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
Pages - Menu
▼
2017年3月6日 星期一
言忍
得到他人的認同,確實很令人開心,所以我們最好也對他人說出認同的話!
但想要讓自己獲得接納、獲得喜愛、認同是絕對必要的嗎?
我認為不是這樣。
很多人認為,為了讓別人接納自己、讓自己產生自尊心,必須要獲得他人的認同。
把受關注(關切、注意)當作目的行動的人,他做事情的動力是希望被稱讚。
所以,即使他做出的行為表面上看起來很恰當,只要沒有從他人獲得他預期的關注,他不是對不關注他的人表達憤慨,不然就是再也不做恰當的行為。
但是,恰當的行為本來應該就是不附帶任何條件的。
這裡要注意的是,我所說的不需要他人的關注或認同,不是指我們不需要和他人或與社會產生連結。
而是我們不用特別尋求他人的認同,人只要活在與他人的關係之中,即使沒有透過語言直接獲得認同,事實上我們也已經充分被認同了。
當我說,我們不需要受到他人充分的認同或毫不間斷的關注時,是從行為的層次上說的。
另一方面,若說人只要活在與他人的關係之中,即使不做任何事也可以受到他人的認同,這是從存在的層次上說的。
如上述,他人不一定是妨礙我們的存在,非但如此,他們還是我們存在的基礎。
沒有他人,這個「我」也不存在。
所以,我們必須和他人協力合作。
但是,實際上卻是,我們一直和他人競爭,老是透過競爭分出誰在上、誰在下,這才是問題所在。
人只要處於競爭狀態,就無法合作與做出貢獻。
每次只要看到共同體感覺,就會讓人去思考理想主義的本質。
競爭雖然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但我們不能毫無條件地肯定它的存在。
就像…
我們的身邊,可能有一兩個人是謊蛋。
所謂的謊蛋,就是愛說謊的笨蛋。
他們不是不斷說謊的人,但因為人情緒一動時,會有瞎腦現象,所以情緒一動時,就會豪不考慮後果的說謊。
這種人想要當面或背後批判你時,大多數是假借人家的口來罵你。
他若不喜歡你的為人,他可能會在你朋友的面前說某X曾經跟他講過他討厭你甚麼;你損失了五十萬,他會跟人講你虧損了一百萬;你沒有罵過A君,他就在人家面前說你脾氣很大,曾經當眾罵過A君,甚至是當你面說某某人不喜歡你的甚麼舉動等等。
他說謊蛋的原因是:聽眾是絕對可以輕易透過第三方求證的,一求證就會被踢爆了。
比較有考慮後路的謊蛋,發言時就不表明誰對你不滿,他可能跟你說:『其實我在外面聽到一些人不滿你.......』,換句話說,無需任何證據,因為你要保密你的線人身份,你聽了後,也無從求證。
但,我要提醒大家,別以為有考慮後路的謊蛋,是正確的做法。
你留意一下,若你身邊有個人,常做這個保密線人身份的批判,久而久之,你對這個人的言論會漸漸的越來越有所保留。
因為這個人所講的批評的話,都是不用負上任何責任的。
其實這些講了些你沒辦法求證的負面評語的荒誕,當然是他個人的意見,但,不想直接自己當壞人,所以假託有人不滿。
可笑的是,你辯護時,他還是照樣的有情緒,甚至還會跟你辯論。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謊蛋都是很愛面子的人,也因為這樣,所以他們通常是不認錯的人。
謊蛋若與生意夥伴拆夥,或與伴侶分手、離婚時,會很主動的在外面不斷的怒火沖冠的大撒謊蛋。
只要有人在你身邊展示過兩次或以上的謊蛋行為,務必記得要敬而遠之,因為他們的行徑,就是善忌妒的小人。
還有:
心喜歡什麼,並非我們都要反對的。
只是我們要警惕,當事物的反面出現時,你是否會討厭,是否會引起你的苦。
如果你能同時愛上事物的兩面,這正是我們想要的——修行的目地不過如此。
不要跟我們這具身體過不去,不要心給自身找麻煩。
愛它的所有狀態,愛它的所有情況——不管它老、病、死你都愛它,這正是佛法所希望和教導人們的。
並非人人都適合和需要修不淨觀,它只為需要和適合的人而準備。
也不要追求什麼特別的禪定,能每天快樂的生活,這就是禪定,活潑潑的禪定。
心總是喜歡點什麼是它的習慣,我們可以不必改變它的習慣而快樂生活。
跟著心的習慣走,但對它保持注意,這就可以了。
這樣活和那樣活,人生沒有重大的區別,有的僅是經歷的夢境不同。
做這樣的夢,做那樣的夢有什麼本質不同?
一覺醒來全都成空,即使不空,那也沒有重大差別。
當你安居於覺知上,美夢噩夢,此境彼境,一切變得平等平等。
尊重你心的習慣,沿著那條河走,也可以隨波逐流,但要看見自己與風與水的同步起舞。
唯有困惑的人,才會說NO。
說NO是痛苦的發端,說YES是解脫的開始。
對一切說YES,然後,只需要笑著看(觀察)……
人生的光榮不在於永不失敗,而在於屢敗屢起,只要站起來比倒下去多一次,就是成功。
——法國 拿破崙
— 分享 —
僅供參考…
人去世後全身冰冷,但唯獨有一個地方發熱,8-16小時神識離開軀體後可觸摸判斷出逝者投生去那一道:
腹部發熱:鬼道(人死後大部分腹部發熱)
腳心發熱:地獄
膝蓋發熱:畜生
胸口發熱:人道
眉心發熱:天道
此為五道,因阿修羅五道皆含有,共稱六道。
頂門發熱:往生佛世界。
病者氣絕之後,以神識尚未離去,仍然是有知覺的。
須經過一段時間,通身冷透,神識出離,壽、暖、識都離開了身體,方算死亡。
在氣絕之後,神識未去之前,心靈正是很痛苦的時刻。
且有因感傷往事而流淚的,亦有因貪戀世間而難割難捨的,或有因心願未了竟遽然離世而悲傷苦惱的,復有因冤屈未伸而不甘瞑目的,故此時此刻,正是悲苦交集。
若又被搬動,又聞哭聲,豈不更使將去未去的心靈,受極大的刺激嗎?
世人不知,認為氣絕就是死亡,往往因這種而誤解,病者家屬親友,不可不知也。
來源:網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