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Pages - Menu

2016年8月9日 星期二

心淨土


追求自由,只做自己想做的、喜歡做的、舒服的事情,是一種「傾向性」的欲望。

順著我們的本能、欲望的傾向性過日子,不是真正的自由,嚴格講,只是欲望與衝動的奴隸罷了。

也許有人會笑你傻,笑你假樂觀,笑你看不清現實的殘酷,但那又如何?

我們開心,難道還要得別人准許,難道是為了取得他人的認同嗎?

別人的嗤之以鼻,由他,不必去理㑹。

學習去欣賞這個世界,你便懂得如何生活下去了。

什麼是快樂呢?

痛苦消失就是快樂。

不要把快樂看得太嚴重,好像不鄭重其事付出十二分的努力,就不能得到它似的。

事實並非如此。

再普通的人,再平凡的生活裡,也充滿快樂。

夢想和愛情都一樣, 一件屬於你和你自己的事, 無須炫耀也無須宣揚, 儘管安安靜靜的去做、去感受。

命運是可以改變的,但並非易事。

命運是否能改,完全看自己,主要是從調整自己的性格和觀念開始下手。

凡事要從心上做起,命運才會有所改變。

真正的佛教修行,不僅僅是理論的指導,也需要我們自我解剖!

在我看來,什麼也影響不了心的自由,如果心靈決心自由的話。

有什麼念頭或想法能影響到你?

你大於一切念頭或想法!

一切事物都將化為 “ 念頭 ” 進入你的世界——一切外在的事物,都事先 “ 兌換 ” 成念頭進入你的意識界,到底是什麼樣的想法在影響你?

為什麼 " 偉大的你 " 卻受小小的它擺佈?

你到底是誰?

如果你頭腦中沒有那個想法,你會怎樣?

到底是你頭腦中的 “ 念頭、聲音 ” 讓你煩惱痛苦,還是你對它的看法、想法讓你痛苦?

如果你願意,你可以把每日靜心傾聽你頭腦中的 “ 念頭、聲音 ” 作為修持法門——修習 “ 耳根圓通 ” 法,做名起修的 “ 觀世音 ”,來達成去苦得樂,以至解脫。

每天在空檔的時間,在安靜的時間,在想起來的時刻,安心、寧靜、有意識地傾聽你頭腦中播放的聲音。

安靜地聽,寧靜地聽,不帶任何想法或故事的聽……聽、聽……就是只是純然的聽。

懷著一份好奇,看看到底最後會發生什麼?

如果你欲想解脫,你可以讓智慧的心靈利用它:化為修持的法門和動力,讓自己自由。

“ 禪 ” 是外來詞,為印度梵文Samadhi的音譯,翻譯成中文,叫做禪、禪定或三摩地。

也即使人心安定、平靜下來的方法。

在禪的後面加上 “ 定 ” 字,不但沒有失去原來的音和義,而且更能讓人了解禪的內涵。

有生就有死。

人與佛都會死,都會離開這個世界,從這個角度講人與佛沒有區別。

但是那些大成就者死叫圓寂——圓滿結束了此人生旅程。

 佛死叫涅槃——息滅痛苦。

那些大德高僧、大成就者死的時候有兩種情況:有的在表面上看病情會惡化,很煎熬地離開;還有一種是很安祥,沒有受折磨,沒有經歷那種難忍的病苦而離開。

無論是無病苦的離開,還是受病苦的離開,對一個大成就者來說,都沒有區別。

我們不可能逃避死亡,但可以做好準備,可以以很好的心態面對死亡,迎接死亡。

一個修行者,一個覺悟者,知道死亡是不定的,知道隨時隨地都會離開這個世界,隨時隨地都會迎接死亡,所以會為死亡的來臨做準備。

人生的風景,是物也是人。

我們都是時間的過客。

人生,空手而來,必然空手而歸。

在你我的時間盡頭,一切都將化成雲煙。

因此,在擁有時,要好好珍惜;失去之後,要捨得放開。

正確看待自己的擁有,以一顆平常心看待人生的得與失,就能享受充實而幸福的人生。

清閑有清閑的寂寞,也有清閑的快樂;繁忙有繁忙的熱鬧,也有繁忙的煩惱。

任何東西都是禍福相依的。

生活在於過程,猶如生命在於成長。

平淡不是無味,而是生活的真味;平淡不是無所求,而求得的恰是人生的本質。

說不清生命的味道,分不清人生的滋味,得;有得的滋味,失;有失的味道。

我們總是把人生的種種得失,融入於我們的感情,得之則喜,失之則悲。

生活就是這樣,忙碌平淡,人生就是這樣,坎坷起伏。

量有多大,心有多靜,心靜不靜,和環境無關。

包容的胸懷,不在於能笑著迎來多少,而在於能看淡多少失去。

人生之苦,在得失間。

無意於得失,心靜人自在。

心靜了,才有閑心,品味出已有的幸福。

用一顆出離的心,飲下一壺人生的禪茶,在一滴水中,在一朵花間,在婆娑的世界裡,找到最初的自己。

偶爾還是要,記得回頭 …看看自己的初衷,
握在手心,不要遺忘!

人生需要看清、看透,但不看破。

看清,需要智慧,看透,需要閱歷;不看破則需要一種胸襟。

茶有濃淡,有冷暖,便可以從容地享受飛雲過天、綠水無波的靜美。

心柔軟的時光,才能真正感受微風輕撫耳後…

常被問到:" 如果發生…萬一呢? "

你們都不一定愛聽的回答!

我蠻喜歡的回答:" 為什麼要為了萬分之一,
而放棄萬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呢?"

每個人生,不都是億萬中選一!

長輩間總有一些口耳相傳的故事。

「那個地方不乾淨,千萬別去,去了要趕快去拜拜……」

有時候,千萬別不信「邪」。

我們總有太多的來不及!

我們總以為時間會等我們,容許我們從頭再來,彌補缺憾。

人在沒有知識時,很難認識到自己的無知;在廣聞博學之後,容易變得自大和停滯,這也是一種無知。

不要以為你放不下的人,也同樣的放不下你!

要知道,魚沒有水㑹死,但水中沒有魚卻㑹更清澈?

心經直說…

什麼是事物自身的在呢?

修行的菩薩深入觀察時,發現:一切諸法皆無自體,因而滅度了一切由自性見引起的煩惱痛苦。

行進在觀途中的人們,色和無自性不是兩樣東西,無自性和色不能剝離。

色與無自性的關係是:色是無自性的色,無自性是色的無自性。

離開了色無無自性可言,離開了無自性色也沒有色法。

如同色法,受法、想法、行法、識法也是一樣。

觀行者,因為各種事物都沒有自體,沒有自體故而生不是真正的生,滅不是真正的滅;垢不是真正的垢,淨不是真正的淨,增不是真正的增,減不是真正的減。

所以,於無自性中具體找不到哪一法是真正的色,對於受法、想法、行法、識法也一樣。

同樣的道理,也找不到哪一法是眼是耳是鼻是舌是身是意。

也沒有實法是色、聲、香、味、觸、法。

同樣地,眼世界......意識世界也無自性。

推究到最後,沒有實法是無明,也沒有無明除滅後的法,沒有衰老、死亡,也沒有衰老死亡之後的法。

甚至沒有實法是苦、苦的因、苦的滅除、滅苦之道。

說到最後,不實存所認識的客體,也無認識的主體。

因為一切皆不可得,修行的菩薩們就依據這個體驗與發現,心變得毫無罣礙;因為沒有任何能令心擔憂的東西,所以也就沒有恐懼了。

因而從此離開了顛倒錯誤的思想,進入了真實快樂的狀態。

過去、現在、未來的一切解脫者,都因這個體驗和認識,得到了無比確定、平等、快樂的生活。

所以可以說,這個發現和認識,是最神奇的,是最光明的,再也沒有比它更殊勝的了。

它是天上人間無與倫比的至理,認識它,體會它,確實能夠除去一切苦,一點也不假。

所以說,這部經所宣說的真理——“ 諸法無自性 ” 是一道門,凡能契入的人,必將解脫。

來吧來吧,到實相中吧,一起到實相中來,讓我們快快地住入實相,得到最終的、完全的、究竟的解脫!



觀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

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

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

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

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

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菩提娑婆訶………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菩提娑婆訶………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菩提娑婆訶………

















來源:網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