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Pages - Menu

2015年8月26日 星期三

醒醒吧!


這社會跟你想像的不太一樣…

從小父母、師長一再告訴我們:「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只要用功,就會考高分」、「你對別人好,別人就會對你好」,都會鼓勵你要追求自己的夢想:「只要不放棄,一定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由於聽得太多、太久,我們不知不覺以為這就是真理,直到踏進社會後才發現,事情似乎不是這麼理所當然。

社會賢達、長輩總會提醒:「你不能一直活在夢幻中,人要務實一點。」

職場上的前輩也會好心的勸你:「醒醒吧!要面對現實。」

也一直都很努力,在面對生活的難題上,也做了很多的改變,希望自己變得更好。

現實是很殘酷的,大家都有自己的生活要忙碌,大家都有自己的生活要煩惱,沒有人可以幫忙煩惱你的煩惱,沒有人可以總是無條件接納你的困擾,那種無止盡在同一個問題上環繞的困擾。

我們永遠要知道,帶著我們離開不斷循環困擾的,只有自己了。

唯有你覺得抱怨夠了、痛苦夠了,你想要不一樣的人生時,你才有辦法離開。

而我們也需要保持自覺的是:你是否總在抱怨相同的事情?

你是否正在推開你的朋友們(家人、愛人)?

你是否正拉著另一個人一起墜落?

有時候,脆弱是可以吸引人關心你的,求助是可以啟動人的同情心想要拉你一把,而當有人願意陪你一段時間時,你是否能在當中長出力量去面對你的困難?

還是你藉著他人的幫助,更相信自己是脆弱的,是需要別人幫助的,而永遠不想負起離開你困境的責任?

近年來的孩子,他們的腦筋運轉速度、專注力已經跟我們的那一代已經不同了。

上一代行得通的親子溝通技巧和教養法,今天不一定見效了。

所以新一代的父母,就得需要先裝備自己。

成為父母和為人父母,是兩個不同的境界。

前者只要身體健康、有慾望、有伴侶,就行了。

後者卻是最挑戰的,孩子生下來後,父母的工作才正式開始,而且也不是你有錢就能把孩子教好。

到底是要隨順孩子?還是嚴待孩子?

教養孩子到底可以體罰還是不可以?

離婚是否真的會傷害到孩子?

華人父母是否已經釐清了孝順、聽話、叛逆和有想法的孩子?

就像…

我本身也聽過不少人家傳所謂的『壞話』,不過我不會有任何壓力,因為多年來只證實了一件事 —— 我錢照賺,女照泡。

絲毫對我的實際利益,一點都沒有負面影響。

一個由沒有利開頭的人,得到名的背後目的就是要利。

一個本來就有很多錢的人,或者他想用他的錢來換取名。

不過,我還是很現實的看會所謂的名譽 —— 沒有得到錢的名譽,就是一個被閹割的名譽。

所以,我根本不怕人家怎樣講我,我只關心我的戶口怎樣看我。

就算你的客戶聽到了你的壞話,是否就表示他們馬上不跟你配合?

不一定。

大部份正常人的做法,是把你的壞話當作是參考,不是抉擇的主因。

抉擇的主因永遠只是一樣東西 —— 利益。

很多人以為要臉皮厚才能夠拿到更多,其實這不關臉皮厚度的問題,而是你專注力在哪裡的問題。

你以為那雞臉皮厚嗎?

其實沒啥,他的專注力根本不是在面子問題。

還有︰

網絡上常有人傳載『就算常常吵架,但還是在一起的話,就是真愛了。』

這句話讓我笑到肚子痛跟閃尿了…

若是長年下來都是所謂的『床頭吵架,床尾沒事』,如是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更何況這些吵架的內容,幾乎是千篇一律的。

我真的很想知道吵來幹嘛?

這種吵架的目的是甚麼?

只敢說『常常吵架還在一起』的話,就簡單的代表了『你常吵架還在一起』,但,不代表這就是愛。

在一起的原因有很多個可能性,愛,只是芸芸原因的其中一個。

我甚至還會認為『常吵架的在一起』,有更大的可能性是代表你們『需要』吵架。

你內心有兩個自己,一個是『想在一起』的你,另一個是『生氣到不想在一起』的你。

這兩個你是你的性格分裂,兩個性格在做政黨輪替,才會一天吵鬧、一天和好。

-- 分享 --

研究佛家止觀禪修這個蠻具爭議性的課題久,發現各派都有不同的詮釋。

一般認為修止得定,修觀得慧。

而禪修的兩個最大障礙就是昏沉和散亂。

所以有些人認為先修止後修觀,因為要心定下來了後,才能發揮其洞察實相的力量。

一派認為入定了就發不起思想的能力,所以不能在定中修觀,所以是一出定後修觀,另一派認為定中山可以思考修觀的,又有另一派認為基本上不需要修止,直接修觀即可。

前一陣子有讀到一個文獻(現在已經忘了誰寫的,所以只把他的見地記錄這裡,最起碼把他的見地記起來),有很過癮的註解,但卻輕描淡寫的帶過!

因為一般止觀禪修的做法,要克服昏沉和散亂,是在修止的階段的調馭,調到沒有了才能達到止的狀態,之後才修觀。

這位祖師的角度蠻新鮮的,他說修止,會昏沉;修觀,會散亂。

所以是止觀同修的話,才會同時克服昏沉與散亂而進入禪定。

但,他奶媽的娘,資訊就僅此,沒有進一步的細節!

(這篇文是寫給搞禪修的人看,所以不要叫我解釋甚麼是止,甚麼是觀,何為昏沉,何為散亂…)

還有︰

我有時會想任性地消失一陣子,但不是為著什麼在悲傷,不是想刻意逃避什麼,也不是討厭什麼。

只是,我的孤獨病又發作了,只想找一個遠離繁囂的角落,什麼都不管,讓沉重的腦袋放一放空,過一下子毫無意義的生活。

但是,這卻對我意義重大。

我們都需要任性地放空自己,因為靈魂需要休息…………………

(幻想著…在六十石ㄉㄢˋ山的「山嵐亭」。
一個很喜歡的亭子,曾流連在這兒一下午,只是呆坐、有時小睡,然後涼風相送,就覺得這一路來的遙遠,都是值得…。 ^^)

面對平淡日常生活,偶爾有摸不著邊的迷失感,克服日復一日的單調工作,還真是一門享受粗茶淡飯的藝術。

問問自己:幾十年來,你覺得自己的成就是什麼?




有關佛法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特質就是:在其教化和修行中,它直指人心。

也就是不藉助外在形式為工具,不靠任何才幹或技巧,它絕不是透過生命外在的任何活動來達成或表現出來,而是要在我們內心深處自己去發現、領悟、學習和修練。

談到修行時間,有些人認為一天當中的修行是每天早起後幾小時念誦、睡前幾小時或幾分鐘的功課,就是所謂修行,其他時間都不是,這觀念並不正確。

而是一天24小時,我們都應該用佛法教導的方法來降服煩惱;一天24小時都應該,試著調伏自己的心。

只要你的心放在「現在正在做的這件事」上面,就不算浪費生命。




來源︰網路…

2015年8月21日 星期五

你當老闆嗎?


華人有做老闆的基因,造就了不少的企業家。

這是講得好聽的說法。

更貼切的說法是:華人有做老闆的情結。

所以一旦有一些錢在手,小則要搞些小生意,大則想成為某域大亨。

企管所教的有甚麼盲點?

老實說,他們說出的答案,都會在任何一本商業書、企管教科書,甚至是勵志書都看得到。

就證明了兩個可能性:

一,既然每一本書都是講同樣的東西,又講了這麼多年,就表示這些東西是真的有用,不然怎麼會被傳授了這麼多年?

二,大家已經被洗腦得很俗套了。

天狗食月也被傳了很多年,世界是平的也傳承了幾千年,不代表這些就是真的。

就只代表民智未開和迷信的市場很大而已。

覺得最好笑的地方是︰

我可以告訴大家,當你問理想領袖特質時,最常被人提出的特質是:Willingness to Listen (聆聽),Opens to Criticism(接受批評),Assertive (中文翻譯很難準確,大約是:對自己的想法有一種很進取式的自信)。

我反問:『請問如果我都聽你們的意見,那麼我還是不是很Assertive(進取)?

又或者我對我的想法很有自信,那麼你們對我的批評會被我衷心接受嗎?』

這時候就有第一次的震撼,同時也覺得自己發表的意見根本是屁話…

就好像一些女人講出來的擇偶條件是有結構上的矛盾:

『女人都只是要一個會順著她的男人,但男人一定要有主見,沒有主見的男人根本不是男人。』

請問,順著妳的男人,還有主見嗎?

或另外一個經典矛盾『我要一個會顧著我感受到男人,而且他一定要對我百分百坦白。』

若妳的男人真的坦白了,妳聽了受得住嗎?

這類的矛盾金句,是有很高的娛樂價值。

如果你還會心想:『一個真正好的領袖,就是要同時聽取大家的意見和批評,同時又對自己的想法有強烈的自信,這樣才圓滿。我們就是要朝這個方向發展啊!』

那麼,我會說你不是傻,而是精神病。

這就牽涉到我前面講的第二個可能性了。

要記得,傻瓜和精神病是有分別的。

目前我們的教育雖然普及化了,但它的目的是為了應付工業時代後的需求 —— 大量有工作能力的員工。

不是訓練領導者。

但,為甚麼後來學者和大學教授會講出那麼經典的矛盾呢?

很簡單。

教授們以為要斷定領導者的評價,應該要從被領導者的身上找答案。

這個想法基本上沒錯,不過這些教授忘記了,被訪問的人會做好心撒謊的舉動,他們不是真的要騙你的。

當你問員工好領袖的特質時,他們第一時間一定會講:聽取他人的意見。

因為這是員工幻想中的需求,不是事實 —— 每個員工都幻想老闆會聽他的意見。

所以,這些管理大師,最後就會很精神自慰式的設計出一套管理學,是為了滿足員工自慰式幻想的需求。

沒有甚麼是比雙重精神自慰更爽的事情啊!

我不是說做老闆、搞生意、創商機不對。

情結的內心戲是:你他奶媽的娘…別管我所做的這些行為有甚麼內心戲。

創業確實是要靠情緒來推動,但也因情結而做了很多無意義、徒具形式的抉擇。

這世界是很不公平的。

你表現得很糟糕的時候,人家不一定告訴你你有多糟糕。

換句話說,連幫忙你反觀自己不足而要長進的機會都不會給你。

我怎麼知道?

因為這是人性,我甚至還可能會講這才是一股清流。

所以,不公平的地方是:你爛的話,你的消費者會生氣,但,程度不足以激起他要給你反饋的意願。

他的想法很簡單:你的死是不關他的事。

但,這世界卻又是很公平的。

要記得,一個產品好不好,不是從問卷調查中得知,而是從銷量來斷定。

換句話說,這世界還會留下線索給你看到。

不過,我還是逼不得已的又再重複:這世界還是很不公平。

因為最需要自省改善的人,通常都對這些線索 —— 視而不見。

我,是一個尊重現實的人。

所以,我還是覺得世界上很公平的,因為如果一個不尊重現實的人、一個不肯用實際效益的指標來反觀自己的人,如果也能越來越好,這就真的是 —— 老天無眼。

天地公道,宇宙無私。

我已經也變得跟我老爸一樣典型的男人,很愛碎唸了。

就像︰

網絡上不少人會喜歡把各種讓人尊敬的人品與一個人的成功與否,做出捆綁銷售。

有者說在夫妻忠誠上不尊敬自己女人的男人,是不會發達或最終會身敗名裂的。

脾氣壞的老闆是不成功的,或領導者自大就會摧毀自己。

只要你肯打開眼睛看看時間,你就知道對老婆忠不忠誠,跟你事業做得發不發達無關,而出名和成功的CEO,不但不是好好先生,反之,脾氣都很大,很自大。

捆綁的原因大概是兩種:一,傻傻的認為這個世界上只有好人才值得成功或發達;二,這些發達或成功後的人會具足很大的影響力,希望這些有影響力的人是個更完美的好人。

其實這些都是虛構的內心投射,但因為實在虛構得有夠完美,最後會有人開始把這些虛構的東西視為真理。

要騙這種人,是很容易的。

他如果是被這些霸氣領袖統領過,只要看到這領袖有愛心或忠誠的一小面.....一次,他就會開始對號入座的相信霸氣領袖其實也是好人一個。

因為他內心急需相信有大能力的人是他心目中的那種好人。

還有…

有時生活出了一些狀況,很多事情都被視以為我不在乎,其實我只是覺得生活有太多牽掛不是好事,我並沒有打算歌頌豁達的好處,因為在殘酷的經濟社會中,太豁達也很糟糕,但經常憤怒對健康好像也不太好。

每天吃飯、睡覺、上學、上班,你不會覺得自己幸福,但是當有一天你遭遇了大病、失業、失學、失親,然後,事情過了,你突然對眼前的一切特別珍視。

你覺得太感謝老天,覺得老天太厚待自己,覺得自己太幸福了。

這就叫 “ 人在福中不知福 ”,只有當某一天,把你拉出福去,你才懂得。

以前覺得勇敢就是勇往直前、堅持到底…

現在覺得勇敢是,心中充滿膽怯害怕,雙腳微微顫抖,做著自己不擅長的,卻為了一個理念,默默往前走。

但我知這是膚淺的認知,所以只放心底。

我想婚姻生活就是壞掉,修理,再壞掉,再修理……

生活就是不斷的被約束,掙脫,再約束,再掙脫……

-- 經典 --

遇到魔鬼是敵人,你要認命受死;遇到天使是敵人,你會命不該絕,接下來你君子報仇,十年未晚。

遇到天使是朋友,他會迎合和安慰你;遇到魔鬼是朋友,他會把你的矛盾清楚的反映給你看。

做魔鬼的敵人是最冷血的,因為要有斬草除根的透徹;做天使的敵人是最愚蠢的,因為沒有輸家會感恩仇家的慈悲;做人家的天使朋友是最容易的,因為那只是甜言蜜語;成為他人的魔鬼朋友是要最艱難的,因為要冷血和慈悲同時具足。

另外…

其中一種要檢視一個人內心的方法,就是看這個人怎樣維護自己的立場。

不大做維護的,談笑用兵的,會有兩個可能性:

一,他的交際手段很好,所以能夠堅守城府。

二,他非常的確定自己的立場,所以懶得鳥你,只是禮貌應酬你一下。

不過,最過癮的是看這個人怎樣維護自己的立場,因為你有機會檢視這個人的內心世界。

一些是維護得很情緒化,一些是維護得沒甚麼情緒。

情緒式的維護,看起來立場很堅固,但,就像宗教信徒。

往往是心平氣和長篇大論維護自己立場的,是比情緒式維護的那個,更加的鞏固。

前者是用一片真心,後者是用無數的理由。

前者是信徒,後者已經開始是教主了。

再來︰

當我們的心感覺到緊滯的時候,那時候,就要觀想好像自己躺在水中游泳,或者是遨遊在天空中一般,將自己去放鬆。

事實上,當我們談到修行的時候,我們不光只是想到修空,或者只是修行空性而已;我們還要談到,雖然它是空性的,但是它卻有所顯現;雖然它有顯現,但是它是空性的。

我們念誦經文的時候,內心是否也和這些祈願文一樣的清淨,只有自己知道。

我們是有可能口中念得清淨,但心中卻是帶著噁心或者煩惱,例如…一邊唸經,心中卻想著:“ 那個人真該死。”

這種心口不如一的作為,都不是正法的作為。

心無造作乃是最佳之修止法。

保持覺知、心無造作地安住,這時心沒有任何的依托,所以也不要去想:“ 我們是在修什麼?這樣修好不好?是否有錯誤? ” 不要有這種希求、恐懼心。

保持一種 “ 知道在做什麼 ” 的覺知而心不散亂,這是一切修持中最根本的方法,我們要勤加練習。

修行就是隨時鍛煉你的心。


恆順眾生和爛好人不同。

爛好人,是有善心,但是沒什麼智慧,不知道什麼是正確的取捨,然後傻傻地到處幫忙。


好人和壞人的分別,在於他們『交代鏈』的長短。

好人做事,要向良心交代,良心要向價值觀交代,價值觀要向社會灌輸的道德交代,社會道德要向群體和諧交代,群體和諧要向大家可生存下去交代,大家可以生存要向自己可以生存交代。

壞人做事,只要向自己可以生存交代。

古往今來,速度就是王道。




來源︰網路…

2015年8月9日 星期日

賈軌賈怪


政治圈上是沒有義(正義)人的,民主就是要人民學會,怎樣用一隻惡魔來牽制另一隻惡魔。

政治領袖,不需要是義(正義)人,更不需要無私。

若要領袖無私,你是要宗教聖人,不是政治。

政治家就必須有其野心和私心。

沒私心的人,還做領袖來幹嘛?

換了政府就沒貪污嗎?反對黨就清廉嗎?

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換不到,就表示人民是沒有力量的。

一個執政黨維持得越久,才敢越吃越厲害。

人民若有能力把政府換走,政府才會怕,政黨才會怕。

人民力量的展現,是清廉政府的重要導因之一。

在還沒有到下一屆大選前,不管是反對黨或執政黨的人,或是被要求下台的,你的發言是你的權利,他要不要下台,又是另外一回事。

只是罵或發表任何意見,對他們來說,不是切膚之痛,他根本不需要 " 鳥 " 任何人!

你罵他貪,那是意見(Opinion),不是證據,你奈他如何?

當年不也是發動包圍總統府,阿扁照樣讓大家包圍,他們還是在裡面繼續喝茶吃飯。

你有你的抗爭,我有我的繼續狂歡。

政府要剝削人民的意志,就是要常年一點一滴的不斷剝削,一點一滴的讓你知道他的貪污,最後你就會接受和習慣了,而拿他沒辦法。

再度的上街示威,是好事。

但,更長遠的計劃,是要怎樣讓政府也開始『習慣』?

大型的示威固然要做,但,問題是不能只是針對很大的事件才示威,因為大事件的示威,政府會正式應付。

就如同希特勒所說,政府要一點一滴的剝削人民的自由,若要政府民主,政府必須怕人民。

所以,人民也需要常年一點一滴的讓政府忌憚,政府最後才會習慣怕人民。

如…

在職場的借力飛升,分成三種做法:踩、用、靠。

踩人而上的,不一定是害人,更多的時候是看到方便。

這種關係如一夜情,單次接觸,一觸即止。

利用人而上,是要有互相意識到,對方有自己需要的實力。

這種關係如男女朋友,等物(物質)交換。

靠人而上的,是要明白如何發揮自己的個人魅力,引誘到你的靠山。

這種是被包養的關係,等價交易。

另外︰

大部份的人民,在看到整個政權的囂張後,會有幾種選擇。

一,就是正面的衝擊,(try to beat the system)。

二,無助的消極迴避,(avoid the system)。

三,假如沒辦法衝擊到這個腐敗的系統,那就加入這個系統中同流合污。(If you can't beat them, join them)

這個框架,是把整個政治環境視為戰場:一就是宰人,再不然就被宰,要不就棄明投暗,要不就避世偷生。

我覺得在見地上,要突破這個框架 —— 與其視這系統為敵,人民要學會視政治為遊戲,大家是處於一網絡虛擬遊戲中。

不管這虛擬遊戲中,你面對到的角色有多壞或多好,那角色都不是真的,因為在一場遊戲裡面,每個人都有角色要扮演,更有個人的隱議程。

把整個戰場視為遊戲,有甚麼好處呢?

你會比較自在,腦袋不會因情緒太重而僵化,你的對策也才有可能突破以往的心牢。

這,不只是你面對國家政治環境的見地,這也是你在面對市場和情場的心態。

視市場為真敵,或視愛為真理的時候,就是你的角色演得太投入,而只能僵化的用著遊戲判給你的角色的思考範圍。

永遠記得,你有角色,但你不是角色,不要讓你的角色,局限了你的思考。

再來…

東南亞的華人社會,還帶有蠻濃厚的鬼神文化和信仰。

問題是:不是每個人都有經歷過見神見鬼的靈異體驗,到底鬼神所存在還是不存在?

見神見鬼、宗教體驗和精神分裂有甚麼關係?

那麼到底是真的有鬼神,只不過一些人感受到,一些則是絕緣體?還是人們的心理作用?

有人問為甚麼看到鬼就要把他驅趕走?

為甚麼不能當做祂有需求希望我們幫他。

反問:除了驅趕和幫忙這兩個模式,為甚麼不能看到鬼時,就假設了祂是要來幫我們的呢?

與其見到鬼時,問祂『為甚麼你還不走?』或『我有甚麼可以幫到你?』,那為甚麼不可以問鬼『你有甚麼可以幫到我?』

啥就是沒有提出任何第三種模式?

為甚麼一定要拘泥於鬼一就是干擾我們,不然就是有求於我們?

其實古代修行人在見到鬼的時候,還有不同的應對模式。

其中一個叫做『持鬼神為道』,是用來學習面對自己的恐懼,在恐懼感上,不壓抑不跟隨,同時俱持大手印的定境。

某公案:

古代某禪師晚上挑燈到茅廁,開門時見到一鬼在裡面,他就把燈放在鬼的頭上,小解完畢後,跟鬼道謝了後就拿走燈!

你見到鬼火?點根煙兼烤塊肉唄?

平常心是大道也…

華人所謂的有仙骨,或西方精神科,所謂的精神分裂,都是會遺傳的,為甚麼美國、德國的納粹黨和英國,都曾經想把有精神分裂者強制性絕育,最後他們都停止了這項計劃?

不少的心理學家對精神分裂症感興趣,因為精神分裂病患者和宗教家的體驗很相似,特別是幻覺、幻聽,而且接近四分之一到精神分裂症的幻覺主題,都是跟宗教鬼神有關的。

到底是宗教信仰會啟動精神分裂?

還是精神分裂者就會變成熱忱的宗教信徒?

甚至是大部份的宗教創辦人是否精神分裂者?

不少的偉人、著名文人、發明家和諾貝爾獎得主,是有精神分裂症的。

甚至美國和芬蘭,曾經有過統計發現家族裡面有人精神分裂的話,普遍上這個家族對比起一般正常家族,會容易出現有創意、有強烈宗教信仰、更強的藝術細胞和賺更多錢的人。

因為沒看見、不知道,就說不存在,其實是一種太過封閉的思想(僵化、腦殘)。

分享︰

宗教之惡,遠勝其善!!

早期的佛教是『知解行證』,『知』為先。

後期佛教才推崇『信解行證』,一旦『信』字排頭,各種傻人傻事越見越多。

理論上,神是不需要人保護的。

事實上,神是很需要人保護,因為人會為了保護神而去殺很多人。

這就是宗教最詭異、矛盾和可笑的地方 —— 萬能的神是沒有能力保護自己。

案例…

人類的愚昧,可不是一般的。如我說 :是宇宙級的。

道德是用來律己,而不是用來律人的。

同理,佛陀所說的因果業報論,是讓世人以此作為警惕自己諸惡莫做,眾善奉行。

因果業報是隨身的。

但很多腦殘的道教、佛教、民間信仰、包括相信因果業報的信徒,總是用因果業報去指責別人,卻永遠不用腦想想,醬說會有什麼問題,更誤導其他愚昧眾生,誤解佛陀為眾生解說因果業報的真正意義。

佛教中有一句名言 : 菩薩畏因,眾生畏果。其意義也在於此。

所以我每次看到或聽到有人說 : 希望他自己趕快受完業報,再投胎轉世。

就有一股他奶媽的娘地衝動,想衝向前給他十二成功力的降龍十八掌。

然後氣定神閒地對他說 : 那是你的業報,受了吧!

他們怎麼不想想,如果貓、狗等動物被人虐待至死,你爛好人的不責罵施暴者,反而說 : 希望牠趕快受完業報,再投胎轉世。

你這不就是傳遞另一個信息 ~~ 是貓、狗等動物活該嗎?

那施暴者呢?

豈非做得對?

再想想…如果是一宗強姦殺人案,這樣的說法叫死者情何以堪?

請記住,因果業報是用警惕腦殘的我們自己,而非他人。

所以管好自己就夠了。

還有︰

有個女網友說她不明白,為甚麼有些男人坐在一起就喜歡講粗口?

難道講粗口(髒話,不文雅的語詞)就覺得自己很 Man 嗎?

她覺得非常不可思議,也不了解為甚麼會如此。

首先,粗口不是單純只能用來罵人。

粗口不是單重意義,而是多重含義的。

粗口可以用來罵人,但,大部份的時候,它只是更傳神表達的多姿多彩的比喻。

另一方面,其實男人也覺得女人一直要講『感受』,也是很不可思議的。

而且男人最怕被自己的女人問:『你了不了解我的感受?』

女人是要透過講感受來了解事情,男人不是。

有一些特定字眼,男人圈子裡面幾乎是不用的,例如:『幸福』。

女人之間討論自己的感情生活,會時不時的用上『幸福』。

我以男人的身份告訴大家:我的男性朋友圈子裡面若談到自己的感情領域,我沒有聽過他們用『幸福』的字眼,我也沒有用過。

只有一個時候,男人是會用『幸福』的描述 —— 當他跟女人聊天,特別是他想把那妹的時候,突然間甚麼『幸福、感受、當下、真愛、感覺』等字,會變成他的慣例詞彙。

男女間的腦袋和荷爾蒙份量就已經非常的不同,所以男人和女人不需要了解,你只需要『信者得救』的接受這些你不了解的,你的感情運就會平步青雲。

好像︰

很多人說創業的要莫忘初衷,但有沒有思考過何為初衷?

比爾蓋茨的初衷是電腦,他成功了,最後幾乎家家有微軟,戶戶有Windows。

所以要莫忘初衷,堅持市場地位,才能成功。

但,問題是:這是馬後砲的詮釋。

你是用了結果倒反過來詮釋成功的原因,才會醬以為自己詮釋對了。

好了,請問到底是要莫忘初衷,還是要忘記初衷,才是成功的關鍵呢?

馬雲也常叫人莫忘初衷,馬雲最早期的時候,是開英文翻譯社的,因為那就是他的創業初衷。

但,今天他的精力、財力和時間擺在哪裡?

還有擺在他的初衷嗎?

那麼到底創業還要不要莫忘初衷呢?

我要告訴大家,比爾蓋茨和馬雲,都是莫忘初衷的。

只不過很多人,誤以為市場定位就是初衷。

企業的靈魂就是賺錢,比爾蓋茨會堅持他的電腦事業,馬雲會從出版社變成網絡買賣,都是連續轉型,因為他們都效忠於企業的終極教條——賺錢。

所有的創業,初衷只有一個:賺錢。

定位是你忠於賺錢初衷的工具。

不要笨到把工具,當成是你企業的靈魂。

在亂世的黑暗中,野心就是讓你能夠快速前進的明燈。

但是…

每個人都認為自己知道自己的念頭,所以沒有人比自己更了解自己。

這理論上是沒錯的,除了自己的矛盾。

你的矛盾是其他人看得最清楚的。

家人未必看得到,但,特別是常與你相處的朋友比較容易看見。

最尷尬的問題是:你最需要察覺和改變的地方,往往是躲在你的矛盾中。

但,是你卻花了最多的時間在那些不重要、不相關和已知的自己上,繼續自我感覺良好或自我感覺不良好。

那個理由根本就是自己在騙自己的,所以才會作出多方嘗試後,還是沒有改變。

人就是喜歡用一個假我欺騙另一個假我。


佛陀曾說:“ 我已為你指出解脫之道,但能否成就取決於你。”

換而言之,解脫要靠你自己的努力,它是你自己的責任。

心要放鬆、調柔,這是最重要的。

我們要工作,但要隨時讓心休息,讓它有彈性,一旦找到讓心平靜、調柔的方法,這樣外面再忙,心也還是可以自在的。



真正要學密宗,必須先畏懼輪迴諸苦,從心底深處根本捨棄此生一切!

對疾速的取證菩提具有極大意樂和努力;同時要依止一個具相上師,切實依著他的訓示心無旁騖去修行,否則是不會有什麼結果的。

如果你的心仍為了滿足此世的欲樂,而依著白紙黑字,來照本宣料的講說見解行修,你就會走入歧途了。

——密勒日巴尊者


-- 經典 --

再分享個口乙自利利他的觀想方法:不論是持咒、讚誦或修儀軌時,都可觀想度母在你頭頂,也可觀那右掌向下時你就在其掌下。

這對求取保護是特別好的方式。

也可觀想家人朋友在她手掌下。

若想要做較為深奧層次的修持,接著度母融入己身,你自己變成聖救度母,然後進行禮讚。

那會非常的好…

這就是皈依我們真正需要的保護。

我們觀想時說要放鬆,反而會更不自在,會變得更緊張,這是因為平常一直在緊張中的人,不懂得放鬆,其實放鬆是一件再普通不過的一件事,我們確把它復雜化了。

平息沸騰的念頭,然後自在地停留在平靜狀態中的禪修方法,即稱為 “ 止 ”。

“ 觀 ” 則是了悟心的本性或本質的過程。

不論是修 “ 止 ” 或 “ 觀 ”,至為重要的是知道如何安置心;放鬆、開放、不造作。

事實上,我們無法把自己置心固定在無念的狀態中。

禪修的成果並不是無念,而是不再受念頭的干擾。

禪修要達到什麼標準呢?

就是經由一再練習讓心柔軟自在。

所謂的禪修,是一種練習,讓我們的心,得到一種自在和自主性,當你的那一念心變得靈活而柔軟,這就是到位的禪修!

修行要看到原因、了解意義、發自內心去做,不然只是一種表象、一種造作。

如果我們不懂觀修的意義,這時候修行就會變得不斷在造作著…

其實修行是什麼?

修行就是把你內心有的那種自然的、不造作的、善心的本具種子經過一種感動開發出來…

我們很多人修行時,沒有重視自己本來具備的善心,反而去追求其他殊勝特別的,而忘記了自己最平凡、最本具的善心,因此,很多人的修行變得太造作、不自然。

所以修行要了解自己本具的善心,了解佛法的意義,發自內心的做,不然就成表象、造作了。


依靠對佛法的修持,應使自相續中的煩惱減少;相反,對法的修持使煩惱變得增盛,這是因為沒有實修佛法的緣故。

如果想要修持真實的佛法,第一件事應該要怎麼做?

首先要一一挑出自己的過失,好比我們學經時,對每個事物及它的法相都要一一確認,以一種戒慎恐懼的心境去改造修正自己的過失。

有需求者建議,白度母是個有力的法門,它能增長,那些利益廣大眾生,成就者的壽命…

佛法不是用雙手去持有,也不是建設一座碉堡來保存收藏。

真正持守佛教,就是在心上正確地進行聞、思、修三學,降伏自心,淨除煩惱。

再釋--修行:

修行不光是為了成佛,更是為了遇見自己...

真正的修行,不是在山上,也不是在廟裡,不能脫離社會,不能脫離現實。

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

當生活出現了問題,總會感覺是生活的問題打亂了我們的修行。

在生活中修行,還要平衡工作與家庭、壓力與健康、慾望、無常和情緒苦樂…

在錯綜複雜的關係中尋求平衡,反而更能讓我們看清生活如實的本貌。

所以,只要如實、認真、帶著覺察去生活,試著時時刻刻檢查自我,丟棄自己的傲慢、貪求、期待與恐懼,以一顆清凈心,看到生命的不同次第。

修行必須從實際問題入手,不能空談玄論。

道理…你能說出一大堆,但遇事你依然苦惱,那嘴上的修行有什麼用呢?

不要把修行變成一種逃避現實生活或煩惱的藉口。

修行更不能成為一種心靈上的娛樂遊戲。

當然,這一切你都可以反對…

只堅持你自己的認知,但結果苦的還是你自己。

當修行從實際問題入手,每一個實際問題都是入口。

每一個問題是道場,

每一件煩惱的事是道場,

每一次情緒的旋風是道場,

每一次恐懼的到來是道場,

每一個念頭是道場…

真實的道場就是每一個當下、每一個眼前的存在、每一個念頭。

修行應該哪裡有問題在哪修,修通那個問題。

修行不是為了向他人顯示你的自我,修行是向你自己的生活顯示。

你身上發生的所有事情,每個問題,都是一種修行,是為了遇見真正的自己。

現今這樣的你,不會是十年後的你,五年後的你,甚至也不會是一年後的你。

你周遭的情況一直在變遷,而你也不斷以自己,之所以認為的方式,在回應這一切的改變。

你不只永遠,都有無限的自由,來塑造自己,而你的所作所為,也塑造了周遭的世界。








來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