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Pages - Menu

2016年8月3日 星期三

“ 當下 ” 遇見生命中的淨土


你了悟「放下」的道理了嗎?

學習放棄了人生中;所有的計較,也要懂得放下自己!

時時刻刻地自我提醒,從此要面對自己,就如同面對一個最熟悉的陌生人,與自己的情緒切割,徹底讓那個自己改變跟消失!

懂得放下心中的「不可能」,才能釋放生命的「無限可能」。

有時候…

我們的出於好意或是自以為,㑹變相成一種階級的傷害!

有人在問階級是什麼,我也無法定義?

就只是在心中的一個感覺,好像如:輩份、權力、地位、能力,那般的象徵!

我假裝雲淡風輕,無法說明當下的感受,也許就是「原來自己不孤單」的歸屬感。

也敏感地探測到,在我覺得自己不孤獨的當下,也不經意地製造了孤獨感,因為心底有辣辣的痛楚爬過!

被人罵笨,怨嘆可惜,說成傻子…

可是在當下!

我什麼也沒說,只是覺得喉嚨,有什麼東西卡著,很不好受?

突然格外地難過,驚醒似的明白,有一痕巨大的裂縫,橫梗在我心中,只好故作鎮定!

沒有說話,只是眼睛漸漸出現酸澀感…

在那一年,我第一次離家求學的心情!

就像…

問:當代靈修領域,人們都很重視 “ 當下 ”,一些大師和學員都在談論和強調它。

請問什麼是當下?

請談談你眼中的 “ 當下 ”?

答:對於頭腦主義者來說,當下是指 “ 此時 ”、“ 此地 ”,它是一個 “ 點 ”!

對於真正活在清醒中的覺者來說,當下不是一個 “ 點 ”,它是 “ 一大片 ”——沒有 “ 時間 ”、沒有 “ 空間 ” 概念的寂靜涅槃狀態。

真正的當下和 “ 時間 ”、“ 空間 ” 無關,它是生命的 “ 本來面目 ”,是我們妙明真心的本來樣子。

對於它,經典裡很多語句說的都是它,比如 “ 常住妙明 ”、“ 清淨法身 ”、“ 大寂滅海 ”、“ 神通大光明藏 ”、“ 正定 ”、“ 三摩地 ” 等;這些說法,可以理解為是對 “ 當下 ” 的另一些稱法。

“ 當下 ” 不是時間之流中,有一個叫 “ 現在 ” 的地方,也不是無邊的空間方位裡,有另一片叫作 “ 此地 ” 的地方。

當下,是沒有邊際,沒有概念的心地。

我們常常暗示、催眠或警告般地告訴自己說:要 “ 活在當下!”

但你們的 “ 當下 ” 是一個具體的時間或地點時,就沒人能夠活在當下,為什麼呢?

因為心是不住的。

如果 “ 當下 ” 是指一個具體的叫作 “ 此時或此地 ” 的地方,你更不可能活在當下,念念不住的心,會將你帶離它,不斷地帶離它;讓你在時間裡,循環不住地遷流,你不可能活在一個叫 “ 此時或此地 ” 的點上。

如果你強迫自己,活在那樣的一個點上,那麼這個 “ 點 ”——它將不再是讓你感受自由的地方,它將成為你另一個,新的不自由的因。

正確的活在當下的方式是:“ 應無所住而生起其心 ”——心應該是無所住的,但妙明真心不失。

什麼是真正的當下?

妙明真心升起、念頭仍自然流動的時刻。

當下是一個 “ 覺 ” 醒來、念頭仍然像河水一樣流動的地方。

當下,絕不是 “ 河水 ”——“ 念頭 ” 停止流動的狀態,或河水只 “ 繞 ” 著某一塊石頭流動的狀態。

這就是:流水三(昧)摩地的玄妙之處!

當人們談論 “ 當下 ”——“ 此時 ”、“ 此地 ”、“ 回到當下 ”、“ 活在當下 ”、“ 安住在當下 ” 等這樣的話時,他們談論的不是當下,而是幻象中的一個狀態——我們用頭腦所切割下來幻象的一部分,被定義為 “ 真實、沒有幻象 ” 的幻象。

那不是真正的當下,那仍是頭腦的世界,一個幻象延續的片斷。

在真正的 “ 當下 ” 裡,沒有 “ 時間和空間 ” 的概念——沒有 “ 此時 ” 或 “ 此地 ” 這樣的念頭。

當下,不是一個孤島,不是不再與前後左右相連,而是整個世界、整個星球、整個宇宙。

當下與萬物沒有任何分離,當下以一個 “ 整體 ” 存在著,當下是裝滿豐富禮物的心、宇宙。

當下滿滿的,而非空空的,當下之外什麼也沒有。

當下,不是你生活著的地方,而是,當下就是你自己。

當我們說 “ 此時 ”、“ 此地 ” 時,那意味著我們是活在了一個有分離的世界,而這是幻象般的,不是真實的當下。

當下不存在於頭腦裡,當下存在於頭腦之外。

當下包裹著頭腦,而不是頭腦裡有一片巨大的空檔叫當下。

當下不是頭腦停止旋轉,而是真心面目呈現。

當下不在頭腦裡。

當我們存在於頭腦時,我們無法活在我們稱作的 “ 當下 ”。

只要我們還有一個 “ 此時 ”、“ 此地 ” 的概念存在,我們就不可能活在當下,因為 “ 當下 ”、“ 刹那 ” 時時在變,每當我們意識到一個 “ 此刻 ” 時,它立刻成為了過去;每當我們去覺知 “ 此地 ” 時,我們立即進入了妄念。

所以,當我們告訴自己要安住在 “ 此時 ”、“ 此地 ” 時,我們是做不到。

沒有人能活在那樣的當下,那樣的當下是想像的世界——夢中夢的世界,一個頭腦構造的時刻變易的世界。

當心清晰,沒有人需要回到當下,也沒有 “ 當下 ” 可回。

就連 “ 回到當下 ”、“ 活在當下 ” 這樣念頭的出現,也意味著我們沒有清醒,沒有覺悟。

為什麼這麼說呢?

除了當下,你能去往哪裡?

除了當下,你能活在何處?

不管我們有沒有覺悟,從沒有人真正離開過當下。

當下是我們唯一“ 在 ” 的地方,當下是我們唯一的著陸點,我們唯一的存在之處。

“ 當下 ” 如此廣大,“ 當下 ” 如此無邊,“ 當下 ” 如此穩定可靠……這讓認識它的人感到多麼安全和放心。

當下承托著一切,沒有任何排除和分離。

當下是圓滿和永恆本身。

真正的當下沒有 “ 出 ” 或 “ 入 ”,沒有 “ 來 ” 或 “ 回 ”。

那是一片你 “ 走不出 ”、“ 離不開 ”、“ 逃不掉 ” 心的世界。

當你活在這樣一種清淨之 “ 心 ” 時,“ 當下 ” 這個念頭,猶如一個 “ 泡泡 ” 湮沒在大海裡;從你的位置向外望去,向四周出發,你走不出真正的 “ 當下 ”。

你沒有 “ 當下 ” 的概念,你以 “ 當下 ” 而存在著。

你無邊無際,你浩瀚,你不可觸摸和摧毀。

當下沒有一個 “ 我 ” 在,我即是那 “ 整體 ”。

然而,當下沒有一個 “ 我 ” 時,真正的 “ 當下 ” 出現了;而每當你說 “ ‘ 我 ’ 活在當下 ” 時,你就失去了真正的當下。

什麼是真正的當下?

當下就是這樣:它是本性的寂靜,它是未曾改變過的涅槃,它是諸法所能周及到的若大法身,它是與虛空同等同量的覺地,它是諸佛的家園——寶明空海,三摩地,神通大光明藏,淨土,極樂世界……我們妙明真心本來的樣子!

在我看來,當下就是這個一個地方,除了這樣一個地方,沒有真正的當下存在。

當下有三個 “ 特點 ”: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如果你的 “ 當下 ” 是生滅的、變易的、增減的、垢染的、能壞的,那不是真正的當下——你以為的 “ 當下 ” 是頭腦的另一種 “ 聚焦 ”,或一種 “ 無記空 ” 的狀態。

那仍屬於夢。

人們通常以為 “ 當下 ” 是進入佛國的大門,實際上 “ 當下 ” 就是整個佛世界。

佛世界沒有大門,你一在就完全 “ 在 ” 那兒了。

有看一本書叫 “ 當下的力量 ”,不知裡面具體講了啥?

在我看來,當下是沒有力量的,當下吸收一切力量。

當下就像光明的黑洞一樣,它明顯,它吸收一切——它把一切安靜的、平穩地 “ 吸附 ” 在它世界的表面。

當下以 “ 無力 ” 存在著,但那無力是如此有力,它足可以摧毀一切、穩定一切、掌控一切。

聖者們也不是時刻生活,在那樣一種 “ 當下 ”,而是那樣的當下就是他們自身。

或許你無法理解這樣的當下,就是生命自身,但確實,它就是你。

當下就是 “ 本來面目 ”,是 “ 妙明真心 ” 自身,多麼真實準確的描述!

關於 “ 當下 ”,人們投射給它不同的故事。

但當下不是一個投射物,它不是一個被投射的物件,它是投射者及投射本身。

人們的心裡皆有各自不同版本,關於當下的故事,但當下不是任何一種故事——它在一切故事之外,它出離一切故事,它包含所有的故事。

我不知道,你們所理解的 “ 當下 ” 是什麼,但不要把時間或空間的概念帶入當下,或把當下帶入時間或空間裡。

當下和外境無關,當下不以外在作為參照。

不要把當下當作一筆財富去追求或當作一位朋友去挽留,因為那樣你就正在阻止自己 “ 成為 ” 當下——讓當下成為你。

當下不是一個要 “ 進入 ” 的狀態,而是一個要 “ 成為 ” 的本來。

回到本來,即回到當下。

還有:

如何對待生活中的 “ 提婆達多 ”?

提婆達多和釋尊悉達多是堂兄弟,這說明他們來自同一祖宗。

其 “ 祖 ”、其 “ 宗 ” 是誰?心…

世上的提婆達多,是來彰顯佛陀的,就像黑暗的存在,是為顯出光明的存在一樣。

提婆達多是考驗你的心量,同時也考驗你的智慧:無始以來,我們的心同時產下 “ 善 ” 和 “ 惡 ”,“ 善和惡 ” 存在於每一顆未經考察和淨化的心中。

所謂 “ 惡 ” 並不是真的惡,那只是困惑。

善和惡都來自於心,如果有真的惡存在,那麼,說明這心也是真的 “ 惡 ”,如果這心是真的惡,它怎麼又變出善的呢?

所以善和惡同樣不真,如同天上的烏雲與白雲一樣沒有實性。

提婆達多並不僅存於二千五百年前,他存在於現在;佛陀也並不僅存於二千五百年前,他就是現在的你。

經云,在無數無量劫前,提婆達多是佛的老師,這是真實的,我們都曾困惑過——正因為困惑,經過不停的修行,我們才來到了覺醒。

沒有困惑,哪來的覺醒呢?

覺醒以困惑為最初因誕生了它自己,所以,無量劫前,提婆達多是佛的老師是真實的。

直到今天提婆達多的存在,對佛也是一種警醒。

覺悟前,提婆達多是佛陀的老師;覺悟後,提婆達多對佛仍然有提醒作用。

善於修行的人,將提婆達多和佛放在同樣的位置,只是他們在學,如何像佛一樣,如何不像提婆達多一樣。

他們在向佛學習認識 “ 是 ”,在向提婆達多學習認識 “ 不是 ”。

一個修習正法的人,是不仇恨或詛咒提婆達多的,因為提婆達多和佛是同一祖宗,如果你仇恨或詛咒提婆達多,那麼也相當於你在罵佛。

因為它們是同一顆心。

所以修習正法的佛弟子,不仇恨提婆達多類,也不詛咒他們,只是在 “ 利用 ” 他們——警示自己不要向他們學習什麼。

提婆達多是困惑一類的人,他們是等待真正覺醒的一類人。

他們是 “ 識心 ” 上的大能力者,但還沒醒來站在 “ 覺心 ” 上,所以他們被自己的念頭所指揮,不能超越在諸妄念之上。

他們也知道,查念、觀心是修行的關鍵!

再來…

快樂的意義,不是做自己喜歡的事,而是去喜歡自己做的事!

生命無論發生什麼事,那都是唯一會發生的事。

我們所經歷的事,不可能,絕不可能以其它的方式發生,即使是最不重要的細節也不會。

並不存在「要是我當時做法不一樣…那麼結果就會不一樣。」

無論發生什麼事,那都是唯一會發生的,而且一定要那樣發生,才能讓我們學到經驗以便繼續前進。

生命中,我們經驗的每一種情境都是絕對完美的,即使它不符我們的理解!

人一生可以幹很多蠢事,但最蠢的一件事,就是忽視健康。

因為健康失去,你將少了很多時間,去體驗精彩的蠢事人生。

隨著年紀愈大,我們對情感、對友誼或對互助合作就愈不重視,重點成了什麼種族、什麼宗教和什麼國藉。

我們把最緊要的拋卻腦後,然後去在乎那些最微不足道的事情?

— 分享 —

關於佛家藏傳的化虹和道家羽化的現象,有的說法是羽化後能夠散聚自在,要渡化人時,聚念成形,就可以傳法於他選擇的傳人。

根據藏傳文獻,其實化虹也分不同品位的,最高的大遷轉身,如蓮花生大士或 Vimalamitra,一樣能隔代找傳人。

蓮花生就不說了,很多伏藏法都是他傳的。

Vimalamitra據傳說,還在五台山,每隔不知多久,就會變個化身出來投胎。

(好像是那些活佛名字中有Khyentse的,是他的化身)

但是,離開了信仰層次,佛家的這兩位祖師,和道家的一些祖師(老子、呂洞賓),化現給傳人看,是祖師主動顯神通,亦或是傳人自己自心顯現,是有待商權的。

保羅沒有見過耶穌,但,在耶穌死後卻看到祂顯靈了,這位沒見過耶穌肉身的保羅對基督信仰的詮釋,卻成為目前最主流的基督信仰。

這些顯靈到底是客觀還是主觀呢?

而且後代傳人說親見祖師的,很多只是他一個人看見。

花教的藏傳某祖師,還見到自己傳承的印度祖師,現出肉身來教導他一個月。

道家西派的一些祖師,說在某地遇過創辦人,但創辦人一生是沒有離開過自己家鄉的一個範圍。

這到底是創辦人顯神通?還是傳人夠神?

(西派的創辦人文獻中的口訣亦與後代傳承人的口訣有出入)

不過,講回來較現實的問題:藏傳的化虹現象,到了近代,還能看到(有留下頭髮指甲的小遷轉身),道家的羽化卻少聞。

但,藏傳的臨終身體縮小的現象,卻不只是藏傳才有。

禪宗和道家的都有。

昔日,二祖慧可初遇達摩大師,那是達摩大師的安心方法,上上根的安心方法。

今亦有一中下根的安心方法,那就是四念住(處)。

於四念住中,亦有一更加簡便通用的安心方法,那就是呼吸法。

呼吸,當心出生它便出生,當心死去它便死去。

心是呼吸一生走不出的家,呼吸是心一生離不開的伴侶。

人們對事物的執著,就是這心無根的標誌,是心想抓住點什麼的象徵。

關於這點,很多人是有體會的。

對於那些經常感到內心煩亂、空洞和無聊的人,該將心放在哪兒呢?

放在呼吸上!

當你感到煩悶,呼吸;當你感到空洞,呼吸;當你感到無聊,呼吸。

回到對呼吸的覺知和專注中,將心放在那兒。

就像以呼吸為坐椅,讓心放鬆、休息和安定在那裡一樣。

呼吸,呼吸,呼吸……當心感到飄忽、沒有目標、不安靜時,讓心回到呼吸,與呼吸重新呼吸。

呼吸——專注,呼吸——寧靜,呼吸——覺知。

如此專注覺知於呼吸,呼吸便能把你帶往清淨境界。

呼吸,給心安定;呼吸,給心清淨;呼吸,給心一個美麗的結局。

時刻將散亂的心放在呼吸上,以呼吸為歸依,可安凡夫不靜不淨的心。

此之,便是中下根人安心之法。

善用此法,得大利益;此法雖簡,是大道工具。

專注呼吸,是最簡便的安心之法之一。

每天進入深度睡眠,與從深度睡眠當中醒過來的二十四小時或更短的過程,是與死亡與投胎非常接近的生命現象,也是一種生命活動週期。

從醒覺進入深度睡眠,然後再進入夢境,最後從夢裡甦醒的三個過程,與死亡的三個階段十分相似:從一個鮮活的生命剛剛進入死亡,所有意識都停止活動的階段,對應於從醒覺進入深度睡眠的過程;從深度睡眠進入做夢的階段,對應於死後過了一段時間,靈魂從昏迷當中醒過來的階段。

這個時候,表面上肉體已經死亡,但實際上精神還沒有停止,所以中陰身完全可以感知到周圍的一切,甚至包括其他人的所做所言所思。

此時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已經死了,看到家裡的人哭,才懷疑自己是不是已經死了。

從中陰身到找到下一個載體、肉體去投生,與從夢境當中甦醒,回到現實生活完全是一樣的。

但究竟怎麼從醒覺當中進入深度睡眠的,我們一般人感覺不到,更是無法描述。

但即使感覺不到,過程仍然存在。

在這個階段,眼耳鼻舌身五個感官已經停止工作了。

但我們的靈魂、意識不僅存在,而且都在工作。

— 波文 —

《金剛經》中最智慧的十句話,值得細品…

《金剛經》是佛教的重要經典,全稱為《金剛般若波羅經》。

是早期大乘佛教經典,也是最具影響力的經書之一!

1.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一切諸相都是虛妄不實的,不要執著於任何形象和境界,一切都會隨順而變。

如果能夠照見各種現象的空性,便是真正的悟到了佛性。

2.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一切因緣聚合的現象、事物,都不是永恆的,就像夢幻泡,露水閃電一樣,隨瞬即逝,無常變化的。

3.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一切佛法,本具自持,明心見性,一旦覺悟,法也就不不再需要了,何況那些與佛法相背的非法呢?

4.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所謂的佛法,其本性並非實有,如果你有一個佛法的觀念存在,你已經著相了,佛法不一定在佛經上,世間皆是佛法……真正的佛不認為自己是佛,真正的聖人,不認為自己是聖人。

5.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應該無任何執著的升起清凈心,真正的清凈心,不是有個光,有個境界,而是不住色,不住聲香味觸法。

真正的修行,應該隨時隨地無所住,坦坦然,物來則應,去則不留。

6.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如果菩薩在心中還有對自我的執著、對他人的執著、對眾生的執著、對生死的執著,那他就不是菩薩了。

7.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一切眾生的心都在變化中,像時間一樣,永遠不會停留,永遠把握不住,永遠是過去的……我們剛說一聲未來,它已經變成現在了,正說現在的時候,已經變成過去了。

8.是法平等,無有高下

八萬四千法門,念佛也好,修密宗也好,參禪也好,修止觀也好,甚至於說修外道也好,以華嚴境界看來,都能成就。

真正的佛法是平等,無有高下的。

9.所作福德,不應貪著

對於所做的福報功德,不應因貪求而升起執取之心。

有好處,自己並不領受,而迴向給世界一切眾生,願這個世界一切眾生受這個好處,自己並不需要。

10.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眾生本具的如來本性,不停住於任何時間和空間而存在,離一切分別妄念,即是如來清凈本性。



心經講空,金剛經說無,都言智慧ㄛ!

呵呵呵…

















來源:網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