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Pages - Menu

2014年2月19日 星期三

您覺得自己是有覺性的嗎?


佛教的修行方法五花八門,很多的方法若與其他宗教或部落信仰相比的話,分別不大。佛教裡面的唸咒、布施、靜坐等等,在印度教、道教、邪教都有,方法大同小異!

但有一樣東西確實是佛教獨有的特色,就是覺性。而 Buddha,佛之一字,就是『覺』的意思。

所以,若你是真的有心要在佛教修行裡面找出直接修煉你的覺性的方法。我推薦最簡單的,就是南傳的內觀禪 Vipassana。(當然,內觀禪也有不同派別的做法,但每一派都不離覺性的修煉)。當然,禪宗或藏傳佛法裡面也有專修覺性的法門,但,這兩派的做法,比較玄,不及南傳的精簡易明。

覺性才是主,其他如持咒、拜懺、唸經、觀想之類的,好聽叫做副,難聽點的話,是祖師們想出來應酬眾生的法門!

一些眾生沒有意願要修煉自己的覺性的時候,還有一些所謂的『方便法門』來留著你們。(講難聽點,方便就是哄騙)好讓你有個寄託安心,過了一段時間,你還是要走覺性的路線,才算是符合佛陀當年所講的 ...

但,目前佛教界的信徒是反客為主的,把指月的手指當做是月亮!

也因為南傳的內觀禪精簡易明,沒有玄義,它是目前受最多科學界的研究和試驗。

所以,佛教徒不要騙自己,科學界還沒證明這個世界有輪迴,因為這些東西沒辦法測量。但,覺性禪對一個人腦袋的影響和變化,是有辦法掃描到出來。目前已經有好幾十個重量級的試驗研究,都證實覺性禪的各種可測量的變化和好處。所以,在美國的心理輔導界會企業界,都已經有引進了覺性禪。

這是我要對科學家們的敬意 ——證實了宇宙有沒有輪迴,不會對人類有什麼直接的幫助。增加人的覺性卻是直接有利的,所以才有越來越多的科學家發起對於覺性禪的各種研究,而且已經初步的成為學府界裡面一個獨立的研究學派了(Contemplative Neuroscience)。

這也是為甚麼當年佛陀沒有回答宇宙起源的問題,他關心的是一個人,活著的時候,怎樣脫離苦,而不是死後怎樣脫離苦。
他是一個很實際的傢伙 ...

就像 ...

當理性的決定跟感性的反應有矛盾,理性的決定就已經不重要了。

理性和感性衝突的時候,感性通常是勝出的一方。

你可能會問我:「那麼,那些很理性的人,一旦感性和理性衝突時,是否理性一定會贏?」

不一定。

因為那個人理性的時候,他的情緒還沒有被啟動。而且以自己的理性為傲、很自豪自己的冷靜度的人,他們的理性會更容易被情緒擊倒。

『以自己的理性為傲』這句話,有注意到它的矛盾嗎?

傲是一種情緒,是感性的。電腦就是最理性的,但電腦不會有傲或自卑的情緒。

以自己的專情為傲的人,必定會認為花心的人很要不得。以自己的聰明為傲的人,一定會看不起笨人。

要注意,聰明人不一定會看不起笨人,但以自己的聰明為傲的人,必定會看不起笨。

所以,認為自己的理性是最自豪的人,肯定不認自己感性的,因為在他的頭腦裡面,感性跟笨應該很接近,他又不能接受自己笨,所以,一旦被感性擊敗後,他們會想出很多很經典的自我合理化的理由來解釋自己的行為。

要改變一個人的想法,你要準備兩份武器。一份是道理的,一份是情緒的。先在他的腦袋中啟動對你有利的情緒,這可以滿足他的感性的需求。然後才把道理講給他聽,道理是幫他合理化的解釋為甚麼他要聽你的。

Change people's feeling before you change their mind
你改變主意之前,先改變人們的感覺 ...

案例:

我們都是醬長大的 ...

自卑不是天生的,最大的影響是孩童期和父母的互動。

特別是我見過一些父母是以惡霸的方式來和孩子互動,對方的一舉一動都被無情的批判。有時候在外面吃飯,看到父母惡言教育她的孩子!

若父母有打擊孩子的信心價值,或灌輸孩子沒用的話,孩子成長的過程比較容易自卑。(自卑和害羞不一定重疊)。而另一極端的反應,他們會很叛逆、倔強或暴躁。看起來好像很有自信,但這種性格其實只是用另一種形式來展現自己的自卑。

當然這些孩子長大後可能會改變。但,大部份的人都已經在自卑/自尊/敏感的舒適區習慣了。如果沒有很大的外在衝擊的話,性格通常都會保持一樣。

小時候你的父母怎樣對你,長大後那就可能會變成你怎樣對自己的方法。如果你的父母好像惡霸式的不斷批判你的每一樣東西,你自己也會在頭腦裡面常惡言批判自己的所有。

有沒有試過自己犯了錯後,內心不斷的罵自己沒用?

因為你內心的這句話是以前你的父母或長輩責備或批判過你的,你把他們的罵你的話內化成自己的內心對話。

請不要成為孩子的惡霸,他長大後,一就是他會變成自己的惡霸,再不然就會變成人家的惡霸。

再來 ...

【愛老婆的話】,最重要是跟老婆講,常跟朋友或萍水相逢的人講的話,是很奇怪的現象。

特別是如果你跟別人講你愛老婆,遠遠的多過你跟你太太講的話,這根本是資訊不對稱了。

為甚麼我會說不對稱呢?

因為很簡單,如果你認為你跟太太之間,就是只剩下一份家人的責任感,你也坦然接受的話,就不需要逢人就講你愛你的太太。知道什麼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嗎?

你可能會說:『虛偽有什麼問題?人人都不會把真話講出來的。』

確實,沒有人是有義務要把內心的真話講出,所以,這些要應酬的人,會講模棱兩可的話,如:『夫妻間,久了,就有一份熟悉的感情。』或『夫妻之間習慣了,就會無聲勝有聲』(就是沒話講的意思)或『夫妻間,久了,沒火花是正常的。』(就是不大想肏自己老婆的意思)『夫妻間的愛,就是不管怎樣吵,都堅持的在一起。』(有沒有愛,不知道。但,常吵架就一定是)。。。

但,需要動用到講完全的反話,在外好像傳福音般的不斷宣揚自己多愛老婆,但私底下卻對老婆冷漠,甚至還會如惡霸式的諸多挑剔批判,這些人的反話其實是心虛。而且應該是作賊心虛。

同理的,我們要小心不斷逢人就宣揚他有多愛上帝的人,也要小心不斷逢人就宣揚道德的人。


來源:網路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