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Pages - Menu

2014年9月11日 星期四

夢醒之分


很多人修行並没有看重,本來就具備的微小善心,一心只想做些特别殊勝的事情,一定要做像黄金珠寶那樣閃亮顯眼的事,反而忘了最平凡也最珍貴的本具善心,讓修行都醬變得太造作、不自然,變得離你非常遥遠。

你應該要謹慎和調柔;要守護微小的戒律,少做遊樂。

要忍耐、堅毅,處眾和諧,少打妄想,十分注意清淨;要盡量少說話,心無旁鶩的去修持法行。

—— 密勒日巴


在對治煩惱時,若不好好理解道理的作用,有時反而會造成心理疾病。

如果將嗔恨壓抑在心中,還說:“ 我是修行者,不能生氣。” 把氣壓在心裡,反而造成很多痛苦 ......

有人愛你是最重要的,但是有人恨你更為重要!

每個人都愛我們的時候,就無從生起忍辱這個珍貴的功德。

所以我們生活上,是需要有人對我們發脾氣。

要了解,忍辱調伏與壓抑情緒,這兩者是不同的。

就像 ...

有位獵人在山裡遇到一個瑜伽士,就問他在做什麼,瑜伽士說:我在修安忍、修慈悲。

獵人就回答他說:那你去吃大便吧!

瑜伽士馬上就生氣了,那他的安忍和慈悲,在這一下就全破功了。

平常你快快樂樂、舒舒服服時,就會想慈悲大概就是這樣,安忍就是這樣了!

但一遇到狀況,就會發覺:那種安忍和慈悲到哪去了?

再來:

曾經有人問我為甚麼會要看丹道的書。

除了對修行有興趣,在華人丹道和西藏人氣脈修行方法的不同路線中,竟然給我創意揣摩出,另一條現代人的修行路線。

不過,要告訴大家:我是純粹為了提升修行素質,而很深入地去研究這些古書經典,還是看書時增加的一些聯想和猜測。

不得不感嘆:小小技巧,大幅度的改變。

是誰說書中只有黃金屋和顏如玉的?(又不是經濟學、金瓶梅、紅樓夢 ...)

還有:

尼采曾經說過:放下身段,才能看得更廣更多 ...

人難免都會有過度自信或自負的時候,尤其是對自己拿手的事或擅長的領域,這原本無可厚非,畢竟是累積了一定程度的努力!

只不過,當這股自信變質成自傲時,也等於是關上了一道道自我提升的大門。

當人們以為自己眼前的那道門才是出口時,殊不知那可能是因為其它道門都被自己給關上了!

水滿了,若不倒掉,永遠都沒法再裝進新的水 ...

因為,那是給了自己一則警惕,一股善的導引!

一旦滿了,便是該彎下腰的時刻,如此才能為自己裝進更多新鮮的故事,也才能歷練到更多不同的人事物。

真正的領導,無關才能高下,亦無須新穎的複雜理論,而是扎根在日常的生活裡,從尊重、負責與體貼他人開始。

無論何時何地,人人都可以身體力行。

噴泉的高度,不會超過它的源頭。

一個人的事業也是如此,它的成就絕不會超過自己的信念。

-- 林肯

§ 假文青小品 §

昨夜,在模糊的夢裡,無語地看著,只是輕輕地推開,漸漸地走遠!

夢醒了,帶一點惘然 ......

但愉快的是 ...因為知道,已經學會了拒絕!

再經典一下 ...

建議:每一次打坐,都要「目中無人」!

不論你的資歷深淺,之前學過、坐得好不好,這些全部都要放下,因為醬才會沒有分別。

沒有人會去分別你,你自己也不要去分別,因為一分別,我們就會衡量──衡量別人,也衡量自己。

衡量之中就會有比較心。

比較的心,就是一種我慢心,有時我們以為自己沒有我慢,自己覺得很謙虛,看的都是自己的問題和缺點,其實這也是 " 我慢 " 的另一個極端,就是自卑。

我們不需要刻意說自己是比較差的,之所以會覺得自己沒有那麼好,是因為我們拿別人來較量,然後覺得別人都比自己好。

這麼一比較,自卑感一生起,我們便感到自己大概不行了,或認為自己既然那麼差勁,隨便一點也無妨,反正混一混就過去了,結果就會不認真了。

所以要放下這種心態,當我們用功的時候,可以目中無人,心中無人,也就是不跟自己比較,不跟自己的過去、未來比較。

有些人常常要跟自己比較,希望自己一天比一天好,這種心態,平常學習時可以用來激勵自己,但在禪修時就要放下,因為這種心態會讓我們陷入過去、現在、未來的輪迴之中,所以要放下比較,讓時間裡只有當下,空間中只有當場的自己,沒有別人。

所謂沒有別人,並不是我們可以不管他人,而是在用功時,沒有任何人與人之間的比較,不去比較誰用功用得比較好,自己用功用得怎麼樣,完全沒有任何跟自己、跟別人較量的情況發生。

當你用功到這種程度,就會發現旁邊好像都沒有別人了。

常講的「無常」、「無我」, 就是這個原則。

無常,所有現象它不斷地在流動,只有當下的因緣;無我,我沒有跟任何一個人比較,我就是在這其中用功而已。

若能將心態這樣的調整,就更容易放鬆自己的心,當我們身心一放鬆,人就輕安,也更容易精進。

很單純地回到自己的當下與當場,身心一輕安,就很容易貼上所用的方法。

一成不變地 ...

終究,每個人都要離開學校,進入社會職場,但之後又該如何教育自己?

你可能會帶自己去職場,學會利益至上;下班後帶自己去電腦前,學會抱怨自己的懷才不遇;假日帶自己去郊外,學會批評交通堵塞等等 ...

當我們在三十歲前與人起了爭執,是該把對方打敗還是認輸,或者和平相處?

然而,這些全都不有人主動提供答案,長大後只能不斷抱怨,為何沒人給答案或幫助,彷彿把「如何獲得幸福」當成世紀懸案,永遠成謎!

或許,我們要找回最初自己,不再當情緒孤兒,把曾經是個連走路都會感到好奇興奮的孩子尋回,重新享受體驗生活的幸福。

從我們自己這一代先改變,下一代才有改變的可能性。

想想 ...

生活不是活給別人看的,記憶有好的也有壞的,但我們總是拿最痛苦的來折磨自己。

信任是很脆弱的,因為每一次的縫補,都是遭遇刺穿的痛,一旦破壞,上萬個微笑和關懷都難以修復。

如果不幸福、不快樂,那就放手吧;如果捨不得、放不下,那就痛苦吧!

有今日的成長,會讓你更期待明天的到來。

路就在腳下,你無力改變終點,但卻能決定要踏出的方向。

有些路,你不走下去,你不會知道,那邊的風景有多美好 ...



來源:網路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