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Pages - Menu

2017年6月17日 星期六

你分心了嗎?


當你見到惡,惡來自哪?

當你看見魔,魔出自誰?

什麼才是真正,正法的修行者?

正法的修行者:
行以自然,
住以靜默,
處事以平等,
待人以柔和。

正法的修行者是:
行人手上的燈籠,
照亮天空的太陽,
是鑲嵌在夜幕裡的星星,
無人無我無眾生無壽者。

正法的修行者給世界以光明,並不批判黑夜,
正法的修行者是智者,是覺者,是真相的顯示者,
正法的修行者是真正的行平等者、無分別者、體現空者,
正法的修行者,是真正慈悲的佛!

做一名超越思想的人,這是最基本的。

不排除任何思想,但安坐在所有的思想之上,是修行人應有的基本狀態。

一名修行人必須是超越思想的,否則,如何區分修行人和非修行人?

所謂凡人,是在思想裡的人;所謂修行人,是走向超越思想和超越思想的人。

那是不是需要修到24小時都能夠覺知,才能有所成就?

你能二十四小時保持覺知嗎?

如果能,很好;如果不能,也很好。

覺知像世上的任何一件事一樣,它總是在該來的時候來,該離去的時候離去,它停留正好的時間。

它來的總是時候。

我不需要規定我應該保持多久的覺知,我不呼喚它,也不趕它走,它來或不來,我只是 “ 注意 ”。

如果我注意到了,很好;如果我沒注意到,很好。

當我沒有不安或痛苦,我幹嘛總是要多此一舉呢?

你為什麼總是想保持覺知呢?

當保持覺知變成一種執著時,它給你帶來什麼?

在我看來,僅僅覺知是不夠的,即使你二十四小時覺知,那個看門人一直存在,但那有什麼用呢?

為了真正無苦或解脫,除了訓練覺性外,你還必須親自拆解你那些信念系統。

否則,即使一個人能二十四小時保持覺知,也沒有什麼成就。

因為造成痛苦的因緣仍然存在,當因緣積聚到一定力量時,痛苦照樣會發生。

如果你有覺知,但你仍然痛苦,則此修行,你沒什麼成就。

檢驗修行成就的第一步是,你無苦——你沒有痛苦,你沒有恐懼,你自由無限。

若你是痛苦的,即使是你有覺知的,那仍然沒什麼成就。

我對覺知和對信念系統的重視是同樣的。

你必須一面有覺知,一面不斷地拆除你的信念系統——最終讓信念系統為你所用而不是掌控你。

我曾提出 “ 一念覺法 ”,但人們依據過去的習慣只重視 “ 覺 ”,而不重視 “ 一念 ” ——對信念系統的考察。

這造成他們雖然可能有覺知,但仍然是個經常痛苦的人。

這不是我所提倡的,我提倡覺和念兩個方面都不偏廢。

對我來說,修行的成就在於,充滿喜悅和純粹的,而不是二十四小時有覺知。

覺知不是覺性,覺知僅僅是個工具,僅僅擁有一把工具沒有多少意義。

事情在該發生時發生,在該如何時如何,一切,都嘟嘟好——沒有一點點錯。

學過靜坐的人,都會遇到一個挑戰 —— 太多雜念。

心要專注一處,但卻不斷的被分心到其他的地方。

所以一般的禪修都說初學的時候,雜念會比平日更多。

事實上,你的雜念沒有比平常多,而是你的自我觀照能力比較強了。

從腦科學的角度,專注和分心是連體嬰。

這不只是影響學禪修的人,就連普通人的效率也被影響了。

問題就是人在認知上,把專注和分心二元化,特別是大家知道自己的專注力很有限,然後自己的專注力又不斷的被分心襲擊。

所以,很多人就說『我不會專注』。

以我多年的研究和親身體驗,我們的問題不是『我們不會專注』,而是『我們不會分心』。

真正會分心的人,才有辦法體驗為甚麼專注和分心是連體嬰,而且能夠更所謂的專注。

會分心的人,他的專注力才不是如同死水般,而是會進化的。

會分心的人,他才能以毒攻毒,以雜念為武器,駕馭自己的心。

會分心的人,他才能研究一門學問,越來越深入,越來越專,越來越突破。

會分心的人,才能在一個很小、很專,如一粒米的範圍上,雕刻出整座城市。

— 分享  —

感恩得到生命,認知總會離開,好奇明天如何,積極把握當下。
 
沒有昨天能被改變,沒有明天能被阻止,沒有今天能被留住,沒有存在能被否定。

生命就是一路走來,一路走去……
~劉墉




















來源:網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