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
Pages - Menu
▼
2013年5月12日 星期日
分享幸福 ...其實就是在搶奪!
記得 ...好像有一本書中寫過:自從有孩子開始,我就告訴孩子『你可以不要分享』,孩子的每樣東西都屬於他的財產,孩子可以自己決定要不要分享,我們不能逼著孩子分享,也不會硬要他們把東西送給別人,只因為這世界上有太多的東西不能分享,婚姻不能分享,財產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跟我分享,孩子必須學會哪些東西願意分享、哪些又必需要懂得拒絕,而不是只有『分享』兩個字就可以打發的!
常犯的案例 ...
我們作大人都會問女兒 or 兒子:『如果弟弟 or 妹妹長大了,想要跟你借玩具,你會借嗎?』
女兒 or 兒子說:『不一定!要問過 ...』
又繼續問:『那如果那時候你去上課,去學校,那弟弟 or 妹妹可以不用問,先借嗎?』
女兒 or 兒子想了想說『不可以,還是要問過我。』
我們不死心地繼續問:『那像車車可不可以開放不用問?』
女兒 or 兒子說『不行!』
我們聽完了又繼續說『那我們也有些東西都不需要問就讓你借,為何你就不行?』
這時候的我們,完全沒有發覺能言善道的自己;已經變成了一種溫柔的威權,變成了一種強迫,我們都沒有自覺,小朋友卻清清楚楚地感受到 ...
我們常常會覺得;這樣不懂分享的孩子是很可惜!會少了很多交朋友的機會 ...
試想 ...
當我們的孩子拿了許多的玩具出門時,他們必須學習自己該如何開口去借、換別人的玩具?被拒絕時又該如何回應?是尊重還是繼續想辦法用換的或者用哪種方法商量?這是一連串的練習,一個尊重別人物權與表達自己慾望的方式,這也是交朋友的方法。
擁有東西的孩子們也練習着學會自己評估,哪些東西願意借給別人,哪些東西願意送給別人,有哪些人他願意借,哪些人他願意送,評估的標準在哪裡?孩子必須自己去瞭解,把東西給別人的時候,對自己而言是一種想分享的心情?還是一種條件交換後的決定?
這些練習,不是大人一句『要分享』就可以簡單帶過的 ...
那天還在想,小時候的我們或許都是這樣被對待的,大人一邊對著孩子說:『要分享!』一邊又用手搶走孩子手上的東西給別人,對大人而言或許是在教孩子要分享,對孩子而言難道不會解讀為;只要學著大人說要分享,就可以這麼理所當然地把別人的東西從手中拿走?所以這樣的分享,其實是搶奪 ...
個人認為孩子們根本不需要教分享,如:他們發現新東西的時候,總會想跟別人分享,只要大人不要用不以為然的表情說:『那不過是螞蟻,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他們吃到好吃的東西,也會想要跟大人分享,只要大人不說:『噁心死了,咬了一口還要我吃!』
分享不是一種行為,更不是一種可逼迫的行為,分享其實就是一種心情,一種想跟特定的人共同擁有一件事物的心情,而心情只能自己感受、自己經歷,當試圖要教孩子分享的時候,就會如同我們犯的錯一樣,心中想著要教分享,其實是一種搶奪,而孩子學到的,不會是分享,說穿了,那只是打著分享大旗的在搶奪!
直到長大成家立業了 ...這種惡質的『分享』就會變成了 "孝順父母" 的壓力了!
有些老一輩的父母,都忽略了這種惡質的『分享』?讓某些小孩永遠都沒有真正享受的權利 ...
臨老都尚依賴 "某位兒子" 為主要的奉養義務,造成其他兄弟姊妹間無法平均分享到義務!延伸出一些社會上 (所謂不孝) 的法律情事 ...
應該說 ...分享是施、受兩者都有感受的行為,不是誰失去而誰獲得,就叫『分享』!
幸福分享不是用來炫耀的,也不是用來比較的;而是用來感受的 ...
來源:網路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