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
Pages - Menu
▼
2016年10月23日 星期日
阿,來耶!
發現,在一個無夢的寤眠醒來之前,“ 我 ” 不存在,“ 世界 ” 也不存在。
但當我醒來的刹那,“ 世界 ” 和 “ 我 ” 同時誕生。
世界和我誕生的頻率那麼近,以至於讓我覺得,“ 世界 ” 和 “ 我 ” 是同時產生的。
然而,如果你仔細地辨析,“ 我 ” 是早於 “ 世界 ” 產生一點點的 ( 這裡,“ 世界 ” 是指一堆形象的組合,“ 我 ” 是指意識、頭腦。)
這個 “ 一點點 ” 的細微差距,如果沒有特別的察覺和觀知,你幾乎辨識不出來。
但如果仔細去覺知和辨識,你是能夠注意到它的。
這就是意識和阿賴耶識之間的 “ 距離 ”。
如果注意這個 “ 間隙 ”,你能夠認出 “ 意識 ” 和 “ 阿賴耶識 ” 的不同。
在一切 “ 有 ”——“ 世界 ” 出現之前,阿賴耶識最初與虛空相和合。
在 “ 有 ” 出現前、在與 “ 虛空 ” 相合的刹那,是你認出阿賴耶識的好機會。
一切是阿賴耶識的變現,意識是它的第一個產物。
當意識出現,世界就出現了。
有智者說 “ 一切是阿賴耶識的變現 ”,這並不是說阿賴耶識製造了某種事物——像工廠生產某種產品一樣——而是,阿賴耶識以 “ 反應與反映 ” 的方式,創造出這個世界一切萬物的形相,如同萬花筒創造和顯現出那花色的世界一樣。
阿賴耶識並不十分 “ 主動 ” 地創造什麼,因緣聚足,它只是慷慨地反映那幻象。
因緣有著無數無量,所以阿賴耶識所反映下的世界及事物就有無窮無盡。
這看起來好像阿賴耶識裡 “ 已包含 ” 一切,但實際阿賴耶識什麼也沒有。
無論看起來在它裡面升起或儲存多少形象,它純潔簡單的只如一面鏡片。
鏡子以一種無為的方式參與相 ( 象 ) 的創造,更多主要的創造因素由因緣和合達成。
阿賴耶識對世界的創造也是這樣。
事物在產生之前——它的相出現之前,因為它以一種超越有,也超越無的不可言說的在而存在,所以那看起來像是,包含一切可能、包含一切因、包含一切果……
然而,那只是一種非無之無、非空之空、不可言說、不可想像、語言及意識的觸角無法深入的。
在一切萬物的背後和外面,我認識到我是純淨的存在,我不由什麼而創造,但我是基於什麼而顯現。
我百分之百地不是這個看得見的形體,是那無形象無名字。
無形象無名字,並非它是無。
它與一切萬物共和。
它不是物,不離於物。
如果你找遍全世界也找不到它;但當你感知它的存在,它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
你的意識觸及到哪裡,它就 “ 提前 ” 出現在那裡。
它總是比意識更前一些出現在一切裡。
你不可能捉到、聽到或看到它,但你知道它的存在。
因為,你就 “ 是 ” 它。
所以雖然你捉不到它、看不到它、聽不到它……但卻能到處遇見它。
它醒來認識它自己——透過它的第一個化身來認出它,是它有別於萬物的第一個特點,這也使它成為萬物之主和萬物之源。
它絕對沒有任何形相,所以也無所謂它是 “ 定相的 ”、“ 不定相的 ”、“ 定性的 ” 或 “ 不定性的 ”。
因為它是 “ 無 ”,它超越了一切 “ 有 ”。
它所創造的世界——“ 有 ”,是不定相的;然而,以意識作為它去認識它的創造物時,它卻糊塗地以為那是 “ 固定的 ”、“ 唯一的 ”。
作為頭腦,我們就是這樣迷失於這裡的。
它沒有形象,卻看起來有很多形象,這被稱作它的 “ 百千萬億化身 ”;它沒有名字,卻有無數無量的稱呼——佛性、佛、如來、自性、阿賴耶識、真覺、真識等,這都是對它的命名。
但無論它賦予和展現給它自己多少名字和形相,它一點也不收藏、儲存或認同,什麼也別想真正親近它、沾染它或污染它。
它是絕對的純淨本身。
而它,就是你、我或任何一位有情眾生的本質——本來面目,我們迷失已久的本源。
從它的角度所看到的世界是微妙的。
將自釋一切自己頭腦產生的困惑,將自消從自己內在升起的一切迷障。
自除一切細微惑,阿賴耶識,即是答案和疑問的源頭,諸聖空行起舞的地方!
就像:
一朵花透過枝頭而來,
它把自己的美呈現出來,
它把它的自然放在枝頭,
與所有的存在……
它把芬芳交給了整個存在,
有一天,一陣風來,
它從枝頭上掉了下來:
那麼美,那麼輕盈,那麼優雅……
它死了?那樣純淨——
不含帶一點兒執著!
它死的很寧靜、優美,
正如,
它出生時一樣——
優美,寧靜……
一朵花是那麼完美,
從開放到掉落。
它的那一生,根本不叫死,
而是從一種生,進入了另外一種生的現象;
那朵花應該就是你,是我,
就應該是我們每一個覺知的生命。
這就是整個美的全部:
一朵花,
透過枝頭而來……
現在,它
又把它所有的交給了存在。
一朵花透過枝頭而來……
對於一個活的很完全的人,
生就是死,死就是生,
因為生死完全變成了 “ 一 ”,
你可以任意翻轉,
但都是它。
再來:
如果真心有一片刻缺席,那麼,將沒有你和你的世界;如果幻心有片刻不被生出來,那麼,將沒有你的感知、你的一切。
因此來說,任何時刻,真和幻從沒消失過。
只是,當你失真時,你處在完全的幻裡;而當你認識到真性,你可以在真裡看 “ 空花結空果 ”、看 “ 空花旋舞 ”。
真和幻的關係是:如果沒有幻,就不會顯真;當真被認出來時,真已成幻。
當我們談論真和幻,真和幻二俱成幻。
如果你仔細地追尋真,你將指不出來;但如果它真的沒有,那麼,是誰生出的幻?
所以經云:“ 真性有——為空,緣生故——如幻 ”。
真心是存在的,但它是如同空一樣的,當你尋找它時,它所展現給你的永遠是百千萬億化身——而它自己,你永遠也無法親自看它一眼。
你看見的…只是它幻化出來的相(或象)。
我是真心還是幻心?
當你覺醒而來,你是真心;當處在幻象之中,你把幻象當自己。
如同在夜晚的一段夢中,當你沉入某段夢,你是你那時刻夢境裡的某種身分,但當你醒來,你切換到另外的身分。
你以為你醒來後的身分是真的,但那依然是假的。
只不過,那假顯得更為真實。
我心痛時,真心在哪?
真心就在那兒,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垢不淨;不痛時,幻心在哪?
當你不痛時,幻心也在那——只是它這一次幻化為 “ 不痛 ”、“ 平靜 ”、“ 安寧 ”、“ 喜悅 ” 等。
在生命當中,每時每刻,真和幻不離不即,不即不是。
真不壞幻,而幻無力壞真,所以真和幻永在一起,就像雲朵和藍天在一起一樣。
“ 佛法在世間,不破世間法 ”,也是這個意思,真不壞幻。
從某種意義說,都是指我們的覺性或性覺,當我們未認出它時,我們不得不 “ 顛倒夢想 ”;當我們不知道它的存在,我們的幻,我不知道在何處安立。
所以,縱然你如何掙扎、努力,你就是無法安定,因為當你代表幻而存在時,你心不得不游移不定,因為幻本質是不定的。
而當你認出了真,幻再也欺騙不了它了;而當你 “ 是 ” 真——作為真而存在,幻再也無法動你;因為那時,沒了真幻二分,一切皆幻,一切也皆是真,一切亦幻亦真。
有時候,我們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處在幻裡,還是真裡,當你處在幻中,你如何知道自己處在幻中了呢?
心痛、痛苦、焦慮、緊張、害怕等這些情緒就是個提醒,每當它們出現,百分之百,至少你一隻腳踏進幻象了。
在完全的幻裡,你將體驗到無根的感覺,心痛、痛苦、緊張、焦慮等佔據了你的全部;當你從那些情緒裡醒來(開始有覺性),你一腳踩在幻裡,一腳踏在真實裡,這個時刻你雖然 “ 痛苦 ”、“ 擔心 ”、“ 害怕 ” 等,但有了些根基,這種狀態就是你說的 “ 不帶念頭的看著情緒或心痛 ”。
但你知道,當痛苦產生,你百分之百地深入了幻象;如果你紮根在真相中,痛苦不可能升起。
如果你完全在真裡,你不會升起那些情緒。
人們常說,修行是 “ 借幻修真”,“ 以真除幻 ”。
實際上,真不用修,幻不須除,那只是一個實實在在認出它們的過程。
我們可以看見鏡中的表情或行為,但鏡子本身並不具足這些表情、行為和顏色,這些映象也不會一直留在鏡子上,最初不存在、中間不留駐,之後也不會去到其他地方,但我們也不能說他不存在,因為因緣和合,而讓我們能在鏡中看到自己的舉止。
然而鏡中之物並非真實存在,不如我們所見一樣的具足實義。
因此本質上,鏡中影像、表情、動作等,本質都是不成立的,不像是我們理所當然的、視為的真實狀態,但因緣和合下我們可以看得到,因此我們也不能說這些映相根本不存在!
不蘭…
任一位優秀的佛教老師講的再好,也不能帶你親自遊一遍佛土真界,這還須藉你的眼、你的心、你的六根親自目睹一番。
諸佛只能指路,在諸佛所教導的八萬四千條方法道路上,擇一適合你的,就在你真實的認出它們時!
修行之人,觀一切外法如觀夢;觀一切夢,如夢是夢!
不計較有無,不判別虛實,若思若念,知之而已。
不樂真,不厭假,觀一切法時,如法是法,不於境上生心,不於心上著境!
也就是說,無論白天黑夜,凡人心眼所見,皆是識情所成。
所不同的是,緣不同,和合不同,所現境界不同。
但無本質差別!
三界唯心,一切識造,所現境界,非真非假,非有非無,皆離二邊。
還有…
一切作為皆從本性(自性)發出,因此,一切作為都可以成為,到達本性的橋或跳板。
在你沒有體會到自己生命的本性是什麼之前,你很困惑,要到達真理的國度( 自性的國度 )你無路可走;甚至你所有的作為都導致相反,都在讓你適得其反而不是如願以償。
就像你站在一片一望無際的原野上,你往哪兒走都是路,且條條都相等;當你沒有行走的目標,沒有行走目的地時,更感如此。
要到達你真正想去的地方,所有的路都是障礙,所有的走都在背離它。
你生命中的每一次作為,每一個動作,每一次眨眼,甚至每一次呼吸,都和真理的國度相連。
每一個發生,每一條路都能到達你的本性;每一條路都相同,且等距。
這是一種怎樣的神奇的生命?!
要到達本性,眼、耳、鼻、舌、身、意,是六條入口;見、聞、覺、知、嗅、嚐,是六條道路。
因此,當你真正知曉本性是什麼,任何一件事物,任何一根動用,都能將你帶回本性。
平凡的世界:六條進入自性的路…
六根對於心來說是平等的,因此,見聞覺知對於到達心性是平等的路。
還原事物的平等性——是更容易接近道的方式,無始以來,人類修行史上,不管是誰第一個強調或誇大性的重要性與神秘性,他都有點困惑了。
太陽底下本來萬事萬物平等,你非得挑出一樣說它比別的事物更重要或更特別,且還十分堅信,你是不是有點困惑了?
在我看來,對於修行者或修行,還原事物的平等性,比強調某樣事物的特殊性或重要性更接近道,或更容易進入道。
體會天底下每一樣事物的平等性,是進入道和認識道的重要方式。
對於修道者,破和立都是困惑!
困惑的人將某一樣事物,從其他平等的事物中,拉出來並樹立不同。
如果你清晰,你把它還回!
將不平等的變得平等,將重要的變得不重要,將神秘的變得坦白,將神聖的還回普通……如此,你在接近道和自由。
萬事萬物是平等切入道的方式或道路!
唯有把道還回它的本來,你才能接近或進入道。
道就是自然,自然就是讓萬物回到道的方式。
我們的心有六張嘴——“ 眼、耳、鼻、舌、身、意 ” 對它都是一個口,由 “ 色、聲、香、味、觸、法 ” 六料來做成。
用任意一張口,帶著覺知,享受這每一種調味,這就是修行者的生活方式。
難怪,偶會醬月半!哈哈哈哈…
修行——最重要的,是穿過頭腦的雲霧,直看見眼前的真實。
時時和最真實的事物在一起,就是保任;而保任是整個修行的主要內容,保任才叫作修行。
頭腦的雲霧,是指它裡面的思想或故事;思想或故事,在這裡是同義。
頭腦是一條河,故事或思想是它的河水;故事的這邊是此岸,故事的那邊是彼岸。
修行,就是要訓練我們的心,直接從此岸跨到彼岸,不能落在河水裡。
在頭腦從此岸到彼岸的過程中,思想的雲霧退去,沒有故事、不受故事阻礙的活著,那叫作清醒,那叫作清晰,那叫作理智。
我們都是情緒化的人,
情緒化的人,都是河水中的人,
河水中的人,都是受苦者——
諸佛所謂閻 " 淹 " 浮堤眾生。
分享…
記得,時光越老,人心越淡。
冷感言:
1)所有 " 斜 " 教教主的性格,都是小孩的性格。
2)斜教教主會對自己的信仰有不確定的想法,所以才急著要把自己的信仰散播出去。
3)給人很多夢想,就是減弱他意志力的辦法。
4)所有的人生,是宿命論,同時也不是宿命論。
5)教主級毒辣思想是,進;可招攬信徒,退;可悟出真我的一個課程。
呵呵呵…就像粉斜二的 " 艾ㄟ素 " 理念!
來源:網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