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4日 星期四
楞嚴經說的修行方法,如何入流亡所,六結怎麼解法?
講楞嚴經,那得偷個空閒才能夠講唄!我就答覆您問的:如何入流亡所,六結怎麼解法?
回答網友所問......
在《楞嚴經》裡共有二十五圓通。二十五圓通即是告訴我們二十五種修行的方法,依據這二十五種方法修行都可以得到解脫、成就聖道。
雖然說,六根任何一根都可修,但也各有其不同的優缺點。
例如:眼根,我們的眼睛是見明不見暗,只要電燈一關就什麼都看不見了,而且,左右兩邊旁觀祇能看到三分之二,另外的一分就不能看清楚,對後面的事物更不用說了。
再說鼻根,我們的鼻子有「出息入息」,這一出一入當中有個空檔,也就是在出息入息交替當中會停一下,這個停的空檔,鼻子就產生不了作用,所以還是有一分的不圓滿。
再來就是身根,我們的身體覺得「今天天氣很冷」,是因為有這個「冷」,所以才知道「冷」,如果沒有這個「冷」,那麼身體就不知道了。因為有冷、熱、順、逆、苦、樂,所以我們才知道;假如沒有冷、熱、順、逆、苦、樂的話,身根就什麼都不知道了。
還有舌根,我們在吃東西的時候,知道東西酸甜苦辣的味道,但沒吃東西時,就不知道酸甜苦辣了。而意根有想前想後、患得患失的毛病。
所以,觀世音菩薩在六根當中祇選擇「耳根」來修,因為耳根祇有聞,祇有聽的特性,即使把電燈關了,耳根還是聽得見。近聽得見、遠聽得見,前後左右上下東西南北方也聽得見,縱然有房屋、牆壁障礙也聽得見;即使十方同時打鼓,也可以同時聽得清清楚楚的,這是耳根的殊勝。
我們現在念「阿彌陀佛」、「觀音菩薩」……等聖號,也是用耳根在修,所謂「一句佛號一念心」,自己念佛給自己聽,就是「返聞聞自性」的初步;不管是念佛、持咒、誦經,都是念給自己聽,只有知此才能把心收回來,這也才是念佛、持咒、誦經的目的。所以說,耳根是最直接了當的,當然功德也是最殊勝的了。
一般中下根的人把道理明白後,將所明白的道理運用在日常生活或禪修當中,這時才稱為修。但上根利智的人,聞了以後就是思,思的時候就是修。
楞嚴經說:「初心不能入,云何證圓通?」初心,指的就是修習任何法門,剛剛開始的那一念心。這一念心要從什麼地方去入呢?
六根雖然都可以入、可以修,上面說過,觀世音菩薩認為耳根最殊勝,所以選擇耳根來修。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耳根,耳根能聞、能聽,聞性是不生不滅的,不會隨聲音的生滅而生滅,可以毫無障礙的周聽十方。
我們的心,是流動的,通常都是往外流,從六根門頭流到外去攀緣六塵境界,這就是眾生。現在,把心收回來,不讓它跑到外面去,兩耳內聽,兩眼內視的,把這念心入歸到本性、自性,外面的任何境界也就都與我們毫無關係了,禪宗稱此為「迴光返照」。我們在禪七當中的數息、參話頭、中道實相觀的三個法門,都是「入流」。
修行有能有所,「所」指的是外面的聲音,當我們的心往內聽、往內收,收到最後,心就離開了外面的塵勞及一切相對的境界。「初於聞中,入流亡所」的功夫祇是第一步。
照經中所說「入流亡所,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的這一段都是在世間上用功,是世間法,這念心並沒有得到解脫,沒有契悟到空性,因此稱為世間。契悟到了空性後,還有一個覺性的存在,是小乘聲聞、緣覺的境界,達到了空、覺都不住,真正的寂滅現前時,就超越世間、凡夫、二乘的境界。
從這一段來看,或者依佛經裡所講的,要得到真正的大解脫,必須解開六個結,因為結就是煩惱,哪六個結?
第一是動結。人從出生到老,從求學到就業,心始終就沒有停過,時時刻刻都是在動的當中,動相就是一個結。「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是解開動結的方法,心不往外聽要內聞,聽到什麼聲音都不理會它,真正做到了,不嫌台北市的喧鬧,更不會執著在寺廟或深山的安靜,人有一個毛病就是「逃境安心」,以為安靜必須從境上去求,而不知道從心上求。
第二是靜結。這個心知道往裡面收,往裡面聽,不去理會外界的一切聲音,身心就感到安靜了。如果貪著靜境的話,心執著在靜上面,禪宗稱此為:「死水不藏龍」,沒有大智慧,祇有一個空空洞洞、清清明明的境界,一點用處也沒有。「初於聞中,入流亡所」離開了動境,解開了動結,接著「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心離開了動靜二相,這念心了了分明,知道外界的一切與我都沒有關係,這念心始終如如不動,就解開了動靜二結。
第三是根結。捨棄了動靜二相的塵勞,但是六根還在,六根存在是生死的根本,因此根結必須解開。這念心繼續的往裡面收、收、收……,收到最後,六根沒有了,覺性一現前,就離開了根塵,也解開了根結了。
第四是覺結。離開了根塵後,就是一個覺,一個空的境界,還是相對的境界,所以空也不能執著。
第五是空結。如果執著一個我所知道的這個心、這個覺性,還是有能所,因此覺也不能住、不能執著。不住覺,不住空就超越了世間、出世間了。
第六個是滅結。沒有了能知的覺,所覺的空,這個心從生滅生滅,達到了寂滅,還有一個「滅」的境界,執著一個「滅」還是結,因此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寂滅也不住,真正的寂滅才能現前。
《楞嚴經》雖獨讚耳根圓通法門,其實真正的圓通之義,妙在「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並非唯有「耳根」法門才是了脫生死之路。
拿我一直跟您們談的五隨心、六不要...去對對您那個問題唄!
(文章來自網路)
2012年6月13日 星期三
別讓他人奴役你的心
在佛教裡,出離有很多種含義和解釋,我遇到的很多人都把佛教的出離理解為遠離人世,就像悉達多太子曾經做過的那樣,不過這種解釋容易把尚未準備好的人嚇跑,佛陀並不打算剃光每個追隨者的腦袋。
如果你想知道自己是否具有出離心,可以以這種方法檢驗:在過去對你很重要的一件事,現在是否對你一點都不重要,過去可以輕易激怒你的事,現在你是否毫不在乎。如果是的話,那麼你就從這件事出離了。
所謂出離,就是不再執著過去執著的事物。當你不再執著一件事物或一種習慣,它就失去了指揮擺布你的能力。你也就獲得了自由。
例如:如果你看到一個觀點,這個觀點令你不舒服,那麼說明你執著於一個相反的觀點。這個觀點奴役著你,所以你會不舒服。這樣的事情也應該出離。不管這個相反的觀點正確與否,或是誰所說,如果他可以讓你不舒服,那你已經被攻陷,你都應該從那出離。你也許經常會變得很 生氣,那是因為你的生活出現與你所預期的相反的東西。
要擺脫這種不爽的心態,有兩種方法,一種是你改變心態,不再執著於每個人必須按照你的方式去做事的想法。
因此,試圖以改變外在的世界來追求完美是徒勞無功的。永遠會有你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現,把毫無準備的你激怒。
你有多少執著,就有多少痛苦,要擺脫痛苦,你必須從所有的執著出離。
當你生氣的時候你應該看一下自己的心,為什麼會生氣。是否因為出現了與你期待正相反的東西。你的期待,就是你所執著的東西。
你可能因為任何事情生氣,可能因為找不到所需要的東西而生氣,甚至可能因為你想讓他生氣的人不生氣而生氣。這說明你非常脆弱。你很容易被激怒。
所謂完美主義者,也就是說,你希望所有的事情都要達到你所希望的樣子,做一個完美主義者的壞處就是,你會經常痛苦,因為這個世界上多數事情都不會輕易俯首聽命,它們不會事事順著你。要讓他們達到你所希望的樣子,你必須花很多時間。
很多人試圖創造完美的世界,不過他們最終都被證明失敗了。事實上,只要把你的心稍作調整,一切都會很完美。
如果你出離了所有的執著,那麼你就會變得非常自由,沒有任何事情可以激怒你或傷害你。
人生的意義不在於拿一手好牌,而在於打好一手壞牌。
人生就像一張有去無回的單程車票,沒有彩排,每一場都是現場直播。把握好每次演出便是最好的珍惜。
世界沒有悲劇和喜劇之分,如果你能從悲劇中走出來,那就是喜劇,如果你沉緬於喜劇之中,那它就是悲劇。
所謂門檻,過去了就是門,沒過去就成了檻。把事情變複雜很簡單,把事情變簡單很複雜。
時間是治療心靈創傷的大師,但絕不是解決問題的高手。世界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沒有走不通的路。
(文章來自網路)
2012年6月12日 星期二
不要陷入宗教的時尚
對我們很多人來說,走上佛教這個修道的原因是,我們認為佛法將會解決我們充滿問題的生命——那不是正確的發心,那是非常有神論的動機。
其實你若想要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你不需要佛法,佛法不是最好的解決方法,我敢說佛法帶來更多的問題。你們聽到一些像是“無常”這類的訊息,它幫不上忙,而且聽起來還很悲哀;像是“無我”等等的訊息,它們幫不了多少忙。
某些學者老師們都把佛教塑造成某種沙文主義、某種充滿儀式的宗教──“好,你有某種問題,這就是解救之藥,修這個法或那個法。”
假如這些是出自正確的見地、正確的行為、正確的襌修、正確的解釋,那是非常好的!
密續法門非常有威力,它具有啟發性,而且很慈悲,很不可思議! 但若是出於只想要解決一時問題的這種動機,那就很危險,會造成誤導。
就是因為如此,你們很多人努力學習;最後得到的是西藏文化,而不是佛法。假如你是個“西藏學” 學者,儘管這麼去做,因為這是你來這裡的原因;但是假如你想要成佛,你不需要西藏的教育、文化,它們不是究竟必需的條件。當然要明白,不是老師給你的都是有必要性。
說到這些,是因為我質疑我們許多人的動機,包括我自己的動機。我覺得這個傾向,因為大多數佛教徒是如此熱愛佛教的文化層面而不是佛法本身。所以,我相信,“動機”是我們必須自問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我質疑我們的“動機”的第二個原因是:我們為何要成為佛教徒?我們為何遵行佛法之道?還有,我們遵行的到底是什麼?
對我們很多人來說,佛教只是一個規範,是道德的某種形式。特別是像我們這樣有儒家思想的人,我們熱愛倫理道德,我們基於倫理道德成長,我們聽了很多關於孝順父母、祖父母、師長等等的訓誡。我覺得我們這種對倫理道德規範的過度強調,淩駕在真正的佛法之上。真正的佛法是一種摧毀偏執的藝術,一種摧毀執迷的藝術。記得臥室拖鞋的例子,你把拖鞋丟到空中然後放鬆自己――那就是佛法,真的!完全不在乎,那是真正的佛法;而我們卻相反地變得如此偏執。
金剛乘密續道像是一個很大的資源回收器,收集各式各樣的垃圾,然後把它變成某種有用的東西。那就是密續的全部目的。
在家修行是可以不用住山閉關,而你的家庭就是修行的法堂,如果連這樣都不能跟常人一般,柴'米'油'鹽'醬'醋'茶都識得......
縱此了知修行其意;還是石榴裙下活埋去,兒女債中牛馬去,衣架飯桶混將去;行屍走肉忙下去!那麼這樣就已算出離了嗎?
年輕時,大好時光都在八風裡飄來飄去,如此混過了!人命只在呼吸間,你還能有多少時間徘徊猶豫呢?
末世死緣更多......最後還不素啥都沒有,只剩下你這個中陰身,孤獨飄流在中陰身界裡!
莫再說啥出離也要等個時節因緣啦......切莫再行寬假給自己,蹉跎歲月!
古人亦云:「即今休去便休去;欲覓了時無了時!」
我這裏也向汝等作忠告:『下決心便是時節,念無常不待因緣!』
汝還願意頓然休下去麼?擧世都從忙裏老;誰人肯向死前休?
好話祖師都說盡,吾今為汝淚雙流!
密勒日巴尊者曾說:「一般人的信心在嘴上,我瑜伽士的信心在心中。」
真正的修行信心分為三種:
一.清淨的信心。
二.嚮往的信心。
三.相信的信心。
老修行的六種陷阱(龍欽巴祖師的《六種危險》):
1.雖對佛法有信心,但未斷名利之心,終有變回世間法的危險,故當謹慎。
2.雖依止靜處修行,但不具備出離心,終有散亂的危險,故當謹慎。
3.雖生起了道驗之相,但未斷驕慢之心,終有魔障的危險,故當謹慎。
4.雖集聚了眾人,但不具備悲心,終有業際顛倒的危險,故當謹慎。
5.雖有極高的見地,但未斷貪執,終有成為佛油子的危險,故當謹慎。
6.雖勤做利眾之事,但被私欲所縛,終有成為騙子的危險,故當謹慎。
有人會問說:「我修的是出世間法,怎麼能變回世間法呢?」法本身是出世間法,但因為你的心不是,所以法隨你的心轉。如果心不到位,你修的法再殊勝、再高深,也不管用。相續如何,法就是如何,最終這些法都會變成世間法。
若是有妄想分別,就有煩惱。若是有煩惱就會造業,造業就會流轉輪廻。
每一個起心動念都是六道輪廻的因,每一個言行舉止都是墮落惡趣的因。
常聽有些人說:「我已經有出離心了,有菩提心了,已經開悟了。」真正開悟的人,在沒有意義的情況下,是不會說這些的,這就是傲慢嘛!
真正要懂得佛法,領悟佛法,只有通過修行去積福、消業。業障小了,福報大了,最終通過上師的竅訣或者通過一些特殊的訣竅,才能領悟。
真正的魔不在別處,就在心中,心魔才是魔。
雖然在表面上建道場、接引眾生、幫助眾生,做的都是饒益眾生、利他的事業,都是好事,都是菩薩的行為。但是沒有生起真正的出離心、慈悲心,沒有無為的菩提心,業際顛倒,都會變成惡業、造業,將來要感受痛苦。不但沒有功德,反而有罪過,所以很危險。
現在是末法時期,真正能夠利益眾生的人不是很受歡迎,而騙子卻非常受歡迎。
為什麼呢?因為眾生的福報不夠。眾生已經黑白顛倒了,真正有修有證,能夠引你證道,令你開悟,讓你解脫的人,不受歡迎,得不到信任。在眾生的眼裏,騙子所做一切的都是真的,真正有修有證、實實在在的人,所做的一切都是假的。
心猶如相續的河流,假如你無法運用你的修持來把握它的每個當下,你做的持咒,觀想,念誦,禪修,乃至談吐浪漫的見地,顯現高超的行為,這些都是在浪費時間。
即使在今生,你無法徹底轉化你的心,你無法在證悟上取得多大的進展,只要你很小心的守護自己的三業,照顧自己的每一個念頭,雖然你無法達到甚至是在睡眠中清醒,或是在重病還能控制自己的心,但是只要你努力的修自己每個念頭,努力而虔誠的對待自己徹底的內在,而不是做外表的樣子。
宗教狂就不同,他們老想要合乎某一理想典範,企圖贏得人心,方法是表現得非常熱烈和激昂,好像他們是純淨、純善。但我認為,企圖證明自己善良,就表示內心有所恐懼!
馬爾巴只是平常人,做著生活瑣事,他從沒想要做不尋常人。動怒時就打人;直來直往說做就做,從不拐彎抹角虛偽矯飾。
我們現在的這個生命境界就是一個生死中陰的幻相, 一場大夢而已。
—— 密勒日巴尊者
(文章來自網路)
2012年6月11日 星期一
藉(慾)念而修的方法
提供給一些想降伏自己慾望的修行者。
(文字篇幅粉長請耐心看)
有網友問起,他的性慾和性幻想越來越重,有時候見到異性就會幻想和她有親密行為,這無形中對他產生了不少的干擾,心神恍惚,就是也不能集中。因為他沒付諸行動,所以變成在腦中不斷重播的畫面。
一般佛教徒所用的方法,分成兩大部份。內在的價值觀和外在的心靈技術。
所謂內在價值觀其實就是用一套信仰或道德觀來控制自己,基本上是讓你對性慾 "有罪惡感"!
所謂的外在技術就包涵了南傳的對治法(不淨觀),大乘的空觀,密乘的轉化法(把五毒轉化五佛而修)。
若純靠信仰或價值觀來克服自己的慾望,離不開壓抑,或用自己的信仰來跟自己講道理,但講到最後好像覺得自己說服了自己,其實還是壓抑。壓抑了性慾後會有甚麽影響呢?
很難說。我想還是會抑鬱成病的......有些是脾氣會燥,一些是會變態,一些會變得沒有生命力。
而且壓抑也不等同轉移。例如一個人忙得很,意念已經沒時間留意到自己的慾望上。忙得疲倦,就難有慾望,甚至他可能有慾望時,卻沒有那個時間點!但只要能夠配合到那個時間點,或不疲倦時,慾望念頭就來了。
這裡介紹的是一種比較直接應對的方法,叫做不取不捨。
當你有性慾的念頭出來時,不要助長這些念頭,也不要壓抑這些念頭。
這不取不捨的狀態,是屬於先天,你腦中開始播放畫面或內心對話時,就已經是後天了。
後天的狀態是當一個情緒能量出來後,我們很容易的就抽取過去的經驗來對號入座,也拿自己嚮往的未來;來攀纏這情緒能量。
所謂的情緒都是後天的,但情緒之前的,其實只是一股能量(先天)。
一有性幻想時,讓自己腦中沒有畫面,沒有內心對話,但不把性慾壓抑下來,你會發現那個是個很純粹的能量,是先天的。
要達到這個沒畫面沒內心對話的狀態,可以讓自己的視野進入 peripheral vision[周邊視覺/外圍視覺] 邊緣視線,同時張開自己的口(嘴微吸氣)一點點。這兩個動作是幫助你,讓你的內心沒有畫面和自我對話。
(另外,若有修過大手印或大圓滿等心性定的朋友,這個階段即是契入那赤裸的明覺狀態)
若你有辦法體會到這個很純粹的性慾的先天能量,你會發現那是一個蠻專注的狀態。這這不取不捨的保持這先天狀態,就能夠讓你那個慾望得到解脫,實修幾次後,不在受慾望的影響。
在下一次又有性幻想出現的話,再做一次。兩三次後能會發現那個性幻想的慾望就會幾乎永久的對你沒有了影響力。
一些藏傳或禪宗的朋友可能會說『這方法在大圓滿或禪宗中都有講過的,念起即覺,覺之即消』。
但,想要告訴大家市場上『念起即覺』這套方法的兩個小漏洞:
1.大部份的人念起時,他的一覺是一種抽離的觀察,所以覺得慾念不再有原先的影響力。
(這個的方法是用抽離,不是治本的方法。慣用抽離觀照的人要小心,如果你平常在慾念達到50%時,就抽離觀照,你習慣了後,有一天如果那個慾念,忽然間因某些原因;而飆升到85%,你就沒辦法抽離了。)
2.那是用『覺』來替代『慾念』,換句話說,他對『覺』的感受能夠輕易提出來,但他是壓了慾念才提出『明覺』,然後就修他的『明覺』。
(這個方法則是個斷續的修法,你雖有修明覺,但你的明覺力沒有帶到煩惱裡面去修,而且要先有慾念才能顯現明覺。)
正式的做法是慾念來時,提出了明覺,但明覺和慾念要共存,而且不能抽離。唯有煩惱和明覺結合,往後煩惱出現時,你的明覺力才會同時出現。
我那位網友就是有性欲的時候,在性幻想的畫面和內心對話出現之前,就用了這個不取不捨的心法,與慾念的先天狀態共存。然後,他才去做別的事。
大概練了幾次後,他發現可以激發他的創意。工作時,感覺很有活力,有很多靈感。本來很困擾他的慾念變成很有用的。
那位網友,不是修甚麽大手印、大圓滿的,只是教他不取不捨(即不壓抑不助長),同時也內心沒畫面和對話。要知道,如果壓抑了慾念後內心沒畫面沒內心對話,其實是昏沉。所以,不壓抑是很重要的。
網友他覺得畫面的衝擊很強,畫面沒出現,就感覺不到困擾。體內雖然有點蠢蠢欲動,但不加畫面和內心對話,就不覺得 "它" 是性衝動。
有些人是比較傾向性慾,一些人是可能比較傾向很強大的憤怒。一些可能是妒忌,一些可能是恐懼。最重要找到跟自己契機的。
之前,也討論過煩惱情緒;其實是有後天的專注力,貪欲會讓你不斷想著一個人,憤怒會讓你不斷想著你要消除的人,這是一種專注力,只不過這種專注力是內心有畫面,心中有對話的。
但若能維持先天的情緒狀態,腦中是沒有畫面或內心對白的,而且你的心中是一致的,精神統一的。
其實煩惱或慾念本身不是問題,問題是慾念所附帶的執著才是問題,以這種慾念的先天的狀態來精神統一,幾次之後,該執著就會消除掉。
這裡不是指一個人從此就沒有了慾念,如果你的目的是要戒淫,不管是手淫、還是他淫或意淫,這些淫的行為就是你的執著。你就在你有手淫/行淫/意淫的慾念時,用上面的心法來修,你會發現這些慾念的執著,會在幾次過後;就變成不再是你的執著了。
這不代表你以後就不能人道(淫),而是你現在變成是一個有選擇權的行為,不再以無明來驅動你的行為。
若還不懂參考---以下流程:
A.普通人認為的情況是這樣的:看到美女==>有慾念==>淫。
B.其實的情況是:看到美女==>無明(即剎那有超短暫的無記)==>蠢蠢欲動(先天)==>有慾念(後天)==>淫。
修行,就是要把『明覺』帶進那先天的階段,變成它的流程不需要再跟隨原有的路線走,從先前的軌道中解脫出來。
(PS:這方法不只是針對性慾念,連貪、嗔、慢、嫉也可以用這方法來修。)
(來自網路文章)
2012年6月6日 星期三
偽經錄
《地母經》《太陽經》《太陰經》《灶王經》《眼光經》《壽生經》《血盆經》《妙沙經》《分珠經》《皇經》《慧命經》《仙佛合宗》(《心經》中、下卷)《佛頂混元經》《無量度生經》《彌勒下生經》(注:此經並非是大藏經中的《彌勒下生成佛經》《彌勒大成佛經》,是中宣揚釋迦退位彌勒掌教、紅陽白陽三曹普度等事,實屬外道偽造)
《羅祖五部經》:
第一部《苦功悟道經》,一卷一冊不分品;第二部《歎事無為經》,一卷一冊不分品;第三部《破邪顯正鑰匙經》,上下兩卷分兩冊,二十四品;第四部《正信除疑 無修正自在經》,一卷一冊二十五品;第五部《巍巍不動泰山深根結果經》一卷一冊,二十四品。上述五部經書,共分六冊,所以簡稱《五部六冊》,共74265字。
《寶雨經》(並非是藏中《雨寶陀羅尼經》)
《佛說三世因果經》(勸信因果雖有功德,然並非佛說,不得冠此名免招無信之士誹謗,言佛經儘是華人偽造,非是印度傳譯來者)
《修真寶筏》《大乘經講》《秘密真傳》《請聖禮本》《萬蓮歸宗》《歸家錦囊》《金不換》《超凡宗旨》《十誥靈文》《護道經》《帖首金丹》《道德真經》《玉佛 經》《還鄉寶卷》《三教同源》《道派統宗》《祖派源流》《歸根經》《龍華經》《大梵王經》《小梵王經》《明聖經》《大乘經》《心印妙經》《救苦經》《生天 經》《齊天大聖經》《白鶴傳》《救劫經》《九九歸一》《三教華嚴經》《三會歸元》《仙姬回文經》《血盆懺》《雞卵偈》《五宗原》《五宗救》《彌勒真經》(彌勒救苦真經)《真佛經》《彌勒古佛下生經》《龍華經》《混元布袋真經》《佛說解冤往生經》
《天地八陽神咒經》(提名義淨法師所譯,唐朝圓照大師所撰《貞元新定釋教目錄》已將此經定為偽經)
《十王經》《僧伽和尚入涅盤說六度經》《勸善經》《佛說財神經》(《佛說財神經》、《佛說洪福財神經》、《佛說清淨財神經》,三經同名異本)《土地經》《庚申經》:與此經有關之《庚申寶懺》,今一併屬之。
《壽生經》:有關之《慈悲壽生寶懺系之。《超生還願經》《大乘通玄法華真經》(這本篇幅很大,十卷。全名《佛說大乘通玄法華真經》)《法船經》《佛說孟婆 經》:《慈悲孟婆寶懺》系之。《赦罪經》《燈籠經》《路頭 經》《七七經》《佛說延年甲子經》《閻王經》《發財經》《高王觀音經》《太平經》:不是“太平道 ”的那本,跟左慈也沒啥關係篇幅很小。
《觀音救苦經》《佛說灶司經》《運氣經》《家堂經》《灶家經》《蠻家經》《地藏王救劫皇經》:(大家還應注意一種被篡改過的《地藏菩薩本願經》,因為它是在實叉難陀譯本上小小的改變一點東西,最容易迷惑人,有機會末學會將這本改造過的《地藏經》裏面改過的地方貼出來)
《宅神經》《土王經》《消災經》《心經開頭》《天地經》《土地經》《華陀經》《保身經》《日月經》《天緣經》《星縮經》《佛說大藏經教血盆經》《無上生天地母老太佛》《遊十殿》《水仙花原》《西方原》《慈悲濟公寶懺》《拜十王》《拜十殿超勝度》《地母懺全集》《慈悲血湖寶懺》《慈悲十王寶懺》《祖宗寶懺》《慈悲壬申寶懺》《慈悲閻王寶懺》《達摩寶傳》《觀音本行經懺》《觀音佛祖大救苦真 經》《安墓經》《安塚經》《安宅經》《天公經》《抄華嚴經》《抄法句譬喻經》《老子化胡經》《六祖壇經先天解》《大悲咒真解》(此兩本皆扶鸞請仙所著,佛弟子不可依從,印祖對此早有開示)
《彌勒三會說》《五龍經》《大聖彌勒化度寶卷》《彌勒古佛救劫編》《混元弘陽歎世真經》《老九蓮》《續九蓮》《古佛天真考證龍華寶經》《三教指南》《歸元直指》《五公經》《預修十王生七經》
(來自網路文章)
2012年6月3日 星期日
疼愛自己...
塑料瓶底數字的秘密
1.PET 聚對苯 二甲 酸乙二醇脂
常見礦泉水瓶、碳酸飲料瓶等 。耐熱至 70℃易變形, 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融出。1號塑料品用了10個月後,可能釋放出致癌物DEHP。不能放在汽車內曬太陽;不要裝酒、油等物質。
2.HDPE 高密度聚乙烯
常見白色藥瓶、清潔用品、沐浴產品。不要再用來做為水杯,或者用來做儲物容器裝其他物品。清潔不徹底,不要循環使用。
3.PVC 聚氯乙烯
常見雨衣、建材、塑料膜、塑料盒等。可塑性優良,價錢便宜,故使用很普遍,只能耐熱 81℃.高溫時容易有不好的物質產生,很少被用於食品包裝。難清洗易殘留,不要循環使用。若裝飲品不要購買。
4.PE 聚乙烯
常見保鮮膜、塑料膜等。高溫時有有害物質產生,有毒物隨食物進入人體後,可能引起乳腺癌、新生兒先天缺陷等疾病。保鮮膜別進微波爐。
5.PP 聚丙烯
常見豆漿瓶、優酪乳瓶、果汁飲料瓶、微波爐餐盒。熔點高達167℃,是唯一可以放進微波爐的塑料盒,可在小心清潔後重複使用。需要注意,有些微波爐餐盒,盒體以5號PP製造,但盒蓋卻以1號PE製造,由於PE不能抵受高溫,故不能與盒體一併放進微波爐。
6.PS 聚苯乙烯
常見碗裝泡麵盒、快餐盒。不能放進微波爐中,以免因溫度過高而釋出化學物。裝酸(如柳橙汁)、堿性物質後,會分解出致癌物質。避免用快餐盒打包滾燙的食物。別用微波爐煮碗裝方便麵。
7.PC 其它類
常見水壺、太空杯、奶瓶。百貨公司常用這樣材質的水杯當贈品。很容易釋放出有毒的物質雙酚A,對人體有害。使用時不要加熱,不要在陽光下直曬。
建議使用塊狀肥皂沐浴
當我們年輕尚有足夠的免疫力時,我們不會有太大的感覺,因此我們總是選擇了方便性,但是,如果有朝一日,我們老了或者生病,免疫力下降,這些長期累積在我們肌膚皮下層,甚至滲透進入我們體內各臟器的物質,將會大舉反撲,致使我們永遠失去健康!
年輕不是揮霍的時代,而是儲存的黃金期,現代人追求健康與養生的同時,更應該減少化學物質對我們的腐蝕,否則十年後的代價真的很大!(FYI ONLY)沐浴乳含防腐劑恐誘發乳癌!?
捨掉一分執著,就能增長一分智慧!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