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Pages - Menu

2017年9月1日 星期五

覺見


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 “ 內觀 ” 與 “ 全觀 ” ?
還有修內觀就夠了嗎?

我的經驗:

從究竟真相上來說,觀就是一件事——“ 觀 ”,它不分 “ 內觀 ”、“ 外觀 ” 或 “ 全觀 ”。

但有分別,皆 “ 落 ” 所觀之物,而非 “ 觀 ” 之者本身。

只要是離開本觀而觀,此觀都落入妄裡、落入夢境。

只要觀落腳在所觀的對象,這就不是 “ 返流 ”,這就不是 “ 背塵合覺 ”,而是 “ 背覺合塵 ”。

如此所觀,非為正觀。

這樣的觀,不是不可以,只是非 “ 直 ” 觀——不是直接認識本來,而是曲折了一下。

比如觀五蘊,如果你的觀落在 “ 五蘊 ” 上,這樣的觀就不是直觀、不是 “ 返流 ”,對於覺悟本來,它繞了個彎兒:它先透過觀所觀的物件虛妄不實——虛空、不存在,而最後認識到本來面目。

在我看來,“ 直觀 ” 就是返觀——觀 “ 觀 ”;觀那個能觀的主體就是返觀,返觀就是直觀。

直觀的另一個表達是,直接 “ 待 ” 在觀裡。

如果你能 “ 直 ” 觀——從一開始就一直待在 “ 觀 ” 裡,那麼這就直在本來面目中了。

如果你能從一開始直接 “ 待 ” 在觀裡,那麼也就無所謂 “ 內觀 ”、“ 外觀 ” 或 “ 全觀 ” 之別了。

“ 觀 ” 只一個字,它純粹無比,它無限美好,它像一面大圓鏡一樣照耀生命的一切,它就是生命的本來面目。

直用它,直在它其中,這就夠了。

不必觀色、受、想、行、思維、意識——但觀所觀之物!

我們生命本來的這個 “ 觀 ”,就是生命本身,就是被妄念妄相所 “ 蒙蔽 ” 了的生命大圓鏡。

我們修行所修、所用和所要找的,都是它。

那麼從一開始,我們就尋找它,體會出它,直接使用它,並最終 “ 待 ” 在它裡面,這就直接是了。

“ 觀 ” 不必關注觀的物件——它是什麼、是誰都無所謂,我們修行關鍵的要點是找出這知道一切的 “ 主體 ”——生命本 “ 觀 ”(本來的 “ 觀 ” ),我也稱它為 “ 覺 ”、“ 覺心 ”、“ 覺體 ” 或 “ 覺相 ”,這個是重點。

一切修行,一切觀法,一切覺知覺照,皆為它而來。

此 “ 觀 ” 就是 “ 大圓鏡 ” 本身!處在它之中,不復外移!

如果修行者,硬是不談這個本觀,而是去觀 “ 色 ”、觀 “ 受 ”、觀 “ 念頭 ”、觀 “ 行 ”、觀 “ 判斷 ”,或者去分別 “ 內觀 ”、“ 外觀 ” 或 “ 全觀 ” 之事,那也不是不可以。

透過觀所觀之物,最終認識所觀之物為空;或者,透過觀所觀之物,而最終認識到所觀之人(的本來面目),也是可以的。

只是那樣稍 “ 彎曲 ” 了一點。

我所說的 “ 觀 ”,就是從一開始,一直在 “ 觀  ” 中——不管所觀物件是什麼、是誰 ,從開始就一直以 “ 觀 ” 存在。

我稱這種方法為 “ 以佛成佛 ” 或 “ 直了成佛 ” 法,也是我過去所稱作的 “ 守覺 ” 或 “ 歸覺 ” 法。

不管內觀、全觀,有人是想透過 “ 觀 ” 來達到 “ 止 ”,然後從 “ 止 ” 上再認出本來面目。

事實上 “ 觀 ” 本身就是 “ 止 ”,如果你能 “ 待 ” 在觀中,或 “ 以觀在觀 ”,這本身就是 “ 止 ” 了。

但如果你不這樣,而是去透過 “ 觀 ”,讓所觀的對象靜止下來,或所觀者靜止下來,這相對就比較難了。

為什麼呢?

因為:一,事物是無常的;二,能觀的心(分別心)是無住的。

如果你想透過 “ 觀 ” 來讓所觀的事物或能觀的妄心靜止下來的,這當然不容易了。

但如果你認識到 “ 觀 ” 本身就是 “ 止 ”,直守在 “ 觀 ” 上就行了,不假分別內觀、外觀或全觀,那該有多好?

所以,觀有什麼目的?

沒目的,觀就是觀;觀有什麼物件?

沒物件,觀本身就是它自己的物件。

這是我所說的 “ 觀 ” 了。

修道是一種 “ 趨簡 ”——回到 “ 簡 ” 的過程,你不要搞得太複雜了,如果你搞複雜了,那一定偏離了正道,因為大道本來是至簡的嘛!

關於 “ 觀 ” 這件事也是這樣,不要去分別內觀、外觀、全觀或觀此、觀彼;但一“ 觀 ” 字,直守直用,直在其上,乾淨直接,多麼簡潔?!

若你不直在簡中,棄簡從繁,那也是可以的,不過有可能你上了頭腦的當——因為頭腦就是喜歡複雜的、困難的,繞一段彎路再回到它自己的方式。

修 “ 觀 ” 者,但覺本觀,直守直用,不假他接。

但能如斯,在觀而觀,直了是佛。

觀無所觀,以觀觀觀之,是為上觀;不知本觀,觀天觀地,觀事觀物,觀心觀念,皆為外觀;為外所迷,是為下觀。

但取上觀,是為正觀;若不取上觀,觀內觀外,觀我觀它,皆是外觀;凡有所觀,皆非正觀。

正觀者無觀,觀觀者上觀。

修行,但取上觀,以觀對觀,如鏡照鏡,直認本來,名為大乘,名曰大法。

若非如此,皆是二乘、三乘,為佛小法。

本觀大圓鏡,直在佛即成,不觀觀外觀,佛陀在覺中。

本觀大圓鏡,但照佛眼用,不見內和外,即名大覺行。

大覺為真觀,妄觀分諸等,若是真觀者,觀上何立名?

分享…

你若問我是誰?

我會告訴你,我是大地上的靜和動。

你知道我是我的心,而我的心是誰?

念頭在我的裡面,我裡面生滅著 “ 動 ”,各種 “ 動 ”。

念頭創造我的一切,我給它我的覺知。

我在那山下水邊聆聽一切。

莊子的議論,
佛陀的說法,
老子的腳步,
慧能的椿米聲!

我一一聽到。

倉央嘉措法的情歌,和我寫得一樣好。

我是誰?

若你問我是誰?

我會說,你看月亮出來了!

月照是覺,眾星是念,我是那宇宙的精彩夢幻。

我是宇宙和它裡面滿滿的光彩!

建議一下…

我們睡覺時一定要醬子「先睡心,後睡眼」,在睡夢中也能積功德!

照著來,命運定會改變!

富人分兩種:
一種是物質上的富人,
一種是心靈上的富人。
 
無論你選擇哪一種,
或者被選為哪一種;
都可能同時擁有富貴和貧窮?
 
前者如果一味追求物質,
必然成為心靈的貧者!
 
後者如果只注重心靈的修行,
難免在物質上清貧!
 
二者兼備自然難得…
 
而真正擁抱幸福的,
是那些有追求但適可而止;
知足常樂的人。


 






















來源:網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