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Pages - Menu

2014年10月14日 星期二

你在忙些什麼?


如果人生是個選擇題 ......

人生是要因著努力而痛苦?

還是因著遺憾而痛哭?

曾經有一句話讓我印象特別深刻:

「就是因為留不住,所以才會記得住。」

平平淡淡的一句,內中卻包含了多少思量,點滴追憶,幾分無奈。

因為留不住過去,所以要珍惜現在。

記得,不知道在哪裡看過 ...

有段話是醬寫著:

不念過去,不畏將來 ...

但這樣的人,似乎就失去了感受!

是過去成就了現在的你,是未來讓你擁有盼望的可能,

感念過去,對未來戰戰兢兢地去努力踏實,

人生才會有更多豐富的回憶!

由上兩段論述,可以反映了 " 人 " 其實很有趣 ......

這個世界有沒有命運,一件事,你追著它,一直追著它,追一年,追十年,你最終也得認了。

如果,你總能為生命轉向,試著讓自己徜徉在新的風景裡。

那麼,任何命運的無常,都奈何不了你。

「為了生活,我們需要工作;然而,別讓工作吞噬了生命。」

我想,這是很多人的生活寫照。

漸漸地也就發覺工作變成生活的大部份,再變成生活的全部。

忘了夢想;
忘了自我;
也忘了什麼是對自己最重要的!

如果為了工作,連什麼重要的都能忘掉了,那就代表我們的生命已經被工作所吞噬掉了。

值得嗎?

「如果你很有錢,你還會選擇要工作嗎?」

這是我平常有機會跟工作夥伴在交換意見時,最常討論到的一個問題。

結果一如常理所意料的,絕大多數人的答案都是否定的:「如果我很有錢,我就不用再這麼辛苦工作了。」

但是進一步了解,卻發現相同的答案背後,有著截然不同的思考邏輯,尤其有趣的是,當問到:「如果不工作,會選擇怎麼樣過日子?」的時候,大部份人的答案,最後其實都還是要工作的。

只是或許不想做得那麼累,或許不希望被迫去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不喜歡受約束,或是不希望只是為了錢而工作。

有句話說:「因為有選擇,所以破壞規則!」

其實能有選擇,是最幸福不過的了。

很多人,或許因為不在熱門的產業裏,但是為了養家活口,不得不守著一份別無選擇的工作。

但是,最重要的是,要能夠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工作的意義在那裏?

「年紀輕輕當上高管跟身價上億」,是每一個人的工作目地嗎?

如果是,那麼它背後的意義又是什麼?

原因可能很多,但是個人相信,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們希望自己「是有用的」!

學習才是一輩子的事。兩者之間取個平衡吧!

在《無所執泥》一書中 ...

提醒大家:「我們想要控制的東西,控制了我們的生命。」

當你學會捨棄執著,不再緊抓不放或全力抗拒時,你的生命就會開始流暢。

放棄每一個瞬間的執著,心扉自然敞開。

原來是這種對事務的執著,妨礙了原本內心的清明和自在。

一剎那間,心它就開悟了。

心不靜,那就是它匱乏,被困難重壓的時候。它把鼠丘變成大山。

不過,當心靜止時。就没有苦,因為根本没有什麼事。根本没有大山。

心裡多事時,那只是雜染多,使心受苦。

我們不能單純地想要抑壓着痛苦,或者永遠地快樂,因為那只是另一個我們不可以得到或感受到的夢想而已。

智者,總是會選擇,因為這將決定我們明天會看到什麼樣的畫面。

還有在修持法教時,虔誠固然重要,但如能了悟法教内涵,則對法教將更具信心。

讓我們仔細想想,像有些人就覺得自己在修行,但他不知道自己修行的動機在哪裡!

很多人變成佛教徒以後,尤其是跟藏密有接觸的人,他們開始會帶很多奇怪的東西到家裡來,家人都没看過的什麼嘎巴拉、骨頭那些 ...

把宗教儀式、法器帶到家裡來,這不是修行佛法的重點,重點是要把佛法慈悲、智慧的精神和力量帶到生活中。

就像佛陀對於宇宙科學這個主題,有漂亮精辟的解釋。

他說整個宇宙是每位眾生個人業力的反映,這也使得宇宙成為每個眾生的家。

心以身為家,身以宇宙為家,宇宙也有一個家,那就是虚空。

在密續裡是被這樣描述的。

其實我們的本性都是寂靜的,只要恢復本來的自然平靜即可,這樣就是禪修。

帶著覺知,看著自己的心,就能恢復本然的寂靜。

讓事情保持單純。

精神生活其實是非常基本而輕鬆的,但是我們通常卻不會意識到這一點。

當怒氣爆發時,不要追著它,轉而注視憤怒的本性。

它只是心的空界中一個虛有的捏造。

嗔恨的真正目標應是嗔恨本身,而非有所謂的怨敵。

佛陀說過: “ 我只能教你解脱之道,但卻全靠你自身去達成。” 可知任何精神修行的成功只有藉自身的努力,絕不是自身以外的其他力量可以賦予的。



《你懂 " 幫忙 " 嗎?》

常常會聽到這句話──「我是來幫忙的」,我自己也常常這麼說,並且這麼想,還有這麼認為。

但是很多年下來,自己也經歷了不少事情之後,才發現,原來,很多時候不是別人的需要,而是我們自己需要被需要;才發現,原來「來幫忙的」這樣的思想,也可能是一種我慢,一種需要被幫助,卻不肯承認的驕傲。

或者,是一種想要試試看,卻又不敢承諾的過渡期。

當我們帶著自己是在幫別人,為別人而做的心情時,就容易產生一些覺得自己犧牲或委屈的心理,或是期待著對方,能夠時時給予溫暖的回應與感謝。

長此以往,我們開始覺得自己是給予者、是付出者、是幫助者,而相對的,也會感到,自己是委屈的、是犧牲的、是吃虧的、是不得已的……

當這一切情緒生起之後,幫忙,就不再單純了,我們一方面幫助,也在一方面不斷地索取。

這也就是我常在說的:" 物質等價交換!"

就像 ...

小時候常問自己,來這個世界所謂何事?

當然一路來,很少人能給我答案,但在求學中老師給我們的期許,總以為長大就能做些不同的事物,做一個更有用的人。

但漸漸長大後,才發現我們大半的人成不了大事,人生面對的極其平凡的人生事物。

但年紀漸長後,才發現能把平凡的事做好,也是一件人生成就的事啊。

人生前半段,我們一直努力追逐成功的方向,生命是奇妙的,許多人生原以為可以成就的大事業,有一天發現自己只是這樣微不足道的存在著,回想著人生的片段裡,記憶最深刻的,正是那些匆匆而逝的人生行脚,那些生活的噓寒問暖,那些聚散離合與久別重逢,所謂的成功早已無法久留心頭,於是我才剎那間明白,人生成就,原來就在那微不足道的美好上。

再來:

好久沒聯繫的朋友,第一句總是喜歡問『最近在忙些什麼?』好似現在你的人生總要為一件事情在忙碌著!

不管是忙戀愛、忙工作、忙著追夢,很少人會問『喜歡現在的生活嗎?』

人生好像一輩子都在追逐著什麼,就像年少追逐著青春的尾巴,青春追逐的夢想的可能,拿起公事包之後追逐功成名就,談起戀愛後追逐著穩定的家庭。

男人追逐的房子、車子、孩子,女人追逐的穩定、家庭還有幸福。

但真正的幸福又是什麼?

有時候你是否靜下心來想想到底你想要什麼樣的生活,或許你也不太明白自己到底在追逐些什麼,然而人生真的沒有那麼多的或許,你是否想過我們一直追逐的忙碌,是否是真正喜歡的生活?

還是只是順著別人的眼光去做他們覺得對的事情?

你喜歡現在的生活?還是未來的生活?

不要被忙碌侵蝕了靈魂,只剩下軀殼在遊走。

如果不能讓你的人生變得更好或更順利,但可能會遇見另外一個真實的自己,指引告訴你生命不該只有追逐著忙碌,更需要靜下來好好看看自己。

如果你問我:『現在你在忙些什麼?』

我會毫不猶豫說:『認識自己,跟自己約會,還有學習做自己!』

我們經常以他人的想法作為自己意見的基礎,因為如果每件事都要自己判斷,會花掉我們太多時間,但沒有多少人喜歡對自己承認這件事。

看看身邊多數人怎麼想,哪些似乎是常態,然後就相信那可能就是最好的選項。

只要越多認識的人似乎都有著同樣的想法,我們就越容易做決定。

遺憾的是,我們似乎不大清楚自己實際上有多常聽到或看到別人表達某種想法,反而根據我們對那想法的熟悉程度來判斷其真實性。

突然浮現出:『幸福生活的基礎,答案正是「自尊」!』

「重要的價值觀有很多,我認為自尊是其中最基本的,擁有一顆尊重自己的心,在任何狀況下便能夠變得幸福,不是嗎?」

自尊,即尊重自我,了解到自己的重要性。

然而談論自尊的人很多,維持自尊過生活的人卻少之又少,擁有自尊真有這麼難嗎?

我的標準在哪?

我認為自尊的最大阻礙應是教育。

歐美教育秘訣:少了很多規定,就會多了很多自信 ...

但是,我們的教育並沒有針對孩子的特點設立不同的標準,必須遵循固有的框架,進入名校、以升學為目標、考上好大學、找份好工作、當個讓父母親友開心的好孩子 ...這就是我們的教育。

說白一點,標準不是「我自己」,而是要跟父母朋友的小孩相比。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魅力,一味的與別人相比,就無法展現出自己的特點,更遑論「熱愛命運」呢?

然而從小接受這種教育的我們,害怕「跟別人不同」,無法想像自己跟既定的標準不同,脫離隊伍就會感到不安。

別人是怎麼過的?

我能否跟別人一樣?

明明是「自己」的人生,卻無法走自己的路。

我們是不是早已習慣順從旁人的「眼光」,而忽略尋找「自尊」?

身處這樣的社會,真的能找到自尊嗎?

在跟別人稍有不同就會感到莫名不安的環境下,想要帶著自尊生活必須要不斷地努力。

我們永遠都在崇拜著那些閃閃發亮的人。

他們用強大而無可抗拒的魅力和力量征服著世界。

但是我們永遠不知道,他們用什麼樣的代價,去換來了閃亮的人生。

更多時候大家總忘了,閃亮下的他們也是人 ...

還有 ...

有些書或是故事裡,常常要人放手或是放下心!

但很多人或事不能說放就放的,

你口頭說放了,但問題仍舊存在!

最好的方法不是放下,而是面對與解決...

放下,是在事情結束後才應該說的話!

而唯一比留下更不可能的事,就是「離開」!

如果有一道缺口,我想「勇氣」可以取代膠帶和膠水貼合所有故事的裂痕。

但其實,人生的玄妙,常常超出你的想像及預料。

無論什麼時候,你都要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每個人都在忙,忙著追名逐利的你,忙著柴米油鹽的你,

停下來想一秒:你的大腦,是不是已經被體制化了?

在該 " 走 " 的那一刻…你希望自己…還剩下些什麼?

-- 憶趣 --

記得,那些年 ...

天亮了 ...有天和友人聊了整夜,聊那些曾經我們各自認知的純純愛情,每一個曾經和過往回憶。

在當時沒有啥定律可參考的世界裡,我們年少惶惶不知 ......
所以,要是再次碰到哪個命中註定就慌亂了!
以前的我們只會被動地等,好像除了等之外就無能爲力。

戀愛,失戀。

看似兩個字就能輕鬆表達,其實,那些曾經以為自己很好,一直都沒改變自己的認知;最後才走到分手下場的我們。

或許我們只是需要一個契機而已,走出來的契機。

現在我更能理解,因為傳統的思想還在!

當時還有醬一段的對答:

「我等了她那麼久,她都不做我女朋友。」他抱怨。

「那,她有跟你保證過什麼嗎?」我問。

「那又沒有......但這不是很可惡嗎?」他埋怨。

「你說你可惡嗎?」我笑道。

然後,時間就在我們各自取笑聲中走過 ......

只是當時,我在自己的心中有一段獨白:

『或者沒有誰應不應該,只有誰願不願意。

承諾,代表自身的同意和應允;儘管只是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口頭承諾。

很簡單明瞭的,不要輕易許下承諾,尤其是自己能力範圍外的事情。

然而,容許我這樣的講一句:人總是輕視承諾的。

有時候,人們即使有能力,亦會因著種種「原因」而打破承諾。

有時候我們不知道該如何做出正確選擇,請別忘了,要先了解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而不是想要什麼!

也許,我不是在等待她愛我。

我現在等待 ......

我不再等待她的那一天。

然而,我不曾把這些苦當是一種犧牲。

誰讓你笑得最開心,你就和誰在一起,
誰讓你最放鬆,誰就是你最想珍惜的人,
誰讓你可以再次找到自己,你就回到誰的身旁。

相愛的人不必問那麼多,快樂就好,
相守的人不需要,要求那麼多,舒服就好。』

-------------------------------------------------------------------------我是分隔線!

-- 經典一下 --

前幾天在散步,頓時覺得某些畫面很熟悉。

原來,在二十年前唸了密宗的軍荼利明王咒,有夢到類似的場景,一條斜下坡的小路,彎彎曲曲伸延到海邊,然後看到海中有巨龍翻騰。

(大部份唸軍荼利明王咒的人,會夢到跟蛇有關的內容,朋友中有夢到飛蛇、在交溝中的五色蛇,跳躍過來的蛇等等...)

所以,為了紀念我的潛意識給的 Symbol (訊息) 符號 —— 根據榮格學派的,蛇代表蛻變,我就在這邊做了一場供養的小法事。

在編劇或寫故事時,如果是先入為主的有了一個要傳達的訊息或意義,然後用故事來圍繞著這訊息,通常會把故事寫得很俗套、很說教。

一個故事寫得好,它的意義不是由預設而來,意義上在故事的發展中『被發掘』出來的。

同樣的,你不是要先找到了人生意義才去生活,而是在生活中才能找出屬於你的人生意義。

我放眼所看到的,凡是積極尋找人生意義的,你看看他事後還是尋找同一樣東西,也還沒找到。

要先找人生意義,就好像故事要先預設涵義般,往往只是活得不切實、或者虛偽、甚至是活得不耐煩。

我可以告訴你,賺錢是沒有意義的,如果你還沒賺到錢之前,一直思考賺錢的意義,甚至給自己一些特定的『偉大』賺錢意義,你通常會做得很辛苦。

賺錢的意義上非常的個人化,而且一定是賺錢後才能夠如實的講出屬於『你自己』的意義。

離開了這個,就如同你跟阿宅老處男講,自己要如何與范冰冰大戰三百回合一樣,就算你每一回合的講得繪聲繪影,你還是在騙自己。

在心理學裡面,有一個功能就是自己的思想能夠在宏觀和微觀之間自由靈活的走動。

文化和傳統是有分別的,文化是活的,傳統是死的。

這跟宏觀微觀有甚麼關係呢?

就是人生處世,別因一棵樹,而忘記森林的存在,也別因為你看到森林,卻看不到特定一棵樹的功能。

要更全面看世界,必須宏微兼顧。

-----------------------------------------------------------------------我是分隔線!

-- 假文青 --

在歲月的風塵裡,是場迷濛的境界,讓惆悵幾許的浮雲往事 ...送走一湖煙雨!

醉了的情懷,渲染著心海,掬一抹詩意,替代紅塵的滄桑 ...

那遠山一脈翠綠,

那秋波一灣如碧,

有多少的貪嗔癡,

如今不願再提起!

-----------------------------------------------------------------------我是分隔線!

人生的糟糕就像睡覺,該睡的時候不睡,該起的時候不起。

可惜,換不成,改變不了。

也不是看不到,也不是看不透,而是看到了,看透了,就是難於改變。

有的人一輩子都在改變上掙扎著。

明明知道,人生的希望在未來,但未來太遙遠,當下太值得迷戀。

好多人甘於平庸,不是眼光不夠長,而是眼光永遠在遠方,人始終在身旁。

因為人生本是不知何處為終點的一趟旅行 ...

與其在意太多的是是非非,不如慢下腳步停看聽,記錄每一個當下。

讓結局不是結束,只是下一段美好的開始...

如果有一天, “ 夢 ” 沒了,只剩 “ 想家 ” !

就讓我最後也慶倖自己曾經是個夢想家。



來源:網路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