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Pages - Menu

2017年5月7日 星期日

覺 (下篇)


問:坐禪要求離相,而冥想則在強化一個相,它們可同時進行嗎?

我的處理:打坐和冥想——表面上一個是離相,而一個卻是強化相,看起來它們是 “ 二 ”,但當你往深處走時,你發現它們是 “ 一 ”。

它們殊途同歸。

當你冥想一個相,當你冥想到相的最中心,當你與相合一,當你完全成為那個被你冥想的相時,你發現了什麼?

相消失了,而你也消失了。

這就是最有力的冥想和最成功的冥想。

再來看一下 “ 坐禪 ”:坐禪是讓你幹什麼的呢?

見相離相。

見相離相,如如不動,才是 “ 坐 ”;不被相 “ 纏 ”,才是禪。

所以坐禪的整個意思是,不被相打擾。

那你什麼時候,才不被相打擾呢?

坐禪,又叫作 “ 觀想 ”,即觀察你的想法,觀察你頭腦中產生和流過的念頭和相。

如果你坐在那裡觀想,只要還有一個觀者在,還有一個被觀察的相在,那麼這還不是最真正的觀想或坐禪,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它還沒起到觀想或坐禪的目的。

什麼時候起到觀想或坐禪的目的了呢?

觀和想皆忘——即觀者和被觀之物全沒了。

當觀和被觀之物都沒了發生了什麼?

再回頭看一下透過 “ 冥想 ” 所最終發生的?

它們完全一樣。

無論透過觀想或透過冥想,它們最後都來到了 “ 空 ”。

它們殊途同歸了。

從兩個從不同的路口出發,它們卻來到了相同的點!

觀想或冥想——如果你喜愛哪一條路,選擇一條儘管走下去,無論你怎麼走都不會錯,它們最終會把你帶到目的地——它只能那樣。

觀想和冥想在本質上沒有什麼不同,像兩條路,它們的入口不同,但都是通向同一個地方的。

觀想的重點在觀者身上,冥想的重點在所觀之物上,但把意識點、重點放在觀者身上和放在所觀之物身上是平等的。

它們開始本質上都是 “ 專注 ”,只是專注的形式不同。

所不同的是,冥想的專注 “ 專注 ” 在一個點上,而觀想的專注 “ 專注 ” 在整個空間上。

一種專注以 “ 集中 ” 的方式存在,一種專注以 “ 散發 ” 的形式存在,但如果你仔細考察,它們是相同的。

冥想和觀想沒有衝突,你可以自由的選擇一種進行。

“ 我可以同時進行嗎?” 當然可以,如果你能做到。

即把意識重點放在所觀之物上,又把意識重點放在觀者自身上,這很好,只要你做到。

你可以把冥想和觀想同時進行,但當你打算把它們同時進行時,你會發現一個現象:它們只能以一個的面目出現。

在某一個時刻,要麼你是在冥想,要麼你是在觀想,即使你想兩個同時進行,但結果你發現最終它只能是其中的一個。

無論你是觀相,還是你是冥想,它們本質都是:心和相的關係。

只不過一個是在被動的觀察相,一個是在主動的使用相。

但無論怎麼,最終都能讓你了悟到:心和相的關係。

心就是相,相就是心。

透過觀相或冥想,當心和相都 “ 不存在 ” 時,你來到觀相或冥想的中心或目的地:空的體悟——心的本來面目的見證。

當你來到這裡,一切不存在了,你不但放下了修行的方法,你連修行本身也放下了。

在我們的修行中,要記住的是,不管誰或什麼來誘惑我們,不要離開自己的 “ 心 ” 而附著於外物。

在現代修行體系下,人們似乎更喜歡 “ 冥想 ”——比如冥想光、冥想能量球之類的,他們想 “ 療癒 ” 身體!

這想法不錯。

不管我想法的出發點有多好,我注重那最終的實際結果!

有人希望透過光的冥想或什麼能量的治療,來健康或健美他們的身體,這想法是好的。

但真正的效果是,它為我們的生命帶來了內在的緊張、深層的恐懼或無法消失的壓力。

因為它本身——從一開始就是對抗式的、二元基礎出發的妄心行為。

只要是 “ 對抗 ” 式的處理問題的方法,它就不可能真正解決問題,其解決的過程也就不可能完全是 “ 無害 ” 化的。

我想提醒你的是,你能不能跳過這些 “ 中間過程 ” 直接讓自己開心快樂呢?

這是可能的嗎?

當然,以我的經驗,我確定它能,只要對你的心念下功夫就夠了!

就像…

這樣的修行,那樣的修行,多數是一種折騰。

對一些人來說,覺這個方法就夠了,再不需要更多的法門或要領。

這樣的情形,那樣的情形,覺就夠了。

覺就是修,覺就是行,覺就能悟,覺就能明。

簡簡單單的一個覺字,勝過三藏十二部佛言佛經。

佛明明言,佛就是覺,卻有人不肯相信,千找萬找,千尋萬尋,辛苦受盡,總不得脫。

何故?

不信佛言覺即是佛。

千尋萬尋,千找萬找,有迷失覺者,再次回到覺。

只記著這簡簡單單的字,只用這簡簡單單的字,即能橫超一切,過諸幻海,究竟解脫。

覺,這個法就夠了。

究竟有什麼不同?

不要用頭腦回答,因為頭腦會說出很多很多,而答案越多對你越沒價值,答案越多你越困惑。

安靜下來,深入內在,讓真心回應這來自頭腦的困惑。

因為不曾真的生過,“ 我 ” 不可能真的死。

因為只能存在於轉瞬即逝的念頭裡,“ 我 ” 已生滅了億萬次。

我不知道,那將來受死的人是誰?

我找不到 " 死 " 它的真實存在。

六道,是每一位佛工作的舞臺。

我不知道,假如沒有六道,諸佛到哪裡去上班?

那…

在一個叫作生死的故事裡,如果你能看出並無生死,我想,這就叫出離生死輪㢠了吧!

生死輪㢠需要實際努力地出嗎?

沒有能出的人,沒有可出的輪㢠,在這個人法無我的世界,誰是那造作者和行走者呢?

一切有,夢中有;一切真,夢中真。

及至醒來,天地一片寂靜,萬物亙古涅槃。

無心的世界,驚心動魄的無比壯美!

我注意到這其中的智慧和美。

又是微雨了一夜,
今晨起來,
天地都是清新的感覺。

然後,一陣風吹過。

思索、困惑,只是一場夢。















來源:網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