或是書生之見。不讀書的人反而是有實戰經驗?
其實喜不喜歡讀書和是否紙上談兵是兩回事。
不讀書的人未必就有實際經驗和下功夫。一些讀過書的人,就算可能是書生之見,在遇到問題時,他可能起碼找到個入手處。他不一定解決到問題,但起碼有書參考可以讓他做決定。
但,一些沒讀書的人,有時候遇到一些問題,就是完全沒有概念要在哪裡入手和怎樣入手。就是亂亂入手,最後的結果也跟所謂的書生之見的方法沒什麼分別!
沒有人是只看書就能做出成績單,但肯做又肯看書的人,會比不看書的人,有更多參考選擇的空間。
無知和笨拙是有分別的 ...
無知是你腦中沒有相關的資訊,笨是你拿了腦中的資訊,毫無邏輯的下結論。
來源:網路 ...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