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是生命最坦然的時期。
我們坦然地愛,坦然地恨,坦然地接受生命中每種經歷。
如果可以選擇,誰也不想在童年時留下什麼遺憾。
它跟了我有四十年了。
但真正的發病時間,是在小一或是小二那年前的現在 ......
沒有任何一個人會在這樣的地方,提及自己那麼私密的話題吧!
這大概也是不喜歡藏有秘密的我,才會說的話。
縱然這一生之中,有那麼幾回看見過生、離、死、別的那種百感交集的痛苦,再樂觀的我也會難以招架的住,一時無法將這個陰影從我的生活中徹底的抽離。
所以我常說自己是個 " 怪人 ",是因為我的很多想法,是不被常人理解吧!
到最後我也覺得無所謂了,因為我想還是會有人懂的,那 " 兩個人 " 大概就是天與地囉~
所以我才把醬的種種不搭嘎,都歸給了 " 怪 " 這個名詞。真的是很抱歉~
一個不大不小的傷口,一直和自己的生死並存著,是一件多麼可怕又偉大的事啊!你知道嗎?
有些是痛楚是你必須經歷的,但有些卻不用。
需要你親身體會的經歷,往往讓人印象深刻,而你的喜怒哀樂也會隨著起伏盪漾著。
也許很多時候我們都不那麼容易被人理解,但也不願意將小事擴大,但是生命中總會有那麼一些有意無意的人,去掀起了我們不願意再提及的舊傷口,而不小心讓它再次曝光擴大範圍,你知道一個久久不能痊癒的傷口要花多少的時間?才能將它給掩埋嗎?
其實都已經無所謂了,放棄了,算了!
不是因為消極的將它遺忘,而是不想再讓那些事再次重演,一生體會過一次就夠了,不需要再有第二次,甚至是第三次。
過去了就過去了,我們無法改寫那些曾經,淚水也掩蓋不了事實,傷會好的,只是需要一點時間罷了,但願有一天會回到原點,讓我們有機會讓自己變的更好,而不是那個到不了的完美。
但現實是,即使我們不願遺憾,我們還是有悔不當初的時候。
人生其中一件殘酷的事,就是在我們學懂珍惜之前,我們必須失去真正值得珍惜的東西。
有時候,心情莫名的不好,不想和任何人說話,只想一人靜靜的發呆。
想一個人躲起來,不願別人看到自己的脆弱。
走過熟悉的街角,看到熟悉的光影,突然想起那一年。
有時候,發現自己一夜之間就長大了。
有句老話:「你的想法,決定了你的世界。」
人生永遠有另一個選擇,但是當你做好了縝密思量後的「決定」,那麼就大膽放手,別再害怕!
誰不是一邊受傷一邊學勇敢的呢?
前南非總統曼德拉曾說:「我學到勇氣不是沒有恐懼,而是戰勝它。
勇敢的人不是不感到害怕的人,而是征服恐懼的人。」
雖然大家總在我的文字裡面感受到真正的美好,但是我更想表達的是事實並非真正如此!
而是真實讓我經歷人生中最低潮的時光,所以才能用同理心去寫出很多關於面對生活轉折的文字。
以前容易為小事而心煩,現在很習慣笑笑就過。
以前擔心別人眼光而謹慎,現在很無所謂你怎麼看我。
以前總懷疑自己的能力,現在覺得何必在乎那些學歷。
因為當你體驗過貧窮,才發現並沒有你想像中那麼悲慘!
因為當你遇見過死亡,才發現死亡真的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
因為我們都曾經脆弱,所以選擇堅強。
不要害怕跌倒,最珍貴的反而是你跌進最深的谷底,不要害怕離別,真正的成長都在離開後,不要吝嗇付出,獲得的永遠比你想像還要多。
還有,同理心不是同情,但有些時候走過低潮的你會更加明瞭。
有的時候我常覺得:人生,就像是去爬一座山一樣,那些好走、舒服的路,往往都是「下坡」!
方向都是向「下」的,如果您期待自己的人生向「高」處行,就必需提升自己生命的高度,不是嗎?
如果說一句愛,就能把人留下,把心抱住,讓付出有了代價。
那不該只說一句,該說一輩子才能放下 ......
有些傻話,不但是要背着人說,還得背着自己。
有個懂你的人,是最大的幸福。
這個人,不一定十全十美,但他能讀懂你,能走進你的心靈深處,能看懂你心裡的一切。
最懂你的人,總是會一直的在你身邊,默默守護你。
真正懂你的人不會說許多愛你的話,卻會做許多愛你的事。
最難的是自己的心,因為一切都在於選擇!
就像 ...
我常聽人說 “ 我的性格就這樣呀,不然怎樣?” 很多人一生過去,完全没任何改變。
也有一些修行的朋友在抱怨 “ 不修行還好,一修行反而更糟,家庭問題層出不窮 ”,問題可能在於修行觀念的偏差。
很多人覺得修行佛法是種特別的東西,像是什麼表演一樣。
其實佛法就是生活,佛法教導我們如何駕馭平凡身軀裡的心,我們不需刻意改變外在身體上的形式或服裝,而應該改變內心。
也許心性真的很難調伏,但也就是因為它如此難以馴服,所以才要調伏,不是嗎?
念頭起來時,就要立刻盯住,因此心裡了了分明時,就要一直安住這個境界,雖然已經無所觀,但仍然必須維持這種禪定的境界。
佛法教主釋迦牟尼為我們開示了最好的調伏自心的方法,但是修與不修還是在自己。
佛陀没有辦法總是在陪伴我們,為我們開示說法,佛陀曾說:“ 自己即是自己的守護者,守護者不在他處。”
自己光明的未來,是自己贈予自己的禮物;我們的生命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就看自己如何決定。
在修持的過程中,不要去期望達到某一個境地。
若心存期望,就可能成為彩虹般的修持,雖然可能會有一些境界產生,但它也會像彩虹般很快就消失。
我們把自己的心,定在自心的本性上,這樣修自心光明就是修圓滿次第。
在佛教名相中,制約因素通常稱之為 “ 煩惱 ”,有時候也稱之為 “ 毒 ”。
許多佛教心理學典籍都對煩惱做了廣泛研究,且一致公認有三種主要煩惱,它們就是形成其他煩惱,讓我們無法看清事物真實面貌的根本原因。
這三種煩惱是:愚痴、貪著和瞋念。
-- 節錄 --
(最近,都跟三毛阿姨在書中談戀愛)
如果人生硬要給它分割,那麼誰的半生,也是一座七寶樓台,拆來拆去便成了碎片,所見的無非只是一些難以拼湊的顏色和斑紋而已。
不拆的話,的確是一座寶塔,我的自然也是,只是那座塔上去不容易,忘了在裡面做樓梯,倒是不自覺地建了許多欄杆。
由一重重的濃霧中升上來,眼前一片大好江山,卻不敢快步奔去,只怕那是海市蜃樓。
我知道那是什麼。
好似二十歲的年紀,不是自大,便是自卑,面對展現在這一個階段的人與事,新鮮中透著摸不著邊際的迷茫和膽怯。
畢竟,是太看重自己的那份「是否被認同」才產生的心態,回想起來,亦是可憐又可憫的。
對於智慧資訊的追求如飢如渴,亦是期待付出和追尋,深覺本身知識的淺薄與欠缺,起碼在當時好強的我來說,便更加理直氣壯起來。
總而言之,那種燈火闌珊處的驀一回首,至今想來仍是感動的。
這件事情不來則已,一來便立即粉身碎骨,當年不顧一切的燃燒,是一個年輕生命中極為必須的經驗和證明,證明了一剎永恆的真實存在與價值。
-- 《讀書與戀愛》三毛
「荒野中,你才能真正明白自己是誰。」
-- 史帝芬.卡拉漢 美國著名航海家
「 我狂野的四處晃蕩,飄來飄去。當你看到我在這裡時,我已經變到另一個地方。我從不固定,因此沒有風格。風格──對於畫家而言是最危險的敵人。」
-- 畢卡索
「我們真正的使命,其實就是永無止境地徘徊在全世界各地的公路或水路上。我們永遠是好奇的,我們永遠要調查自己視線佇足之處,角角落落裡都要嗅個不停,但,我們也永遠是抽離的,不會在任何地方紮下根來,不會讓自己逗留的時間長得足以發現底層的事物:表象就夠了。」
-- 切·格瓦拉(Che Guevara)
1905年(26歲),當時還沒沒無名的愛因斯坦以三篇論文徹底改變人類對空間、時間與能量的看法,震驚物理學界,即是眾所皆知的「相對論」。
他說:「我一生都像遷徒的候鳥,渴望這樣的孤單,現在我終於在普林斯頓這裡得到了。」
-- 愛因斯坦
來源:網路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