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Pages - Menu

2017年6月27日 星期二

再釋惑


涅槃寂靜是指啥?

為什麼說體證了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就能體證涅槃寂靜?

我的經驗:涅槃寂靜是指你我的本性狀態、本來面目,念頭生滅在哪裡?

感受聚散在何處?

一切色、受、想、行、識,皆生滅在這個涅槃寂靜之中。

涅槃寂靜,是五蘊未升起之前的心。

涅槃者寂靜,寂靜者涅槃,涅槃寂靜又名楞嚴大定、法身、本來面目、空相、覺等諸名稱。

涅槃寂靜不是修得,不是證得,是本來在那裡,它不由你發明,它僅由你發現。

五蘊生滅在覺性之中,日被聲色轉,逐塵隨流浪,是故失本性,久忘不知我,隨成深夢人。

夢中人,自以為醒,其實在睡,故常顛倒夢想,遠離究竟涅槃。

故不知涅槃寂靜為何?

亦不識行性,亦不知法性。

為了使自己能夠覺知念頭,平常我提醒自己要保持覺知,這個要保持覺知的想法顯然不是覺知,因為它也是一個念頭,這個念頭和其它念頭有什麼區別?

當我們全然於一事一物時只剩下一念,又平添一個覺知的念頭為何?

能 “ 生 ” 覺的念頭被叫作 “ 正念 ”,迷失在覺中的念頭被叫作 “ 妄念 ”。

正念和妄念有什麼區別?

正念帶覺,妄念無覺。

無覺之念皆妄念,有覺之念名正念。

當然,覺不是正念,但覺在那個 “ 正念 ” 上顯。

如達摩祖師悟後為何面壁十年?

虛雲老和尚為何悟後又修那麼多年?

這與道家講的 “ 粉碎虛空 ” 的層次上有何區別?

悟是 “ 只見本來 ”,但宿習猶在,習生念念,念念障覺,猶如片片浮雲皆遮天空一般。

所謂悟後再修,是於念上與魔鬥也。

鬥則再迷,遠離開悟。

若於念念清醒,何有可鬥之物?

達摩面壁,意為守覺;先生面壁,從未鬥念。

虛雲覺悟,當不再鬥;若再念鬥,實又迷糊。

道家講虛空粉碎?

虛空何能碎也?

若碎粉不為虛空。

所說者喻也,喻為幻象碎裂,真相現前,直見本來面目。

虛空粉碎,情說開悟。

非有深指,勿作猜測,無端生疑,無故造相,自誤自迷也!

修行的第二步…

色身用功,到死佛難成;百日不吃飯,只得小神通。

莫計較身色變化,但找本來面目,直在如來國。

監光照暗夜,禪悅餵妄心,莫錯監光如閃電,莫樂禪悅如住天,此等成佛已無緣。

若欲真修佛,但取覺,但用覺,但守覺,但成覺,佛成矣。

除此之外莫沾染,其它相涉不關佛。

如何解脫繫縛,見到本來?

過耳雲煙,留下的是什麼?

持戒多年,持戒的是誰?

何謂真持戒?

持戒不是不犯規,能守覺名真持戒。

念有生滅,覺無來去;言語成幻,本覺不變。

若想真成佛,但在一 “ 覺 ” 字上用功夫。

那什麼是覺,什麼是念?

念咒的時候,如果忘記了所有,那還能覺知嗎?

覺是法身佛,又名觀自在。

它只是個 “ 觀 ”,不參加 “ 斷(識)”。

在意識界,一切可知化成了念,一切知如如不變。

覺和念,念上可有覺,但覺不是念。

持咒時,所持者是念,時照者為覺。

在人的一切活動中,覺從未缺席,只是凡夫不知。

念咒時,咒即是念,到該吃飯時,“ 該吃飯了 ” 還是念,在意識界,一切來來去去的是念。

念咒時,念到物我兩忘,覺在哪?

覺亦未缺失,如果你一念清醒,恰是覺顯現的時刻,不是它隱遁的時刻。

如何在生活中證得無我?

放下對 “ 我 ” 的執著?

“ 我 ” 這個意識,確實是每個人世界一切的根源,沒有 “ 我 ” 這個字(意識),就沒有由 “ 我 ” 所發生出來的一系列的問題。

自卑和自大是 “ 我 ” 這個虛妄主體的平等的兩端,都是幻象最極端的顯化。

如果我們讓生命的能量跟隨 “ 我 ” 這個虛妄體流轉,或把我們生命的能量全部投注到 “ 我 ” 這個虛妄體上去,我們的生活確實將不怎麼好過,因為沒有 “ 根 ” 的生活怎樣讓人安定呢?

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是:“ 覺悟 ”。

悟本來無我,悟本來無法,悟本來無生,悟本來無忍受。

這就是諸佛所一直強調、一直教導和引領大家在做的事:悟無生法忍。

怎樣放下 “ 我執 ”?

不要對 “ 放下 ” 做功夫,也不要對 “ 我執 ” 做功夫,要對 “ 覺悟 ” 做功夫。

勤覺不怠,悟了有時,一朝時到,立刻覺悟。

如何證得 “ 無我 ”?

欲證 “ 無我 ”,必先找我,找我找不到,必然知無我;找我見真我,必然知無我。

怎樣找尋 “ 無我 ”?

總說一個字 “ 觀 ”。

去觀五蘊,能深觀五蘊必能證得無我境界。

觀修是一個實修,踏實勤奮人證得。

不生不滅——念頭在閃爍,而它未變,那個知道、照耀閃爍的——即是不生不滅的那個。

它名叫覺,是大圓鏡,是清淨圓覺相,一切成佛斷無明的即是它。

這是個找到、認出、體驗、加強,並成為它的過程。

這裡的重點在 “ 體驗 ”。

每日行住坐臥,觀生觀滅,知冷知熱,且待在那個 “ 觀 ” 上,且待在那個 “ 知 ” 上,即對了,即成了。

久在 “ 觀 ” 上,久住 “ 知 ” 中,自然成它——不生不滅。

於觀中修行,但觀 “ 觀 ”,莫觀相。

觀相生變,相易拽人去;觀者不變,觀觀者恒一。

但在觀上,如如不動。

若離觀而觀,易被相轉。

修行者,觀即是 “ 關 ”,但能過 “ 觀 ” 關,即能成諸佛。

諸佛一佛,唯觀是爾。

“ 觀 ” 字現三身,所觀者化身,能觀者報身,出離化身與報身者而觀者也,法身。

化身者,眾生觀;報身者,菩薩觀;法身者,佛觀。

過此三觀,即過三關,真佛將成。

但置觀上,不離觀外,三觀合一,真佛降生。

如此觀,如此認證本來,如此入那不生不滅,如此成佛!

除了自己的心,你找不到任何修行所依靠的地方,一切的見修行、持戒、守護的誓言,都是依靠心而行持的,所以凈化自己的心粉重要。 ​



















來源:網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