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Pages - Menu

2016年10月16日 星期日

你 " 禾重 " 嗎?


被問起關於有沒有『密宗種生基』的問題。

( 即是把客人的生辰八字、髮、甲、血等,埋入一個風水福地來改運的方法)

其實若看歷史,生基是台灣人開始做的!

若沒記錯,時間不會超過一百年?

那些說楊公給自己弄生基或皇帝也弄生基的,是假藉的歷史。

密宗本身沒有生基風水這回事。

藏傳有簡單的風水學,但目的是為了找修行閉關的福地,跟華人要妻、財、子、祿、壽的系統,完全是兩回事。

生基不屬於正統風水,它是從民間道教法術的寄魂法演變而來。

所謂的寄魂法,就是弄替身來幫當事人擋災。

以前的做法是把魂寄在山林裡面的一棵樹上或石頭上。

覺得它會被風水師取來改裝,而變成要找龍穴福地寄魂,純粹是市場需求,因為正統風水是沒有法術的。

那麼密宗有替身法嗎?

藏傳是有的,但,還是那一句:密宗目前為止,沒有種生基這套方法。

藏傳的替身,是要丟掉。

不過,話說回來,玄學市場是千變萬化,徇眾要求的。

你要自創個密宗種生基法,或風水塔羅牌( 即不用實地看風水,只要用新設計的塔羅牌來算,就可以看出你家風水有啥問題 ),都是可以的,因為只有你會推銷,就有市場。

以前還聽過一位大師,他幫人家看風水,是靠他的感應( 換句話說,不用風水學的概念 ),而且應該是靠他放出來的氣,變成無形的氣牆來幫你家擋煞云云!

— 另外 —

天使和魔鬼,天人和修羅,國與國之間的戰爭或比賽,國家裡面的政黨之爭,政黨內的權力之鬥,辦公室政治,甚至是家庭裡面的鬥爭。

所有的這些鬥爭,都離不開保守和改革之爭。

甚至是我們的內心矛盾,也往往都是保守和改革之爭。

一味的保守,不代表你能守著自己的成就,你將面對死水腐壞的命運。

一味的改革,也不代表你真的進步,因為還未站穩之前就倒下了。

這一守一改,一陰一陽的循環,才是常存之道。

— 分享 —

一小孩在沙灘上建沙城堡。

他建了一片城壘,得意、興奮。

突然一個浪頭給它沖了!

小孩在那裡哭?

海天還是一片美景。

爺爺問小孩說,沙堡建立前是不是沙,小孩說 “ 是 ”。

爺爺又問,沙堡是不是沙?

小孩說 “ 是 ”。

爺爺一指沙灘沙子說:“ 看,沙子還在那兒呢!”

小孩很驚訝!

爺爺說,從建沙堡前到沙堡沖沒後,你什麼也沒失去;你失去的就僅是一個沙堡的相——夢。

小孩笑了。

對於記憶,有時帶誤差,有時又會轉換。

對於曾經的過去,我們都自動會把記憶潛移默化?

記憶就是這樣,逐漸被轉換,再逐漸被遺忘!

— 波文 —

現代都市人的其中一個生活習慣,會嚴重的影響了肚子的感覺!

何解?

現代人的食物供應量、選擇量,對古代人來說,是天方夜譚,是烏托邦…

幾乎是一年365天,每天二十四小時,要吃甚麼就能吃甚麼!

大部份的人,已經很少有機會,真正體會到甚麼叫做餓。

因為還未餓之前,就已經吃了。

久久一次可能因為工作太忙,才感受到餓的感覺。

所以,不少人是口慾和餓的感覺,是區分不清的。

往往只是嘴 ( 饞 ) 癢,但會覺得自己是肚子餓。

若你有機會去體驗和面對餓的感覺,你會分得出食慾往往是有對象的,餓則不一定有對象。

面對餓的意思,是在餓的時候,反觀自己的感受,不要急著去思索等一下要吃甚麼,就純粹的內省內檢。

過些時候,慾望和本能,就能被你區分出來。
( 其他慾望,請自行切換 )

就像…

德國哲學家尼采曾談「處世之道」: 「別在平野上停留,也別爬得太高。
從半高處觀看,世界如此美好。」

古語有云:「好花稱著半開時,好酒宜在半醉中。」

所謂的:圓滿背後推手就是犧牲!

 那為人處世,究竟應該追半即可,還是事事求全呢?

 半半人生哲學,講求的是一種量度,一種適可而止。

它是一種目標,一種堅持,一種盡善盡美的境界。

因此,以半為尺度,為底線,為心態,從容應對世事,不急不躁、不慌不亂,「全」的目標才能實現。

它的韻味在於它的知足、自省與恬淡。

它是一種心態,一種餘地。

所謂的半,並非絕對的一半對一半或百分之五十。

所指的其實是相對的一種「界限」,一種「和諧」。

很多時候,會漸漸覺得,其實也不用這麼用盡全力,你可以選擇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每個人都有權力選擇自己,在人際關係裡的位置,有些人習慣性站得比較遠,有些人則喜歡緊密的關係。

再來:

死亡實際上是生命中最根本、最精華的一部分。

修法的人都應該想到無常。

修法的人如果經常想到死亡,遠比想到空性或智慧更有用。

就算你不是佛教徒,只要你經常想到無常,也可以使你在日常生活中輕鬆一點。

就算你是一位很好的佛教徒,如果你不知道無常的話,一有任何事情發生,諸如你這幾天修定修得不好等,你就會馬上覺得非常不舒服。

了解無常是非常重要的,因爲我們都一定會死。

這是我們必須面對、知道的一件事情。

你應該時刻想著:死亡並不是將會來臨,而是馬上就會來臨。

它現在就到了,我們都正在死,我們現在正在死亡,我們都已經死了。

你可以說,我們過去的時間都已經死了,昨天再也不會來。

生活中瞬間的相續,我們就都叫它做生命!


問:修圓覺,需要法脈傳承嗎?

答:對上根人來說,修行不需要傳承;對中、下根人來說,可以有所傳承。

修行的過程是與心源連接。

能直接與它連接的,不需要 “ 中間人 ”——師父。

不能直接與它連接的,有師父是個好因緣。

我該不該有個師父?

當你有了——它該;當你還沒真正有時,它不該。

在有和沒有之間,那只是個想法。

對修行者來講:真正的師父是心,真正的任務是認識心。

我們需要 “ 師父 ”、需要 “ 修行 ”、需要 “ 傳承 ”……

這些都是 “ 中間 ” 過程。

讓自己完全自由、智慧、解脫!

無論有沒有傳承,你都在傳承:以心傳心,這就是傳承。

圓覺:是自性身心——不是他物,不在他方,
坐在自心道場,自我指導,自我覺悟,自我成就!











來源:網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