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Pages - Menu

2017年9月6日 星期三

穴工木目


清淨觀修,發覺手 “ 沒了 ”,傾時,覺至暗虛空中,身全無,未能自控。

我的經驗:

這是修行者藉一次 “ 觀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的情況。

猶如心經所言,“ 照見五蘊皆空 ”、“ 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 的情景。

不足為奇( 怪 ),能深觀若此者,常常現此象。

但出此現象,不必驚喜得意,也不必驚恐畏懼。

以平常心對待之,就像看見日出日落一樣。

心在它一生中所見的一切 “ 景物 ” 性質完全相同。

不管閉著眼睛見到的,還是睜著眼睛見到的;不管夢時所見,還是白日所見,全是同一“ 識心 ” 所造,為同一“ 心眼 ” 所見。

於 “ 心 ” 前,是相同的幻化。

無二無別,不一不異。

只是,當我們於 “ 行深 ”(深觀)中,了見此景——發現 “ 手 ”、“ 腳 ” 沒了、“ 身體 ” 沒了時,這對頭腦是一個嚴重的衝擊和挑戰——它嚴重的衝擊了它慣有的認知和經歷,讓它有機會見一眼,它從未想到、不可能想到、也無法想到的 “ 那 ”——“ 心 ” 的本來面目,擴展了它原有的固定的對存在與自我的認知。

所以,出此幻景的意義在於:衝破頭腦,跳入更廣大的世界……,去覓見心的本來。

你這次深觀的體驗可能比較強烈,它衝破你的恐懼和障念,直把你帶入了 “ 身全無 ” 的空境之中。

但有些修行者就沒你那麼幸運,他們在深觀中也發現自己的 “ 手 ”、“ 腳 ” 等沒了……,但在心欲失去它的所有罣礙時,他們反而升起了恐懼。

因恐懼,這時他們馬上升起了一念,去尋找自己的 “ 手 ”、“ 腳 ” 和 “ 身體 ” 去,這樣,他們就阻止了自己深入 “ 我 ” 完全消失的景象體驗之中。

他們又從那個 “ 行深 ” 中回來了,沒有行到最 “ 深處 ”,沒有到 “ 彼岸 ”。

頭腦失去了一次進入 “ 它不存在 ” 世界的可能。

就醬子錯過了感性的體驗 “ 無我 ” 的機會。

甚為 “ 可惜 ”。

你既然幸運的體會到了這種 “ 空境 ”(空相)的存在 ,就好好的體會、吸收和領悟它吧。

在修行之中,這種 “ 空相 ” 是一種可利用之物,讓它為你所用吧。

為你所用,“ 空 ” 才非空,才有價值。

否則,即使你出現過這種 “ 空 ” 的體驗,它還是沒有任何價值。

就像做了一場夢一樣。

還有一類情況的人,他們也像你一樣,幸運的體會到了這種 “ 身全無 ” 的 “ 無我 ” 狀態——但他們又著在了這時所應現的 “ 空相 ” 上去了。

以為這種 “ 身全無 ” 的 “ 無我 ” 之空相,就是本來面目。

但,這又錯了。

我們的本來面目仍然不是這種空相,它是 “ 觀見 ” 這種空相時的 “ 覺 ”——事實上,我們的覺沒有任何 “ 形象 ”,也不是 “ 空貌 ”。

在我們的修行當中,注意不要把這個 “ 空相 ” 當作 “ 本來面目 ”、當作 “ 佛 ”,實際上這不是。

修悟之中 “ 空相 ” 的出現,只是為我們 “ 抽去 ” 平時狀態下萬事萬物形象的覆蔽,讓我們更少迷惑地看一眼 “ 覺 ”——對一般人,“ 空相 ” 似乎離覺更進一步。

(實際上,“ 空相 ” 和任何 “ 有形象 ” 與覺的距離相等)。

在我們的平常修行中,當我們知道了 “ 覺 ” 這種存在,我們可以不假這種空相的出現而認知 “ 本來面目 ”(真我、佛)。

當你知道了 “ 覺 ” 的存在,“ 空相 ” 和 “ 非空相 ” 是相同的。

不管現 “ 空相 ” 還是不現 “ 空相 ”,你注意到你的覺了嗎?

事實上一旦你了知了自己的本來面目(明心見性了),“ 空相 ” 和 “ 萬物色相 ” 同時存在——心與色、空的關係是:即心即色,即心即空;即空即色,即色即空。

這就是對《心經》之語 “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的感性體驗。

這種體驗不再需要或期待一個特定的狀態——比如 “ 打坐 ”、“ 入定 ” 等才能體驗到,它是隨時隨地的。(只要找到方法…)

它一直在那兒,對誰都相同,它從未消失或改變過。

我們的 “ 覺 ” 即是心體,也是心用。

它永在一切 “ 有形象 ” 和 “ 無形象 ” 之外,它是朗照一切、永不消失的生命之光。

覺永不是一切,永不離一切。

它不可及,它不可離。

它就是我們每個人的實質或實質的每個人。

它的特性是:覺非覺所,覺不可及,覺不可失。

意思是說,我們的覺不是 “ 能覺 ” 和 “ 所覺 ”,它永遠不會被什麼東西觸及到,但也永遠與任何事物沒有距離和分離。

這不是 “ 玄 ”。

這是個切實可體會到的東西,它就是那兒,抬眼就能望見。

眾生的覺性相同。

在覺知的練習中,有一個情況是:人們很容易分辨得出 “ 所覺 ” 不是覺,但有人卻把 “ 能覺 ” 當成了覺。

這是錯誤的。

值得提醒是:覺既不是所覺,也不是能覺,覺在 “ 能所 ” 之外。

修行覺知,你注意去體會——覺非能非所,覺在能所之外。

“ 能 ” 和 “ 所 ” 是二元的,但 “ 覺 ” ——本來之覺,卻永遠是 “ 一 ” 的,不二的。

任何相對都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

真正的佛法無法。

佛者無法,有法非佛。

離一切法,方名諸佛。

遠離諸法法相,永歸覺位,究竟成佛,毫不含糊。

這就是正修,大修,成佛修行。

善知識於深觀修行——“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 時,若也出現了這種情況怎麼辦?

“ 手沒了 ”……“ 腳沒了 ”……“ 身體沒了 ”。

哦!不要怕,勿生恐怖。

在心欲失去它的所有 “ 罣礙 ” 之時,但在觀位,不畏不懼,繼續觀照,看看最後會發生什麼,你將體驗到和領悟到什麼?

但能這樣,諸幻化相如柴薪燃燼,你自會有大菩薩修行者的收穫。

一如觀世音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的情況一樣。

五蘊成空,六根空、六塵空、十八界空、十二因緣空、四聖諦空,法空、非法空,一切知所知空,諸幻空盡,永登彼岸!

在深觀中,如果有遇此情景者,心不恐怖,必將 “ 親證 ” 一下《心經》。

但對於體悟到 “ 心經 ” 所述空境的修行者,我要提醒予你的是:別著在這種 “ 空相 ” 上去了!

我們的本來,是覺非空,勿著空相;莫認空離我,再生顛倒!

空色,空空——歸於 “ 非色非空 ” 位上來。

安住覺位上來,常住究竟涅槃城!

分享:

我們時常會有一種感覺,就是覺得現在的自己不夠好,或者現況不佳,因此希望藉由修行能讓自己變得更好。

我們都期待著 " 超凡入聖 "?

而忘記珍惜當下的一切。

這時候用佛法,已經無法滿足你了,你總是會覺得:「這個法門太普通了,我都聽過好多次了,我想要一些更高深的佛法。」

這其實是一種消費文化的現象觀念,讓我們不再知足,不再感恩。

有些佛 " 油 " 子就是會如此…


























來源:網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