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
Pages - Menu
▼
2016年5月10日 星期二
看 " 心 " 現象
應該醬子說,時間並不存在,因為我們既不是活在古代,也不是活在現代。
究其實質,過去、現在、未來,都是一樣的。
而你也不在時間之內。
這就比較符合實際情況。
對心而言,想法只是想法,沒有什麼妄想不妄想。
每一個想法,都平等。
它們既不是妄想,也不是非妄想。
當我們修行,見聞覺知時,我們的重點都不是在判斷。
不是判斷這個念頭是不是妄想,那個念頭是否是正念,而是要如實知,不被那些判斷所引開,所帶走。
當我們判斷一個念頭是正念;還是妄念時,那只不過是在如實的念頭上再加上一個故事而已。
那是另一個念頭對前一個念頭所做的動作。
心這樣想,然後又那樣想,接著它再這樣想,從前念到當念到後念,心一路作著它自己的反應,這其中無人存在,並沒有你的參與,因此,它不能說妄想或不妄想。
當你想,實際上不是你在想;同樣地,當心想,也不是心在能動地想。
一切想法,基於它產生的條件,就那麼自然反應出來,反應下去。
這之中,沒有造作者。
沒有什麼妄想不妄想。
在那寂靜的空間,念念無名,念念平等。
在心靈的世界,所有的念頭都沒有名字,所有的念頭都平等無別,它們是一個個看起來不同,念頭自己產生,自己滅去,像劃過天空的流星,像陽光下產生又滅去的七彩泡泡,它們沒那麼多的名字,妄想或者正念,那只不過是它們又一個頑皮的自我稱呼,自我遊戲而已。
就像…
如果我們對於自己所有的情緒,以及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仍執持舊有的觀念,我們也許就障礙了自己,可以成為另一種人的可能性!
對每個眾生而言,死亡陰影都揮之不去。
世人一般選擇了逃避,得過且過。
現在的人對世間的一切事無不斤斤計較、 絞盡腦汁,對死亡之大事卻置之不理,彷彿以為無常死神已將自己忘卻,這實在是掩耳盜鈴的自欺之舉。
人生若不悟禪道,難越生老病死關。
修行人該如何面對?
作為修行人,應時常憶念死亡,印光大師在他的禪堂裡,掛著一幅很大的 “ 死 ” 字於中堂,並時時告誡後人:“ 人命無常,速如電光。”
“ 光陰短促,人命幾何,一氣不來,即屬後世。”
前輩的成就者們,為生死之大事,歷盡千辛萬苦,方得明心見性。
再來…
禪修就是訓練一種直接看見的能力。
當我們具備了這種能力,就是禪修的成功。
到這時也就無所謂禪修不禪修了。
只是如實知見…
大部分人都認為自己直接看見了事物。
不,沒有。
我們看見的只是我們的概念和故事,並沒直接看見事物。
在我們的心朝往真實存在的道路上,它無數次地被劫持與綁架了,但我們一點也不知道。
我們的眼睛看事物,眼識劫持了我們朝向真實存在、直接接觸事物的心,它綁架了那心,並直接將它拉入我們的意識之窟,然後意識給了它一個虛假的幻象來讓心知見,我們的心以為看見了那真實的事物,但實際上它根本沒有看見那真實的存在自身。
例如,當我們的眼睛去看一顆蘋果時,在我們的心直接朝往那個被我們叫作 “ 蘋果 ” 的真實存在時,意識立即把我們的心抓住,然後把它拉入意識窟中,並立即給它一個叫 “ 蘋果 ” 的概念、形象和故事讓它知見,然後我們沒有明辨的心就被這個叫 “ 蘋果 ” 的概念、形象及故事囚禁了。
我們的心就是這樣在直接觸及真實事物時被扭曲的。
同樣的,我們的心在聽、嗅、觸、嚐等過程中,也發生了類似的情況。
各自領域的意識也同樣劫持、綁架和囚禁了那真心。
我們都已失去了直接看見的能力,我們迷失在自己的意識或夢境當中,我們都變成了一位睜著眼睛做夢的人。
但對這點,鮮有人知曉。
能知者已是萬中稀有,知而不受那些意識影響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了。
我們要在心的見聞覺知,觸目遇緣中訓練和矯正這顆心——我們要在日常生活中訓練和矯正這顆心。
沒有見聞覺知,沒有觸目遇緣,沒有這些日常生活,根本就沒有困惑的心,也就不存在矯正不矯正了。
所以禪修的大部分工作,是在日常生活中完成的,是在時時刻刻的見聞覺知、觸目遇緣中完成的。
我們都一直只住在自己的意識山洞裡,與那些虛假的人、虛假的物、虛假的概念打交道,鮮有直接看見真實事物的。
因為意識的劫持與綁架,我們幾乎都成了睜眼瞎,睜著明亮的大眼睛,就是沒看見真實。
但因為認為虛假的就是真實的,千真萬確地認為假即是實,從此失去了探尋和瞥見真正真實的存在。
由於意識的囚禁,我們一直生活在夢境裡,活生生的立在真實世界,卻生存進了一個夢造的虛假空間。
那夢顯得太真,從此我們沒有懷疑和機會認識實際的真。
直接看見事物,百分之百地脫離世間——所謂世間,就是一切名稱、概念及約定成俗的事物的集合。
那都是虛假的,是虛假的意識集合,是虛假的意識本身。
當你真正的、直接的看見每一樣事物,你怎麼可能不是出世間的呢?
所謂:大家都麻醬作!
就是世間集體意識,大集體意識——大到整個人類千古以來都同樣想,同樣思,同樣認為,而不加懷疑了。
因為全體毫無懷疑的相信,千年萬年下來,一切假的都被認為是真的了。
禪修針對的不僅是個人的意識及無意識,但禪修的直接最受益者還是個人。
記住,禪修訓練的僅是這種直接看見的能力,矯正的是對幻象的習慣反應。
在忙碌尋找追求中的生活會會感到很累,實際上心在精疲力盡的時候是懂得休息的。
因此,在疲勞的時候觀察心的變化也是洞悉實相的好契機。
一般而言,我們非常抗拒 “ 改變 ” 的想法,尤其抗拒所重視的事件產生變化。
生命之所以不盡人意,那是因為它一直在改變,它沒有我們總是希望去執取的這個堅實核心。
還有:
我們都有這個毛病,很喜歡對別人下結論,就是評價某人怎麼樣,是好是壞,這都是不好的習氣。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這句話,就是說:沒有站在對方的位置,是不知道對方的處境的。
只有你站到他的位置的時候,才知道對方的處境。
為什麼不要評價一個人?
因為你不是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福德因緣,也就是命運,所以不能以我們的主觀,去評價別人。
而且:「來說是非者,必定是非人。」
來講是非的人,自己一定處於是非中,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聽是非就好了。
「好人是我們的老師,壞人也是我們的老師。」
如…
唐朝武則天死後,留下了一個墓碑,是無字碑。
武則天顯然很懂得佛家的奧秘,留下個無字碑,給個人去下評論吧!
其實,凡夫是沒有資格評價聖人的,因為兩人的格局不同。
比如說武則天貴為一代女王,推動了一個時代,創造了一個盛世。
她的心量,是凡夫無法理解的。
武則天心量能如此廣大,是因為她對《華嚴經》有很深的研究,所以她根本不在乎評價,尤其是後人對她的評價……
這就是心理的高度!!
因為,凡事用結果論的例子,來看都麻是不太客觀!
想想這個問題,如果拿掉你現在的專業(專長的職業),你身上還剩下什麼?
來源:網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