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
Pages - Menu
▼
2016年9月23日 星期五
存在
初秋的薄陽,悄然地反照在藍天上,帶來點溫暖,也迎來微風。
問:如果說生命本來是 “ 覺 ”,常常觀照,如如不動。
在清醒時,覺心可以看到起心動念;但在昏迷或熟睡時,無覺也無念,那麼生命在何處呢?
如果昏睡時找不到覺心,那麼死亡是個大昏迷,死亡時一定也不會保持覺心,那麼平時 “ 持覺照念 ” 在臨命終時就用不上了。
保持覺心也就難以打破生死幻覺,平時 “ 持覺 ” 又有何意義呢?
答:你沒有看破生死疑問的根本,然後你在這個根本上發問,從思維到思維,你無法解決這個問題。
即使有人給你十分清楚的答案,也依然不能完全冰釋你心中的疑惑。
此事須你自己悟了,你自己明瞭,你自己體驗。
建議參考:
當你活在當覺心光明、內心空蕩、諸念如幻的實際體驗中時,問這個問題的人消失了,這個問題再也沒有讓你生疑的力量。
那個時候,沒人關心未來,沒人在意死亡時有沒有覺知,活著的是一個無人,沒人領受生,沒有承受死,有關一切的念頭,當下生起,當下寂滅,猶如夢中的煙花,你除了欣賞它的美,一切沒有問題。
追尋保持持覺的意義,和追尋世上任何事物的意義一樣,那是頭腦在另一個地方繼續它原來的工作。
當你繼續頭腦的這份任務,你根本沒有修行,你所做的和從前沒有兩樣。
修行是你走在頭腦的上面。
我說保持覺知,其實沒有保持者。
覺知自然覺知,幹嘛需要你保持呢。
並沒有保持覺者的人,就像太陽,它自然的光照,並沒有舉著太陽或持著太陽的人一樣。
你的疑問發自何處?
那個發出疑問的是什麼?
對於你,這才是問題的根源,而不是這個表面的問題。
這就是所謂的 “ 生死根結 ”,此結不破,從它上面會長出一千零一個問題;此結不破,它會結出無數無量貪婪、恐懼、害怕、疑惑的果實。
因此,去證實到,去體驗到人是無我的這個事實,是最重要的,是第一步,也是最後一步。
人無我不是一個概念,乃是一種體驗,去體驗到它,去以它活著,人類的頭腦所發出的一切疑問都會消失,一切都會走上自然,一切都會回到自然。
我說保持覺知,只是一個方便手段,只是一個中間過程,它的目的是讓你有一天放下這個覺知,而看到本覺自然之照。
就像一個人覺得道路黑暗,給你一隻燈籠讓你提著走路,走著走著,直到有一天你突然絆倒,或燈籠突然失手,你認識到,這早已就是白天,太陽正高高的、以比燈籠光亮數十萬倍的光明照耀著呢。
到此方知,從前有人給你一隻燈籠伴你走路,只是方便,其實壓根兒就是白天,你只是視力有問題,沒有看到原本、無限的天上的光明而已。
人是法界的一盞燈, 那燈體是大自然本身,那燈油也是大自然的汁液,那燈光出發的光明所照見的,也是大自然的面孔。
從某種意義上說,人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是上帝點亮它的燈看見它自己。
作為法界的一盞燈,你是無我的。
燈不關心它為什麼亮,燈不關心它什麼時候滅,以及它滅之後會怎樣等等問題。
你為什麼要關心呢?
要知道,人們發出的所有問題都是虛妄的,答案和疑問一樣,沒有一個是真實的。
不要在問與答的過程裡迷失,活在問與答之外。
問與答只是一場場心智的遊戲。
頭腦最關心的是意義問題,它不能沒有意義的活著,注意覺察,你的頭腦是不是被那個叫意義的問題拉著進入黑洞,像黃鼠狼拉著雞進了黑洞一樣。
別讓自己的心變出一隻雞,別被黃鼠狼咬住拖走。
在當下裡保持覺知,那意思是,注意雞別被黃鼠狼拉,或別讓黃鼠狼去拉那隻雞。
任何疑問的產生,都是心憑空變出一隻雞來讓黃鼠狼拉;任何意義的追尋或追尋意義,都是黃鼠狼把雞拉跑了,黃鼠狼在拖著雞走。
看一看,你的心幻化了一隻雞,是如何被黃鼠狼拖走的。
你問,“ 在清醒時,覺心可以看到起心動念;但在昏迷或熟睡時,無覺也無念,那麼生命在何處呢?”
你問我這個問題,這也正是我要問你的。
你自己去弄明白這個問題,一旦你弄明白這個問題,你上述的疑問,以及生命中所有的問題,大部分都會不決而決了。
“ 生命 ” 這件事,是最值得我們弄明白的一件事。
當然,我說的弄明白生命這件事,不是從生物的、醫學的、解剖的、生理的、生化的等角度來認識它,而是超越這些,或從這些之中,找出並體會到比這更高的認知與體驗。
當你認識到人並非人,我並非我,活並非我活,死沒有承擔死者,死亦並非死等之後,有關我們因怕死而引出的一系列的問題,就會漸漸消失不見。
關於修行,認知先行,體驗隨後,或體驗在前,認知隨後,不管哪種情況,當我們的認知和體驗並存一個絕對的事實當中,解脫就將真的發生了。
接下來,寂靜的生活,自然的生活,無疑又無問的生活,變成你的現實。
你成了出沒在那個生活中的人,那出沒的念頭讓你在生死之間自由往返。
那時你知道,壓根兒就沒有人生,沒有人死,生死的只不過是一個念頭而已。
— 另外 —
自慰是健康的,精神自慰卻不是…
人常高估自己能夠改變自己的能力。
不少上過自我成長的,或身心靈課,或研究靈修宗教的人,往往在特定的研修過程中,會覺得自己悟了、明白了、改變了。
市場上的一個迷思是:想法改變了,行為就會改變,行為改變了,命運就會改變?
但事實上,想法不一定會改變行為。
有些時候,有些人只能夠改變想法。他會用他新的想法去詮釋舊的行為。
例如:一個男人覺得跟自己女友性生活不滿,所以常看AV洩慾。
後來他的想法改變了,他也不想跟他女朋友探討,因為一探討就會摩擦,他也不想分手,因為女朋友對他好,他也不想找第三方支付,因為很費神又浪費錢。
所以,他終於『覺悟』到,看AV打飛機才是男人解決性慾最好、最方便的救贖!
— 分享 -
孤獨並不是獨自一人,而是明瞭在何種的情況下能保有自己的空間。
遺憾的是,現代人所處的社會,似乎不容許人,擁有「個人的空間」,許多人為了保有自己的空間,為了心的自由與真正渴望的生活,必須逐漸走進獨自一人的世界裡。
我始終認為「孤獨」並不是離群索居,而是選擇了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不再依附任何虛構的人際與情感,保留最在乎的人事物,去蕪存菁。
有句電影台詞:「 I am not lonely, I am alone.( 我並不是孤單,我是獨自一人 )」
生命的其後會否皆是如此?
生活有時不需太激情,與人應對不需太計較,只要如實存在,就是最美的瞬間。
來源:網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