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雨的清晨,似乎不再是令人那麼感傷,而是接近雨停的微笑。
我認為,人一輩子只做兩件事:餓了吃飯,睏了睡覺。
因為,人一輩子能飯吃得很香,睡得甜,確實是不容易的事。
同樣是吃飯,同樣是睡覺,卻有不一樣的結果。
修行者,吃飯就是吃飯,睡覺就是睡覺,別無他念。
時間「感」,仍是一個無法深入探索之領域,不過,可以確定的是,當你愈有掌控力,你的人生將是飛快的過去;只有那些難熬的時間,讓你可以細細的感受時間感存在的美好!
但,這也正是,時間定律的矛盾?
所以,好好吃飯、睡覺唄。
問:可不可以 “ 知 ”( 了了靈知的 “ 知 ” )為所緣的對象,修行止與觀?
答:以經驗而建議論,如果你所選擇的修行物件與 “ 十二因緣 ” 無關或不是 “ 十二因緣 ” 之中的某一因素,那麼,它對你除苦的幫助意義有限,因為你的所修不能中斷心的習性反應,或對中斷那些習性反應不那麼強有力。
純淨的內觀建議人們以 “ 呼吸 ” 和 “ 感受 ” 為所緣的對象來修習,這由 “ 呼吸 ” 和 “ 感受 ” 在身心中的位置,及它與十二因緣的關係所決定:呼吸連接著意識和潛意識、感受連接著身體和心,且感受在十二因緣中處在關鍵點,對感受不起反應即能斷開十二因緣流轉。
實際上,十二因緣中的任何一個環節都可中斷它的迴圈,皆可作為緣修的對象。
以十二因緣中的元素為所緣的物件修行解脫,猶如踏著台階一步步登山,是踏實的、可靠的、修一步有一步效果的。
但如果僅以了了靈知的 “ 知 ” 為所緣的物件修習解脫,那就猶如登山要依賴彩虹一樣。
“ 了了靈知 ” 是彼岸的風景,它是修行覺悟及解脫的果,以此果來作為工具 “ 斷 ” 苦是不可以的,因為它是無為的——覺知本身並不造苦,因此它也不除苦。
但你可以以它為參照,並與其他方法相結合,來有益於修行。
且沒有單獨的靈知存在,靈知必須與念頭相結合。
沒有念頭也不存在靈知——五蘊怎麼可能是分開的呢?
以培養覺知心和平等心為目標。
因為平等心是斷苦的根本,覺知心是預防進入苦的根本。
僅有覺知心是不夠的,僅有平等心也不足。
因此,以培育二心為修行的目標…
從某種意義上說,修行是一種體會。
體會什麼?
體會無我智,體會你的單獨性,體會你是超越思想的。
“ 無我智 ”、“ 單獨性 ”、“ 你是超越思想的 ”,這三者其實是一回事。
一旦能體會其中一個,另外兩個只不過是其中一個的其他表達。
日常見聞覺知,不是你在知,是智自己在知。
眼睛自然看見,耳朵自然聽到,感覺自然生起,思想自然浮現,一切自然發生,沒有你的努力。
其中沒有努力者,只有體驗者。
那體驗者便是智,而智不是我,沒有人格,沒有形象,沒有具體的方所。
有人稱它為覺,有人叫它為靈,有人命名它為無師智、清淨智、自然智,也稱它為無我智。
修行大部分內容就是找尋這個無我智,體會這個無我智,然後以茲存在。
當你體會到這個無我智,你自然體會到你的單獨性,你自然瞭解你是超越思想的,你自然而然的超越思想。
超越思想的意思是,超越煩惱、超越痛苦、超越得意、超越失意、超越我慢等,因為這些只不過是思想或思想的產物。
當一個人體會到無我智,他自然體會到單獨。
單獨不是孤獨,它滅絕所有的孤獨感。
孤獨是一種思想問題,一種對某種思想的體驗。
而單獨超越所有的思想,甚至超越所有的感覺,因此單獨不是孤獨,單獨超越孤獨,單獨滅絕所有的孤獨及孤獨感。
當你體會到無我智,你自然體會到單獨,這個單獨包含一切。
它超然在一切外,不被一切事物沾染。
它心含太虛,超然物外,猶如虛空,容納一切,不干擾一切。
體會到這種單獨性,活在這種單獨性裡。
他們感知著自己像虛空一般,思想、感受只不過像飄過天空的星辰和雲朵一樣。
生活中大部分人落在思想裡,只有少數人是超越思想的,他們是真正的修行者。
思想,對於一些人是泥潭,對於另一些人是迷人的樓閣,但不管它是什麼,對一般人而言,都是黏著人、罩著人本性的東西。
它掩蓋了無我智,擋住了人的無師智、清淨智、自然智,遮蔽了人的覺性。
因此,修行的頭號任務是思想——走出思想框架,超越思想,存在於思想之外。
這就是所說的無我智。
一旦你體會到無我智,你就走出思想,超越思想,存在於思想之外。
凡夫在思想裡,若你超越思想,存在於思想之外,超越感覺,超越一切感知及感知內容的存在。
想要修行,要想自在,要想出世間, 首先要走出思想,超越思想,存在於思想之外。
也就是,要體會到無我智,體會到單獨性。
對我而言,時時體會無我智,體會到單獨性,便是修行,才算是真修行。
你是超越思想的, 首先要體會到這個。
體會到超越思想,也就是體會到無我智,體會到你的單獨性。
解脫的開始,從這裡發生。
也通俗地認為,人生一天中只剩下三件事:戀愛、奶瓶、坐輪椅…
( 看看各國的廁所,標示圖就知道,呵呵呵… )
— 分享 —
前世修行過的人其特徵,大概都有這樣的!
初級特徵:
多災多難;磨難重重,身體與精神始終處於亞健康狀態。
一生會有多次,大難不死的經歷。
智慧悟性高,天生對佛道宗教玄學感興趣。
時常會在夢中,去一些山林、古寺、聖地飛行以夜功靈修。
時常夢見神靈佛道,還常出體飛行。
對佛道靈異,身心常有感應,接觸到某些這樣的人士,僧道,去靈異之地,廟宇仙山,靈地鬼宅會有強烈感覺。
高級特徵:
八字與相上會有特殊印記符號 ( 數種傷殘 )。
陰陽分離,身體或身體某個部位,最明顯的是看手。
握起拳頭的時候,手心和手背之間的顏色突然變化,白的和紅的有一明顯界限。
天眼在偶然刺激的情況下自啟或是粉小時候曾經被開啟過。
夢中出神走夜功,去過天界密處或看到過不知名的天書。
很多天地之間的事情,自己會莫名其妙的知道還感覺很熟悉。
夢境中曾經到過某處,見到某些人物,接受過類似使命任務。
與家人情緣較薄,價值觀和一般人不太一樣。
即時年老了,心態卻不一定老,心境像孩子一樣單純,笑聲爽朗熱情,是個天真可愛的人。
知道如何排解自己的情緒,會放空也會充電。
不害怕死亡,也不擔心再轉世為人…
在人群中常是注目的焦點,內心卻不屬於人群。
對自我期許高,不做別人眼中的自己。
常常想背起行囊,隨意去流浪,到遙遠不知名的地方。
對一切充滿好奇與學習心,盡可能把握時間充實自己,學習能力強,擅長組織、分析、歸納。
非常注意自己身體的健康狀況,隨時做好死亡準備。
第六感的直覺判斷力很強。
對藝術的眼光不錯,有美感,懂得欣賞。
一般具備、經歷一半以上,就可能從佛道修煉中宿緣來的。
( 純粹的提供參考,不過,這些我都已然具備跟經歷過了。
只是我認為,我們都不是來尋求成就,以及涅槃的…
哈哈哈哈!)
就像…
我們在童年的時候,被思想灌輸了一系列的信念,少年時期又半摸索半被灌入另一系列的信念,成年後我們的信念基本上開始定型了。
自我成長就是把這三段時期,不同的思想信念去渣存菁,和矛盾整合。
願大家的信念、想法和身體,都必須與時空並進。
所以一些人賺錢的時候,要想辦法媒合很多條件,來讓自己心安理得?
一些人總認為賺錢,才是要有能力幫人,要行善濟世,把自己的慾望偉大化了,才甘願!
曾經跟某一些宗教信徒聊賺錢這回事時,我問起,如果他賺了很多錢後,要怎樣花。
他講的每一計劃都是跟行善相關的,起老人院、孤兒院、圖書館、學校、造橋鋪路等等……
行善不是問題,問題是我一直挖,挖了很久都挖不到一件是他們自私的個人目地。
直到我問他:怎麼每有一件事是很純粹為了自己?
他還補充一句:看到人家快樂,我就會很滿足,覺得很有意義。
我假設說:那你想像一下,你很幫朋友,幫他們找女朋友。
你看到他們跟自己心儀女生上床,你真的自己也會快樂滿足嗎?
他想了一下,遲疑了一下,還是說人家的快樂就是自己的快樂。
我說:就當你也覺得幫朋友很有意義,你也很有成就,幫了不少朋友有情人終成眷屬。
不過,同一時候,你十多年來一直很想要有女朋友,卻一直得不到,你看著你身邊的朋友一個接一個的被你幫到滿臉春色,你能不能接受你一生人都得不到女朋友?
他支吾以對……
我快速的提醒他:喂!不是人家的爽,就是你的爽嘛?而且又那麼的有意義。
這一下他知道我在他的思想漏洞中耍他。
回到賺錢這回事,賺錢很簡單,也沒有甚麼意義,不要把它複雜化。
我甚至還會提醒一些人,賺錢也不需要開心,你把所有的包袱都放下了,你賺錢的速度才有動力。
等你賺了很多錢後,你覺得不開心、沒意義,那時候你才淪落到要把自己賺錢的慾望偉大化和神聖化吧!
再來:
「好」孩子,只能自限於小島,「野」孩子,才能豪遊全世界!
當我們一生都在追逐、羨慕著某一個框架樣板,或許我們應該慶幸我們最後自己沒有成為那個樣板,以至於我們變成現在的我。
有機會「羨慕」別人的條件,表示你被它深深影響,若你少了那份影響、少了那份「羨慕」,現在的你有可能少了更多,現在所擁有的好東西,換句話說,你成就了一部份條件,但卻或許會破壞、失去了其他結果。
不過你㑹問,自己的生命目前有任何「成就」嗎?
大約歸類如下:
十幾歲的時候,所謂的「成就」就是在學校可以順順利利,配合大人的要求,多被稱讚,少被處罰,多點時間HAPPY遊玩。
二十幾歲初入社會初嘗人生,再怎麼的學校畢業,也都必須出來找工作了,這時候你所謂的「成就」變成了擁有很美好的伴侶、很美好的工作,有些可炫耀的表相東西。
三十幾歲,無論你有怎樣的伴侶,你也都變成一個差不多的家庭了,這時候,你所謂的「成就」又變成高薪、良好的經濟能力,好房、好車、少打拚個幾年!
四十幾歲,無論你經濟基礎怎樣,你我的孩子都已經念到了高中、大學,這時候你所謂的「成就」就是你的孩子別讓你操心,你可以早點退休。
五、六十幾歲,無論孩子有沒有成就,都已經自己單飛、不在你身邊了,無論你工作如何,你也都快要退休了,這時候,你所謂的「成就」就只是繼續的健康以繼續做著年輕時在做的事情。
再繼續下去七、八十歲,如果還在世上,你會發現,無論你二十幾歲、三十歲、四十歲、五十歲過得怎樣,現在的你所謂「最大的成就」,就是「活著」,活得比別人久,可以繼續的延長,你已經這麼久的人生。
最重要的是,人生也不一定會變好。
無論之前是怎樣的人生,還都算是美好的了。
但是,你真的就醬滿意嗎?
回頭一看,不禁一嘆,之前人生每個階段,都在不斷的拋開之前的「羨慕」,重新又去找另一個新的羨慕標地,人曾經擁有多麼不一樣的條件,但到最後,人生變遷以後,無論什麼條件的人,到了最後,都會變成一模一樣。
也因為醬,至少你還能「活著」!
還有…
你有一個好朋友叫「自己」。
小時候「自己」是最重要的,喜歡做什麼就會去做。
你跟「自己」約好,長大後一定要變成「自己」想變成的人。
可是長大後,你遇見一個新朋友叫做「別人」。
「別人」似乎比較受歡迎,說得都對。
「別人」是這個社會最普遍的價值觀。
總之,「別人」總有問不完的問題,因為社會的價值觀就是如此。
而總有一群「別人」,總會依照這樣的標準攀比。
然後社會影響了人,人又反過來影響社會。
以至世上太多太多的你決定為「別人」而活。
有時候,你不由得問自己,你在做的事情,是否真心為了自己,是不是你內心的渴望,還是為了面子,為了自尊?
甚至為了「別人」的面子,又或者「別人」的自尊?
做自己是最難的一件事,許多人總是為了討好「別人」,打腫臉充胖子,心裡累了一輩子,靈魂不快樂一輩子。
有的人把「自己」藏在很深很深的地方,不再讓「別人」傷害。
有的人把「自己」弄丟了,卻再也找不回來。
有的人替「自己」戴上面具,最後連「自己」都認不得。
慢慢的在那些為「別人」而活的日子中,你學著溫柔、妥協、堅強、冷靜、成熟,變得能夠微笑的包容「別人」。
因為透過那些包容,你想起了那個好久不見的好朋友--「自己」…
那個試圖抵擋,甚至拋開,社會普遍價值壓力的「自己」。
你,有找到自己嗎?
只要還有明天,今天永遠是起跑線!
世界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沒有走不通的路!
來源:網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