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Pages - Menu

2018年1月6日 星期六

以"答案"辨道


很多事情沒有答案,就算有。

也不一定是真正的答案,或是適合你的答案?

一些人就如電影星戰般,把自己劃分入光明的絕地武士或黑暗的西斯武士。

他們劃分站方的原因,不是他們不知道世界非非黑即白,而是他們的受到的灌輸所致。

若用時間性來探討,光明面的人,希望能看到長遠的利益,黑暗面的人只想在最短時間內,盡可能佔完便宜就對了。

所以,基本上光明面遇上黑暗面的人,是黑暗方最具快感的事情,因為對方還一直相信長遠好處而妥協,故可以不斷的剝削下去。

不管這是老闆對員工、家人朋友對你,抑或是夫妻間的剝削,能夠長期呆呆待在一段被剝削的關係中,往往是被剝削的一方要負上較大的責任 —— 人家不斷要蓋你一巴掌的時候,你可以蓋回對方一巴掌,也可以用手臂抵擋對方那一掌,可以躲閃,也可以用刀來抵擋。

重點是你的選擇權很多?

這些光明面的人,不是不明白有很多選擇,只是他的價值觀,只相信一個選擇!

很多人以為我們看這世界,可以用『有道德』角度,這就是光明面;也可以用『不道德』角度,這是黑暗面。

事實上,在這種關係裡面,兩方都認為自己是『有道德』。

是的,就算是剝削的那一方,他不會覺得自己是在剝削,反之他覺得自己對你很好了,『他』才是『有道德』,因為他覺得你沒道德,所以不斷的要管好你。

這世界的鬥爭,都是因為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站在道德一方。

你們認為他們貪污的時候,會認為自己是貪污嗎?

那是他份內的啊!

人,要活得理所當然,就必定會認為自己是道德一方。

這就是為何老子在道德經中說 :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混亂,有忠臣。

當我們定義了何為道德過後,每個人都會斷章取義的;把自己的價值觀,歸納入被崇尚的道德殿堂,把不符合自己價值觀的;就判為不道德的邪惡?

那麼,這是否代表鬥爭不好,所以大家要放下自己的價值觀?

非也。

鬥爭是免不了的,鬥爭是常態。

認為可以從此不再鬥爭,是妄想。

鬥爭的問題,只是在於鬥得太認真。

鬥得太認真,是因為你腦中;迷信只有一個道德標準。

道德,簡單來說就是執著於對錯的認知。

灰色地帶的行者,從來不關心對錯,他不是『有道德』,也不是『不道德』。

他是『非道德』。

非道德不是沒有了道德,他知道對錯;只是一個有用的概念,卻不是事實的全部。

因為有道者,善惡皆為他所用!

如你那覺遍及整個存在,它不生不滅,本來就在一切虛空,無窮大也無窮小。

你此刻走在大地的感覺,那根本不是走在大地,而是走在你的心上,因為大地雖然大,那也只不過是在你的心上;你看到整個虛空都是你的覺,山川大地,日月星宿,一切都在那兒。

你看到你的心比宇宙還大,把宇宙裝在你的心覺裡,那只不過是把一杯水倒進一支杯子裡。

這時你發現你的覺本來就在那,你是動的還是靜的?

你本來不動。

有些大師說,他們入定的功夫很好,一入定就是半個月,一個月,甚至半年,而此時你瞭解到,他那個 “ 定 ” 還是個小 “ 定 ”。

因為他還有個定與不定,入定出定,他還有個 “ 門 ” 在那兒,而真正的 “ 定 ” 是什麼?

本來就如天地一樣的不動。

這時你發現,你根本不需要打坐或禪定,時時刻刻,你的 “ 定 ” 像老天一樣的大無邊和從未動,而你發現自己的身體寧靜的就像一座山、一塊石頭、一棵樹一樣,雖然或許你的身體是走動的,但它那寧靜性一點也沒有變。

雖然它是移動的,但它的寧靜和一棵樹相同,和一塊石頭相同,和一座山相同。

你發現你的身體是一棵移動的樹,是一座移動的山,是一塊會走動的石頭。

你的寧靜品質和它們相同,雖然你的身體在移動。

你發現了那不用持,本來就在,遍及天地一切的覺。

從你最初開始保持覺知、持覺訓練到突然有一天,你的覺知突然嘩地一下擴展開、大無邊、不用持、遍天地、本來在的體驗時——佛說這叫 “ 放大光明 ”。

我們持覺訓練到一定時候,會有那麼一種叫作 “ 放大光明 ” 的覺地擴展時刻存在,要知道我們的覺性,不僅僅是侷限在肉身旁邊或身體之上的覺,它的本性遠遠超過這,那才是真正的覺呢!

修行者應尋找這種大覺,找見了這種大覺就望見了那種大定,有了這種大定,你就不用再打坐、坐禪或念佛入定之類的,你會發現你的 “ 定 ” 是不可破壞了——無論你如何,你跑,你跳,你運動,你都破壞不了那 “ 定 ”。

到此刻你發現你的 “ 修行 ” 結束了:因為你意識到,你本來未動,不需要入定;你本來清淨,不需要去染;你本來圓滿,不需要找尋;你本來是這樣又是那樣,不需要成為。

法身無染,報身圓滿,化身不住——人人具備三身,三身本來就是,何修何證?

如果再去修證,那是沒事找事,畫蛇添足。

所以到這裡,你的修徹底結束了,因為你確確實實的體會到,那本來的那,菩提自性本來清淨,凡夫修行皆在夢中。

修行者們,雖然我這樣說,但你該進行的事;還要進行,因為我講的這些只是我的體悟,不是你的。

雖然修行最後證得的結論是一場夢,但你必須自己親自證明它是一場虛夢,沒有人代你證明這一點,因為那體悟不是別人給你的。

修行發現生命是一場宇宙的玩笑,但因為你發現了這玩笑,你的生命更加喜樂了。

每當談到「修心」、「調伏自心」時,很多人會帶有誤解,認為「修持」代表就是放棄俗務、逃避、或「所有事情通通都不用做了」。

另外的誤解,則是認為修行是在「壓抑痛苦」,當心中過於痛苦時,就以修行來壓抑等等,這些也都是對於「修行」的誤解。

當我的眼睛注視著,我面前的咖啡杯,在我的心和那咖啡杯之間,存在著一條看不見的 “ 路 ”,它就是道。

道就是路,看看有什麼奔跑在 “ 心 ” 和那咖啡杯之間?

當你注視著某一種外物時,注意觀察有什麼奔跑在心和那事物之間的道上?

來往在心和那外物之間道上的行者是誰?

誰創造了這條看不見的 “ 道 ”?

誰又創造了那道上的 “ 行者 ”?

當我注視著一個咖啡杯時,我觀察到,來往在那心與事物之道上的行者是念頭,那看不見的隱藏的 “ 道 ” 由心創造的,來往在那道上的行者——念頭——是心的化現。

心創造了它的道,
心以它的化身走在那道上,
我注意到,翻來覆去都是心的能動或創造,
沒有心就沒有我們的一切。

“ 道 ” 是一條看不見的路,
它的起點是 “ 心 ”,它的終點是 “ 存在 ”,
在心和存在之間它存在著。

它是這起點、終點以及這其中的一切。

當道在它的起點——心——這端時,
它虛空的、流動的、變化的,
當道抵達它的終點——存在——那端時,
它是真實的、確實的、具體的。

道是所有的一切,
瞭解心的人將瞭解道,
瞭解道的人將瞭解一切。

在我們的生命中...
當你知道那個 “ 不痛 ” 的是誰,
當你知道那個 “ 不餓 ” 的是誰,
當你知道那個 “ 不苦 ” 的是誰?

疼痛、饑餓以及生命中的諸多苦,似乎並不是多大的事兒,甚至,打一開始你就注意到了它們的虛妄性,你甚至可以餓著並飽著,痛著並樂著,甚至是苦著並喜悅著。

這在常人似乎是難以理解的,如果你從不知道生命中,有那 “ 不餓、不苦、不疼、不生、不死 ” 的存在時,這確實太難理解,你甚至會認為這很荒謬,甚至你會認為說這話的人簡直是 “ 自欺、欺人”,但它是那樣的實在,一代一代諸佛所教導人們所要找尋、尋覓和成為的,就是它!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有時能看到一些真正有修為的大德,可以在疾病、饑餓、甚至死亡正在經歷身體時,是那樣的安詳鎮靜的原因,彷彿樹影移過牆,他們經歷一切恐懼、災難、痛苦,沒有一絲一毫的紊亂。

修行者,在你的生命裡:

當你疼痛,你認出那不疼的了嗎?

當你饑餓,你認出那從不饑餓的了嗎?

當你苦,你認出那從不苦的了嗎?

當你死,你認出那從不死的了嗎?

哦...

去認識吧!

這個 “ 存在 ” 無法以頭腦來理解,縱使你的頭腦是天下最聰明的,對於認識它也惘然,且可能的是,你的頭腦越聰明,你認出它就越困難。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不同民族、不同時代的先覺者,為什麼一遍遍地告訴我們:“ 放下你的頭腦,放下你的頭腦,拋開你的聰明 ” 的原因。

聰明或頭腦,對於世俗的學問或事情有用,但對於覺悟修道,它似乎變得益處不大,並有可能還是障礙。

所以天下聰明的人,若想止息你由聰明帶來的苦,把你的頭腦放在一邊吧,以無頭腦來運作你的修行、你的生活,這樣,你可以儘快得道——見我本來面目。

老子也曾勸世人說,做學問,於頭腦上你要做加法;但修道,於頭腦上你就得做減法。

減了再減,以至於成無。

我知道的東西空了,見到本來面目的路就近了。

就是這樣。

修行者,覓你生命中 “ 不餓、不饑、不疼、不苦、不死 ” 的那個,尋找掩藏在你生命中似乎被 “ 聽、視、嗅、觸、味、知 ” 覺分成六份,
但本沒 “ 分割 ” 的那(大圓鏡智)……。

不生不死在那裡,朗朗分明在那裡,不迷不惑在那裡,如如不動在那裡,以你本來的樣子存在!

打所有的妄相中抽身,從所有的錯覺中回來!

修行人!

這就是你要做的。

不要思考道,不要辨析其真相,因為道是不可以思考的,真相一辨析就要被遠離。






















來源:網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